玉石中最受古人喜愛的就屬玉手鐲了,在現下也是萬千美女的喜愛,玉手鐲是所有玉器中最耗費原材料的一種,雖然看起來並不大,而且是中空的,但它要求整個玉料不能有明顯的綹裂和瑕疵,製作手鐲剩餘的尾料往往都可以製成很漂亮的飾品,行內稱這些尾料為「手鐲心」。那麼玉手鐲有什麼樣的來歷呢?下面小編就來講講玉手鐲的起源之謎。
翡翠手鐲的來歷
其實手鐲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原型之一玉璧,璧是一種扁體、圓形、中間有孔的玉器。《爾雅`釋器》說:「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肉」指扁圓形的實體部分;「好」指中央的孔。時至今日,在我國南方一帶,仍有將手鐲稱為手環的說法,可以確切的說,目前國人所佩戴的手鐲從形制上講源於玉璧。新石器時代的禮器——璧開始逐漸演變,從「肉好若一」的環,最後再到「好倍肉」的瑗;從祭祀的禮器到佩戴的首飾,其演變過程經歷了幾千年之久。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玉琮,也有學者認為手鐲是從新石器末期良渚文化的主要玉器形制琮演變而來的。琮大體上可分為四類:寬短型、高長型、細小型、方柱素麵型。寬短型的形成與圓徽型鐲有關,高長型由寬短型經層累地加高而來,細小型俗名「方勒」,也稱為「勒子」,之後逐漸演變成了闢邪用的玉勒子。 有上述資料可見,手鐲在我國是國人佩戴歷史悠久的一種飾品。據有關資料顯示,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遺址,和位於山東曲阜西夏侯新石器時代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現了陶環、石鐲等古代先民用於裝飾手腕的鐲環。從出土的手鐲實物來看,有動物的骨頭、牙齒,以及石頭、陶器等。手鐲的形狀有圓管狀、圓環狀,也有兩個半圓形環拼合而成的
如今的翡翠飾品是作為手臂的裝飾物,而古代,手鐲不僅僅是一種手臂裝飾物,還由於男性在經濟生活中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使得戒指、手鐲等飾物有了一種隱喻拴住婦女,不讓其逃跑,隨之在當時形成了一種惡俗。這種隱喻性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存在著,一直延伸到現在我們的翡翠手鐲。
翡翠手鐲的含義
關於手鐲有這麼一則傳說:龍宮的王子愛上了凡間的一位女子,但天規是不允許人神相戀的,龍宮王子因此受到了玉帝的處罰,但是王子對女子的愛並不因此而斷,他捨不得放下愛人,就將自己化身為手鐲,纏繞與愛人的手腕間,呵護愛人,與之長相守。古時候,女子的左手上一般都是佩戴著玉珠玉鐲,隨著社會的發展,時間的推移,出現了金、銀、玉為代表的手鐲。雖然材質上發生了變化但是手鐲所代表的美好寓意卻流傳下來了。
翡翠手鐲在出現的時候是伴隨著吉祥、愛情、祈福的意義出現的,人們佩戴著它,就能夠相信自己真的擁有了代表了吉祥、平安、永恆、幸福、富有以及前程遠大、逢兇化吉、遇難呈祥等寓意的物品。
除此之外,翡翠手鐲還和我們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相得印彰,這讓翡翠手鐲的寓意更加的豐富多彩,絢麗多姿了。另外翡翠手鐲根據傳統的中華傳統,還常常象徵統一、和諧、典雅以及女性的溫柔。傳統的神話傳說中還有著翡翠手鐲守護佩戴者,幫助佩戴者祈福納財的故事。
亂世藏金,盛世藏玉。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翡翠的知識嗎?關注小編,小編後續會為大家接著帶來更多關於翡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