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日本拉麵流行與否值得討論,那能讓「關東」這個會讓中國人聯想到關東軍的名字在中國的大街小巷、廟會集市上頻頻出現,關東煮這種食物總可以算得上流行吧。關東煮的流行要和和便利店(コンビニ)裡買的好燉掛鈎,假若一個在中國的日本人懷念起家鄉,想吃到家鄉的味道,7-11裡面賣的好燉就是個便捷便宜的選擇。物美價廉、湯底高度統一、對食材和烹調器材要求不高,三點缺一不可,即便在成都街頭的7-11裡也能吃到和東京同樣的味道,這才是我認為關東煮能夠真正流行的原因之一。即便可能會因為地域口味問題而不受歡迎,也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調整。
對家鄉食物的思念是人類共通的情感。舉關東煮的例子只是為了說明遠在他鄉對於家鄉的想念,你們真的沒法想像在離蘭州千裡之遙的的地方吃到的蘭州拉麵有多麼糟糕,面拉的簡直是要糊(四聲)在嘴裡了。對於美味的定義大家或許不同,但說到難吃的東西我們應該有著同樣的定義。有次在成都的街頭吃到了還是打著東方宮連鎖的拉麵(大概是冒牌貨吧),真的是太糟心了。在你們發圖說蘭州人不在乎什麼國際知名度的同時,能否考慮到我們這些身在蘭州以外的喜食拉麵的食客呢?我真心希望蘭州拉麵早日規劃出製作標準,讓好吃的拉麵火遍大街小巷,也希望難吃的拉麵店早日狗帶,就醬。
這就是日本飲食文化和中國飲食文化的區別。中國的菜譜裡常用的詞是:鹽少許,糖少許,味精少許。少許是多少? 要推廣肯定要量化,量化就需要標準化。日本人和德國人一樣,做事情非常認真嚴謹。日料的標準化讓它在國際美食文化裡有一定的地位。中餐標準化不夠,常常不同的時候,去同樣的飯店,點同樣的菜,結果味道啥的完全不一樣。換了廚師就味道。
另一個飲食文化上的不同。日本的面配菜搭配的非常好看,擺的也美觀。中國的面配菜一般擺的沒有日本的講究。從色香味來說,色做的不如日本。
還有方便麵的包裝,日本的和中國的顏色配圖,風格不同。基本也和中國和日本的拉麵配菜擺放相關,參考中日的面的美食圖片就可以體會到。
中國的配菜一般肉啊蔥啊辣椒啊,混合在一起。日本的肉啊雞蛋啊菜啊紫菜啊蔥啊,顏色各自不同,擺放也講究美觀。
如圖對比:
蘭州牛肉麵本來就算是小吃,很多蘭州人都是把它當做早餐的。口碑好的牛肉麵館,下面師傅手腳都很麻利,大家吃一碗牛肉麵一般也都在10mins以內,翻桌率極高,所以店裡的服務員基本都是在忙著收拾碗筷。什麼?你說增加服務員數量?說這些話的朋友應該都沒有去過蘭州當地隱藏在市井中的牛肉麵館,我走進去找座位都要側身,你跟我說再多加服務員到處亂竄?!
吃飯高峰期,肯德基、麥當勞也會排很長的隊,他們是小吃,牛肉麵也是小吃。那麼,請問那位上升到「社會主義集體公社時代的服務傳統」、「南北差異」的朋友,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
最後,牛肉麵走不走向世界且不說,在每個蘭州人心中,想到牛肉麵,就會想到穿城而過的黃河水和從小爬到大的南北兩山,想到一起長大的玩伴,想到父母的拿手菜…
我們喜歡用牛肉麵加肉蛋雙飛開啟忙碌的一天;享受前一晚喝完酒後,第二天一早的那口麵湯;常去的幾個麵館,碰到熟人會為這一天多增添一份快樂;哪家的湯好,哪家的辣子香,哪家的麵筋道,每個蘭州人心裡都會有個小本本記著。所以,如果為了走向世界,付出的是標準化、統一化的代價,在沒有特色的店裡,吃著沒有特色的面,那我寧願不要。只要每次回家,吃到的那碗面,和我惦記的味道是一樣的,就會覺得很滿足。
但這裡也確實有一些不能忽視的問題:
(1)經營層次較低
滿大街的所謂「蘭州拉麵館」大家都是看得到的,就餐環境粗糙,產品也比較簡陋,衛生條件就不細說了,口味只能說湊合。
(2)誤導了外地人對於真正的蘭州牛肉麵的認知
牛肉麵的製作流程嚴格來說其實很繁瑣,工序很多,對食材要求也比較高,看似簡單的一碗麵,做好的難度是有的,但這是其膾炙人口的根本原因。而青海拉麵基本不會按照這個方式操作,於是許多人以為蘭州本地的牛肉麵也會是如此,這對品牌是一個很負面的影響。
如果上述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蘭州拉麵未來發展會逐步走入下行通道是可以預見的。換句話說,面對蘭州本土品牌的出擊,如何提升產品,如何打造自有品牌,會是蘭州拉麵必然會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