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救荒本草」,兒時過年才可吃,如今一斤7元,卻少有人種植

2020-12-16 騰訊網

以前的農村,感覺農民一年四季都在忙乎,即使是嚴寒的冬季,農田裡也有很多可以收穫的農產品。兒時的印象就是總有幹不完的農活,總有賣不完的農產品,但要想能吃到好的東西,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有的吃。不是不想吃,是平時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條件來吃,這點相信不少兒時的小夥伴深有體會。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農產品,人稱「救荒本草」,兒時過年才可吃,如今一斤7元,卻少有人種植。

這就是茨菰,對於它我國不少地區的小夥伴都不陌生,它是一種在深秋的時候收穫的農產品,當西北大風颳起的時候,地上的莖葉枯萎後,就是挖它的最好時機了。在以前的時候,茨菰還被人們稱為「救荒本糧」,這是因為茨菰從地裡挖出來後,放在太陽底下曬乾後可以擺放很長的時間,要是家裡糧食不多了,曬乾的茨菰就可不時之需了。簡單的蒸、煮就可以直接吃了,因為它含有非常多的澱粉,用來充飢是非常的不錯。

後來溫飽問題解決了,茨菰就漸漸失去了糧食的作用而成為了一種菜餚。可這時候想要吃到它,卻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了。平時的時候不是不想吃,是因為茨菰是一種「嫌貧愛富」的菜餚,茨菰本身有一股淡淡的苦麻味道,當和其它素菜一起做菜餚的時候,茨菰還會吸收其它菜餚的苦味和麻味,會變得更苦更麻,只有和油脂一起烹飪的時候,才能中和掉其中的苦澀和麻味,而兒時的時候,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豬肉吃,往往大人會加入不少的茨菰,這樣不僅茨菰好吃,肉也因為油脂被吸收了一些,變得更有嚼勁了。

如今的生活水平好了,每一年11月的時候,茨菰也開始上市了,像鴨蛋一樣的大個茨菰一斤要在7元左右,一些個頭和桌球大小的也要賣到2元一斤,但卻發現如今在農村很少見到有人種植茨菰了,這是為何呢?

茨菰作為一種曾經的救荒本草,人們還是有一定的感情的,但種植茨菰的周期比較長,一般要在200天左右,基本上一年這塊農田就沒法種植其它的農產品了,而且種植的時候每畝地投入成本在上千元以上,種植前兩年的產量一般只有2000斤左右,只有到了第三年之後才會達到4000-5000斤的水平,周期比較長。

另外一個方面是茨菰雖然在市場上的零售價格看似比較高,但一旦種植面積多了之後,收購價格卻低的可憐,而且收購商會挑挑揀揀的,個頭大的可以賣到1元多一斤,個頭小的只有幾毛一斤,說難聽點甚至是半賣半送了。但對於農民來說,很難保證種植的茨菰個頭都一樣大。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如今農村的勞動力基本以老人為主,要他們再在寒冷的冬季去有水的農田裡幹活,不僅身體吃不消,兒女恐怕也不會同意的。

所以,以前在農村十分常見的茨菰,如今反而種植的卻少了不少,甚至很難看到了。

相關焦點

  • 兒時靠它換零花錢,農村娃搶著去挖,如今30元一斤卻少有人種植
    摘要:兒時靠它換零花錢,農村娃搶著去挖,如今30元一斤卻少有人知!文/農夫也瘋狂農村的山上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其中有些是農民所討厭的,有些是農民喜歡的。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種雜草,在很多的農民眼中也是一大害草,但是以前農村娃卻常去挖它來換零花錢,如今更是漲到了30元一斤很稀罕,卻少有人認識,並且知道它的價值。農民朋友應該都有聽說過半夏這種植物,其在菜地裡、果園裡、莊稼地裡都是很常見的。
  • 人稱「野天麻」,煲湯對婦女有好處,十元一斤,卻少有人種植
    相信很多70-80後都知道,在兒時的時候,生活是非常的艱苦的。沒有什麼零食可以吃,記得那時候有一位換糖吃的人會時不時地出現在村裡,每一次都會聽到他吹著優雅的笛聲,小夥伴們趕緊去找一些地膜、廢鐵等東西和他換麥芽糖吃,根據東西的不同,會得到不同大小的麥芽糖,小夥伴也非常的開心。
  • 人稱「地石榴」,兒時常挖來吃,如今20元一斤,又是炒作嗎?
    導讀:人稱「地石榴」,兒時常挖來吃,如今20元一斤,又是炒作嗎?農村長大的朋友,兒時大多吃過野果,主要是那個年代的農村生活沒有現在那麼好,想吃零食、水果也買不起,或者是沒有,只能去野外採摘一些野果來吃了。
  • 《救荒本草》記錄的
    而周王則看破了家天下「煮豆燃萁」惡性循環的怪圈,開始著意於民生,別出心裁,編著《救荒本草》,宣傳用野菜可以助草民百姓度荒活命,開創了救荒學。為此,他在周王府裡闢植物園曰「龍窩」,(遺址在今開封龍亭公園內,現為「開封造型植物園」),栽種花木之外,派人到河南各地,主要是開封、鄭州周圍和輝縣、禹州等地,廣泛採集植物標本,用做實驗之用。
  • 人稱「小雞腿」,兒時拿著就吃,殊不知,目前40元一斤
    今天早晨就趁著空餘時間,到地裡看看前段時間種植的農作物,結果是農作物沒有長多高,但野草類倒是長出了一大片,也許是這塊地比較靠近荒地的原因吧,所以野草傳播種子的速度也相對要來得快。在這些野草中,筆者見到了一種久違的植物,它在兒時的時候,就已經認識,現在很珍貴,不知道夥伴們認不認識。
  • 農村這野草150元一斤,有很好的活血散瘀功效,人稱「神仙草」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農村這種野草150元一斤,有很好的活血散瘀功效,人稱「神仙草」。 就如今天農夫小羊給大家介紹的這種叫趕黃草的野草,就是很好的一種中草藥,有很好的清熱解毒、退黃化溼、活血散瘀、利水消腫功效,人稱「神仙草」,市場售價乾貨要150元一斤呢,很多農民還靠種它致富了呢。下面就一起來認識下它吧。
  • 秋季正是上市時,號稱來自天堂的水果,一斤10元,卻少有人種植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水果,它的外表十分的特別,市場上的價格也不低,但卻沒有多少人種植。秋季正是上市時,號稱來自天堂的水果,一斤10元,卻少有人種植。這就是木鱉果,是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的果實,只是因為這種果實的種子像鱉一樣的,又像是用木頭製作而成,就被稱為木鱉果。
  • 人稱「棠梨」,曾用來當「糧食」和熬糖,今用來泡酒,少有人吃過
    導讀:人稱「棠梨」,曾用來當「糧食」和熬糖,今用來泡酒,少有人吃過!文:三農小七天氣轉涼,已經不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了;相反,很多植物都可以說枯萎,即使是樹木,也已經開始落葉。但,樹上,卻還掛著一些果子。這些,我們不去提它,我們科普的這種野果,還沒有人拿它炒作,它的名字人稱——棠梨!
  • 山裡一種白「草莓」,兒時老人說有毒不能吃,如今30元一斤難見到
    導讀:山裡一種白「草莓」,兒時老人說有毒不能吃,如今30元一斤難見到夏季是水果大量上市的季節,很多水果不僅好吃,其營養價值也十分的豐富,而且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現在的水果價格也便宜,水果也會也基本上成了家家戶戶必備的一種日常食品
  • 曾是春節必備年貨,如今4元一斤少有人問,消費者:白送都不吃
    這馬上就要過年了,農村此時最熱鬧的地方應該是大集了。像往常年前一樣,買年貨的都扎堆了,其中最顯眼的就是一片火紅的對聯了。不過在這大集上賣吃的才是讓人最關注的,很多往常不捨得吃的,消費者在這春節前可不再委屈自己了,只要兜裡有錢那就是買買買了。
  • 明朝《救荒本草》背後的故事,作者朱橚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如今,物質生活極大豐富,溫飽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災荒並沒有遠去,理應警鐘長鳴。然而,一部專門介紹野菜、用於救荒的《救荒本草》,卻沒有受到重視,被束之高閣。
  • 皮薄如紙張,可插吸管當果汁兒喝的柿子,市場上一斤賣5元不好買
    導讀:皮薄如紙張,可插吸管當果汁兒喝的柿子,市場上一斤賣5元不好買!還有一種植物,在民間被稱為——「鐵桿莊稼」,那意思,和「救命糧」也沒有多大的區別了,何況,在《救荒本草》之中,就有它的存在。鐵桿莊稼,其實指的就是柿子。柿子是木本植物,木本植物的杆本來就夠硬,夠「鐵」!再加上柿子還真的可以當「糧食」吃,古人叫它「鐵桿莊稼」,簡直毫無問題啊!
  • 人稱「地雷花」,曾是兒時玩具,卻不知根是好東西,二十元一斤
    農村的小夥伴,在兒時的時候非常的好奇,看到別人家的小夥伴有的東西,自己也要有,就比如別人家小夥伴種植的一些花卉,也肯定要自己試試,所以也會要一些種子播撒在自家的房前屋後,就是等著來年發芽開花了,時光總不負人,當開花的時候,總是那麼的高興和自豪,總算也有了自己的花朵了。
  • 藏草叢裡的「煤渣」,兒時農村娃當糖吃,如今卻成稀罕貨一斤20元
    導讀:藏草叢裡的「煤渣」,兒時農村娃當糖吃,如今卻成稀罕貨一斤20元每次去山裡的時候,筆者總是懷念起兒時摘野果吃的日子,那時候農村生活條件不好,沒錢買零食吃,為了解饞,總會嚷嚷著要父母一起去山裡摘野果吃,稍微大點了以後
  • 人稱「寶塔菜」,兒時挖來吃,如今15元一斤成稀罕貨,醃製是佳餚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人稱「寶塔菜」,兒時挖來吃,如今15元一斤成稀罕貨,醃製是佳餚。寶塔菜俗稱地環,這兩名字都是對它外表形狀做形象描述的,它的外形如螺旋狀,像似寶塔,又像長在地裡的一個螺旋環。地環又叫甘露、地蔞,岡蔞,栝蔞根,是一種草本植物的根莖。在民間,每年2月或者8月的時候,農民都會去野地裡採挖。
  • 收購價7元一斤,農民大量種植,如今沒人要
    收購價7元一斤,農民大量種植,如今沒人要說起不怕遭賊的果子,大家一定第一時間想起油茶籽吧。畢竟之前筆者就分析過油茶籽這農產品,新鮮的確實沒人要,白送別人還別嫌棄,而用油茶籽榨出的油那絕對是搶手貨了,一斤上百元供不應求。不過最近筆者家鄉又出現一種奇怪的農產品,外表很誘人,但一提到名字,農民雙手拒絕,沒人要。不過市場的收購價卻很不錯,市場有專人收購7元一斤。大概在5年前吧,村裡還沒有聽過這東西。
  • 這菜新鮮時少人吃,霜打後5元一斤,人稱「春不老」,你吃過嗎
    農村這種菜維C是胡蘿蔔7倍,新鮮時沒人吃,霜打後5元一斤,人稱「春不老」,現在正值當季,別錯過。再有十幾天就是傳統的春節了,不知道大家開始囤年貨了嗎?如今生活好了想吃什麼隨時可以買到,囤年貨除了雞鴨魚肉之外,還有各種新鮮的綠葉菜可選。而在以前,種植技術沒有現在先進,因此冬季的蔬菜不僅種類少,綠葉菜更是少得可憐。
  • 兒時吃到怕,如今一斤6元,上市就熱賣,農民卻不愛種
    筆者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種蔬菜就是過去常吃的一種,兒時吃到怕,如今一斤6元,上市就熱賣,農民卻不愛種,這種蔬菜就是紫紅豆角。 而紫紅豆角的表皮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紫紅色的,這是因為這種豆角當中含有很多的色紅素,才讓它的表皮顏色看起來如此特殊。在過去的時候,紫紅豆角可是很多農村家庭必備的蔬菜,也是一代人心中最深刻的記憶,因為這種蔬菜讓人兒時曾吃到怕。在過去的時候生產力不高,家裡人口又比較多,所以吃飯是一個大問題,在當時家家戶戶主要種的都是糧食,很少有人專門拿出土地種植蔬菜。
  • 根莖酷似山藥,價值不輸人參,如今40元一斤,有人專門種植
    導語:根莖酷似山藥,價值不輸人參,如今40元一斤,有人專門種植在南方地區因氣候溼潤,生活中人們習慣於用煲湯方式去除身體所積累的溼氣。南方對煲湯最講究的地方就是廣東河源地區,在那裡有濃厚的煲湯文化,任何一種能夠用於煲湯的中草藥,當地人都能羅列一二,說出其中的食用保健價值。
  • 這野果長得像蟲子,兒時常當零食吃,如今20元一斤,常做成泡菜
    導讀:這野果長得像蟲子,兒時常當零食吃,如今20元一斤,常做成泡菜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大多在兒時那會吃過不少野果,之所過那時候吃野果而不吃水果,也跟那個時候的經濟條件有關。以前農村條件不好,都沒啥錢給娃們買零食吃,但那個時候的農村環境卻非常好,野生植物眾多,且又無汙染,所以這些野生植物結出來的野果自然而然就成了不少農村娃兒時的零食。可別小看野果,它們雖然不是人工種植的,但是味道卻不比水果差哪裡去,有些還比現在市面上的水果好吃呢,要不然現在也不會有那麼多野果被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