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農產品貿易:三大難題影響臺灣農產品登陸

2020-12-27 華夏經緯網

  (記者胡善安)民建福建省委農業委員會主任陳彤等專家近期通過深入閩臺兩地調研發現,臺灣農產品要大舉登陸,存在體制、產業型態和通路瓶頸。

  閩臺農產品貿易現狀

  2011年起,兩岸ECFA項下18個稅項的臺灣農漁產品以零關稅登陸,兩岸農產品貿易進入新的發展期。

  福建作為臺灣水果登陸的第一批開放省份,憑藉「五緣」以及港口物流優勢,對臺農產品貿易在閩臺農業合作中佔據重要位置。

  據福建省農業廳統計,今年上半年閩臺農產品貿易總額達6.26億美元,同比增長40%。其中,對臺出口5.45億美元,進口8069萬美元,分別比增41.4%、30.9%。出口主要以墨魚、魷魚等水產品為主,進口產品則以麵點、餅乾、飲料和白酒為主。

  上半年,廈門口岸共進口臺灣水果451批、6955噸,比增34.5%、43.1%,延續五年快速增長態勢,繼續成為大陸進口臺灣水果的第一大進境口岸。

  據陳彤介紹,目前臺灣農產品銷往大陸的規模和意願依產品特質、與大陸來往密切度,以及受惠ECFA的關聯程度,可歸結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農產品主要供應臺灣島內市場,登陸意願不強。

  第二類為大宗農產品,登陸首選通路合作,同時自有渠道及線上銷售發展很快。以茶葉為例,大都通過合作社和貿易商渠道進入大陸市場。如南投縣鹿谷鄉凍頂茶葉生產合作社,代理茶農的茶葉銷往大陸,統一包裝,打合作社品牌,按成本收取包裝費和代理手續費。

  第三類,在大陸市場試銷的農產品傾向於藉助已有的臺商渠道和官方平臺進入。臺灣農產品通常在經濟發達城市登陸試銷,走大城市大通路路線,傾向於選擇中高端的通路商。如苗慄縣大湖地區農會的主打產品梨透過廣東東莞臺商葉春榮在當地投資的「大麥克」賣場,以訂單FOB形式拓展大陸市場。臺灣區域農會因申請出口權有困難,往往透過臺灣省農會和農委會外圍組織「臺灣農業策略聯盟發展協會」,以及與大陸締結友好城市辦展銷會等官方平臺,試銷臺灣農產品。

  三大難題影響臺灣農產品登陸

  一是農產品登陸的物流和通關成本偏高。臺灣大部分農產品登陸的整體稅率仍相當高,口岸農產品檢疫、通關時間冗長,通關效能和行政成本也比較高。據臺灣苗粟縣大湖鄉農會相關人員介紹,兩岸食品管理規範不同,檢驗檢疫標準互認標準待定,雖然「小三通」沒這些問題,但互認進口的水果僅限於會展商品和大陸政策性採購。大陸口岸通關效能和行政成本也比較高,各口岸不統一。大湖鄉農會希望大陸統一港口通關標準一致性,統一電子通關系統避免不同口岸相同批次產品重複送檢。

  二是臺灣農產品登陸的口岸通關協調機制待落實。兩岸食品管理規範不同,檢驗檢疫標準互認待定,臺灣農產品大舉登陸,需要進一步規範和協調兩岸口岸管理。

  三是臺農對大陸農產品銷售通路缺乏了解,雙方互信與通路整合尚需時日。臺灣農產品登陸首選與臺商在大陸的通路合作,了解與互信是目前臺商觀望的一大原因,如何打通關節,整合兩岸農產品運銷服務鏈,有待兩岸相關部門、農民團體和貿易商的共同努力。

  落實農產品貿易「惠臺措施」須從三方面著力

  專家認為,要破解臺灣農產品登陸的相關難題,閩臺應本著互利雙贏的原則,在ECFA框架下,先行先試推進農產品貿易,協助臺灣農會與合作社的運銷鏈延展到大陸。

  一是閩臺農產品貿易要以不傷及臺灣農業農民為重。福建的陸資入臺政策應有一個戰略性的梯度遞進規劃,農產品入臺的速度和數量以不傷及臺灣農業及其相關產業發展為要。

  二是先行先試閩臺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機制。福建應該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的政策和區位優勢,在廈門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就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所面臨的通關和檢疫檢驗等問題,與臺灣方面協商建立檢驗檢疫和農藥殘留檢測標準互認機制,以及相應的協調機制。

  三是建立農產品赴臺採購常態化機制。大陸市場對高質量臺灣農產品的需求潛力巨大。2013年大陸高端農產品價格上漲很快,與臺灣農產品的性價比進一步縮小,加上大陸民眾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臺灣農產品在大陸市場更加受到歡迎,存在巨大的商機。專家建議,借鑑日韓模式,走外銷供果園系統訂單採購路線,形成穩定的臺灣農產品銷售通路。同時,通過結對子聯結兩岸農產品物流通路,有針對性地做深做強兩岸農產品經貿合作。在此基礎上,設立常態性「緊急採購臺灣部分滯銷農產品」機制,協助臺灣農民度過諸如2010年芭樂生產過剩的困境,惠及兩岸民眾,真正體現籤訂ECFA的初衷。(完)

  來源: 新華網福建頻道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臺灣400種精緻農產品「登陸」南京
    3日上午,2010海峽兩岸(江蘇)名優農產品展銷會、產銷對接洽談會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開幕,臺灣400種精緻農產品「登陸」南京。蘇臺兩地近700家農產品生產、加工、運銷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攜近2000種產品參展。    本屆兩岸名優農產品展銷會,是「江蘇·臺灣周」活動的延續。
  • 臺灣專家業者冀電商平臺助農產品更好「登陸」
    原標題:臺灣專家業者冀電商平臺助農產品更好「登陸」  新華網臺北12月12日電(記者吳濟海、李寒芳)近年來兩岸農產品貿易增長迅速。在電子商務大發展背景下,臺灣專家、業者希望通過兩岸電子商務平臺助力臺灣農特產品更好進入大陸市場。
  • 2009年福建泉州對臺小額農產品貿易大幅增長
    2009年福建泉州對臺小額農產品貿易大幅增長 2010年01月15日 09:0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農業部:今年臺灣產香蕉柳橙等16項農產品登陸零關稅
    [臺灣工商時報記者]:我們知道,農業部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兩岸的農業交流,請教一下,今年農業部將如何具體協助擴大臺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現在大陸非常重視「三農」的建設,請問臺灣企業在軟硬體方面有什麼地方可以具體參與大陸的「三農」建設?謝謝。
  • 廈門檢驗檢疫部門為臺農產品進軍大陸「搭橋」
    廈門檢驗檢疫部門為臺農產品進軍大陸「搭橋」 廈門檢驗檢疫局局長詹思明表示,雙方不但將合作促進海西地區農產品出口俄羅斯,更將在此基礎上,令臺灣農產品進軍大陸內陸地區的渠道更加暢通。  詹思明介紹說,未來黑龍江和廈門雙方將在備忘錄基礎上,發揮廈門對臺「橋頭堡」區位優勢,推動黑龍江和臺灣地區農產品雙向貿易,在促進黑龍江農產品輸往臺灣的同時,進一步暢通臺灣農產品向內陸地區輻射的渠道。
  • 實驗區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最高可獎勵5萬元
    2020年1月,福建省農業農村廳、中共福建省委臺港澳工作辦公室印發《設立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工作方案》,要求設立「平潭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開通綠色通道,擴大臺灣名優特新品種在大陸種植規模,促進閩臺農產品市場一體化。
  • 臺灣農產品外銷遭疫情波及,高雄鳳梨、蜜棗影響最大
    據臺灣中時報導,新型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大陸延後開市,臺灣農產品外銷也遭波及,高雄市府評估,目前以鳳梨、蜜棗影響最大,尤其元宵節後鳳梨大出,大陸此時減縮訂單,高市農業局嚴陣以待,希望將外銷訂單轉移至新加坡、香港,同時加強島內通路。
  • ECFA:大陸不要求臺灣開放農產品進口
    ECFA:大陸不要求臺灣開放農產品進口 2010-04-02 10:10     來源:中央電視臺     編輯:張蕾  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於3月31日至4月1日在臺灣桃園縣就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舉行第二次兩會專家工作商談。
  • 廈門「食博會」為臺農產品「登陸」搭交易平臺
    中新社廈門二月二十八日電 (記者 楊伏山)已在廈舉辦三屆的中國(廈門)國際食品交易博覽會(「食博會」),充分發揮對臺區位優勢,著力為臺灣農產品進入大陸市場搭建交易平臺
  • 臺農漁業界看好廈門兩岸農產品貿易中轉基地優勢
    專程到廈門參加海峽兩岸農產品產銷論壇的臺灣農漁業界代表一致看好廈門,認為廈門在兩岸農產品貿易中的中轉基地作用無可替代,充分發揮廈門的區位優勢,對促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臺灣民意代表蔡勝佳說,這次來參加論壇的大都是臺灣農、漁業界的領袖, 一提來廈門都非常踴躍,因為這是大家熟悉又喜歡的城市。大家對廈門抱有很大的期望。臺灣可以生產精緻的農產品,卻找不到更廣闊的銷售市場。兩岸農產品貿易在廈門佔了很大的比重,如果能形成一個很有規模的市場,臺灣農、漁業界自然會主動在廈門集結。
  • 臺灣農產品最大外銷市場仍是大陸
    據臺灣官方統計資料顯示,去年臺灣出口大陸農產品金額為12億7583.8萬美元,佔總出口值的22.9%,出口量為56萬4481公噸;比前年金額增加0.7%,出口量增加7.6%,雙創新高;尤其臺灣重要農產品如稻米、鳳梨、芒果、蓮霧、蜜棗、釋迦等品種的數量和價格均出現成長現象,不過茶葉、
  • 中美農產品貿易協定中文本在西雅圖籤署
    新聞大觀>專題新聞>中國加入WTO 中美農產品貿易協定中文本在西雅圖籤署   中新社紐約十二月二日電 西雅圖消息:中美農產品貿易協定中文本籤字儀式今日上午十一時在此間會貿中心舉行,出席WTO第三屆部長級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分別代表兩國政府在協議上簽字。
  • 首批臺灣水果「登陸」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訊  昨日下午5時30分,一艘滿載臺灣水果及乾果等農產品的臺輪,經由馬祖—馬尾直航線進入了福州馬尾港。這是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大陸行期間,國臺辦宣布對臺的16種農產品實行「零關稅」後,臺灣農產品首次「直航」大陸。
  • 臺灣農民怒罵賴清德:"臺獨"讓臺灣農產品"有毒"
    摘要:今日(4日),200多名臺灣農民前往臺灣地區行政部門抗議。有農民怒罵賴清德,一句「我是『臺獨』務實工作者」讓「臺獨」變成臺灣農產品「有毒」,今年3月以來,所有銷往島外的訂單都沒有了,一切都完蛋了!
  • 國民黨前「立委」:RCEP讓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岌岌可危
    針對RCEP對臺灣農業的衝擊,全臺農會理事長、中國國民黨前「立委」蕭景田向中評社表示,出口的農產品原本利潤就不高,將來面對RCEP各會員國間零關稅,臺灣農產品更沒有競爭力,甚至會被拒於門外。
  • 臺灣產午仔魚等輸入量大 泉州口岸欲創四個全省第一
    臺灣產午仔魚等輸入量大 泉州口岸欲創四個全省第一自2011年ECFA生效以來,臺灣農水產品以小額貿易方式從泉州石井口岸登陸,近兩年來呈迅猛增長態勢。工人們正在卸載一批剛剛從臺灣輸入祖國大陸的檳榔。卸載完畢,新鮮檳榔被直接裝車,送往福建、廣東、上海等地的各大農貿市場和超級市場。「8月正是檳榔成熟的季節,由泉州進口的臺灣檳榔,通常在進境前1—2天進行採摘,以保證果品新鮮。」福建省閩臺農產品交易市場負責人林經理介紹,2005年11月首批臺灣檳榔進口以來,石井口岸已實現每周常態化進口,旺季每隔一天就有一批新鮮臺灣檳榔登陸,月均輸入量達17噸。
  • 15噸臺灣水果將登陸福州 共包括芒果等7個品種
    本報記者 闕文龍/饒鋒偉/馬智曄  本報訊    明天,由超大現代農業集團再次承接進口的15噸臺灣水果,將運抵福州馬尾青洲碼頭。後天起,這些臺灣水果將進入福州地區的沃爾瑪、超大超市銷售,同時分銷一部分到其他省市銷售。據了解,這是第一批通過正常貿易方式登陸福州的臺灣農產品。
  • 臺灣當季水果上海嘗鮮 2013臺灣農產品展銷活動開幕
    今天上午,2013臺灣農產品展銷活動隆重開幕。  東方網記者毛麗君6月16日報導:鳳梨、芒果、木瓜、芭樂……今天上午,2013臺灣農產品展銷活動在位於柳營路789號的盛源廣場內隆重開幕,一盤盤來自臺灣的水果吸引了往來市民駐足品嘗,東方網記者了解到,此次臺灣進滬的水果共計3500箱,約16噸,即日起,市民可前往滬上各經銷店購買。  據介紹,今年的氣候較好,臺灣愛文芒果大豐收,品質也相當高。
  • 想要大陸多買臺灣水果?沒了「兩岸一家親」,臺灣農產品不再會那麼...
    只是,蔡英文當局都進入第二個任期了,臺灣民眾看到的是,東南亞的產品與臺灣是競爭關係,東南亞的旅客無法彌補陸客的缺口,臺灣的水果更是進不了東南亞市場。與此同時,許多臺灣朋友發現,沒了「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兩岸一家親」,大陸消費者對臺灣農產品的熱情在下降。畢竟在當下,人們對消費品的忠誠度,既有對品質的追求,還有文化情感上的認可。
  • 東協及臺灣地區農產品將亮相特色農產品博覽會
    東協及臺灣地區農產品將亮相特色農產品博覽會 >   中新網北京6月28日電(記者 劉長忠)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常務理事於培順28日於此間披露,臺灣地區及東協國家將參展2012』中國特色農產品博覽會暨首屆中國伊春森林食品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