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漁業捕撈局(ADF&G)預測區域內鮭魚漁獲數量

2020-12-23 食品夥伴網

    據Intrafish 4月27日報導:美國阿拉斯加州漁業捕撈局(ADF&G)預測了威廉王子灣(Prince William Sound)管理區域粉鮭,以及銅河流域紅大馬哈魚和帝王鮭漁獲數量。

    -圍網捕撈

    預計2015年威廉王子灣(Prince William Sound)粉鮭漁獲量5410萬尾,公共區域粉鮭數量可達到4640萬尾。今年的總漁獲量中1680萬尾將來自野生捕撈區域,1570萬尾來自Valdez漁業發展協會,另有2160萬尾來自卵化場。預計野生捕撈資源中,公共區域的捕撈資源約有1540萬尾,預計每個捕撈區域「逃亡」的鮭魚數量在140萬尾。

    -銅河和白令海峽

    預計2015年銅河流域紅大馬哈魚漁獲數量在220萬尾,21.4萬尾銀鮭和6000尾大鱗大麻哈魚。白令海峽紅大馬哈魚漁獲數量預計1.5萬尾,銀鮭4.9萬尾。

相關焦點

  • 阿拉斯加鮭魚漁獲豐收,價格下滑
    據FiS 7月17日報導:粉鮭大型圍網捕撈季開放一個月以來,阿拉斯加東南部地區粉鮭漁獲量有望達到5800萬尾。根據與阿拉斯加漁獵管理部門(Alask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籤署的合同,東南部地區的圍網漁船一直在實施實驗性捕撈作業。
  • ADF&G預計今年鮭魚漁獲量可同比增加81%
    據The Fish Site 3月16日報導:美國阿拉斯加州漁業捕撈局(ADF&G)預計今年該地區商業捕撈鮭魚漁獲量可達2.04億尾,比2016年的1.125億尾增加81%。其中,粉鮭1.419億尾,紅鮭4080萬尾,大馬哈魚1670萬尾,銀鮭470萬尾,國王鮭8萬尾。
  • 阿拉斯加鮭魚漁場以低價開始魚獲
    來自seafood source 5月19日消息,上周阿拉斯加最早的鮭魚漁場--著名的Copper River洄遊--以緩慢的捕撈和較低的同比價格開始魚獲的序幕。   Copper River鮭魚的價格經常被用來衡量阿拉斯加後期鮭魚的價格趨勢,有專家表示不宜對早期的低價作過多的解讀,市場可能會出現波動。
  • 美國國家漁業展團:不僅僅是阿拉斯加海鮮!
    本次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美國展團的位置是E2館阿拉斯加漁業、阿拉斯加展區、阿拉斯加海產企業美國的「飛地」阿拉斯加州:阿拉斯加灣和白令海,是知名的大漁場,與俄羅斯的鄂霍茨克海共同構成全球最大的漁場之一:北太平洋漁場阿拉斯加沿海,盛產各種冷水性海鮮,包括著名的阿拉斯加狹鱈魚、太平洋真鱈魚、野生太平洋鮭魚(王鮭、銀鮭、紅鮭、狗鮭、粉鮭)、太平洋大比目魚和各種鮃魚鰈魚
  • 阿拉斯加鮭魚今夏捕獲季全球市場銷售的不確定性增高
    隨著布里斯托灣的紅鮭捕獲量逐漸減少,阿拉斯加的夏季鮭魚季節也進入了後半段,此季粉紅鮭魚成為了關注點。阿拉斯加海產營銷研究所撰寫的每周報告中稱,布里斯托灣紅鮭的平均體重僅為5磅多一點,延續了世界上最大的紅鮭漁場中小型魚大量繁殖的趨勢。全州範圍內紅鮭的總捕魚量為4,200萬條,與10年平均捕魚量持平。漁民們在2020年捕撈季捕獲的紅鮭和其他品種的獲魚量也與開捕之前的預測相差很多,漁民希望能在8、9月份的銀鮭捕獲中挽回一些損失。
  • 今年俄羅斯野生鮭魚捕撈量建議配額下浮28%
    俄羅斯聯邦漁業機構Rosrybolovstvo預計本季野生鮭魚捕撈量大幅減少,預計遠東地區減少幅度在28%,總漁獲量大約319800噸。粉鮭預計漁獲量143600噸,佔總量的45%,狗鮭捕撈量118900噸,佔37%。2016年粉鮭漁獲量264700噸,佔總量的60%,狗鮭漁獲量114800噸,佔25%。
  • 截止8月底,俄羅斯遠東地區鮭魚漁獲數量統計
    來自FiS 8月27日消息,截止8月24日,俄羅斯遠東地區鮭魚漁獲量相當於2018年的54%,勘察加地區的漁獲量為181000噸,薩哈林地區的漁獲量為27000噸,馬加丹地區漁獲量4900噸。   哈巴羅夫斯克地區漁獲量超過20900噸,濱海地區漁獲量低於900噸,楚科奇自治區漁獲量1800噸。
  • TINRO機構專家預測:2015年俄羅斯粉鮭漁獲量將反彈
    出處: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        瀏覽量: 1989 次 我要評論 據Intrafish&nbsp2014年12月30日報導:俄羅斯漁業中介機構TINRO的專家預測今年粉鮭的漁獲量將有所反彈
  • 阿拉斯加的鮭魚正在變小
    阿拉斯加的鮭魚正在變小每年鮭魚都會回到阿拉斯加寒冷的河流中交配這個地區鮭魚的數量世界上最多,但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這些鮭魚的尺寸卻正在逐漸縮小。 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克裡斯塔·奧克說:"和那些長期在那裡捕魚的人交談,他們肯定能夠告訴你,鮭魚的尺寸在減小。"
  • 阿拉斯加鮭魚卵化場產量低靡
    2016年阿拉斯加鮭魚產業除紅鮭外捕撈量低靡,卵化場產能低下。約有三分之一的阿拉斯加鮭魚魚卵來自野生種群,而後被送入卵化場進行繁殖,待養育成熟後再將魚种放回海洋,大部分為粉鮭和大馬哈魚。   去年夏天約有2700萬尾成年鮭洄遊至28個阿拉斯加卵化場,遍及威廉王子灣、東南地區和科迪亞克。
  • 今年阿拉斯加鮭魚漁獲量突破1億尾
    來自FiS 8月27日消息,在過去的一周裡,阿拉斯加全州的鮭魚捕魚量已經超過了兩項重要的指標:首先突破了1億尾鮭魚的記錄,同時粉鮭的捕魚量也在不斷增加,達到了5300萬尾。   大約四分之三的粉色鮭魚來自威廉王子灣,科迪亞克島漁獲量有近2000萬尾,庫克灣的漁獲量達到270萬尾,而東南部地區的粉鮭數量不到600萬尾,比預期減少了一半。   上周紅鮭漁獲量大約22萬尾,其中90%來自科迪亞克、亞克半島和阿留申地區。到目前為止,阿拉斯加捕獲的紅鮭累計數量為4500萬尾。
  • 科學家建議2020年阿拉斯加綠青鱈捕撈配額降低17%
    在西雅圖召開的漁業科學家會議上,北太平洋漁業管理委員會(NPFMC)的科學家們建議將阿拉斯加綠青鱈的生物學漁獲可能量(ABC)標準從2019年捕撈季的216.3萬噸降低到179.2萬噸,降幅17%,但在ABC
  • 阿拉斯加鮭魚也在等美國大選
    魚和礦藏不可兼得據研究顯示,阿拉斯加西南部的布里斯托灣地區有著「非常健康的」鮭魚生態系統,世界5種太平洋鮭魚都在這裡出現。「布里斯托灣是地球上數百萬野生鮭魚最後、最好、最理想的棲息地。」一位美國聯邦監管機構的毒害風險研究科學家曾如此評價,而這裡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三文魚漁業。 美國環保署(EPA)證實,布里斯托灣漁業資源具有「重大的全球保護價值」。有超過14000人在當地從事鮭魚產業但不影響、破壞鮭魚種群的繁衍。
  • 粉鮭漁季將至,了解未來行情,你要留意這4個信號!
    粉鮭漁季將至,了解未來行情,你要留意這4個信號!(預計在7月初),預測一下這一季粉鮭捕撈如何正當時。「俄羅斯漁業新聞」報導,2016年,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野生三文魚捕撈國,捕撈量佔到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粉鮭產量激增。
  • 美國阿拉斯加州漁業捕撈局:鯡魚產卵量在162244噸
    美國阿拉斯加州漁業捕撈局(ADF&G)有數據表明,預計託賈克地區鯡魚產卵量在162244噸,相當於10年內的平均值。捕撈時間取決於鯡魚產卵區的水溫。     未來幾周白令海峽海水錶明溫度和海水冰面流動趨勢將影響捕撈開始時間及鯡魚何時可是產卵。
  • 肉類加工廠頻現聚集性疫情,盛產紅鮭魚的阿拉斯加小漁村陷恐懼中
    紅鮭魚每年為這裡帶來約2億美元收入 「這就是地球本來的樣子,」第三代商業漁船船長凱薩琳·卡斯卡倫說。她說的是她的家鄉——美國阿拉斯加的布里斯托灣。每年6月和7月,世界上超過一半的紅鮭魚都是從這些水域捕撈的。從而使漁業得以維持該地區幾代人的生計。
  • 2020年美國大選或影響阿拉斯加野生鮭魚的生死存亡?
    但包括川普兒子在內的阿拉斯加原住民、環保主義者和當地漁業公司還是極力反對這個開採計劃。該項目在歐巴馬執政期間受阻,主要是擔心其損害阿拉斯加的鮭魚產業和旅遊業。川普兒子小唐納·川普在推特上呼籲保護布里斯托灣的自然環境鮭魚和礦藏不可兼得美國阿拉斯加西南部的布里斯托灣地區被稱為「天然寶庫」,在這裡有著純天然的生態環境,是數百萬野生鮭魚「最理想」的棲息地,具有重大的保護價值。
  • 阿拉斯加鮭魚加工商考慮重新加入MSC認證行列
    據FiS 4月23日報導:阿拉斯加鮭魚加工商於三年前拒絕加入MSC認證行列,如今這些加工商因市場需要計劃再次申請MSC認證。    最新的研究表明一大批不尋常的野生鮭魚在本捕撈季進入阿拉斯加水域,這些野生鮭魚將彌補去年冷凍鮭魚和罐裝鮭魚產量低靡的損失。但美元的堅挺令海外購買商感到美國產品價格偏高,十分失望。
  • 山東省2020年度海蜇專項資源品種施行限期限額捕撈
    一、主要任務根據農業農村部通告〔2020〕2號及《山東省漁業資源限額捕撈試點實施方案》要求,在沿海市開展海蜇專項資源品種限額捕撈,完善資源調查及可捕量預測機制,實施捕撈海蜇漁船進出港報告和定港上岸制度,逐步建立健全限額捕撈相應制度。
  • 中國阿根廷魷魚捕撈投入增加270%!最大遠洋集團單船漁獲卻不如預期...
    中國阿根廷魷魚捕撈投入增加270%!最大遠洋集團單船漁獲卻不如預期,還備受爭議!(簡稱「中水」)海外漁業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南美海域的魷魚捕撈投入大幅增長,但產量並不如預期。作業漁船數量變化不大,但產量相距甚遠,資源好的年份,產量突破2萬噸,資源差的年份,產量不足700噸。因此,近年來在南美海域作業的中國漁船數量增速驚人,但捕撈量持續下降,特別是在阿根廷附近海域,漁船密度不斷提高,競爭日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