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餘梅 通訊員彭兵虎 王文貴
「搬罾咯!」昨日上午,蔡甸後官湖第二屆捕魚節在白蓮湖廣場開幕,千餘市民在後官湖湖畔漁網圍起的近4000平方米的水域上,體驗了傳統的撈魚、搬罾等捕撈活動。現場打撈出的55斤青魚王和57斤鱤魚王,分別拍賣出3萬和4萬元的高價,將當日活動推向高潮。
一條魚王需要兩人抬起
「哇,這魚真大!」昨日上午10時許,兩條魚王被捕撈上岸,一條青魚,一條鱤魚。這兩條魚王身長均超過1米,鱗片比1元硬幣還大。由於魚是活的,掙扎的力氣大,一條魚需要兩個人才搬得起來。一過磅,青魚55斤,鱤魚57斤。
10時半,兩條魚王開始拍賣。先拍賣的是55斤的青魚王,起拍價5000元,每次舉手加價5000元,不到3分鐘,青魚王就被新九建設集團董事長陳昌虎給拍下。「4萬元一次,4萬元兩次,4萬元三次!成交!」隨後的鱤魚王也在一分鐘內被買走,這條57斤的鱤魚王以4萬元的價錢拍賣成交,買主是大集建設集團董事長徐濤。
據了解,兩名買主都是從小在後官湖邊長大,對這座湖有著深厚感情,此次競拍魚王,也是想來年討個好彩頭。
據承包後官湖漁業的後官湖溼地公園高湖分公司總經理邱大聖介紹,青魚和鱤魚都是肉食魚類,生長速度很快,此前曾在後官湖捕撈過八九十斤的鱤魚。
生態養魚再現清清湖水
放下搬罾的漁網,等10分鐘左右,看到有魚在網裡遊,趕緊用繩子把罾拉起來。昨日,家住蔡甸街的黃先生搬罾一起網就撈到了16條魚,有鯽魚、鯿魚,重達十餘斤。見狀,圍觀的市民紛紛搶著體驗搬罾。而在捕魚區的另一邊,52歲的易先生撒網不到2分鐘,就網到了一條十餘斤重的大草魚。
後官湖這麼大,市民怎麼能輕易捕撈到魚?邱大聖表示,為了讓市民能夠體驗捕魚的樂趣,一個月前,公司就開始將其他水域近30萬斤的魚,圍趕到這片4000平方米的捕魚區。他介紹,後官湖總面積2.7萬畝,每年年初投放魚苗,按照每畝投放8公斤魚苗,今年投放了近22萬斤魚苗。魚苗主要是1斤重左右的胖頭魚,這種魚有著較好的淨化水質的作用。「以前是以餌養魚,如今是以魚養水。」邱大聖表示,3年前,後官湖分片包給個人,不少承包戶都以化肥等作為餌料餵魚,一年可以產出300萬斤魚,水質因富營養化而變差;現在後官湖只投魚苗不投餌料,一年只產出100萬斤魚,但水質得到了很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