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民叫它「小白酒菊」,對它痛恨不已,卻不知它的價值很高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放眼望去一片綠色,而這些綠色當中,除了農民種植的農作物以外,絕大部分都是野草。可以說,春季是播種的季節,是百花齊放的季節,也是野草瘋漲的季節。
在農村的田埂上有一種野草,常常成片的生長,它看起來和艾草差不多,但是它的莖稈比艾草粗,葉子也比艾草寬大,在我們這邊的農村裡都叫它「小白酒菊」,據說是因為它開花之後,會散發出一股類似白酒的特殊香味,才得此名。
小白酒菊的名字雖然還挺好聽的,但是沒有多少農民喜歡它,都對它痛恨不已,卻少有人知道這小白酒草的價值很高。
在民間,叫做「小白酒菊」的野草有很多,而筆者要說的這種看起來和艾草差不多的小白酒菊,學名叫做「小蓬草」,又名加拿大飛蓬、飛蓬、小飛,是菊科白酒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本非我國本土植物,而是一種原產於北美洲的植物,早些年傳入我國,現如今被列入我國入侵物種第三批名單當中。
農民們痛恨它並非是因為它是入侵物種那麼簡單,主要還是因為它的適應性和繁殖力超強,適應性強體現在它在我國分布廣,幾乎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在農村的曠野、荒地、田邊和路旁均有生長。
(圖為果園裡的小蓬草)
繁殖力超強體現在它瘦果(即種子)產量大,據我國農業專家說,小蓬草在花果期,可以一直反覆產瘦果,一年下來幾乎可以產瘦果達10萬粒,其瘦果和蒲公英的絨毛瘦果差不多,經過風一吹,就能飄到農村的各個角落,即便只有1%的瘦果能產生新的植株,也是很厲害了。
而隨著瘦果大量產生,使得小蓬草蔓延極快,並且小蓬草還是棉鈴蟲和棉蝽象這2種害蟲的中間宿主,若是生長在田邊、果園、茶園、菜園等地,小蓬草大量生長勢必對農作物產生極為嚴重的危害,所以很多從事種植業的農民朋友對它是痛恨不已。
(圖為小蓬草的瘦果)
筆者常說每種野生植物都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小蓬草也不例外,它雖然是一種害草,但是它本身的價值也很高。
首先,在春季的時候,小蓬草的嫩莖葉還十分的柔軟,可作為豬飼料餵豬。其次,在現代研究發現,小蓬草全草含揮髮油,還可以作為中草藥材入藥,它具有消炎止血、祛風溼的功效,對血尿、水腫、肝炎、膽囊炎、小兒頭瘡等症均有用。
而據國外的文獻記載,北美洲常將小蓬草中的揮髮油提取出來作為西藥使用,主要用於痢疾、腹瀉、創傷以及驅蠕蟲,在中歐一帶,還常用新鮮的小蓬草作止血藥。
相信很多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見過小蓬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小蓬草有這麼高的價值,所以多多了解一下這些野草的知識,對於認識野草還是有不少幫助的。當然,小蓬草確實是一種害草,生長在田邊、果園、菜園、茶園附近的話,該除的還是得除掉,免得它們影響農作物產量。
各位朋友,你們了解小蓬草嗎?你們還知道小蓬草有什麼價值?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