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外來媳婦本地郎》,除了情懷還有什麼?

2020-12-15 騰訊網

這是識廣第218次推送

人在廣東,你可能除夕不會看春晚,或許也沒有每晚看《新聞聯播》的習慣,但你一定追過《外來媳婦本地郎》。

最近,劇中飾演二嫂的演員虎豔芬在微博上曬出已故演員郭昶所飾演的二哥的雕像,並且預告二哥將在最新系列的結局中「回歸」。

「結局」、「二哥」這兩個詞輕鬆就擊垮了廣東人情感的防線,與《外》劇相伴的回憶一時間湧上心頭。

誕生於千禧之年的《外》劇今年已經是播放的第19個年頭,成為了中國電視史上播出時間最久、播出集數最多、影響力最廣的電視系列情景劇。

在廣東人的眼中,以上這些「最」所帶來的感覺遠遠比不上聽到「生仔未必就係福」時的觸動。儘管如今劇情已經不復以往精彩,但是情懷的加成仍然給了《外》劇足夠的濾鏡。

而拋開情懷,我們還能從《外》劇中看到什麼?

《外來媳婦本地郎》走進了廣東人心中

《外來媳婦本地郎》描述了生活在廣州西關老城區的康家一家人,父親康伯思想非常傳統,對兒子們娶媳婦的首要要求便是有廣州戶口,但偏偏「光、宗、耀、祖」四個兒子帶回來的媳婦沒有一個符合要求。以此為背景,展開了一系列本地與外地文化衝突的生活情景喜劇故事。

(康家最早的全家福,其中大嫂是河南人,二嫂是潮汕人,三嫂是上海人,四嫂是美國人 | via網絡)

2016年的7月,《外來媳婦本地郎》突破了3000集大關,成為了中國電視史上一個難以被超越的裡程碑。

但是這部劇在最開始只準備拍30集,現在已經成為了廣州街坊形象代表的祝師奶原定只有4集的戲份。

可以說,這部劇自播出後便迅速風靡整個廣東地區,於是從30集寫到了60集,再到現在的3000多集,成為了一代傳奇。

《外》劇從最開始的30到如今的3000,其中確實有著不少偶然的因素,但是《外》劇在當時的走紅,卻幾乎是必然。

《外來媳婦本地郎》總導演陸曉光,在上世紀80年代中也曾是廣東臺情景喜劇《萬花筒》的導演。

作為國內首個真正把系列短劇作為一個獨立的電視劇藝術樣式來經營的、有大批量生產、有全國性影響力的短劇欄目,《萬花筒》在當時引來了收視的熱潮,可惜到了90年代初,廣東製作的情景喜劇均無疾而終。

但90年代中期,《我愛我家》等北派家庭情景喜劇的走紅,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情景喜劇的熱潮。

於是2000年11月,《外來媳婦本地郎》登上了熒幕。世紀之初,剛剛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廣州也迎來了人口遷入的高峰,外來文化和本地文化的衝突和融合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熱點。而《外》劇卻把這個問題以誇張的形式,通過螢屏展現給大眾,自然而然便火遍了珠三角地區。

在廣州生活中講道理

這麼多年來,《外》劇可以說是陪伴了80後奮鬥、見證了90後成長。曾有網友這樣評價:「總感覺康家一家人像是我的鄰居」。

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一是對於廣東家庭來說,康家和自家可以說是互相見證著彼此的變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外》劇裡的生活與尋常廣州家庭並無二致,電視劇與人們的真實生活距離不大。

劇中扮演作家的張和平,在現實生活中被認出時,觀眾並不會幫他當成一個演員,而完全是把他當成了街坊。

《外》劇裡的每一個角色身上都帶有非常鮮明的標籤,其中塑造得最成功的莫過於二哥康祈宗和二嫂蘇妙嬋這一對個體戶夫婦——市井、狡猾的形象深入人心,讓不少觀眾對他們又愛又恨。2006年6月,二哥的扮演者郭昶去世,有部分觀眾因此而棄劇。

如此鮮活的人物也一下子拉進了演員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加上演員們專業的演技,幾乎劇中的每一個人,我們都能從中找到現實人物的影子,斯文的公務員阿耀就像是隔壁家的孩子,尖酸八卦的祝師奶說話的神態簡直跟街口的阿姨一模一樣。

但場景的設計、角色的塑造也只是讓《外》劇對了觀眾的口味,真正讓人佩服的,還是劇情的巧妙(特別在前三部),當時的劇情除了與各種外地親朋產生的矛盾和妥協之外,還有對當下社會熱點事件的批判。

細思極恐,早在2000年,就有一集主題為《網絡生存》,探討完全依靠網絡生存的「死宅一族」的生活;在智慧型手機出來時,也有過對手機攀比的討論;還有紅眼病是否傳染、扶老人被訛……

(在《網絡生存》一集中有個「電腦網路生存測試」,測試者在72小時內完全依靠網絡生存 | via網絡)

如今,儘管劇情的設計因為種種原因而變得沒有以前精彩,但是通過劇情來講道理的橋段依然存在。

在劇裡記錄廣州

儘管《外來媳婦本地郎》曾經驚豔過無數人,隨著集數的增加,劇情變得平淡,場景一變再變,變來變去卻離最初的味道越來越遠。

加上如今看電視已經不是唯一的娛樂方式了,每周末晚上7點鐘蹲點看《外來媳婦本地郎》的情景已經不可能再出現。

因此,不少人對《外》劇喊出「見好就收」、「趕緊結局」等等話語。

但換個角度想,這麼多年的陪伴,《外》劇或者早已不僅僅是一部依靠劇情活下去的電視劇,而成了廣州的一個記錄者。

2000年,康家的故事從一間廣州西關大屋出發。那時候領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廣東,處於人口遷入的高峰期,每天都有無數的外來人口到這裡來尋找機會,全國各地的人們在這片土地上交流和融合。

《外來媳婦本地郎》就是在這麼一個契機下誕生的,這裡有來自不同國家、各個省份的人,有來自廣東的客家、潮汕人、同為廣府但來自鄉下的人。透過屏幕,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個小的切面,觀察當時的廣州老城區人與廣州新到者之間的微妙關係,包括廣州人對外地人的一些誤解、外來人口對融入廣州生活所做的努力、雙方努力尋求平衡點等等,這也給了當時的廣州人一點思考。

有廣州人在網上評論說,因為這部劇,讓他的家人更容易接受他找的媳婦(非廣州人)了。

(康伯作為了老西關排外的典型例子 | via網絡)

而作為一部邊拍邊播的情景喜劇,劇組也會及時地跟上社會發展,積極地接收外界的反饋,每一個重要的社會事件,都能在劇中找到相應的痕跡,比如說非典時期、汶川地震、甲流、「丁克」思想的流行、立法規定常回家等等。

這些都是《外》劇所帶有的時代內涵。

(《南下秘笈》一集中通過香蘭老鄉剛到廣州火車站,便遇到了搶劫 )

2010年,康家的場景第一次出現了變化,從西關大屋搬到了城中村——列家村。

核心人物也從康家一家逐漸向外延伸到整個社區。隨之帶來的是劇情和角色的改變,從原來的老城區生活變成了城中村生活。

因為這種改變,《外》劇的口碑大幅度的下降,流失了不少觀眾。

而2010年,也是廣州大力推動舊城改造的一年,此時的康家從西關大屋搬到城中村,也算是一種時代的記錄。

此外,拋開場景不談,當時已經播出了10年的《外來媳婦本地郎》,關於外來文化與本地文化的衝突已經基本消失,此時的《外》劇也到了發現新切面的時候。

《外》劇導演曾說過,城中村和西關大屋一樣,是廣州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搬到列家村,廣州的城中村元素出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一線城市,祠堂、村官、村長等「土味」的一面也被呈現了出來。

2012年,回遷,康家的場景再次從列家村變成了「荔灣人家」。

隨著廣州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外來務工人員和外來人才越來越多,「新廣州人」的概念打破了傳統老廣州的固有定位。

所以康家也隨之改變,從傳統的老西關人家變成如今的旅館,從對外來人口不滿變成了如今的旅客落腳點。

很多人說康家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康家了,但其實它也只是在順著時代而發展罷了。

老屋飛入外來雁

目前已經超過3500集的《外來媳婦本地郎》,在2019年推出了第十一部——《春暖花開》系列。

(《春暖花開》系列中片頭也改版了 | via網絡)

康天庥從當年那個讀小學的小胖子,變成了今天這個要成家立業的年輕人了。

在這個系列裡,通過康天庥的感情線主線,劇組呈現了很多當今年輕人的新觀念,比如愛情觀、婚姻觀、事業觀等,加上一些特意為吸引年輕人而設計的情節,《春暖花開》系列成功地吸引了一波觀眾「回流」。

康家新成員「羅飛雁」的角色是一名巴西華僑,這一形象的設立,回到了外來媳婦的最初主題,通過女方家庭的視野來反映僑胞眼中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還呼應了主題曲中的「老屋飛入外來雁」一句,讓觀眾有了一種老劇迎來新氣象的感覺。

從西關大屋到城中村再到新西關大屋,從康家到社區,從外來媳婦到外來孫媳婦,《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部劇除了能夠帶給我們情懷之外,還有對廣州乃至整個廣東發展過程中的記錄和思考。

總導演陸曉光曾經說過希望《外》劇可以一直拍下去,三千集後又三千集。作為觀眾,我們也希望《外來媳婦本地郎》可以再次春暖花開。

本期撰文

阿丁

人生有幾多個十九年?

相關焦點

  • 現在除了劉濤,在《外來媳婦本地郎》混得最好的,就是虎豔芬了
    #外來媳婦本地郎但最初的劉濤只不過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平面模特而已,在2000年被廣東著名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的導演所挖掘,讓她飾演《外》劇裡面康家三嫂幸子一角色,劉濤從此開始在演藝圈嶄露頭角。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高超的演技,劉濤陸續被大導演發現以及廣大觀眾所認識,慢慢的一步一個腳印,成就了今天大紅大紫的一線明星劉濤。
  • 《外來媳婦本地郎》兩位主演都要換人?廣州人:捨不得……
    19年裡《外來媳婦本地郎》發生了許多變化,光是片頭曲都換了很多個版本。總有一天,康家的故事會接棒給第三代。或許演員會變,但角色不會變,它帶給我們那份老廣的情懷與回憶也永遠不會變。2019這一年來《外來媳婦本地郎》時不時霸屏康家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 《外來媳婦本地郎》還有必要再播下去嗎
    在這20年裡,康伯康嬸漸漸老去,康家三位兄弟與媳婦臉上添了皺紋,二哥阿宗已離開了14年,小一輩的天庥已結婚,天佑、枝子、保羅也已長大了。而當年那些曾經跟我一樣追著看的街坊們,不知你們是否還雷打不動地蹲在電視機前等待,而依然在等待的你們,期待的又是什麼?
  • 若《外來媳婦本地郎》大結局,像大嫂香蘭這樣的演員,該何去何從
    每每提及《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部電視劇時,總有人會提問,這部劇還沒結束嗎?在很多人的記憶裡,《外來媳婦本地郎》是很久以前看的,在他們的記憶裡,這部劇有一定的年頭了。《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部劇,嚴格來說,它已經拍攝了20個年頭,也播放了20個春秋。
  • 《外來媳婦本地郎》兩位主演都要換人?廣東人:捨不得…
    點擊播放 GIF 0.4M2019這一年來《外來媳婦本地郎如今劇組又傳出消息《外來媳婦》兩位主演要換人了他們分別是枝子和天佑兩人現實中因要到國外求學已經先後向劇組告別了再見了,天佑!再見了,枝子!點擊播放 GIF 1.1M作為中國最長的電視連續劇《外來媳婦本地郎
  • 《外來媳婦本地郎》康祈光都藏不住「老」了,何時能看到該劇結局
    它就是有著廣東21年文化的回憶劇——《外來媳婦本地郎》!有人問,當時的《外來媳婦本地郎》為何那麼火呢?原因有兩個,一是題材,二是演員。《外來媳婦本地郎》的題材從劇名一目了然,外地的媳婦與本地的新郎之間所發生的故事。故事的開頭,是居住在西關大屋的康家,長輩是康伯、康嬸兩人,康伯膝下有四個兒子,分別叫做「光、宗、耀、祖」。
  • 《外來媳婦本地郎》口水威尋味三水!
    昨晚 《外來媳婦本地郎》演員口水威 來拍攝三水美食了! 昨晚,味力三水主承辦方請來《外來媳婦本地郎》演員口水威進行星級探店,實地走訪三水網紅美食名店、品嘗三水水鄉美食,吃遍大江南北的他對三水美食評價相當高,給出了120Fun(分)!
  • 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何以「長壽」?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  題: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何以「長壽」?  白瀛、史競男、徐舟  隨著最新一集《外來媳婦本地郎》日前在廣東電視臺珠江頻道播出,這部講述廣州老城區康氏大家庭歡喜哀愁的粵語電視系列輕喜劇迎來開播16周年紀念日,使其成為國內播出時間最長、集數最多、同時段同類型節目收視率最高的系列電視劇。
  • 拍了20年,《外來媳婦本地郎》在「康祈宗」交代上讓人心寒?
    20年是什麼概念,是隔一代人的時間。在2000年,一個處於百花齊放的時代裡,有一部電視劇從中脫穎而出,播出不到三個月,就創下了42個點的收視率,這個數據代表著在廣東每一百個人就有42個觀眾收看該劇,這部劇叫做《外來媳婦本地郎》。
  • 《外來媳婦本地郎之春暖花開》上線播出
    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出品的廣東本土情景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由2000年開播至今陪伴著廣州人成長,成為廣州人的一種集體回憶。該劇於2018年打造全新系列——春暖花開,並引入新女主角,於5月在廣州正式開機,12月8日上線播出,共計60集。
  • 扒扒劉濤當年離開長壽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內幕
    扒扒劉濤當年為何離開爆款長壽劇《外來媳婦本地郎》文/一床情書近日,廣東本地輕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迎來開播16周年紀念日,這部講述廣州老老城區康氏大家庭歡喜哀愁的粵語電視劇系列因16年間播出達3106集,創下中國電視劇集數之最。
  • 20年《外來媳婦本地郎》:康伯康阿姨沒玩過,四個人了
    這張唱片在內地影視界獨樹一幟,就是《外來媳婦本地郎》!《外來媳婦本地郎》具有很強的廣東本地文化,自其播出以來已成為家庭劇的流行歌曲。雖然這部歷時的話劇已經失去了原汁原味,但仍有不少熱播劇。也許這齣戲已經不知不覺地融入了許多人的生活,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十年後,康伯和康阿姨也辭掉了他們20歲的船員。
  • 《外來媳婦本地郎》康家四兄弟,其中三個選擇離婚,早已忘記初心
    一個數據——42,這個數據代表著什麼?是一份驕傲,也是一份情懷。在這部劇的收視最高時期,它的收視達到了42個點。通俗點的解釋是在廣東本土,每一百個人中就有42個人看過該劇。這個記錄維持到現在,至今為止未被打破,這份榮譽也保留至今。
  • 《外來媳婦本地郎》大嫂香蘭演了20年的土媳婦,她的顏值被低估了
    它便是有著20年拍攝歷程的本土文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單單從《外來媳婦本地郎》劇名可以看出,故事講的是本地郎和外地媳婦的故事,故事的開始是土生土長在廣州的康伯有四個兒子,除了老二康祈宗一早結了婚,其餘三個還是單身的,當三個單身兒子帶著外地女朋友去見康伯時,康伯心裡是不接受的,在康伯眼裡,只有本地的姑娘才是好的。經過幾番折騰,康伯接受了這個現實。
  • 《外來媳婦本地郎》婉玲,劇裡等不到康祈耀,劇外等不到十年男友
    它就是火了幾年的生活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外來媳婦本地郎》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一戶沒落的康家,長輩是康伯,他四個兒子裡有三個兒子尚未成親,康伯把他老一代思想強加在三個兒子身上,讓他們找本地媳婦,並多次告訴兒子們,娶本地媳婦的方便之處。
  • 《外來媳婦本地郎》康伯的退出,傳統思想的終結
    《外來媳婦本地郎》可以說是廣東人的集體回憶殺!《外來媳婦本地郎》由陸曉光、王崗、劉衛平、楊甲年、王勝起執導,龔錦堂、黃錦裳、蘇志丹等主演的廣東本土情景喜劇,於2000年11月4日在珠江頻道播放。該劇主要講述了廣州老城區西關一個有著四個兒子的大家庭,娶了天南海北的四個外地媳婦,由於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的碰撞,產生了一系列的喜劇故事。康伯名叫康而壽,綽號「財神康」。康家四兄弟的老爸,他為人正直、有社會正義公德,具有社會責任感,熱心社會公益、居委會和鄰裡關係;遇到社會不公正,不良現象,能夠大膽批評和揭露。因而在整個昌盛街和家裡都具有絕對權威。
  • 珠江臺《外來媳婦本地郎》洗剪吹扮演者鄺祖樂,劇中的第一帥哥
    在《外來媳婦本地郎》當中,說到劇中的帥哥很多人第一反應便是康祈耀扮演者彭新智,然而卻有更多觀眾認為是洗剪吹扮演者鄺祖樂。只是鄺祖樂在劇中飾演的不起眼甚至不大討好的角色埋沒了他的顏值。身材高大、外形俊朗、夾雜幾分儒雅氣質的鄺祖樂論顏值真可謂長得一副一線小生的臉。
  • 如果「康祈宗」沒有去世的話,《外來媳婦本地郎》會長久不衰嗎?
    如果說選一部劇來代表廣東人日常生活的話,那麼非《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可。這部劇有著20年的拍攝時長,直至今日,它依舊在堅持著。曾經的《外來媳婦本地郎》是廣東劇的驕傲,在2000年之前,兩廣地區看的電視劇大多是外地劇,直到它的出現才打破了這個習慣。僅僅開播三個月,就創下了傲人的成績。在收視方面節節攀高,創下42個點的記錄,這個數據過去了20年,還未被超越。
  • 獨家專訪廣州童星康天庥,和他聊聊《外來媳婦本地郎》
    說到廣州本地最紅的童星,沒有人不認識康天庥(本名:李俊毅),在那個天天"電視撈飯"的年代,我們從《外來媳婦本地郎》認識到康天庥這個"死肥仔"。這次品城記星飯局邀請到天庥做嘉賓,見到他本人,才驚覺,我們的"死肥仔"天庥,已經長大成人了。
  • 珠江臺《外來媳婦本地郎》羅飛雁扮演者劉瑩瑩,廣東新時代美女
    劉瑩瑩,《外來媳婦本地郎》當中羅飛雁扮演者,也是第一個嫁人康家的孫媳婦。她於1996年4月1日出生在廣州。以前不少觀眾都會討論劇中的幸子、王菲和大嫂香蘭究竟誰才是康家最漂亮的媳婦,然而這些過去或現任的康家第二代媳婦們如今最少都四十多歲了,現在早已是康家第三代人的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