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筆投入科技創新;以點帶面打造產業高地;連續兩年位列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國城市前三甲……記者從安徽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合肥代表團分組討論會上獲悉,2019年,合肥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框架體系加速形成,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全面展開。
2020年,合肥將著力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全面完成濱湖科學城規劃,著力打造科學中心五大支柱和十大裝置。
大手筆布局戰略新興產業
剛剛過去的2019年,合肥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框架體系加速形成,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全面展開,量子創新院主體工程封頂,量子國家實驗室創建取得關鍵性進展,能源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啟動運行;合工大智能研究院主體工程建成;中科大先研院紮實推進法定機構建設試點。
打造創新高地,支持科技創新發展,合肥一直都很「捨得」。在今年的省兩會上,記者獲悉,2019年合肥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3.28%,居全國省會城市第3位。近年來,在與高校院所合作建設科創平臺方面,合肥市硬投入資金就有110多億,其中2019年就有近80億元。前不久,科技部首次公布72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合肥名列第10位。
「芯」光燦爛、「屏」步青雲、 「器」勢磅礴、 智同道「合」。說起合肥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芯屏器合」最為貼切。
長期以來,合肥以點帶面打造產業高地,據悉,合肥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和人工智慧3個產業集群厚積薄發,入選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入選數全國城市第4位、省會城市第2位,獲科技部批准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2019年,合肥長鑫集成電路製造基地取得標誌性進展,使我國在DRAM內存晶片領域首次實現量產技術突破。京東方10.5 代線保持滿產滿銷;視涯全球最大的矽基OLED微顯示器項目建成投產;維信諾第六代柔性顯示生產線主體結構封頂;聯寶電子成為合肥全市首個產值過700億元的單體企業,累計出貨量突破1.3億臺;華米科技產值突破50億元,智能可穿戴設備累計出貨量突破1億臺;陽光電源產值超過120億元,成為全球首家突破「億」千瓦的逆變器企業。科大訊飛營業收入突破百億,帶動「中國聲谷」產值突破800億元。長安二期新品供不應求,企業產值突破100億元;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0戶、總數突破2500戶。
2020年全面完成濱湖科學城規劃
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合肥完善的產業優勢吸引人才紛至沓來。
合肥深入實施人才政策「20條」、人才創新創業「8條」等人才政策,大力實施「優秀企業家培養計劃」,安排人才專項資金4.08億元。目前,在肥服務院士總數達127人(去年新增5人),國家「萬人計劃」、省「特支計劃」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4000多人。
伴隨合肥新型顯示、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戰新產業的發展,一大批產業高端人才青睞合肥,來到這裡幹事創業。目前,合肥京東方集聚的各類顯示產業高級技術及管理人才,就有4000人;維信諾1500名在職員工中,碩博士以上學歷佔到31%;科大訊飛在職員工總數已經突破1萬人,本科以上佔到90%、碩博士及以上佔比接近30%, 其中人工智慧人才有6000多人,長鑫項目已經招攬海內外人才600多人。合肥連續兩年位列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國城市前三甲。
2020年,合肥將著力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全面完成濱湖科學城規劃,著力打造科學中心五大支柱和十大裝置。合肥還將推動產業創新釋放更強動能,全力建設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3個國家級產業集群,6個省級產業集群、6個市級產業集群。
在一些重點項目上,合肥將加快腳步,引江濟淮、駱崗中央公園、東部新中心、西部運河新城、空港經濟示範區、環巢湖十大溼地等項目快速推進,確保進度。其中2021年將基本建成環巢湖「十大溼地」。(楊賽君)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