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朝將軍武狀元黃培松故居完成修復,9月對外開放

2020-12-19 福州365淘房

位於福州景區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名人黃培松故居近日已經完成了修復,黃培松故居將被活化利用為福州市美術館(新館)供學習交流,還會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期間,展示陳列福州老照片及古厝、古橋等照片,並向世界各地嘉賓學者展示福州深厚的人文歷史文化。

活化利用篇:

據了解經過修復後的黃培松故居(新館)將於9月對外開放,黃培松故居(新館)的改造裝修工程目前正在收尾,設備也在運行調試之中。

黃培松故居(新館)在裝修設計時,一方面延續了中國傳統古民居在中軸線上的主廳堂高大寬,與廊、榭等建築高低錯落的風格,又融入了現代建築理念,使天井、通道、綠化小景穿插其中,營造園林建築一步一景的優美景觀和藝術氛圍。

福州市民入館,可以在參觀書畫作品、攝影作品、雕塑等視覺藝術作品的同時,還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灰牆青瓦以及古民居院落古樸之美。

修復篇:最大程度保留歷史信息

歷史名人黃培松故居位於中平路172號,始建於清末至民國時期。是福州市現存唯一的武狀元府邸,為福建省級文保單位。黃培松是南安人,因此其故居融入了閩南傳統建築紅磚等元素。在修復中,這座古厝的閩南元素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留。

黃培松是清朝最後一位武狀元!在光緒六年就是1880年參加武科會試,獲第一名;殿試欽點武進士一甲第一名,高中狀元。精通武藝。清光緒、宣統年間以瓊州鎮總兵,記名提督駐廣東,曾率兵多次鎮壓同盟會發動的武裝起義。1913年被袁世凱任為福建護軍使,授陸軍中將。1922年授北洋政府將軍府將軍-培威將軍,加上將銜,1926年追授陸軍上將。

據資料顯示,黃培松除了在福州故居一座及狀元樓一座,現於福建安溪尚卿鄉科名村臺中有故居一座。

閱讀延伸

安溪縣尚卿鄉科洋村榮美祖祠

位於安溪縣尚卿鄉東北部科洋村,古稱下科名,榮美祖祠坐落於科洋村南端,該祠始建於元末明初,該祖祠懸掛一匾「會元狀元」匾額,是清光緒六年庚辰科武狀元黃培松親題的古物,每字高38釐米。

相關焦點

  • 福州現存唯一武狀元府修復
    福州新聞網5月15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馬麗清)位於臺江區中平路172號的黃培松故居,是福州市現存唯一的武狀元府。記者了解到,已修復完成的黃培松故居將作為福州市美術館新館,並將在世遺大會期間展陳福州老照片及古厝、古橋等照片,讓世界各地嘉賓深入了解福州的人文歷史。
  • [分享]故居修復施工圖資料下載
    瀏覽數:357 均為張水湘翻拍修復秋瑾故居工程一直備受矚目,昨日上午,株洲秋瑾故居修復設計方案評審會在石峰區舉行。按照石峰區九郎山風景區整體規劃,故居位於核心區域內,將分兩期進行建設。今年7月15日,故居一期工程將先期啟動,預計可於2013年11月8日秋瑾誕生之日竣工。此次評審會,主要是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修複方案進行審核和完善,使其最大限度地貼近故居原貌,並形成評審結論。
  • 新竹縣張學良故居將於12日正式對外開放(圖)
    新竹縣張學良故居將於12日正式對外開放(圖) 2008年12月01日 07:2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江油李白故居修復完成 獲國家文物局局長肯定
    江油李白故居修復完成 獲國家文物局局長肯定 大地震兩周年後的今天,河南省對口支援四川省江油市文物搶救修復正式完工儀式在李白故居——江油市青蓮鎮隴西院舉行。「李白故居的重建,是四川省首個完工的災後文物建築群搶救保護工程。希望江油的文化重建項目在李白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揚光大中發揮更大作用。」參加儀式的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對江油的災後文物保護表示滿意。「5·12」地震後,單霽翔到四川災區,第一個考察的就是江油,不僅僅是因為這裡有他牽掛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竇圌山飛天藏」,還因為這裡是詩仙李白故裡,文物古蹟眾多。
  • 江油災後文化重建項目:李白故居修復完成
    大地震兩周年後的今天,河南省對口支援四川省江油市文物搶救修復正式完工儀式在李白故居——江油市青蓮鎮隴西院舉行。維修完工的隴西院在蒼柏翠竹間重新挺立,宛如剛剛落墨的新詩。「李白故居的重建,是四川省首個完工的災後文物建築群搶救保護工程。希望江油的文化重建項目在李白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揚光大中發揮更大作用。」
  • 黃培松--袁世凱任為福建護軍使,授陸軍中將.1922年授北洋政府將軍府將軍-培威將軍,加上將銜,1926年追授陸軍上將.
    民國5年6月,北洋軍閥上臺執政引起了南方各省的不滿。民國六年,孫中山在廣州組建軍政府出兵討伐,護法戰爭爆發。民國七年,北軍和南軍在粵閩交界上發生戰鬥,黃培松所部閩軍在彰廈一線防守。初期雙方形勢頗為僵持,其後北軍的形勢急轉直下,部份北軍軍官投向南軍。漳州,廈門等地相繼失陷。黃培松所部退守在泉州一線。閩,浙軍各部節節敗退。
  • 汕頭市中山公園的「館花宮」完成修復,重新對外開放
    最近,經維修加固的館花宮對外開放,面貌煥然一新。館花宮位於中山公園牌坊西側,佔地面積約1.1萬平方米,從上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歷經4期建設,具有較完善的規模和齊全的配套設施。館花宮分前庭、中庭、後庭和花亭,但因破損嚴重,此前曾閉館多年。
  • 蔡旭故居展覽正式對外開放
    常報全媒體訊 13日上午,常州市檔案館組織蔡旭故居展覽正式開放儀式,宣布蔡旭故居展覽正式對外開放。    蔡旭故居位於常州市大觀路32-1號,它修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期,是我國著名小麥遺傳育種學專家、常州籍中科院院士蔡旭成長學習的地方。
  • 盤點北京名人故居,做有文化的知識人
    北京,我們的首都,也是明清兩朝的都城。作為文化、政治、經濟中心,許多名人都會到北京定居,那麼現在北京還保留了哪些名人故居呢?快來一起數一數吧一、紀曉嵐故居,位於西城區珠市口西大街241號,我們在遊覽名臣故居時,還可以到門口飯店品嘗他家的私房菜,就相當於到紀曉嵐家做客,厲害吧!二、李大釗故居,位於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李大釗曾於1920—1922年在此居住。三、矛盾故居,位於東城區後圓恩寺胡同13號。
  • 陸巷古村打造洞庭商幫博物館 3月中旬對外開放
    昨天,記者從東山旅遊開發公司了解到,遂高堂的布置已經接近尾聲,預計將於3月中旬對外開放。  遂高堂位於陸巷古村文寧巷南側,始建於明代弘治年間,是明朝正德年間宰相王鏊胞弟王銓的故居,也是陸巷最為古老的一幢明朝古建築。
  • 常州市焦溪古鎮申遺工作積極推進,承氏宗祠和承越故居5月修繕完成
    為進一步推進焦溪古鎮保護和修繕項目,提高廣大群眾參與度和滿意度,4月29日,焦溪古鎮第一批重點院落修繕現場邀請群眾參觀。當天的群眾開放日活動,邀請了承越故居原住民代表、焦溪古鎮居民代表等50人,分成兩批參觀承氏宗祠和承越故居。
  • 焦溪古鎮申遺積極推進 承越故居修繕基本完成
    當天的群眾開放日活動,邀請了承越故居原住民代表、焦溪古鎮居民代表等50人,分兩批參觀承氏宗祠和承越故居。承氏宗祠位於焦溪古鎮南下塘9號,屬於目前申遺工作中被列入遺產要素清單的7+7+1處建構築物之一,營建於清末,距今已有100餘年歷史。院落佔地約530平方米,進深約40米,相當於相鄰私宅院落三至四進建築的進深尺度。
  • 錢鍾書故居將原貌重現,堂侄女錢靜汝守宅32年後搬離新街巷32號
    2002年10月,錢鍾書故居正式對外開放,32號由錢靜汝一家居住,並不對外開放。為了守好祖業,錢靜汝傾注了大量心力,到處奔走。城市建設快馬加鞭,老宅周圍陸續拆遷、新建,工地上傳來的每一聲嘈雜都足以令老人心靈顫抖。「有段時間,窗戶和門都不敢開,晚上震動得太厲害了。」老宅岌岌可危,錢靜汝心急如焚。
  • 蔡旭故居展覽正式對外開放 共展出實物檔案200餘件
    13日上午,常州市檔案館組織蔡旭故居展覽正式開放儀式,宣布蔡旭故居展覽正式對外開放。蔡旭故居位於常州市大觀路32-1號,它修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期,是我國著名小麥遺傳育種學專家、常州籍中科院院士蔡旭成長學習的地方。
  • 《巴黎聖母院》的作者,法國大文豪雨果島上故居近日修復完畢!
    4月7日,花費巨資重新整修的法國大文豪雨果在歐特維爾(Hauteville House)的故居重新向公眾開放。雨果流放期間,在此居住了15年,從1855年10月到1870年。他在此完成了眾人熟悉的巨作《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創作了《海上勞工》。
  • 廣陽島啟動生態修復二期工程 11月24日起暫停對外開放
    11月23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獲悉,為保障市民安全,同時搶抓生態修復的合適時機,做好下一步正式開放的準備,廣陽島將從2020年11月24日起暫停對外開放,朝天門至廣陽島生態觀光航線、島內生態觀光車相應暫停運行,後續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 上海名人故居遊地圖-名人 故居—上海頻道-東方網
    1991年3月川沙縣政府撥款大修,10月竣工,11月6月舉行黃炎培故居落成典禮和黃炎培銅像揭幕儀式。「黃炎培故居」匾額由陳雲題寫,故居內設黃炎培生平事跡展覽,陳列有《黃炎培家譜》、《黃炎培日記》、《延安歸來》等書籍,以及與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人來往信件等共270餘件。黃炎培居住部分,按原狀修復,並復原臥室、書房及樓下客堂等,其中部分家具系原物。1992年5月27日對外開放。
  • 湘潭齊白石故居門票10月1日起執行新標準
    原標題:齊白石、周小舟故居門票10月1日起執行新標準   昨日,記者從湘潭縣文物局獲悉:10月1日起,位於湘潭縣的齊白石、周小舟故居的參觀門票將執行新的價格標準。具體為:齊白石故居的參觀門票由5元/人·次調整為15元/人·次,周小舟故居不再實行免費參觀模式,門票價格調整至20元/人·次。
  • 沈家本故居已接待11萬人次,京報館等騰退文物力爭今年啟動修繕
    清末著名法學家沈家本在北京的故居經過精心修繕,去年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展示基地對外開放,至今已接待各類參觀、現場授課等活動11萬人次。主持故居修繕設計的北京建工建築設計院副院長王葵告訴記者,騰退後他們經過勘察發現故居文物建築已經非常危險,以沈家本當年藏書、辦公的枕碧樓為例,已經出現歪閃、樓梯斷裂、榫卯斷裂等嚴重病害。完成院內居民騰退後,西城區在2017年迅速啟動了對故居的修繕。王葵告訴記者,當年沈家本故居修繕中,秉承修舊如舊和最少幹預的原則,並且最大限度地保留歷史信息。
  • 南充閬中落下閎觀星樓改造工程完成並對外開放
    目前,落下閎觀星樓的改造工程完成並對外開放,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已成功舉辦兩屆。  編寫科普讀物 形成10萬餘字基礎材料  在首批四川歷史名人評選中,落下閎是南充市唯一入選的歷史名人。  圍繞此課題,南充市啟動實施了編寫一本科普讀物、拍攝一部電視片、創建一個科普教育基地、打造研究國際天文學術永久論壇、舉辦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推動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落下閎故居工程、改造提升「觀星樓」工程等十大舉措,目前,這些項目均已按進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