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山經到大荒經,再從海外經到海內經,浩大的華夏之地,怎麼就容不下志怪的世界?從文王夜夢到泗水大戰,再從西岐大戰到武王伐紂,龐大的文創產地,怎麼就繪不下一張英雄的藍圖?從江南到塞北,再從大漠到中原,偌大的江湖,怎麼就種不下一顆武俠世界的種子?
2017年,許久不見的潘粵明帶著自己的作品《白夜追兇》出現,一舉拿下2017年大陸網劇劇集的冠軍之位,三年過後,豆瓣9.0分的《白夜追兇》依舊熱度不減,但同一時空下發生的故事——《重生》卻以最終6.4分的成績結束了這場關於「白夜宇宙」的幻想。
四個月前,國內的各大媒體還對2020年的中國影視劇市場充滿了無限的想像,甚至有人放話,[2020年,是中國IP宇宙元年]。之所以這種說法在當時能夠被廣泛接受,還是因為《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這兩部電影凸顯出的關於搭建「唐探宇宙」、「中國神話電影宇宙」的萌芽端倪。
疫情之下的2020年,中國IP宇宙元年的說法被擱置,直到《重生》打著《白夜追兇》姊妹篇的旗號開播,IP宇宙的大旗才重新被搖起,網友自發歸納的白夜宇宙時間線、地域圖以及熱火朝天的討論,都表達出了普通觀眾的殷勤期盼——建立中國IP宇宙。
但《重生》繼《白夜追兇》後風格巨大的轉變,不僅讓觀眾水土不服,也寓示了白夜宇宙的搭建失敗。
IP宇宙,不是擁有幾部續集電影、電視劇就可以被稱作是IP宇宙的,它區別於以往所說的IP系列,擁有獨立的世界觀、龐雜的人物關係以及能夠無限延伸的故事體系。創作者吸收容納塑造不同的主角人物,構建完整的「平行電影時空」。
IP宇宙,可以看作是IP系列的升級,而在當今時代談起IP宇宙,最成功的案例,絕對繞不開的就是——漫威電影宇宙。
漫威電影宇宙
2019年,作為「漫威電影宇宙」階段三的收官之作《復仇者聯盟4》掀起了觀影狂潮早已超越了漫威粉絲群體追捧範疇,根據當時美國在線售票Fandango網站的顯示,該片6小時內就打破了《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單日預售記錄,同時預售額也是《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同期預售額的5倍之多。
在中國,預售票房更是超過五億元,僅僅5天時間,便打破了2019年中國科幻裡程碑式電影《流浪地球》創下的中國影史首周最高票房紀錄,成為中國影史上最快突破20億元的電影。
距離漫威宇宙開天闢地創世紀的1939年,已經過去了81年,回顧漫威宇宙的發展歷程,你會發現,「羅馬的確非一日建成。」
●1939年,第一期《驚奇漫畫》現世
●1961年,漫威漫畫時代開啟
●1963年,漫畫《復仇者聯盟》第一期推出
●2008年,漫威工作室發行第一部電影《鋼鐵俠》
●2009年,迪士尼收購漫威
●●2008-2019年,統稱為「無限傳奇」的22部電影(前三階段除去《蜘蛛俠:英雄遠徵》的所有電影)不斷面世,漫威電影宇宙系統前三階段宣布構建完成。
從《鋼鐵俠》到2019年上映的《復仇者聯盟4》,漫威電影系統的累計票房已經突破了200億美元。
票房數據的確不能成為IP宇宙構建的唯一評估指標,當年,漫威推出第一部作品《鋼鐵俠》時,也沒有人會意識到這個平行電影宇宙系統的誕生。但不可置否的是,從第一階段的單人超級英雄片再到《復仇者聯盟》四部曲的串聯,跨越11年的史詩式構建電影宇宙不僅僅是繼承了好萊塢工業體系的經典IP示範,更是推陳出新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製片模式——立足於電影原創母體的敘事策略與製片路徑。
即使今年,迪士尼官宣撤檔原定計劃在5月1日北美公映的《黑寡婦》,重新定檔為今年的11月6日,面對這第四階段第一部就出現的變故,好萊塢權威周刊《Variety》也專門對漫威影業的內部人士進行了採訪,內部人士稱,《黑寡婦》延期上映並不會影響當前MCU的時間線。
顯然,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漫威電影宇宙的熱潮勢必還會持續蔓延發展下去。
而在中國,從嚴格意義上講,目前還並沒有可以稱之為「電影宇宙」的系列電影。
任重而道遠
從IP宇宙的構建發展角度來看,中國近年來的顯露出的「唐探宇宙」、「中國神話宇宙」已經雛形漸顯。
陳思誠在前在採訪中就透露過「希望能夠通過網劇來打造一些新的偵探形象,將來甚至能像漫威宇宙一樣,給這些新形象打造獨立個人電影。」
而原本定於大年初一上映的《姜子牙》,宣傳其發布的短片《姜子牙哪吒神仙拜年短片》也出現了哪吒、敖丙串場姜子牙家中的場景。
前者已經明確將「唐探宇宙」的概念運用於創作之中,而後者身後的製作團隊光線老大王長田,也早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首映禮上,確認會有由《哪吒》領銜的「中國神話宇宙」,甚至在在第六屆中國北外灘資產管理峰會上也對中國神話宇宙的構想進行了討論。
但從本次[白夜宇宙]的搭建失敗來看,國產IP世界宇宙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創作隨機
電影本身除了作為文化類產品具有鮮明的文化氣質外,還有就是與生俱來的商業特質,追求高票房率雖然不是判斷電影成功與都的標準,但絕對是衡量在原有高票房電影母體基礎上延續作品水準的標準之一。
從國產電影的數據來看,IP宇宙暫且不論,IP系列的續集雖然是以狂飆突進的方式迅猛發展,但往往後續劇集的口碑以及票房都不如第一部。
以上映期間以1天1億的票房增長率打破了《復仇者聯盟2》記錄的《捉妖記》為例,其背景故事宏大,主角小妖王胡巴形象靈感取《山海經》,電影第一部就構建了光怪陸離的人妖共存之境,不僅規劃好了獨立的世界觀與生存規則,甚至十錢天師的排名等級也是近些年玄幻故事中十分具有創新力的設置。
但這個妖怪世界最終還是崩在了第二部。從製作團隊反觀,導演仍舊是做動漫出身的許誠毅,但偏偏當初一起研讀《山海經》找出「宅妖」故事的編劇袁錦麟沒有參與到《捉妖記2》的劇本編寫。
電影電視劇系列創作向來都是兩極分化嚴重,續集創作有的是對母片的精耕細作的深入挖掘,有的是出於逐利本性的簡單複製;《捉妖記》原本構建的是一個龐大的神怪世界,如果合理的延用喜劇特色並結合完成度超高的CG動畫技術,打造專屬這個影片的「宇宙」並不是不可能,但是導演似乎並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
缺少品牌意識和長遠的發展眼光,幾乎是國產製片的一個通病,出於對利潤的考慮,大多數國產製片人都是在母片上映完成後,看票房看反饋再決定是否延續該IP系列。
不留延續的伏筆,只留電影結束那點懸念,這必然是可悲的。
||難以創新
電影IP品牌的延伸不單單實在原有品牌的基礎上推出新的產品,一般來說這種品牌延伸可以分為——品線延伸、品類延伸。從國內現有的大片來看,品線延伸趨於飽和。
以目前熱播的《無心法師3》為例。
原本,《無心法師1》是以尼採的同名小說作為劇本支撐,但到了第二部、第三部,基本上是換湯換藥,通過重新架構塑造人物,講訴在民國、唐朝時期主角無心的故事,時間線索是呈《無心法師3》——《無心法師1》——《無心法師2》的混亂敘述,所有系列加起來71集的劇,卻始終繞不開「主角無心沒有心」的設定,缺乏在主題上的內核升華。
反觀漫威電影宇宙的人物創新改編則是對人物進行貼合新時代的創新。
以經典人物無敵浩克為例。漫威漫畫中,無敵浩克破壞力巨大,純肉身力量就能夠輕而易舉的舉起一座山脈=一億五千萬噸,而且由於布魯斯·班納的個人歷史,他患有多重人格障礙(MPD),所以浩克本身也擁有不同的形態設定,尤其是野蠻浩克這一版本的浩克是以被攻擊後因暴怒而毀滅掉都市或鄉下建築聞名,這樣絲毫不顧及無辜者的野性在如今的文化價值觀念中是不值得提倡的。
故而在受到公共社會普世價值的啟發後,無敵浩克的形象不斷得到了糾正,2008年發行的《無敵浩克》影片不僅重新設定了「布魯斯·班納」的故事,還將其塑造為一個強調人格性的英雄與惡魔雙重共同體。粉絲也從原來對野獸戰鬥機器暴力的崇拜,轉變為認可浩克內心的溫柔。
品線延伸尚且還缺乏創新力,而另一品類延伸則還處於空白,如何規避以往純粹的簡單複製,增添創新元素,謀求品牌價值的延續,是中國IP宇宙建立十分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狗尾續貂
經典IP+流量明星基本是近幾年來影視劇創作的標準配置,儘管這樣的模式遭人詬病,但帶來的市場紅利還是催使的國產影視市場呈現出一片混亂的景象。
尤其是在版權意識混亂的市場環境之下,受限於IP版權的分散,IP宇宙的建立更是難上加難。
拿最近熱播的《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為例,其相應的鬼吹燈系列改編影視劇(已播出)據不完全統計就有11部之多,因改編版權散落在不同的影視公司手中,故而對於難以統一的作品風貌,觀眾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除了投資分散會導致「狗尾續貂」的局面,影視改編市場混亂也是造成難以建立IP宇宙狗尾續貂的原因之一。
以霍元甲、葉問、黃飛鴻等近代武林高手背景創作的影視劇為例。
建國初期,中國著名影視演員關德興因是少林派武術家,便陸續出演《黃飛鴻》系列電影,從事影劇表演的60年間,主演過130部影片,當中有77部都是黃飛鴻影片,在這77部電影中,都相繼引出了不少新人物,但由於故事關聯性不強,最終也無法創造出中國近代武林宇宙。
與此同時,隨著黃飛鴻、葉問、霍元甲等系列的開播,吸引了不少的影視製作團隊,對同一IP中優質的影片情節人物過度開發,不斷榨取價值,帶來了大量的同類型劣質作品。
劣幣霸佔市場,最終驅逐良幣,用不了多久,初具雛形的IP宇宙就會被淘汰得土崩瓦解。
更何況如果影視創作一直停留在以明星為核心的類型片生產階段,很難說就算市場環境轉變就能夠誕生出優質的IP宇宙。
優質內容始終都是文創產品的核心所在,其餘所有的附加值都是建立在以優質內容為保障的基礎上才有意義。
||故事單薄
故事單薄是我最不願意承認的國產IP宇宙的弊病之一。因為我們可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且不說「三皇五帝」、「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竹林七賢」等等這些需要歷史考究的原始素材,就拿現代極具IP宇宙模型的金庸武俠小說世界為例。
以上圖四月所繪製的部分人物關係來看,僅僅是金庸先生筆下的一部分,就足以構建起一個宏大的武俠世界,並且有人也做過這樣的嘗試——《金庸群俠傳》,但相比較於網友熱火朝天的討論,似乎影視圈內並沒有注意到這一股金庸武俠世界的魅力所在,反而更多的是翻拍、翻拍再翻拍。
再說回故事單薄這一點,老生常談的《山海經》、《封神榜》、《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等等經典文學作品都具有宏大的且獨立的世界觀,另外還有許多在民間知名度較廣的英雄人物,這些種種,應當是可以作為創作靈感的來源。
如今的小學生尚且還能通過學校門口小賣部的玩具套卡了解水滸一百零八位好漢、西遊四大師徒等等,但再過十幾年,這些經典在一再翻拍的壓榨下,遲早會讓觀眾審美疲勞,繼而失去自己原有的魅力
可以說,國內並不缺創作「電影宇宙」的素材,但中國IP宇宙建立的故事單薄卻令人最為痛心。
栽種一棵樹,盼的萬年春
西方有魔法、科技、鬥氣,可東方亦有神話、修真、武林。
從山經到大荒經,再從海外經到海內經,浩大的華夏之地,怎麼就容不下志怪的世界?
從文王夜夢到泗水大戰,再從西岐大戰到武王伐紂,龐大的文創產地,怎麼就繪不下一張英雄的藍圖?
從江南到塞北,再從大漠到中原,偌大的江湖,怎麼就種不下一顆武俠世界的種子?
痛心疾首之外是恨鐵不成鋼的可惜可嘆。國產電影想要在IP宇宙上有所建設,就必須摒棄眼前的利益,不做「井底之蛙」,力爭上遊。
好在,即使《重生》沒有為「白夜宇宙「成功添磚加瓦,但這樣的IP宇宙意識的出現,也就意味著距離中國IP宇宙的正式誕生不會太久。
人算的確不如天算,一場疫情改變了一個產業乃至一個國家甚至是世界的發展計劃。
但比惋惜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這場疫情之後,中國影視市場是重振旗鼓,打造良好完美生態,讓2020年開年之時的「中國IP宇宙元年」的發展勢頭繼續高歌猛進,還是持續啞火,停滯不前。
我不是諸葛亮,也不會神機妙算。
但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我對中國IP宇宙的期待從未熄滅過,一個民族總有些東西是不能夠被褻瀆的,那斧頭劈開的天地之間,到處都是倔強的華夏子孫。
中國IP宇宙你知道嗎?我一直在準備著,時刻準備著。
最後,以人民日報點評國產動漫《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漫威宇宙徵服全球久矣,惜中國尚無世界級IP。
未來可期,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