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這張圖,就是我國西部著名的瀾滄江,氣勢魂魄,洋洋灑灑,從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瑪的西側流出,一路奔騰數千裡,一頭扎進南海,而巨大的高原落差和千萬年來冰水的切割,在地球亞洲的南端深深的劃開一到深溝。
瀾滄江向南,走出國門後叫湄公河,這條深溝出去邊境就把大地化分成幾個區域,成為三個國家的勢力範圍,這就是緬甸、泰國和寮國,而恰恰流經之中又形成一個自然死角,最後就成為半個世紀以來更加神秘的地域的依託――湄公河金三角,慢慢得名而來。
那裡,木棉花盛開,五星紅旗飄揚。
聽著有點神奇,走進去看看究竟?
那裡,文化與文明蒸騰,可以品味,可以自檢。
那裡,宗教深邃,感悟真實,可以洗禮,可以追崇。
那裡,湄公河之初的一帶一路的起點,不管怎麼走,都要經過這裡。
那裡,不能迴避,躲不開,也離不了,說實話,確實挺好。
金三角地區在近百年來的風風雨雨,近幾十年來的是是非非,給世界留下的是萬惡之源,痛苦之地的感覺,毒品泛濫,槍枝泛濫,殺人越貨,黃賭毒。尤其是湄公河13條中國人的性命,讓這塊非地徹底的暴露在世人眼前。也是因這次事件,基本徹底終結了金三角長期混亂的狀態,成為歷史的則是以往驚醒人們的經歷。
正好是糯康被抓的第二年,我就走進了湄公河金三角,親身感受到那裡的現實與歷史變遷。
總之,金三角即神秘又好奇,一個「變遷」,耗費了全世界幾十年的功夫,如今,就拿寮國這個最後幾個社會主義之一的國家來說,路不拾遺有些誇張,但夜不閉戶是有據可查的。當你看到金三角湄公河邊飄揚的五星紅旗的時候,當你看到中國的武警邊防戰士出現在異國河段巡航的時候你就徹底明白了。
關於交通:
去寮國湄公河金三角經濟特區,有三條路,就像說書的一樣,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
1、昆明到泰國清萊的東航特區包機,每周一三五各往返一次航班,從清萊機場落地後有特區駐場辦事處的工作人員迎來送往,協助填寫入境卡,引導出關,有專車隨時送到清萊最東面的小鎮,清盛碼頭。在碼頭上泰國一方也有寮國特區辦事處,協助過境寮國到特區的人們辦理vip過境手續,免去寮國籤證,憑vip證在寮國特區逗留十天。護照留在泰國一方,憑名單就能過境到寮國。此方法的毛病就是,過境寮國後還得回到泰國,因為你是從泰國入境,想從寮國回國是不行滴。
站在寮國金三角一方的班諾村河邊,風景這裡獨好。2、陸地口岸在雲南景洪市的磨憨口岸,從昆明出發7個小時能到達,有籤證更好,沒有籤證和護照的,雙方國家已經協調到使用中國身份證辦理臨時過境逗留手續,大大簡化了中國居民赴寮國的手續。特區的車輛可以到口岸接送,也能根據申請,到昆明接送,當然,這是和費用有關喲。
3、從瀾滄江乘船順流而下,很快就能到達金三角地區的各國碼頭,此前很早一段時間,都是這個走法,費用低,時間短。就是因為湄公河慘案之後,大規模的水路客運停止了,加上確實也出現一些非法偷渡和販毒販稀有物品的事情,管理和控制比較嚴格了。
總之,進入金三角腹地,三種方式都成立,今後旅遊的開展也是一樣,交通很重要,最起碼天上陸地的進入,還是很正常,尤其是自駕出境,已經是我們常態的特色產品。
恐懼來自何處?
來自於好奇,來自於傳說,來自於事件的發生。
金三角之所以有名,並不是因為有了泰北的清邁、清萊和美賽,並不是因為緬甸的大其力,更不是寮國特區建立之前的那塊荒蠻的原始村落。如今我們走進它,就是為了一段歷史的誘惑。
獨特之處:
特區一詞一點都不新鮮,全世界到處都是,其中中國政府主導的經濟特區已經遍及全世界各洲。但是,一個以民營產業投資模式設立的境外特區,如此地域面積的,一籤就是99年的租期的,這是第一家。
提到獨特,我們在寮國的金三角經濟特區感受到了中國人在海外不一樣的心情。我相信今後到過這裡的中國人,都會有同感。
還記得馮小剛拍的電影「不見不散」嗎,裡面葛大爺說的一句臺詞我很喜歡--」美國二戰的將軍巴頓,帶領美軍把歐洲都打下來了,他萬萬沒想到幾十年後他的老家被中國人佔領了」。
玩笑之下看世界,中國人的滲透力是很驚人的。
經濟滲透,對方喜歡,旅遊救市,對方喜歡,文化滲透,對方抵制。
這幾年,尤其是奧運會後的幾年,出現的國際爭端,包括此前菲律賓的無理,日本人的傲蠻,美國人的無視,韓國機槍掃射中國漁船,就連非洲一些國家的無良警方也敢橫掃中國人在海外的各個基地,而且一抓人就是上百。當然,其中不乏違規、違法、違紀的中國人和蛇頭,尤其是到香港生孩子,搶奶粉回來賣,到法國,日本和韓國橫掃名牌皮包奢侈品等,一時間也讓我們感到無地自容。
35年前,我們拋棄了精神和信仰,轉而讓大家先吃飽肚子。
如今,中國的發展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脫韁而出,趨勢和後果讓世界震驚和震醒。
中國人有錢了,但精神、信仰、文化品行和民族的國際地位缺失了。
而這一切,說來無奈,恰恰大多是中國旅遊引發的。
所以,我們出國一直夾著尾巴做人,生怕生事,異國他鄉遇到麻煩是很煩人的。
但是,今天我站在寮國湄公河金三角特區的土地上,似乎從血液中就給我一種能量,這個能量讓我是挺著胸的,抬著頭的,不在於我兜裡有沒有錢,而在於,在這裡――我是中國人!
實力,是硬道理,就像這幾年的中國,在南海沒放一槍,就基本上完勝,不是我們運氣和正義,而是實力。
在這裡也一樣,一帶一路的惠民方針,進一步統一了這個湄公河次流域的經濟思想。
三年前,我就查過資料,寮國金三角經濟特區是經寮國政府批准,於2009年9月9日正式成立的,金三角經濟特區是在除國防、外交、司法權外實行高度自治的特區,做為世界上首個「企業境外」特區,籤約99年,而一般意義上講籤約100年以上的,大多為殖民地,我們給了寮國足夠的國家主權和自信心。
而在這裡高度自治的人群主體,就是中國人。
金三角特區現在有幾千名員工,他們來自於寮國當地,泰國和緬甸,中國人佔少部分,有寮國邊防部隊,寮國地方警察局和中國安保人員維持治安,人民幣在這裡流通,用中國移動的信號,聽著都很新鮮吧。
在波喬省的會曬市,時常可以見到未掛牌照的中國汽車駛來駛去,我們的特區,就離會曬市幾十公裡,那裡新修了一座通往泰國的湄公河大橋。
寮國方面的特區新碼頭是由中國人協助興建的,老碼頭在從新碼頭向上遊1公裡的地方。
整個特區範圍內近百餘公裡的公路硬化是中國人興建的,幾十裡的湄公河水泥護坡是特區給修建的,已經成為寮國的驕傲,因為到此時,這段河堤護坡是整個湄公河流域最美的一段。
為了徵地遷村,興建服務設施以備招商引資,特區為當地原始的土著村民大興土木修建了金三角新村別墅,蓋了學校,修了醫院,送給當地警察局汽車作為警車使用。
總之,這裡的一切建設都是中國人無償的進行了。
還記得剛才我提到的寮國的舊碼頭嗎?我去了那裡,在到河邊的時候路過一個大院子,特區小馬用手一指,你向那裡看――中國國旗。我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營房那頭一排四面國旗,裡面真有一面五星紅旗,啊,我們的國旗在國內經常見到,很習以為常,但是今天,在這個較為原始和荒蕪的土地上面獵獵飄揚著我們的國旗,心情還是不一樣的,霎那間我得到了行前大家給我的壓力和我心中的最大的疑問的解答,――這裡,很安全。
這個碼頭相距我們上岸的碼頭不遠,是原來寮國經常用的貨運碼頭,設有海關,不遠處停著巡邏艇,噴著迷彩,挺好看,說是中國政府提供的,看對岸的緬甸碼頭也停著一艘白色的巡邏艇,具說也是中國政府贈送的。哈哈,給船,派人,巡航,護船定軍心,好像又回到西蜀諸葛軍師平定南嶺,紮營駐寨的情境。
說說旅遊:
旅遊人說旅遊話題,既然從事旅遊行業,就要以旅遊為本,而金三角要做的,是「大旅遊」,所謂大旅遊,就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一個區域,一個大環境下的綜合旅遊形成的產品。把數個旅遊資源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就是我們旅遊人應做的事情。
很早以前,從書本上,電視裡面,寮國給我的印象就是深處東南亞內陸,宛如一個失落的天堂,茂密的原始森林、古色古香的廟宇還有友善的人民,一切都是那麼質樸而又動人。如今來了這裡,感到名不虛傳。
旅遊產品的設計,我的經驗一般就是自己能接受了,能感動了,大概這個行程的主題就差不多了,然後細化分類服務即可。
一部泰囧電影,國人了解了泰國北部,那裡沒有了南部海濱的風騷和迷戀,多了幾分沉寂和豪爽,以華人歌手鄧麗君長辭於清邁來看,這個地方是個能讓人心踏實的地方,能讓人擺脫在泰國南部海濱城市的那種刺激與喧囂,燈紅酒綠,紙醉金迷,這裡,是可以靜心的好去處。
我剛才說了,金三角的旅遊內涵可不是清邁和清萊的歷史,更不是鄧麗君,那些只是現實存在的花絮。真正的內涵,是近代中國革命的一段遺存史,有了它,才導致金三角如此知名。沒有上述歷史,金三角旅遊業就是個旅遊,沒有什麼值得推廣的地方,而這段近代史,才是金三角唯一值得探討的深度旅遊,人們不能迴避,媒體更不應該迴避,不然我們如何能正確的引導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呢?
俯瞰泰北美斯樂,似乎是室外桃源一般。
中國近代史不能迴避的現實問題,就是共產黨與國民黨的半個世紀的鬥爭,結果國民黨去了臺灣,殘餘進了泰國北部和緬甸東北,一紮營就是幾十年,臺灣斷了供給,美國停止空投,泰緬老三國圍剿,讓這隻軍隊只能游離於三國交界的大山深處。為了生存,也就促進了鴉片生產,罌粟花開,海洛因盛行,全世界臭名昭著。此前的二戰風採在這裡蕩然無存,只是為了生存。
行走於泰北深山之中的美斯樂小鎮,思緒很容易飛翔在天際。
如今這裡成為我們追憶半個世紀的政治鬥爭和新中國誕生的歷史教科基地,在這裡我們能發現政黨之間的共性和特質,原來水火不容的國共兩黨,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當下,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尤其是當年的國民黨精銳部隊,抵抗力日本侵華軍事力量,功不可沒。
還是這支殘餘部隊,雖說被解放軍趕進了熱帶叢林,沒有接應,沒有供給,但他們還是東南亞一帶最強大的武裝力量,緬甸軍剿不滅他,泰國軍打不垮他,最後還幫著泰國政府打擊了寮國的軍事對抗,作為交換,泰國政府給了這支武裝合法的生存空間,放下武器,消滅罌粟,發展替代經濟,種植茶葉和橡膠,靜靜的美思樂山頂承載著這一傳奇。
說古論今,道理相同,針鋒相對是原則,靈活運用是手段,大智若愚是老一輩政治家的共同特點,這才是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的東西。
站在101茶場的觀景臺上遠眺,似乎當年滿眼都是罌粟花開。
一個旅遊能讓人們釋懷,懂得溫暖,懂得傳承,那將是多少在校學生都無法獲取的知識呢,而這個知識是人們親身經歷得來的,更加真實和可愛,他可以讓我們內心對這個世界的輪廓有了正確的認識,思考我們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和世界的文化接軌。
在湄公河金三角的河面上坐快艇飛馳,別樣感覺!
金三角寮國一側,原本就是比較原始和落後的一個邊遠地區,寮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唯獨特色是佛教,所以控制毒品種植比泰國和緬甸都嚴格,之所以這次糯康事件被推倒風口浪尖,很大原因就是因為這邊比較安全,毒梟們經常把寮國當成避風港,出了事就逃回寮國一邊。
站在泰國土地,右手是寮國,左手是緬甸,一眼望三國。
由於特區建設,物資供應全部由中國人承包,切斷了糯康除了倒騰毒品之外還控制水道,控制物資交流和控制博彩人員的生財之道。於是,開始不斷的針對中國人的事件頻頻發生並且層出不窮,直至最後激化到這13位中國船員的殉難。
看著糯康在寮國村裡子的家,當時就是在這裡把糯康抓住,然後直升飛機送到萬象,直接轉機就到了昆明,一帶毒梟被終結,金三角基本走向安定和輝煌。一個人從出生到自立,再到毀滅,好像沒有什麼可不可以的,命運和機遇都是左右自己生命的枷鎖。
特區建設的唐人街,集中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元素,它是將很多有意思的商品、展示、餐飲集中在這條街上,包括毒品教育館等。作為主要的商業街,可以承載很多商業機會,等客流上來後,這裡是個不錯的逛街和看到貨真價實的東西的地方。
2014年時的景區內,酒店和會所,能同時接待1000人左右,酒店內有泳池,這是我對於好的接待設施的評定標準之一。整體設施基本能滿足一般高端客人的需求,當然,常規客人更不用說。
景區的餐飲有些改良,按照中國人的口味做的當地的餐飲,既有泰國酸酸辣辣,也有雲南的辣辣酸酸,還有四川的麻麻辣辣。說實話,餐飲一般,但是能滿足來此地的內地人們,畢竟時間短。
寮國總理經常過來吃個飯,這個餐廳是專屬。
沿湄公河邊,有一排餐廳,也兼酒吧,中午和晚上正餐均有,以海鮮和河味為主,向著河的一側都是修建的外廊,茂密的蘆葦,隔岸對方燈火閃爍,夜風輕輕吹來,遠遠傳來一曲淡淡的寮國清音,感到無限的放鬆。餐廳以中國人經營為主,打工的是寮國和緬甸人。菜價格與國內差距不大,不貴也不便宜。
金三角新村,是特區徵地外遷當地農民時的一個巨大舉措,在特區中心地區不遠處的路邊興建了別墅式新村。
一個大牌樓,書寫者「金三角村」,我走下車,駐足牌樓前,凝視著它,背景是藍天白雲,透徹廣袤,內心感受似乎有些澎湃。
華西村在國內就已經成為中國農村走進天堂的神話,而眼前這個清靜豪華的新村,坐落在佛光普照的寮國邊陲,奇蹟?
對於中國內地不算什麼,但是在這塊異國他鄉的是非之地上面興建,不是神話,是個奇蹟,這時我才相信這裡的寮國百姓為什麼如此適應我們的中國商人、投資者在自己的家園大興土木而心安理得,我們應該認同和欽佩。
寮國金三角特區範圍內的旅遊,以原始的村落文化為主,加上湄公河傳奇,就是這裡的旅遊重點,如果還有些什麼,那就是滿地滿眼的奇特木種,在那裡,是柴禾,在北京,是文玩。
是這裡的人傻?還是我們精過了頭?
這裡的吊腳樓,都是木製,全部立柱,都是硬木,綠檀,柚木,紅木,比比皆是。
吊樓四周,都是一堆堆的木材。
而深山內的稀有木材,也在最近十幾年,被中國人砍伐的差不多了,直到今天,寮國政府已經開始保護,盜伐盜運,違法。
每一根木材,如果讓懂行的中國人看見,眼睛裡都會發出貪戀的目光,最後的結果就是,原本進村還會與孩子們互動,捐助些文具什麼的,變成一進村大家眼睛就四處搜尋各個角落,很是好笑。
隨便揀一塊,回來就能車幾串手串。此前和我去過特區的幾批客人,或多或少的都在寮國原始村落裡找到了收穫和靈感。尤其是北京萬眾國際旅行社的董事長李二兵先生,感到在這裡做民俗村接待文化,就能吸引國內客人的興趣。
特區已經把緊鄰河邊的板磨村遷移到了金三角新村,村中遺留的一批原始吊樓豐富多彩,準備開始作為自駕營地進行建設。
旅遊中的購物,本來就是很重要的要素之一,加上國人被冷落幾十年後的生活需求和享受,在富裕起來之後的購物就很正常。尤其是出境購物,更是天翻地覆,其主要原因有幾個:
1、國家之間的貿易關係不正常,導致在中國銷售的奢侈品和日常用品在國內購買的價格遠高於出國購買。
2、中國人的購買基數大於奢侈品作為時尚標誌的少數為高的生產數量,導致的結果就是,無論什麼地位,什麼工作,什麼身份,都一樣的享受本是為檔次而設計生產的商品,成為緊俏貨。最後,在中國人的洗禮下,變成地攤貨。導致現在誰在街上再拿所謂歐洲名牌包包的都會被以恥笑。應了我以前的評述,作為西方高端活動的斯諾克,到了中國,就成了痞子運動,田間地頭,胡同街邊,鏖戰連連。娛樂而已,不足為奇。
3、說到購物就不能不說到旅遊的低價促銷,現在一提到低價團就是質次,導遊不願意接,地接壓力重重。已經遠遠背離了我們十幾年前為低價促銷所賦予的經營色彩。低價促銷/購物/必須的消費,如果能合理的結合起來,會給遊客和組織者都帶去很大的效益和實惠,前提是要合理。
一個人的出行消費是有規律的,旅遊行業也是想綜合的從旅遊出行的每個環節中賺到錢,這是中國旅遊人對世界旅遊業的貢獻,不管這個貢獻是通過失去必須得到的利益換回來,但是,確實是旅遊行業讓利給了廣大遊客。
我個人認為,靈活的經營手段是可以採納的,包括堤外損失堤內補,換句話說也許大家能理解,對於優惠客人的價格差,有可能從遊客一路下來各種必須服務的提供商那裡獲得。這樣,對於遊客就是一個偉大的貢獻。前提是遊客必須知道,鹽,打哪兒鹹,醋,打哪兒酸。白吃的果子,該酸就酸,該甜就甜。
雙十一,我們的旅行社以優惠價格銷售出一萬多位歐洲旅遊產品。數量喜人的背後一定會跟隨問題,這是必然的,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出發幾個團後發現,報低價團的人並不一定檔次低,也不一定沒有消費能力,只要能合理的適應了這部分報低價團人的心理和消費需求了,相安無事,各得其所。
產品的價格低,低的不是服務,低在我們能與旅遊產業鏈中各個環節的有效合作與配合,在客人滿意的前提下,以數量贏取市場份額。
至於投訴,這是免不了的事情,在這種太過於靈活的經營手段面前,一定會出現各環節銜接不良的時候。除了一些技術層面失誤之外,在服務對等,價值對等,權利對等的基礎上,我不能不能說我們的消費者當上帝的感覺太強了,而組織者反而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貨真價實和等價交換,是我們的商品交換原則,購買低價商品,就一定會有附加條件,如果不把這個環節和報價統一裝進報名前的認知的時候,除了組織者刻意隱瞞和迴避欺詐外,大多都出自於消費的貪婪,賭的心態比比皆是,如果我們組織者再沒有掌控服務過程的服務質量的能力的時候,投訴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過是在沒有原則的情況下的投訴,哭著喊著找媒體,聲嘶力竭找政府,就是沒有捫心自問,為什麼請你去歐洲玩?
我倒是想問一句,歐洲是什麼樣子?估計客人會說,有照片!
以為是跑題,其實不然,金三角今後的旅遊,應該就是貨真價實,本身不貴,加上服務和文化內涵沒有可比性的時候,大家各取所需。
當上帝遇到如來的時候,我不知道應該發生什麼,我的理解還是那樣,如來一直被我們供奉在各種寺廟裡面,他們的因果報應的思想始終貫穿在信仰的人們的心裡。
至於各種「上帝」,也應該回到教堂去教化眾生,不必下凡去當遊客。
金三角考察紀實上部份完,請關注下部,關於信仰和特區的靈魂趙主席的介紹。
請看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