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博物 ,作者信浮沉
博物
《博物》雜誌,用最科普的視角,最接地氣的方式給你講述衣食住行,花草魚蟲,風雲雷電...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博物(ID:bowuzazhi)
最近,「耗子尾汁」特別紅。
不開玩笑地說,「耗子尾汁」這東西,是真實存在的。不過你喝過嗎?啥味?
〓年輕人,耗子尾汁要嘗嘗嗎?
咋說呢,不同的「耗子尾」,以及不同的加工方法,使得汁的味道也不一樣。有的清甜冷冽,有的濃厚綿長。但不管哪種,都有個共同點,就是香!
真香!
〓一瓶鮮榨的「耗子尾汁」
上古神藥鼠尾草
在15世紀,西歐爆發了一場嚴重的鼠疫。相傳在普羅旺斯地區的一個村子裡,人們相繼感染,沒多久全村就團滅了。只有四個盜賊,非常僥倖地活了下來。事後有人問起他們為什麼能倖免於難,四個盜賊興奮地說,因為我們有獨門神藥!
「神藥」是用2.5升醋加熱後,放苦艾、迷迭香、薄荷、芸香、薰衣草、草地鼠尾草、菖蒲、桂皮、丁香、肉豆蔻、大蒜、樟腦,熬製後浸泡40天,即可服用。人們一看這個藥方,嗨,原來這裡有一味上古神藥——鼠尾草啊!怪不得連鼠疫都敗下陣來。
這種鼠尾草的萃取物,之後就被稱為「耗子尾汁」了。
〓草地鼠尾草和它的精油
開個玩笑啦~
雖然鼠尾草汁確實也可以叫做耗子尾汁,但這個藥方在歷史上叫「四盜賊香醋」。
鼠尾草自古就是歐洲醫生的寶貝,地位嘛,有點咱們這人參鹿茸的意思(事實上人參的流行時間非常晚,不算上古神藥)。大家都聽說過「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這句西方諺語,其實這句話更古老的版本叫做「Cur moriatur homo, cui Salvia crescit in ortis」。
別拼了,不是英語。
這是義大利的薩勒諾醫學院的傳統詩歌,大概有點咱們這校訓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花園種點鼠尾草,大病小病不打擾」。法國也有句傳統諺語,意思是「西班牙鼠尾草來沏茶,氣得大夫滿街爬」。當然,我主要採用了意譯的方式。
〓四盜賊香醋的部分原料,左四就是鼠尾草葉
傳統醫學對草藥的過度信任我們今天都能理解。在「四盜賊香醋」的故事中,我有兩個突出感受,第一是盜賊能活下來,可能主要因為他們的職業整天藏頭露尾,悄咪咪的不與人接觸,客觀上形成了隔離,這與我們今天防疫的道理是一樣的,未必是鼠尾草的功勞。
第二個感受就是,要讓我喝這麼一瓶這玩意兒,我寧可得鼠疫。
其實你也嘗過
不少人用過鼠尾草的精油、香水,但你未必知道,你大半也嘗過它的味道,反正我就嘗過。
不信往下看:
〓我再次流下時代的眼淚
這個東西認識吧,一串紅。沒錯,小時候經常把它的花從萼筒裡扯下來,吸裡面的蜜,相信不少90前的老夥伴們也都有過類似生活。其實,一串紅就是一種原產南美洲的鼠尾草,在老家能長到快一人高,到咱們這兒抽抽兒了。
鼠尾草是一個屬,屬於唇形科。這是一個盛產揮髮油的科,什麼薄荷、藿香、紫蘇、迷迭香、百裡香、羅勒、荊芥這些有著涼涼香氣的草,都是唇形科的。
唇形科本就是個大科,鼠尾草屬又是科裡最大的屬,有1000種左右。這與鼠尾草厲害的適應性有關。全世界鼠尾草分布最多的國家是墨西哥,有300多種,其次是俄羅斯。一個在極熱的地方,一個在極冷的地方,足見鼠尾草之吃得開。
〓Salvia officinalis
鼠尾草屬的拉丁名叫「Salvia」,這個詞出自拉丁文的「salveo」,在英語裡就是save或者salvare,不是存錢,是救護、治療的意思。
而歐洲古代常用的Salvia officinalis這個種的種加詞officinalis就更是藥用的意思。所以說它是歐洲的上古神藥一點不誇張,人家姓「救護」叫「藥用」,很難更正宗了。
〓Salvia officinalis
我國雖然不算鼠尾草大國,但也頗有些原生種類。最著名的就是丹參,沒錯,就是複方丹參片的丹參,如果你家有心臟相關健康問題的老人,可以說,他也是吃過「耗子尾汁」的,只不過這款叫「丹參浸膏」。
〓丹參 攝影:老信
儘管我們已經走入了現代醫學時代,但鼠尾草的藥用性依然被廣泛承認。也有不少實驗證明鼠尾草精油中含有的側柏醇、洋蘇草醇等物質的確有一定的安神、開胃、止血的作用。
鼠尾草中還有些成分,女性比較敏感,所以傳統醫學中也用鼠尾草治療痛經、月經不調,甚至不孕。這些病能不能治我不好說,但它的確能刺激子宮收縮,同時具有退乳的作用,因此孕產哺乳期的女性要遠離鼠尾草。
另外,雖然歐洲有用鼠尾草做代茶飲的慣例,但鼠尾草中含有崔柏酮,攝入少了能預防感冒,但大量或長期攝入就會中毒。所以,「耗子尾汁」雖好,也不可貪杯哦。
〓鼠尾草茶 圖片來自:wikipedia
耗子尾籽,不吃也罷
21世紀的今天,鼠尾草在醫藥界的地位早就一落千丈,但憑藉膚藍貌美氣質佳,上古神藥硬生生在園藝界打出一片新天地,成為了花園一霸。
不管是家庭美化還是城市種植,鼠尾草都非常常見。尤其是花壇花園的設計中,鼠尾草幾乎是必備的。除了開花狂野、比較皮實之外,鼠尾草屬外觀的多樣性也是很豐富的。
〓林蔭鼠尾草 攝影:老信
這是我國現在綠化常用的林蔭鼠尾草,從粉色到深紫色的個體都有。其中深色的鼠尾草常常是節慶花壇藍紫色的主力,在北京的國慶、奧運等等盛會期間,都少不了它。
〓Salvia blepharophylla
這種紅色花的鼠尾草在我國不常見,但是在歐洲也是經常應用在園林裡的。和一般鼠尾草濃烈密實的花序不一樣,這個種花比較疏,但花色又烈,雅俗兼備,能體現主人的性格。
上圖中的天藍鼠尾草,屬於小清新那塊的,在國內也越來越多見了。它的好處是色彩比較亮,作為花壇邊角的點綴或者劃線都很好用。
下面這種是Salvia coccinea的一個品種「朱唇」。這個種的鼠尾草也是品種間差異很大,從白到紅到漸變,還有白粉各異的,靈動得很。
〓Salvia coccinea
最後說一個好玩的點。有些乾旱地區的鼠尾草,比如芡歐鼠尾草,由於種子很容易旱死,於是就點亮了新技能樹——種子中含有膠質,遇水就能膨脹數倍,鎖住水分。這被古老的墨西哥人發現了,這能擋餓啊!
當然,後來有了taco和烤肉,就沒人吃它了。
不過這兩年,這東西又火了,以奇亞籽或奇異籽的名字流行起來。因為這些膠質的存在,吃奇亞籽能獲得不錯的飽腹感而沒多少熱量,熱衷減肥的都市健康族似乎找到了救星。
奇亞籽和藜麥、鱷梨一起,成了美洲籍「健康食品」三劍客。
〓奇亞籽
要老信說呢,這三劍客裡,奇亞籽比那二位還不如。這幾種東西都是舊時中南美落後地區吃不上飯時候的果腹之物,論性質和咱這的草根樹皮觀音土、紅軍爺爺的褲腰帶都差不多,只不過營養更好些,自打有了正經糧食正經肉,誰吃它啊。
這種東西圖個新鮮吃回嘗嘗無可厚非,如果是為了「低能量」、「健康」而花高價採購,甚至趨之若鶩,視為時尚,豈不入人彀中矣?
不就是低能量嗎,不吃也可以達到類似效果的。掙點錢都不容易,年輕人們還是耗子尾汁吧,耗子尾籽犯不上。
鳳凰WEEKLY在視頻號裡上線啦,
文字承載不了的,我們用視頻為你呈現 ↓↓↓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年輕人,我勸你嘗嘗「耗子尾汁」》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