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時期,長沙菜販是如何賣菜的?

2020-12-27 瀟湘晨報

△上世紀四十年代,長沙街頭的菜販。組圖/陳先樞

△清末民初的西牌樓,街頭有販豬的推車。

△1922年的坡子街,人來人往,招牌醒目。

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元人雜劇中感慨的當家之難,在社區團購的大潮下,也變得簡單了許多。

打開手機,在小程序裡輸入「優選」,從果蔬肉禽到日用百貨,不僅便捷,而且便宜。琳琅滿目的紅包、折扣,可以令人陷入選擇症候群。疫情期間線上買菜的需求,刺激了社區團購的火熱,也吸引了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低價傾銷,假冒偽劣,隨著一些市場亂象的出現,導致了社區團購「九不得」的出臺。

民以食為天,買菜向來是民生大事之一。作為社區團購的發源地,清末民初時期,長沙的菜販是如何賣菜,各行各業是如何規範管理商戶呢? 撰文/本報記者儲文靜

韭菜園韭菜、廣濟橋絲瓜、陶公廟蘿蔔都是名噪一時的本土菜

「街頭不見人挑菜,知是瀏陽門未開。」從清朝書法家何紹基《晨過宛園五首》的詩中,我們大概可以想像出清朝末年的賣菜場景,長沙的瀏陽門打開之後,早起的菜販就挑著菜開始走街串巷地叫賣了。

省城長沙的蔬菜市場,由來已久。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就有了初具規模的蔬菜市場。當時的長沙城郊多為菜地,蔬菜四季常青,農民自產自銷。善化「城廂內外」菜園,「鋪管都管五裡之處,約有百十餘家」。這也可以從韭菜園的變遷得到印證。位於芙蓉路瀏城橋附近的韭菜園,從地名就可以聯想到,百年之前應該就是一個種韭菜的菜園子。當時的韭菜園,在種菜方面有兩大優勢:一是有大片的平地,二是西北邊有兩口水塘,其中就包括如今大名鼎鼎的清水塘,另外一個是黃土塘。韭菜園是當時的一大蔬菜基地,尤其出名的就是韭菜。正如廣濟橋的絲瓜、灘頭坪的白菜、陶公廟的蘿蔔一樣,都是名噪一時的本土菜。不過,得名之後的韭菜園還是發生了滄海桑田的變化。上世紀30年代抗戰爆發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被迫舉校南遷,輾轉千裡到了長沙,就在韭菜園聯合成立了長沙臨時大學。後來,「長沙臨大」遷往雲南昆明,成為了中國最好的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如今韭菜園那邊打造的「湖南米粉街」,雖然再也看不到韭菜的影子,倒是繼續跟飲食緊密聯繫在一起。

長沙的「行路小賣」中,跟賣水的小販一樣,挑菜的小販也比較常見。自家種的菜多了,就「以圃家四時所種蔬筍之屬,瓜芋之類,隔夜採摘,黎明入市」,也是一種謀生手段。據1911年湖南調查局的《湖南商事習慣報告書》記載:清末長沙城的「居民菜食,有賴於小販居間經營」。這種居間經營,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沒有固定經營場所的菜販,也就是城郊的菜農或者城區的平民,「或用車推或靠肩挑,沿街賣菜」。一種是「靠牆泰」,以販菜為業的經營戶,沿街「搭棚擺攤售菜」。

到了蔬菜批發市場形成之後,就有了專門的擺攤的地方。由菜農菜販對手成交的蔬菜批發市場,最大的當屬瀏陽門邊的巴巴街(如今的復興街),「東郊遠近郊蔬菜多集散於此,每擔菜收取少量手續費,一般由賣方承擔」。這個菜市場每天的成交量有多大呢?按照《湖南商事習慣報告書》的記錄,大概是3萬~3.5萬公斤。其他的大椿橋、南大十字路、草潮門等地的菜市場,批發量和品種就少得多了。這些批發市場的興起,也大大豐富了長沙人乃至湖南人的菜籃子。比如,湘江兩岸所產的牛角辣椒,譚楊洲所產的生薑、泡椒,客商大宗採購後都用船運往外地。陳家渡、鴨子鋪一帶盛產蘿蔔,城區的醬園就大量收購醃製成醬菜。

屠業條規限制了最低價

國有條律,民有私約。

隨著挑菜小販的興起,為了抑制欺行霸市的行為,1897年訂立有「菜園條規」。之後,長沙的屠宰業和豬行、蛋行、魚行也相繼出現。長沙的屠宰戶還設立了「公廟」組織名叫「三聖殿」,奉張飛為祖師,公推大戶任總管、值年,管理會務及公產。張飛當賣肉的祖師,大概也是跟《三國演義》裡說他賣過肉有關。其他的行當,也有各自的祖師爺,比如鹽業是管仲,酒業是杜康,茶業是陸羽。喜歡喝酒的李白,成了酒店業的祖師,孫臏則被視為鞋業的祖師。

這些行業,也出臺了各自的行規。比如,1904年,長沙屠宰業訂有「屠業條規」10條。條規規定,每4個路攤分銷一頭豬,需隔店鋪碼頭上七下八家,不準停留擺設、撞門喊賣,肉價只準低於行市四文。據《長沙經貿史記》考證,當時長沙城內豬肉供大於求,自給有餘。因而出現了從事說合買賣的豬行,到清末長沙已形成較大的生豬集散市場,外運生豬主銷漢口。

《湖南商事習慣報告書》在附錄中列出了269篇行規,基本涵蓋了商戶的方方面面。從出臺的年份來看,清朝乾隆和嘉慶年間的相對比較少,都只有2條,主要集中在光緒和宣統年間,前者多達121條,後者也有32條。僅僅是與飲食相關的,就有鹽號、菜園、芽菜、魚行、屠業、牛坊、麵館粉館、烘糕店、豆豉店等行規,比較有意思的還有檳榔店行規,甚至還有糞業行規。

長沙郊區的菜農種菜,還是比較講究的,尤其是施肥方面。一般來說,在沒有化肥的年代裡,種菜用肥的主要來源有三種:一是從垃圾堆裡篩選土雜肥;二是養豬積肥;三是購買人糞尿。近郊的菜田,積土雜肥多,遠郊的菜農只能去枯餅行買菜餅作肥料。糞肥依質論價,每擔成色好的人糞肥,賣價相當於2升米。裝運的時候,近郊的菜農,多用桶裝肩挑,稍微遠一點的,用腰子桶裝,放在獨輪車上運,更遠一些的,則是用木船裝運。於是,就興起了專門的糞業,還有了專門的糞業行規。當時的城門四周都有大型的糞碼頭。後來,還興起了一些專業的公司,比如南門的培農公司,小吳門的振農公司,瀏陽門的裕農公司,北門的惠農公司,都有經營人糞肥。

各行行規裡面也有「九不得」

假如跟當下的社區團購「九不得」做個簡單對比的話,也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相似之處。

社區團購「九不得」的第一條是:「不得通過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

做買賣講究買賣公正、童叟無欺。據《中國工商行會史料集》記載,為了維護市場秩序,零星京貨店規定,「會內鄉間賣貨,務須公平交易,不得亂賣」。齋店在賣糕點的時候,也怕有人低價傾銷,於是規定,「各色糕餅如有低價濫售,攢圖漁利者,查出罰錢肆千八百文,以儆效尤」。

社區團購「九不得」的第九條是:「不得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在長沙的老行規裡,為了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也有明確的規定。

據《中國工商行會史料集》記載,生藥店對藥品的質量就有嚴格的規定,「開設生藥店及醫症賣藥,總要以真藥發給,毋得以假藥哄騙攝利,倘有哄騙,一經查明,公同逐革,如違稟請懲究」。靴鞋鋪則講究工藝質量,明文規定,「客司做貨,向有上中下三等,應做三等公議,不許做剜空作假。倘有不遵,紊亂條規,罰戲一臺」。

質量得到了保證,萬一遇到缺斤少兩怎麼辦?現在肉價那麼貴,我們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如果覺得斤兩不足的話,也會找公平秤稱一稱。其實,在清末民初的時候,長沙的行會也已經想到了這個問題。比如,鹽號就規定:「照鹽行法較立公議準鹽秤,照油行法較立公議錢平正秤,又立公議花秤,均交值年經營。」也就是說,鹽號設立了公秤,來規範鹽業的經營。在銀錢兌換方面,行會也想得很周到,黑茶店就有規定說,「規正兌算,產戶兌帳,每串錢給行用錢五十七文,作九四三兌算,不得抹尾短算」。如此一來,就避免了商戶在銀錢兌換時鑽空子,薅消費者的羊毛。

違反行規輕者罰錢重者罰戲罰酒席

作為行業內部的條規,一些行規難免也有抱團排外之舉。

比如,《湖南商事習慣報告書》記錄的篾店條規裡說,「曾因鄉間無恥之徒來省,沿門鑽做,亦有肩挑來城買賣,亦有外行混作等弊,何成規體?」專門限制了外行混作。

酒店業對於新入行者,也要求先拜碼頭,不僅要繳納會費,「我同行新開鋪面,每牌費錢十五串文,改牌者出錢七串五百文,先捐入廟,然後掛牌,不遵者,罰油十斤」,還要請客吃飯,「我行新開鋪面,倘與未入行之人合夥,又有記名之徒,必先報知值年泐碑,錢五串文,酒席四桌,入廟演戲一部」。

為了避免同業競爭,降低人工成本,1909年的書肆簡章規定,「主人不得於荒月辭幫友,幫友不得於旺月辭主人,同行亦不得添錢暗奪」。靴鞋店對於僱主和職員的關係也進行了規定,「店主與客師,店主不可以微嫌輒起辭退,客師亦不可因細故漸生異心。賓主兩得,自覺相安」。

有了行規之後,為了「彰顯契約意識、提高競爭意識、強化服務意識」,也要有懲罰措施來保障行規的實施。

行規對於懲罰的規定,一般放在末尾,主要手段是罰錢、罰戲和罰酒席三個方面。罰錢為輕,罰戲、罰酒席為重。還有的結尾為「公同議罰」「公同稟究」「公同重罰」「如違稟究」等。

比如,魚蝦業規定:「嚴禁漏釐,凡運貨到埠售賣,均照各大憲定章,抽釐繳局,不準私賣過載,偷漏釐金,有礙稅課。違者查貨加倍議罰。」

對於違反交易公平、不盡差務等這類行為,如果傷害到整個行業的利益,懲罰最重,有沒收貨物,逐出行內,或者罰大戲。比如屠業規定,「設票以防漏捐。如無票宰殺,查出罰錢二串文,二次罰錢八串文,三次革逐,恃強者稟究」。

長沙菜農賣菜交流都用行話

有了行規,自然也有行話。

《湖南商事習慣報告書》記載了不少長沙的商業行話,不僅有趣,也有內涵。比如,數字代號方面,「周」是「一」,取《周易》中易的諧音。「水」是「六」,取自青山綠水。「賢」是「七」,因為古有竹林七賢。「仙」是「八」,代表八仙過海。

當然了,在菜農那裡,這些數字的行話是另外一種方式。跟手機頁面的蔬菜展示不一樣的是,清末民初的菜農上街賣菜,一要看路,二要探價。比如,晴天路溼、雨天泥多的街巷,是要避開的,因為菜擔子過得多,買菜的人就少。對於批發市場的行情,也是要經常去看看的,方便出價。菜農喜歡坐在茶館裡,一邊喝茶吃早點,一邊聊天討論菜價行情。據《湖南商事習慣報告書》記載,為了保密,菜農們還有了自己的行話,比如,今天蔬菜賣得好,就是「開頭教」,賣得不好,就是「開四教」;對於一到十,則用「江」「都」「神」「少」「歪」「河」「新」「幹」「曲」「許」來代替,普通的市民即便坐在旁邊,也聽不出來真實的菜價。

對於商品的指代,行話更是五花八門。而且,在食物方面,很多都帶個「子」字。比如說,林家的廚子今天上街採購,買了兩斤「細皮子」、兩條「玉鱗子」、兩包「啞殼子」、兩斤「膽郎子」、一隻「季康子」。我們能猜出他買了一些什麼嗎?按照《湖南商事習慣報告書》的翻譯,以上分別代表的是豬肉、魚、鹽、雞蛋和雞。

瀟湘晨報記者儲文靜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清末行話,「細皮子」「玉鱗子」都是什麼菜
    作為社區團購的發源地,清末民初時期,長沙的菜販是如何賣菜,各行各業是如何規範管理商戶呢? 撰文/本報記者儲文靜    韭菜園韭菜、廣濟橋絲瓜、陶公廟蘿蔔都是名噪一時的本土菜    「街頭不見人挑菜,知是瀏陽門未開。」
  • 網際網路賣菜真的是在擠壓菜販的生存空間嗎?為什麼?
    疫情期間,這個網際網路賣菜的模式又火了起來。於是巨頭們紛紛湧入,帶動了社區團購的火熱。但蔬菜水果都是剛需,消費數量也是有限的,有了這些巨頭的湧入,那麼菜販的空間確實會受到擠壓。但長遠來講,生存空間是否會蕩然無存?這倒未必。
  • 清末民初,長沙教會學校雅禮中學教師許多出身耶魯大學
    清末民初,長沙的教會學校的師資力量也並非我們傳統所想的那樣都是由教會內部人員組成。與當時大多數其他中學一樣,初創時期的雅禮中學也存在缺乏師資力量的困境。最初的教職員總數只有十來人,其中外籍教職員佔了多數。
  • 平臺賣菜對菜販衝擊有多大 鷸蚌相爭誰得利?菜市場的飯碗誰來端
    最近,平臺賣菜在網際網路上被炒得沸沸揚揚。其中焦點就是「社區團購」。而社區團購買賣的產品品類主要就是以蔬菜為出發點,毫無疑問賣菜的菜販和菜市場肯定是首當其衝。網際網路巨頭們眼光比較獨到,他們都看上了平臺賣菜這塊大蛋糕,誰都想來分一塊吃,在你爭我搶之間,就出現平臺補貼價格戰。於是菜販們就成了炮灰,手裡菜賣不上價錢,甚至砸在手裡。
  • 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客家圍龍屋今天正在申遺
    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
  • 網際網路賣菜真的能把小菜販擠死嗎?為什麼?
    不能,因為現在看似火爆的網際網路賣菜,與實體的小菜販相比除了具有資本上的優勢之外,在其它諸如售價、質量、新鮮度和方便快捷等方面,其實都不佔優勢,有的反而還要落於下風,比如:一,售價方面的對比。實體小菜販賣菜要經過的程序一般是:批發市場上一手批發商或二手批發商處拿貨,運到自己攤檔上零售,其間要產生的費用有批發商要獲取的利潤、經營中的損耗和自己要獲取的利潤;而網際網路賣菜一般是:從產地或批發市場上批發商處拿貨,再運到自己設的經營點照單分銷,然後再經過包裝和快遞送到各個定點的實體店由下單買菜的顧客自取,其間要產生的費用自己從產地運菜回來的運輸費或者批發商要獲取的利潤,請人照單分銷的人工工資,包裝快遞運輸費用以及損耗和定點取貨實體店要的提成等等
  • 一場真菜販與偽菜販的較量
    有時跟客戶聊一下家常話,菜販會露出少見的笑容。菜販們日復一日,仿佛什麼都沒有改變。但改變卻又真真實實地在發生。02 驚蟄一個在菜市場長大的菜二代說:現在賣菜比以前輕鬆了,賺錢卻越來越難。後入行的競爭者們,意識到賣菜微薄的利潤後,乾脆不以短期賺錢為目的,利用生鮮高頻率和高復購的特點,放長線釣大魚。於是,賣菜搖身一變成為快速搶奪流量的方式。線下超市通過加大生鮮品類布局,從而穩住其他高毛利率產品銷售,已成為明顯經營趨勢。電商平臺為獲取客戶瘋狂補貼,菜價低得驚人。
  • 賣菜站上新風口,社區團購會砸了菜販飯碗嗎?
    中新網客戶端消息,你家門口的小賣部老闆可能做夢也沒想到,他們突然站在了社區團購的風口——申請成為團長,幫助賣菜,坐等收錢。背後發生了什麼?未來靠「賺差價」的小菜販還能生存下去嗎?
  • 火鞭子牛肉起源於清代乾隆年代,清末民初已成為四川名特產
    長沙:湘菜是中國獨樹一幟的味道。不同於四川的麻辣,也不是貴州的酸辣。而是正宗的鮮辣,長沙水煮魚、臭豆腐、石鍋魚、毛氏紅燒肉、口味蝦、奶糕。你絕對吃過,湘菜全國好評如潮,年輕人都喜歡吃。火鞭子牛肉起源於清代乾隆年代,清末民初已成為四川名特產。
  • 清末民初,城市茶館的興起,文人領導茶文化的潮流已不復存在!
    清末民初是一個動亂的時期,有志的知識分子都忙著救國救民,這造成自唐宋以來文人領導茶文化潮流的地位的結束。 以北京為例,清末民初茶館遍布全城,並設有適合各階層人士活動的場所。有專供商人治談生意的清茶館;有飲茶兼品嘗食品的「二渾鋪」;有說書、表演曲藝的書茶館;有兼各種茶館之長、可容三教九流的大茶館,還有供文人筆會、遊人賞景的野茶館。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彬 ‖ 清末民初日本對川渝的調查...
    清末民初日本對川渝的調查——以《中國省別全志》四川卷為研究範例李 彬[提要] 清末民初,社會動蕩,國力疲弱。[關鍵詞]清末民初;日本;川渝調查;《中國省別全志》四川卷但直至今日,學者對此項研究尚不充分,甚至與我國有特殊意義的日本在該時期對川渝的調查情況也知之甚少,故本文以「清末民初日本對川渝的調查」為題,重點梳理日本東亞同文書院學生對川渝踏查的進程脈絡,分析其特徵和問題點,同時為川渝地區的歷史地理和區域史研究提供些微資料信息,供學人參考。
  • 廣西桂林有個熱鬧的步行街,走進裡面仿佛就像清末民初電影片場
    不是在南寧,是在桂林,這段步行街就是東西巷,它是由正陽東巷、江南巷、蘭井巷等街道組成的商業區,這些街道保留了大量清末民初的古建築,走在他們身邊,感覺像是誤入了90年代的影視作品工作室,今天我們就聊一下廣西桂林有個熱鬧的步行街,走進裡面仿佛就像清末民初電影片場。
  • 清末民初「土豪」眼鏡:玳瑁鱗片為材質能治病
    百年前的眼鏡大多時尚酷炫。  百年前眼鏡不僅用來「扮靚」還可治眼病  如果你對動輒上千元的眼鏡覺得奢侈,那麼再看看東莞冠和博物館近期展出的清末民初的「土豪」眼鏡吧!  清末民初,眼鏡被看作為極度奢侈品,其價格非常昂貴,常有「一匹馬換一副眼鏡」的說法。昨日,記者從展出的這批眼鏡中看到,以玳瑁鱗片為材質的眼鏡最為突出,因為眼鏡鑲有兩片硬度極高,不易磨損的水晶鏡片,佩戴時會有涼爽的感覺,而且還有護目的效果,在民間有「水晶養目」之說。在我國西北地區,傳聞害「火眼」、「紅眼」的患者戴上水晶眼鏡以後自然痊癒。
  • 清末民初廣州城,長堤碼頭西關豪宅
    西關在明清時期就是廣州的商貿中心。當年也聚集了許多名門望族、官僚巨賈。這些豪門富商在西關一帶興建了大批當時的「豪宅」,被稱為「西關大屋」。這些老屋過去多是豪門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裝飾精美。最具有嶺南特色的廣州古民居建築,和具有廣州最地道的昔日風情。西關大屋在鼎盛時期有800多間,現在尚存不足10間。【貢院】清代廣州貢院位於現今文明路,是兩廣地區舉行鄉試的地方。
  • 清末民初後,茶文化經歷了一段較長時間的沉寂
    清末民初後,茶文化經歷了一段較長時間的沉寂宋代,中國茶葉的重心由四川轉移到了東南一帶。原因之一在於宋代平均氣溫較唐代低2-3℃,而茶樹是喜溫植物,氣候寒冷會直接導致茶樹大面積凍死以及茶樹萌發時間的推遲。
  • 從清末民初的三大燒坊到如今的茅臺酒
    清末民初茅臺三大白酒燒坊由於當時發達的水上運輸有利條件,茅臺成為清末民初時期川鹽入黔、秦商聚集、人文薈萃、物資聚集的商業重鎮。這為當地白酒的生產、消費、轉運創造有利物質條件。茅臺清朝時期,仁懷茅臺的大曲白酒生產已初具規模、獨特的回沙生產工藝已初步形成
  • 印證清末民初海口繁榮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昨日,被譽為「騎樓老街守望者」的海口旅遊文化投資控股集團公司總工程師、海口南洋騎樓老街研究會秘書長劉濤,向海口晚報記者展示了他收集的,大多為清末民初在海南流通的5000多枚外國銀元。數十個國家的銀元,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來的,故又稱「海絲」貨幣。
  • 網際網路賣菜和實體店賣菜你看好誰?將來網際網路賣菜能取代實體店嗎
    前言在我看來網際網路賣菜就算不能吧小菜販擠垮,也會對這些菜販有一定的衝擊,畢竟網際網路賣菜確實有一定的優勢,這也和現在年輕人生活習慣有一定的關係,同時也將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大趨勢。網際網路和小菜販的區別網際網路賣菜的優點網際網路最大的優勢就是方便快捷,而是一目了然,一眼就可以看見所有菜品,而是所有的菜品不會有任何水分,更沒有不新鮮的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價格便宜。
  • 網際網路巨頭爭相賣菜,大戰之下3類人被無情碾壓,菜販:咋活?
    一、巨頭爭相賣菜近段時間最火的關鍵詞無疑是「網際網路賣菜」了,目前社區團購大戰已經打響,各大巨頭紛紛加入這場大戰中,消費者也趁機薅羊毛,低至0.99元/斤的土豆、0.69元一棵的大白菜、5.9元/斤的雞腿……這些東西的價格顯然要低於市場價,還源於巨頭們投入了數億的補貼砸錢,從而打價格戰,將菜品以低於成本價賣出去,擊垮其他競爭者
  • 廣東「最不知名」的步行街,充滿異國風情,穿越到清末民初!
    很多遊客相信之前對這條街不熟悉,在中國十大庭園之一順德清暉園旁邊,街道兩旁充滿了情趣,這些建築多建於清末民初,具有很強的時代特色。在635公尺的大街上,最繁華的街道也只有順德五公尺,這裡是各種時尚品牌、時裝店、超市天地,是當地人最喜歡的休閒購物場所,去順德旅遊的遊客總是來這裡閒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