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大叔辱罵萬聖節驚悚裝女孩的視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視頻顯示,10月31日晚,在青島地鐵2號線上,一中年大叔因看不慣地鐵裡兩名打扮怪異過萬聖節的女孩(事實是其中有一名是男孩),大罵對方「人不人鬼不鬼的,是中國人的恥辱。」
大叔辱罵萬聖節驚悚妝女孩這事,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由於文化衝突導致的,在我看來,這不是主要原因,聖誕節和情人節一樣是外來的洋節,說到文化衝突,這兩個節一樣有衝突,但是人們對這兩個節日包容的程度高多了,接受程度也高多了,因此,大叔辱罵萬聖節驚悚妝女孩的原因是萬聖節被國人接受的程度相對較低,與聖誕節和情人節相比,萬聖節被國人接受程度相較低是因為在「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相對處於劣勢。
天時
這裡所謂的天時是指萬聖節的時間,萬聖節的時間是每年的11月1日(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最為熱鬧)。一個洋節要想比較容易的被國人接受,就要在時間上「沾」一點我們國家傳統節日的光,利用國人過傳統節日的好心情包容和接納洋節,比如聖誕節,聖誕節的時間離新年元旦比較近,是「沾」了元旦的光,臨近新年,基於喜慶的傳統和人們對未來的期望,人們的心情普遍會越來越好,在這個過程中加進一個聖誕節,營造了越來越濃的新年節日氣氛,對人們的心情起的是正向的助推作用,這樣的節日,國人當然易於接受。情人節能被國人包容也是這個原因,情人節離春節比較近,是「沾」了春節的光。
反觀萬聖節,萬聖節的時間是每年的11月1日,這個時間真的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離它最近的一個節是國慶節,也有一個月的時間間隔,國慶節的節日氣氛根本覆蓋不到萬聖節,況且對於國慶節,人們的心情是這樣的,「過完國慶節就意味著全年的最後一個節過完了,再過節就只能過明年的節啦」,人們過完國慶節後,情緒不說越來越低落吧,至少不會越來越興奮,人們在這樣的心境下,人們對萬聖節就不容易接受。
地利
聖誕節的裝飾品是聖誕樹,彩燈,雪花貼紙(貼在商店玻璃上的)還有在國人看來象徵喜慶的紅帽子,穿著紅色衣服的聖誕老人......情人節的用品是鮮花、巧克力,這些裝飾品和用品,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給人營造的是溫馨,喜慶,溫暖的氛圍,帶給人們的是愉悅的感覺,這些裝飾品和用品可以出現在任何公共場合,人們都不會反感,這樣的節日人們當然容易包容和接受。然而,萬聖節的裝飾品則不同,都是看了讓人心慌慌的「妖魔鬼怪」,特別是晚上,由於裝飾品的原因,人們對萬聖節也不容易接受
人和
所謂人和,就是某個洋節能讓人們從中獲益,人們才會包容和接受這個洋節。從商家的角度來看,聖誕節,萬聖節,情人節都是一樣的,都可以製造話題進行營銷;站在過萬聖節者角度來看,聖誕節,萬聖節,情人節也都一樣的,都能獲得快樂;站在旁觀角度來看,情況就不一樣了,聖誕節,情人節帶給他們的是溫馨,喜慶,快樂,萬聖節無法給旁觀者帶來溫馨,喜慶,快樂,因為過萬聖節的人總是少數,大部分人對萬聖節是不容易接受的。國人總是喜歡過喜慶類的節日,連我們自已的鬼節「中元節」也沒有流行開來,與聖誕節和情人節相比,萬聖節在我們國家不是太流行,但是和我們的自已的鬼節「中元節」相,已經相當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