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屈臣氏、萬寧、康是美如此瘋狂擴張?

2020-12-19 聯商網linkshop

  屈臣氏在內地至今已開店450家,雖然萬寧、康是美在數量上難與其比肩,但對待後兩個對手,屈臣氏仍不敢有絲毫怠慢。在競爭的幕後,隱約掩藏著和記黃埔、英國怡和集團以及臺灣統一三大財團的暗中角力。

  一直試圖將屈臣氏個人護理店拉入大眾化消費陣營的羅敬仁出任屈臣氏中國區董事總經理2年多後,選擇在金融危機尚未走遠之前,展開一項擴張計劃。

  7月22日,屈臣氏進入中國大陸的二十周年慶典當天,屈臣氏宣布將在2011年前在中國100個城市開設1000家門店。目前,其在內地門店總數為450家。

  與此同時,7月31日,屈臣氏的宿敵萬寧健與美商店進入大陸第100家門店將在上海落戶,今年底,該公司計劃將大陸門店總數再增加至150家,從而使一年開店數量超過過去4年的總和。

  此外,來自臺灣的第一大藥妝店康是美也正籌劃在華南市場加快開店。

  在市場反彈前擴張

  所有這一切,在金融危機的陰霾下聽起來有些瘋狂,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如此大膽激進?

  標準普爾預測,今年,中國G D P增長速度為6.5%-7%,明年有可能回升至7 .8%-8 .3%,整個2009年CPI將從去年的5.9%放緩至1.7%-2%。這意味著,中國仍是2009年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

  「據國家統計局2009年第二季度發布數據,消費者信心指數正逐步回穩,中國內地強大的消費力將在經濟復甦時期發揮重要作用。」羅敬仁表示。據悉,屈臣氏2004年店鋪數量還只有50家,今年則迅速躥升至450家,其去年新開門店86家,但現在計劃至2011年底,全國店鋪數量達到1000家,除了傳統一線城市,更會進一步深入二三線城市。目前進入審核階段新店已有180多個。

  據商務部規定,外資在中國開設30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賣場的審批權已下放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而且沒有開店數量限制。審批時間可以從之前的幾個月縮短到幾天,開店周期大幅縮減。而經濟不景能使商家以更好的價格選擇更優地段,競爭對手少了,議價能力增強,緊缺的人力資源比過去更容易尋找。

  屈臣氏、萬寧、康是美都以廣東為總部所在地。廣東大賣場競爭激烈,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產品種類大而全,價格相對較低,而便利店靠近社區,以購物便利為目的。其餘業態則專注於某一類商品。屈臣氏、萬寧主要涵蓋個人護膚品、食品、醫藥保健品,康是美後兩類產品相對壓縮。但上述3家都是在細分市場的基礎上,強調個人健康、護理方面專業、個性化需求。

  儘管定位獨特,上述企業卻一直面臨著擴張壓力,安永公司此前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中國零售業整合度只有20%,遠低於發達國家與地區;中國零售100強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僅為10%,市場呈嚴重分散狀態。為實現規模效應,擴張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萬寧中國區C E O謝長安表示,經過5年探索,該公司有了一定的人才儲備,希望擴大大陸業務,啟動全國布局。

  自有品牌產品藏隱憂

  事實上,無論屈臣氏、萬寧,還是康是美,由於受產品進口關稅等多種因素影響,他們都無法在內地完全還原其在香港、臺灣市場豐富的產品面貌。為扭轉這一劣勢,屈臣氏、萬寧近年一面嘗試低價策略,一面不斷推出自有品牌產品。

  據羅敬仁透露,目前,屈臣氏自有品牌的種類已達2000種,覆蓋肌膚護理類、沐浴類、頭髮護理、造型類、女士護理產品、男士護理產品以及保健品等。一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屈臣氏自有品牌大都是其一線代理品牌的跟進品種或是仿生品種,容易高速複製和落地推廣,並稀釋其一線代理品牌的市場份額,可以提升屈臣氏店銷水平和利潤收益以及邊際貢獻,且自有品牌的推廣,可以為今後其他代理品牌產品的進店談判增加籌碼。

  昨天,屈臣氏在廣州再次提高男士護理和藥妝品類的比例 ,據Eurom onitorInternational預測,2009年,男士相關產品的市場消費將達到25億元,到2010年則提高到29億元。據和記黃埔2008年年報披露,屈臣氏集團在內地零售業務收入已達到100億港元左右,較去年同期實現兩位數增長。

  與屈臣氏相比,萬寧和康是美在自有品牌方面採取審慎態度,記者調查發現,萬寧自有產品目前有幾十種,推進速度並不快;而康是美則主打臺灣知名產品或內地授權品牌在門店的銷售。

  上述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屈臣氏中國門店系統內所銷售的所有自有品牌產品均來自於珠三角地區的大批O EM代加工工廠,由於屈臣氏本身沒有產品研發團隊,完全交由代加工工廠進行貼牌生產,而且在產成品成本的控制上非常嚴格,難免導致衍生出來的貼牌產品存在質量穩定隱患的問題。

  「和黃系」「怡和系」「統一系」內地連鎖消費三強競逐

  屈臣氏百佳超市以及屈臣氏酒窖助力有限

  眾多周知,屈臣氏藉助背後和記黃埔的財力在國外通過連串資本收購,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護理用品商店,其轄下零售業務門店總數有8300多家。

  由於關稅、政策等原因,屈臣氏在歐洲的香水專賣店業務,尚不能與內地個人護理店實現資源共享。到目前為止,屈臣氏在內地能與之攜手合作的只有百佳超市以及屈臣氏酒窖。但三者業態差異性較大,而百佳超市目前門店數量有限,在選址和物流配送上無法給屈臣氏很大的幫助。

  萬寧與7-11便利店和星巴克咖啡相互支撐

  比較來說,萬寧背後卻有龐大的零售業態支撐。據悉,萬寧母公司是老牌英資企業怡和集團屬下牛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後者分別在倫敦、百慕達及新加坡三地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亞洲最大的零售企業。

  在內地,牛奶集團擁有7-11便利店和星巴克咖啡兩家全球品牌在華南的授權經營,目前在廣東分別開設585家和87家門店,另外美心西餅也正在珠三角迅速擴張。

  有知情人士透露,廣東市場中心區缺少合適的物業,不是面積過大就是太小。針對這一現象,香港牛奶集團將屬下各零售業態拓展隊伍資源打通,物業信息實現共享。例如,假設遇到合適但面積較大的物業,萬寧、7-11,以及美心西餅可聯合租用,比鄰開店,分攤租金。

  其實,廣州部分商圈已出現這種案例,另外,上述業態商品都屬於小包裝售賣,其相互之間還可實現採購、配送中心、物流等資源共享。如此一來,萬寧拓展並非獨自作戰,其背後可利用店鋪資源超過772家,就數量來說並不比屈臣氏遜色。

  康是美背靠統一集團多業態平臺

  同樣以集團軍作戰的康是美,背後也有統一集團多業態支撐。據悉,統一集團日前剛獲得7-11上海的授權經營許可,在上海開店。而統一超商屬下次流通集團目前與星巴克合作,已成功進入華東市場,並在蘇州、上海、杭州、寧波、南京、崑山等地布點。旗下統傑超商在北京,銀座超市在山東,統一優瑪特超市在四川也都先後建立據點。儘管康是美藥妝店目前在深圳、廣州、珠海只有14家門店,內地拓展仍在起步階段,但不容小視的是,一旦該公司啟動全國布局,無論是選址、商品採購、物流配送等方方面面,都可以借用同集團資源,其網絡數量未來甚至超過屈臣氏和萬寧。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 田愛麗 謝敏)

相關焦點

  • 萬寧撤店 屈臣氏大跌 但美妝集合店的故事還在繼續
    在萬寧北京樂成中心店,不少貨架已經空置,只剩少數商品擺在門口的貨架上。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冉隆楠 文/圖)如今,老牌美妝集合店的日子似乎不太好過。7月中旬,萬寧傳出在北京大規模撤店的消息。而近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和記)公布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屈臣氏中國區銷售額大跌30%。
  • 絲芙蘭、屈臣氏、萬寧、妍麗新渠道調研:如何掘金萬億美妝大市場?
    對於化妝品來說CS渠道的力量至關重要,在美業新消費決定要探店研究的時候第一個想要去深度了解的就是化妝品CS零售渠道。我們這次把目光聚焦到了購物中心,分別去探店了絲芙蘭、屈臣氏、萬寧、妍麗,這四個美業零售品牌。
  • 屈臣氏,自有品牌徵程上的探尋者
    自有品牌形成的五大誘因  在眾多的美妝連鎖店當中,尤以屈臣氏、萬寧、絲芙蘭和康是美為代表的外資國際品牌企業的表現最為搶眼和出彩,在自有品牌的業務踐行方面她們都堪稱國內個人護理用品市場的先行者和標誌性企業。
  • 屈臣氏門店升級發力新零售 美妝巨擘轉型升級
    過去幾年,屈臣氏在內地市場擴張的速度可以稱得上瘋狂,從2007年的300家店發展至今,短短十年間門店數量足足翻了十倍。  有別於跑馬圈地式的快速開店,去年開始,屈臣氏開始把發展重心放在門店升級及產品結構的更新迭代。而這一系列調整動作的幕後操刀手,正是今年4月剛履新的屈臣氏中國署理行政總裁高宏達。
  • 屈臣氏的接班人-虎嗅網
    曾幾何時,屈臣氏、萬寧作為商場的「流量收割機」,人氣爆滿、排隊結帳是常態,可謂風光無限。同一行業,不同品牌的態勢截然相反—— 一邊是萬寧、屈臣氏們的落寞退場,另一邊卻是THE COLORIST調色師、WOW COLOUR們的逆勢開店。美妝零售集合店市場正上演著一場冰與火之歌。
  • 【康是美簡介】在臺灣,康是美的密集程度不輸屈臣氏.
    在臺灣,康是美的密集程度不輸屈臣氏,但是卻不像屈臣氏有那麼多24小時營業的店鋪。但是店內的藥妝產品種類豐富,產品齊全,價格一般比大陸便宜20%--40%左右,還經常有優惠套裝或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來臺灣旅行的美妝控,是一定要來康是美逛上幾回掃貨的。
  • 健與美零售連鎖的前世今生
    或許你還不清楚健與美零售連鎖是什麼,但你一定去過屈臣氏、萬寧和莎莎之類的店鋪。這類店鋪借鑑的是國外藥妝店的經營方式,因此業界曾把它們統稱為藥妝店。不過,由於國內政策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這類店鋪的經營理念和商品結構與國外藥妝店相比已經有了不小的差別。於是,「健與美零售連鎖」就成為概括屈臣氏這種業態特點的統一名稱。
  • 藥妝反攻市場:屈臣氏擬開50新店、康是美欲增10門店
    景氣回溫,臺灣兩大藥妝品牌屈臣氏(需求面積:250-350平方米)、康是美全面反攻市場。屈臣氏宣布啟動品牌煥新計劃,門市、商品結構及LOGO整體改造,同時增設小型店,吸引更多族群,預計今年將再展30至50個新店;康是美則計劃再增開10店,且年度率先啟動「醫美大賞」,預估該檔期可帶動業績成長2成。
  • 屈臣氏、康是美公布2016熱銷TOP榜,看看哪些品牌風靡臺灣藥妝店?
    屈臣氏、康是美公布2016熱銷TOP榜,看看哪些品牌風靡臺灣藥妝店? 導讀 SOFINA蘇菲娜漾緁控油瓷效妝前隔離乳連續三年成為開架底妝最熱銷商品,屈臣氏抽紙年銷量近
  • 屈臣氏十年最大變革: 門店升級 產品迭代
    曾經,其內地市場擴張速度堪稱瘋狂,從2007年的300家店發展至今天的3000多家。此前,高宏達曾任屈臣氏馬來西亞董事總經理,任職6年間創下利潤增長三倍。自2016年起,他調任屈臣氏中國擔任首席運營總監,規劃並實施中國市場線下、線上新策略。作為新上任的中國區一把手,高宏達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在中國,速度即一切。」
  • 屈臣氏加盟條件是什麼屈臣氏加盟費是多少
    屈臣氏加盟條件是什麼?首先要說一下,屈臣氏加盟條件是沒有!為什麼?因為屈臣氏從來都是直營的,不接受加盟。屈臣氏加盟條件也就是說,你看到的所有屈臣氏店的所有權,經營權,都集中統一到香港的屈臣氏集團,所有的店面,都是單一所有者,只歸這個集團公司所有,是接受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統一經營,管理人員也是由集團直接僱傭派遣。各個零售點的開張,需要等集團統一布局,他們想在哪個城市開,才會去開。
  • 屈臣氏預計2018年擴張店鋪至3800家 零售總額達到230億
    在實體零售不景氣的情況下,2016年上半年屈臣氏(需求面積:250-350平方米)中國區營收同比下降了4%,可比店鋪上半年營業額下滑8.5%。即便如此,屈臣氏對中國市場充滿了信心,仍會保持擴張。   8月19日,在一年一度屈臣氏健康美麗大賞(Health Wellness Beauty Award)現場,屈臣氏中國總部行政總裁羅敬仁(Mr. Christian Nothhaft)演講時表示,中國是屈臣氏最重要增長的來源。   因此,未來屈臣氏將會在中國繼續開店,預計到2018年屈臣氏中國的店鋪總數將由目前的2662家擴張到3800家,覆蓋全國超過520個城市。
  • 康是美低調進廣州 著力打造或市場摸底?
    一位曾在康是美工作過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康是美在深圳的經營情況並不是很理想,贏利的單店不是很多。」他認為,這個臺灣藥妝界的第一品牌在深圳確實遭遇了水土不服,其主要原因是「整個品類結構和產品線無法與屈臣氏相比」。不過,他認為這種現象亦屬正常,因為「任何一個成熟品牌在進入新的市場時,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期」。
  • 在5490億繁榮美妝市場頹敗,只因屈臣氏觸發了「瑞士奶酪模型」
    在H.E.A.T喜燃登陸廣州正佳廣場、THE COLORIST調色師在上海晶品開出新店的時候,萬寧卻相繼從北京、武漢撤店,屈臣氏2020年的半年報也顯示中國區銷售額大跌30%。有人說,萬寧、屈臣氏的衰敗,沒有一個導購是無辜的雪花。
  • 【康是美】臺灣統一集團藥妝店巡店報告
    一進入口處有一個抱柱陳列,主要陳列的是臺灣本土產的面膜,如美麗日記,森田,sexylook等等,特別要提的是康士美是統一集團旗下的,而統一集團旗下也有美麗事業部,如美麗日記就是他們自己家Ken :從圖片看,這真的是一個大圓柱,這貨架巧妙利用空間
  • 一年融資20億,集合店獨角獸KKV只是「名創優品+屈臣氏」?
    以屈臣氏、萬寧為首的傳統集合店接連遭遇營收下降,甚至陷入關店危機。與此同時,一種新的集合店正在各大社交平臺嶄露頭角,並在新一線城市落地試水。 KKV就是個中代表。 集合店轉型 伴隨近幾年Z世代人群和社交媒體的崛起,屈臣氏、萬寧等初代集合店不再吃香,取而代之的是KKV這樣主打年輕人市場、升級消費體驗、走網紅營銷路線的新一代集合店。 新環境、新趨勢帶來業態升級,這也是商業演進的必然。 這裡有必要回顧一下屈臣氏的「隕落」。
  • 探店|一年融資20億 集合店獨角獸KKV只是「名創優品+屈臣氏」?
    以屈臣氏、萬寧為首的傳統集合店接連遭遇營收下降,甚至陷入關店危機。與此同時,一種新的集合店正在各大社交平臺嶄露頭角,並在新一線城市落地試水。KKV就是個中代表。這裡有必要回顧一下屈臣氏的「隕落」。屈臣氏自1989年進入大陸市場,當時,國內美妝個護產業發展還不完善,市場上的進口美妝品牌更是少見,能同時擁有歐美日韓多個國家美妝品牌的屈臣氏很快就獲得了內地市場的青睞。
  • 我最便宜臺灣:屈臣氏亂發誓被罰20萬
    人民網香港11月12日電 臺灣消息:「我敢發誓,屈臣氏最便宜」,臺灣屈臣氏連鎖店因發誓不實被「公平會」查處。雖然「屈臣氏」在廣告看版上對另一家超市「康是美」廣告畫了「大X」,強調自己最便宜,但有21件產品在「屈臣氏」買不到,昨天被「公平會」罰了20萬元。  據悉,這也是近年來臺灣「屈臣氏」因廣告不實,第二次被「公平會」裁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