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專欄作者芥菜種
走出長沙的茶顏悅色
茶顏悅色的火爆程度,估計連創始人自己也沒料到。
長沙一個路口可以開出10家相同的門店,竟然形成「十米一店,一街十店」的密集布店,消費者還要排隊等候,銷售盛況實為歷史罕見。
截至2020年7月27日,茶顏悅色在長沙有225家門店,是CoCo和1點點的2.2倍。微博上甚至流行過一條段子:「如果來到長沙沒有喝過茶顏悅色就是白來了!」此前,這句話僅限於已有百餘年歷史的長沙臭豆腐。
據媒體爆料,很多外地消費者不惜打個飛的只為了喝上一杯茶顏悅色。那些喝不到又想要拍照曬圈的追隨者,還可以在閒魚上買到「代喝茶顏悅色 」服務,甚至有粉絲誇張到在微博上發「萬人血書」,求它開出長沙。
而今年12月1日,如粉絲所願,茶顏悅色走出長沙,落地武漢。
武漢首店開張,也成為網絡上罕見的熱點話題。多家媒體爆出茶顏悅色武漢首店早上6點就有人開始排隊,隊尾排隊需8小時,最終這些排隊等候的顧客只能被精心準備的文案說辭海報勸返。
如此現象級火爆的排隊事件,又一次再網絡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因著武漢當天寒冷的天氣,又是工作日,這一波開業也引發了網絡上的聲聲質疑,但無論如何,茶顏悅色在長沙的火爆人氣早已聞名於外。
圖:武漢首店開業當天的排隊盛況
茶顏悅色的中國風營銷策略
茶顏悅色靠什麼取勝?簡言之,品牌調性。
茶顏悅色在茶飲品牌調性上極盡體現中國風,這不僅迎合了當下中國風和傳統文化復興思潮,同時也是集體「西化」的茶飲品牌中很有差異化競爭力的打法。
在產品包裝上,茶顏悅色極力用盡古風元素,據創始人呂良說,杯子上引用的中國古典名畫是找故宮花了上百萬買的版權,
在產品名稱設計上,茶顏悅色也走上古風路線:聲聲烏龍、煙花易冷、箏箏紙鳶、蔓越闌珊……綠茶名為浣沙綠、紅茶名為紅顏、增加了堅果、巧克力等配料的奶蓋茶系列被稱為「豆蔻」。在茶名上,添加了詩情畫意的古風元素,很吸引年輕消費者。
門店裝修和周邊產品設計上,也極力體現古風元素。
另外,消費者也被有意稱為「小主」。在消費者收到的每一張小票上,都有很長的一段話,表明了茶顏悅色的初心,並表示若是飲品出現任何問題,可免費更換。
對於消費者的負面反饋信息,常常被置身於茶顏悅色對外公眾宣傳中的頭版頭條,這種敢於揭露自身不足,直面消費者投訴的態度,在成功營銷案例中算得上「劍走偏鋒」,畢竟,市面上能夠這樣與消費者親密互動的營銷太少了。
圖:公眾號頭條反其道而行之,自揭其短。
而在價格上,茶顏悅色也體現出了親民優勢,比喜茶、奈雪等頭部奶茶店要便宜得多,人均15元的消費標準,接近於街頭的簡單裝修雜牌奶茶店。
茶顏悅色通過整套飲品品牌的風格化,產品不錯的口感,親民的價格,還有誠心細緻的服務,誠信擔當的表態,不吸引粉絲都很難。
當然以上這些是茶顏火爆的主觀原因,新茶飲市場在近兩年的崛起是客觀原因,既在風口上,又是網紅奶茶品牌,少不了新生代消費者的「推波助瀾」。
茶顏悅色的消費群多為網際網路原生的90、00等年輕一代消費者,對他們來說消費現制茶飲是一種潮流,正如80後一代在2005年左右,熱衷於街頭奶茶店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現制茶飲消費有獨特風格、新穎個性的網紅茶飲品牌,那更有可能成為他們的打卡聖地,這也成就了茶顏悅色的網紅「馬太效應」。
勿被「火爆」遮慧眼:謹慎加盟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脫去品牌包裝的外衣,產品本身才是保持長久生命力的核心靈魂。
而關於茶顏悅色產品本身的研發並沒有一些爆款在市面上脫穎而出的跡象,對於口感評價,多數消費者以理性待之,認為與其他品牌推出的現制飲品並沒有本質區別。
從目前來看,可以說茶顏悅色並非靠產品取勝,更多的是借力線上線下的品牌名氣,打個比方來說,其屬於匠心打造的「實力派」,還是紅極一時的「偶像派」,還需要有待時日才能判斷。
另外,天眼查公布的企業信息也證實了其品牌策劃的佔比之大,湖南茶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呂良,最終受益人為大股東孫翠英(長沙菊英良品牌策劃有限公司法人),該品牌策劃公司佔有42.87%的股份。因此,繞開核心實力「茶品研發」不說,品牌策劃才是茶顏悅色目前真正背靠的大樹。
對於一個品牌本身來講,成功的品牌營銷(茶顏悅色製造的品牌效應,獲得無數眼球,無疑可以算成功),不僅可以為提高其名氣和門店銷量做貢獻,更重要的是為後期快速吸收品牌加盟商(賺快錢)做準備。
正當時的茶顏悅色會走向開放加盟這條路嗎?據茶顏悅色相關負責人透露,茶顏悅色全部採取直營模式,拒不接受加盟。但目前的一個問題是,百度「茶顏悅色」,首頁上有一半內容是關於茶顏悅色加盟的廣告信息。
如果這些都是蹭茶顏熱度的加盟「收割機」,「茶顏」公司是否該儘早採取法律手段為自身聲譽維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