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漢服,捧起《論語》或《弟子規》,開始搖頭晃腦、念念有詞……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在一些國學培訓班裡。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經營範圍包含國學教育的相關企業已達到4000餘家。記者發現,暑假來臨,很多國學培訓機構報名人數正在持續增多,且培訓價格驚人。(據《光明日報》6月17日報導)
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綺麗瑰寶,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滋養品德的源頭活水。近些年,「國學熱」印證著人們傳承國學的熱情,一些家長更是早早地把孩子送進各種國學培訓班。然而,如今的一些所謂國學培訓班卻離國學越來越遠。
比如,良莠不齊的各種高價國學培訓班比比皆是——個人單學科、80個課時,售價11800元;多學科的親子課堂收費近4萬元;一個VIP課程,售價100640元……比如,國學培訓機構師資隊伍魚龍混雜——因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國學教育師資標準,在培訓機構裡教授國學通常是一些持有語文科目教師資格證的教師,而在一些規模較小的培訓機構裡,未持有該證的人也大有人在。比如,國學培訓行業準入門檻極低——草草拼湊一本「教材」,隨便招上幾個「老師」,一個國學培訓班便宣告成立。此外,在一些培訓機構裡,國學甚至被誇張地「剪輯」成了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凡此種種,都讓國學培訓跑偏、變樣,褻瀆了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青少年產生嚴重誤導。
讓人欣慰的是,有關部門對國學培訓市場的亂象已經開始整治。今年3月20日,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認真排查並嚴厲查處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隨後,教育部再次印發通知,明確規定不得以「國學」為名,講授「三從四德」等封建糟粕。
國學教育要有正確的打開方式,整治國學培訓市場亂象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與此同時,還應在「如何開展好國學教育」上下功夫。比如,制定相對統一的國學課程標準,把國學教育主導權賦予學校,讓正規教育成為國學教育的主力軍;比如,編寫一套有梯度、成體系的國學教材,形成大中小各類學校、校內校外層次分明、分工有序的國學教育格局,等等。(賈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