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分到,撒豆驅鬼吃惠方卷,求好運迎春天!一起來看日本節分文化

2020-12-03 樂吃購日本

過了農曆年後,配合著季節與氣候的變化,24節氣中第一個節氣「立春」即將報到,24節氣雖為中國曆法家所獨創,但隨著古代中國的思想傳入日本,逐漸發展出所謂獨特的日本國風。日本人保留了立春節氣之形式,在迎接象徵萬物充滿生機,草木枝頭新芽時的「傳統行事」卻與華人大大不同!吃惠方卷、撒豆驅邪,想更了解日本人是如何慶祝立春節分祭嗎?就讓「樂吃購!日本」帶你看透日本傳統節慶活動的點點滴滴吧!

撒豆子驅鬼納福的由來和習俗

節分這天要撒豆子的這個行為,最早源自於平安時代,日本皇家宮中繼承了中國文化中的「驅魔活動」,然後逐漸與日本寺廟內傳統驅邪習俗時的「撒豆子」相互融合後,演變成現代一年一度的「撒豆節」。這個活動以前是局限位高權重的貴族間儀式,近代這個習俗也開始在民間大為流行,人們在立春的前一天就習慣灑豆子的趕鬼儀式來除厄運。

日本人怎麼做?

每年立春前一天就是日本的「節分祭」,日本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炒過的豆子(大豆),選在夜晚在自家周遭邊撒豆子嘴裡邊念「鬼怪出去,福氣進來」(鬼は外、福は內)!期盼在冬天結束,春天將至的這一天,讓壞運(鬼怪)磙出家園,為新的一年迎來幸運之神。並相信在這一天吃下與自己年齡相同數量的豆子就會招來好運,未來一整年都不再憂愁天天Happy。

吃惠方卷心願成就的由來和習俗

便利商店販售多種惠方卷

在節分這天吃惠方卷的習俗是從江戶末期才開始流傳開來,尤其是在大阪這個商業繁盛之地,商人們更是迷信只要拿著壽司卷朝著惠方方向進食的話,就能確保未來一整年都能「除惡生福、生意繁榮」。只是這個作法在以前只能稱作大阪地方傳統習俗,起因是在1989年日本7-Eleven的企劃宣傳才一舉打開全國知名度。現在「撒豆子」與「吃惠方卷」已經並列節分這一天日本人必做的二大招福氣活動了!

* 2020年的節分是2/3星期一,惠方是「西南西」方位。

日本人怎麼做?

惠方就是指當年的福神(歲的神)所在的方向,因此每年方向都不同。惠方卷其實就是超粗海苔壽司卷,裡面會包著至少七種食材來象徵日本七福神,而且為了表示不切斷好運,吃惠方卷是不能用刀子切成一塊一塊,而是要在心裡默想願望,朝著惠方方向無言地吃完整根惠方卷後就表示你出運了,未來這一年將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惠方卷可以在便利商店、超市等店家買到,也因應大家對於各種食材的喜愛推出各種口味的惠方卷,也有甜點款!根據曾在日本便利商店工作過的同事提供,是因為現在有很多人不敢吃惠方卷,因此腦筋動得快的商人就採用「只要形狀像、朝著吉祥的方位吃就好」的說法,卷狀的蛋糕也變成惠方卷了喔!(笑)

便利商店的安格斯牛惠方卷

竟然也有甜的惠方卷

意外好吃的抹茶惠方卷

節分豆知識!比起歷史悠久的撒豆子儀式,日本主婦更愛吃惠方卷活動?這個理由其實非常容易懂……畢竟在家裡撒豆子看似是一件非常歡樂的事情,但對每日整理家務的主婦來說只是增加工作量而已,畢竟撒完之後還是要收拾殘局(笑)反之,吃惠方卷多方便,節分當天晚上就只要每個人分一根惠方卷,連想菜單的手續都省下來多輕鬆。難怪近年來吃惠方卷的人氣指數好像快超過撒豆子了!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一篇有沒有對日本節分這個習俗更認識了呢?小編覺得不管是撒豆子後進食豆子或吃惠方卷,好像都跟「吃」這脫離不了干係!果然老祖宗說得很有道理,所謂「能吃就是福」多吃就是招福氣添好運!

相關焦點

  • 《白鹿原》白嘉軒從父親那學來的撒豆驅鬼,竟幫上了第六個媳婦
    為了解決鬼怪、安撫妻子,白嘉軒使出了小時從父親那裡學來的一套儀式:撒豆驅鬼。原著書中是這樣描述的:嘉軒掙脫開胡氏的手,勾上褲子光著上身赤著腳跑出廈屋爬上樓去挖來半升豌豆,一把連著一把摔打起來,從頂棚打到牆角,從炕上打到地下,一把把豌豆密如雨下,刷刷刷的響聲令人毛骨悚然,炕上桌上地上灑滿了綠瑩瑩的豌豆粒兒。
  • 日本人迎春吃「惠方卷」
    最近日本很多壽司店門前都擺起了小攤,而且都面向西北方,上面放著很多粗大的壽司卷。小攤旁邊還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今年的「惠方」是西北方。賣壽司還講究方向,這讓《環球時報》記者感到很新鮮。原來,這粗大的壽司卷是日本人為迎接春天而吃的特殊食物,叫做「惠方卷」,而「惠方」是福神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吉利的方向。
  • 快來看看日本人過節都吃些啥—上
    我們的新年可能雞魚肉少不了,而日本的則是御節料理不能少。御節料理的容器很古典,在我們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應該有看過,一個木製的飯盒(在日本叫重箱)分為好幾層,外面會漆上精美的圖案。,而到了正式的大年初一,也是新年的第一天,日本人會在早晨煮一鍋雜煮來慶賀新年。
  • 日本人吃完年夜飯就撒豆迎春
    每到年前,日本各大商家就開始推銷「御節料理」了,價格不菲,從一萬日元到四五萬都有。打著名廚旗號的「御節料理」非常有人氣,一般要提前兩個月預訂。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把「御節料理」拍照發到社交媒體上,無形中也增加了其人氣。吃完了「御節料理」,日本人就要準備迎春了。儀式也是頗為講究,首先是「節分」。
  • 在中國豆子被「撒豆成兵」,在日本豆子竟然這樣用
    不只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日本的文化中也是有著神話的傳說的,就如日本的「撒豆驅鬼」。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對鬼神的敬畏之心,請僧人來超度鬼魂,請道士來作法驅鬼,請大師來看風水避鬼等。在日本的文化中,也是有著「撒豆」可以來「驅鬼」的傳說。
  • 日本的年節菜:慶賀新年的傳統料理
    年節菜,統稱「OSECHI」,是將豐富多彩的日本料理合裝在一起,在正月慶祝新年時吃的傳統料理。無論是自家做的還是買現成的,一般都會合裝在被稱為套盒的講究的盒子裡。在正月裡吃年節菜與文化的起源有著密切關係。不僅是美味,還講究吉利,每一種食材都有寓意,對日本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幸運招福的惠方卷,轉運就靠它了
    惠方卷2月3日,是日本一個特殊的節日,叫做節分。節分主要是指立春的前一天。在這一天中,有著吃惠方卷的習俗。惠方卷:是一種卷有七福神醬菜的壽司,有把福氣卷在壽司裡面的意思,吃完之後,希望能健康順利的過完這一年。
  • 日本人為什麼不過中國春節?為了學習歐美,居然把春節時間改了
    同我們過年一樣,日本的"春節"也是熱鬧非凡。在新年的日子裡,日本人寫年賀狀、包壓歲錢、吃河魨、看紅白歌會,與家人一起圍爐過"大晦日"。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新春的歡樂。可日本人一直都是在1月1日過年麼?其實不然。日本人為什麼不過農曆春節?
  • 近百年前臺灣人如何過端午節?受日本的影響有多大?
    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其歷史,朋友們都耳熟能詳,屈原是跳不過的字眼。大陸的端午老照片,大家應該看了很多,不如就來看看近百年前,臺灣人是怎樣過端午節的。划龍舟也是不可少的項目。東渡的漢人到了臺灣之後,發現平埔族噶瑪蘭人也賽龍舟祭祀溺亡的兒童。他們這種活動,自嘉慶七年(1802)就開始了。
  • 日本橫濱水族館「節分」前訓練海豚撒豆祈福
    人民網東京1月19日電 據《讀賣新聞》報導,2月3日是日本的「節分」,即立春的前一天。在日本,這一天有撒豆驅鬼的習俗。節分來臨之前,橫濱八景島海洋樂園水族館飼養的3條白鯨正不斷練習撒豆祈福。這是自2014年開始,每年此時都會舉行的活動。
  • 就含金量而言,科比三節62分和湯普森的三節60分,哪一個更難
    我是晴子也看球,一個有溫度的老球迷。 在NBA的賽場上從來不缺乏天賦,無論是遠古時期的內線霸主、2000年代的四大分衛、21世紀的小球浪潮還是如今這個動蕩不安的賽場,都會有很多天賦異稟的球員和英雄人物應運而生,所謂時勢造英雄就是這個道理。其中,科比的存在更是讓一眾二號位黯然失色,他的態度、技術和影響力都堪稱眾人的楷模。
  • 一張餅,卷兩片,分三節,吃四天,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一張餅,卷兩片,分三節,吃四天,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呦呦,切克鬧,煎餅果子來一套,我說雞蛋你說要。」這句話一下子把本就大火的煎餅果子又推上了一個高潮,變成了全國的爆款。其實在我們北方,煎餅果子好像一直都隨處可見,尤其是小攤,原先上學的時候一周都吃四五回煎餅果子,攤好一張餅,卷上兩片薄脆,用鏟子分成三節,裝進小塑膠袋裡面,一咬酥脆可口。
  • 日本也過端午節!?日本粽子竟然長這樣!
    在日本,端午節被稱作「端午の節句」(たんご‐の‐せっく),日本的端午節最早源於中國,一般認為是在飛鳥時代傳入日本的,最開始屬於皇室例行活動和女性祭祀活動,直到平安時代,端午節才開始慢慢變成全民的節日。日本端午節的時間起初是農曆5月5日,但在明治維新後日本廢除農曆改用公曆,於是端午節的法定日期也改成了公曆5月5日。
  • 世界各國兒童節日:日本有女孩節男孩節之分
    2、日本——3月3日「女孩節」;5月5日「男孩節」;11月15日「七五三」兒童節  (1)男孩節。日本的兒童節,叫做「兒童的日」(日語:こどもの日),是一個傳統節日。在每年的5月5日,日本的家庭都會慶祝孩子的長大。二戰前,這個節日被稱為「端午節」(日語:端午の節句),並且只是男孩的節日。
  • 三月三女兒節,日本人如何為女孩子們慶祝?
    其實日本的女兒節是源自中國的「上巳節」呢! 一、日本女兒節的由來 日本女兒節的由來,可追朔到古代春秋時期開始的中國傳統節日——「上巳節」。 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
  • 司馬缸說丨今天中元節,其實這是一個溫暖的節
    把他拉至背陰處後,她細聲說道:「今天所有死者離開墳墓回到我們這兒,空中簇擁著看不見的隊伍。」孩子喃喃道:「媽媽,他們為什麼回來?」「寶貝,因為他們愛我們,希望我們也愛他們並祭祀他們。到了小缸本尊司馬光生活的宋代,除祭祖、普度亡靈的祭祀活動之外,中元賞月、泛舟、演目連戲等娛樂活動也開始盛行。明清時期,基本延續了唐宋時期的節俗主題,並且節日氣氛更加世俗化。
  • 詹姆斯23單節20+分,咖喱26次,神戶:讓開
    自從NBA成立70多年以來,就有了許多評分專家,然而只有少數球員僅有湯普森,樂福,安東,科比,和喬丹的球員在一個回合內得分超過30分,甚至那些單節能得分超過20分的球員也不多。現在一起來看看那些單節得分超過20分的球員。
  • 日本太空人在太空撒巧克力豆慶「節分」
    據新華社電 沒有大豆,就用巧克力豆代替。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1日在國際空間站大撒巧克力豆,迎接日本節日「節分」的到來。  日本把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的前一日稱為「節分」。因為立春是一年的開始,所以立春前一日的「節分」在4個「節分」中尤為重要。
  • 日本盂蘭盆節,還分新盆和舊盆?
    精霊馬(しょうりょううま)每年,一到夏季盂蘭盆節就開始了返鄉潮。盂蘭盆節是全國各地為了迎接和送走祖先靈魂而舉辦的盂蘭盆會和祭祀活動的時期。因此,說到盂蘭盆節,很多人都會想到夏季的風物詩。你知道嗎根據地域不同時間也不同?盂蘭盆節分為7月的盂蘭盆節即新盂蘭盆節(7月盆),然後是8月的盂蘭盆節也就是舊盂蘭盆節(8月盆)這兩個。這次就介紹一下新節和舊節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