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慶坊-廣州非遺街區③粵劇藝術博物館

2020-12-17 LotteLife

參觀粵劇藝術博物館,除了讓我有機會更加深入了解粵劇文化以外,還帶給我很親切的感覺,讓我想起了童年時與外婆相處的快樂時光。記得小時候經常跟著外婆通過電視看粵劇,雖然我當時並不大懂粵劇,但也很喜歡戲裡頭的故事和氛圍,尤其舞臺上表演者是那悠揚粵韻唱腔,以及優美的表演動作,實在是令人聽的舒服看得過癮!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127號開館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閉館。16:30停止入館,17:00閉館後謝絕參觀。費用:免費不免票,記得要提前預約哦~微信預約:搜索「粵劇藝術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關注公眾號--->點擊公眾號界面下方菜單欄中的「預約/網站」並在彈出的子菜單中選擇「預約參觀」--->進入網上預約大廳--->點擊進入「個人預約」界面--->選擇所要預約的時間、預約參觀的時間段並如實填寫個人信息--->點擊下方的「預約」即可完成預約。

粵劇藝術博物館坐落於荔灣區恩寧路永慶坊內,於2016年6月9日正式對公眾開放,結合舊城改造,努力打造「歌劇之鄉、西方魅力」的文化品牌。

是一座具有嶺南風格、水鄉特色的中國園林式博物館,蘊藏著七百多年歷史的粵劇文化。

廚窗陳列著各式粵劇戲服。

牆上展示了粵劇五大名伶-薛覺先、馬師曾、白駒榮、羅品超、紅線女的劇照。

鑾輿閣裡介紹並展出了西關五寶:三雕(牙雕、玉雕、木雕)、彩(廣彩)、繡(廣繡)的精品。

粵劇道具

粵劇藝術博物館園林景區的精緻程度絕不亞於廣東四大名園。

粵劇博物館的水上戲臺,漫步在亭臺樓閣間,欣賞著古色古香的嶺南建築,耳邊仿佛還能聽到高亢明麗的粵劇唱聲。

庭臺樓閣,假山曲徑,花窗走廊,荷塘水榭,古色古香……

綠意盎然,古色古香。

主館八和閣,意在向八和會館致敬。八和會館是粵劇行會組織,也是海內外粵劇藝人的精神家園。

八和閣裡面有一個專門的展廳展示粵劇相關的文獻、實物以及音像資料。展廳門口的一對門神相當威武。

粵劇,早期稱本地班,廣東大戲,是形成於廣州地區,主要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並傳播到東南亞,美洲,大洋洲,歐洲等華人華僑聚居之地的地方戲曲劇種。

行當設置:武生.小武.花旦.正旦.正生.總生.小生.公腳.花面.醜生

讓大家深入地認識我們的嶺南粵劇文化。

紅船見證嶺南粵劇歷史:珠三角一帶河網縱橫、水流平緩,這樣水道交通為粵劇的傳播帶來了便利,粵劇戲班通過水路,穿梭於珠江三角洲各地進行演出活動,把粵劇帶到四方民間。

紅船是早期粵劇戲班來往於珠江三角洲進行演出活動採用的交通工具,因遍體髹紅漆而得名。

頭飾

衣箱

粵劇竇娥寃場景舞臺。

粵劇戲服最鮮明的特色在於其廣繡工藝,它構圖飽滿,裝飾性強,色彩濃豔,在全國眾多地方戲劇種的戲服類型樣式中獨樹一幟。

介紹各位粵劇名伶

粵劇人才輩出,紅線女代表粵劇的一座高峰。紅線女從藝70多年,以聲帶情、爐火純青的唱腔藝術,塑造了一個個光彩奪目的舞臺形象,在粵劇史上留下了絢麗篇章。

願粵劇源遠流長,薪火相傳,不僅能光大於舞臺,更鮮活於民間。

前兩期的永慶坊可通過以下連結進入:永慶坊-廣州非遺街區①越來越美的網紅的「打卡勝地」,值得來看看!永慶坊-廣州非遺街區②蘊藏著濃濃的西關風情,尋找到滿滿的童年回憶!

如果您覺得本文不錯,歡迎點在看、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廣州第一條非遺街區落戶永慶坊 邀你來粵劇藝術博物館看話劇《尋山...
    廣州第一條非遺街區已經於8月底落戶永慶坊,讓永慶坊再添新看點。全新掛牌的永慶坊4A景區,有最廣州的西關大屋騎樓街,最嶺南的粵劇藝術博物館、荔枝灣湧,最地道的廣州小吃……串珠成線、串線成片,是展現嶺南文化的亮麗窗口。  此次新入駐的10家非遺傳承人工作室,更是代表了廣州傳統手工藝和表演藝術的至高水準。
  • 荔灣區永慶坊「旅遊+非遺」 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
    廣州市荔灣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永慶坊重要指示精神,推進城市建設提質升級和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活化利用,推動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順利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驗收,並在此設置全市首個非遺街區,運用「4A景區+非遺街區」雙驅動雙促進,帶動文旅資源集聚融合,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推動老城市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 廣州永慶坊掛牌4A景區 文旅融合,非遺出彩
    8月22日,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西廣場。一首清麗的嶺南童謠《粵繡》和一段精彩的少兒粵劇《南海神廟》後,在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和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汪一洋的見證下,主持人宣布西關永慶坊4A旅遊景區正式掛牌,廣州首個「非遺街區」就此開市。
  • 永慶坊升級,非遺文化有新體驗!老廣州的你也未必知道
    大洋網訊 西關永慶坊旅遊區藏著哪些特色的非遺文化體驗?水鄉古村、西關大屋、騎樓老街、美食老字號,還有粵劇粵曲等特色體驗,都集中在剛剛授牌的國家4A級景區西關永慶坊旅遊區,其中有不少體驗,連地道的廣州人都不知道。昨日,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聯合荔灣區文化商旅發展中心舉辦廣州市西關永慶坊旅遊區非遺文化體驗踩線活動。
  • 廣州市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展現老城市新活力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馮能文、記者羅勉從廣州市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了解到,為了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廣州把永慶坊的「微改造」經驗在全市進行推廣,將人居環境較差的779個老舊小區納入改造計劃。
  • 2020廣州首個非遺街區在哪裡?
    近日,廣州永慶坊獲授國家4A級旅遊景區,廣州首個非遺街區也同時開市,廣彩、廣繡、琺瑯、骨雕......廣式非遺等你來看!還能打卡恩寧路、粵劇藝術館,秒出大片!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永慶大街19號  廣州首個非遺街區  廣州非遺街區(永慶坊)充滿廣州百年老街市井氣息,  區匯聚了廣彩、廣繡、琺瑯、骨雕、欖雕、醒獅、餅印、簫笛、古琴等項目的非遺大師工作室,是集體驗互動、展示和銷售於一體的主題街區。
  • 永慶坊: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廣州永慶坊,老城市新活力。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傳統工藝品展覽。
  • 廣州永慶坊:新與舊的包容共生
    「永慶坊所在的恩寧路是廣州老街區、廣州最美街區之一,是廣州市舊城微改的典範,內有許多小店鋪,沒進去之前都不知道裡面會有什麼驚喜。古老的街道和新潮的商鋪融合在一起,給遊客一種跨時空了解廣州的感覺。」  廣州市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遊玩攻略十分火熱,鑾輿堂、李小龍祖居、民國大宅、粵劇藝術博物館、八和會館……市民遊客紛紛打卡,品味廣州百年老街市井氣息,體驗嶺南文化藝術魅力。  廣州作為具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
  • 這裡是廣州最美老街永慶坊,簡直靚爆鏡!
    和永慶坊緊挨著的是粵劇藝術博物館,博物館沿茘灣湧南、北兩岸布局,最終形成中心大水庭配合六組別院的院落格局。(資料圖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攝同時西園之內各個園林小院,水畔、山石間、曲徑迴廊、湧邊、橋頭、榕樹下都可以作為粵劇私夥局的表演場地,整座博物館為粵劇傳承營造出最大可能的戲曲空間。到永慶坊,來粵劇藝術博物館,進行一次時空的穿行,讓當下、歷史和未來靜靜對話。
  • 永慶坊、粵博舉行文藝大展演
    動感快閃、群眾巡遊、文藝匯演和粵港澳粵曲唱作競演等一系列活動,在永慶坊、粵劇藝術博物館等文化地標進行,展現了一年來荔灣對總書記「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囑託的踐行。移步位於永慶坊的鑾輿堂,一場「粵韻臉譜」快閃正在進行。鑾輿堂大門慢慢打開,來自粵劇藝術博物館少兒傳承基地小演員扮演的「生、旦、淨、末、醜」等粵劇人物從裡面踏著戲曲碎步在門前進行粵劇行當展示。
  • 廣州拍照,網紅老街永慶坊
    永慶坊位於老廣州的核心地帶,恩寧路。傳統和現代碰撞、歷史與現實交織,是兼具「西關風味」與「現代時髦」的代表。 永慶坊距離廣州十三行舊址僅2.5公裡,這裡匯聚了西關風情、騎樓建築、嶺南曲藝,是最具嶺南文化風味的地方之一。
  • 說唱表演、潮流市集、藝術展覽……永慶坊國慶活力開街!
    今年以來,特色餐飲、休閒娛樂、時尚精品零售、老字號、文化藝術、創意工作室、精品民宿酒店等業態陸續進駐永慶坊,10月1日,又有10多家上新的人氣新店。永慶坊的業態正不斷豐富,時新的花店隔壁是傳統的西關銅器店,這也是永慶坊新舊結合魅力的縮影。
  • 廣州記憶丨永慶坊的華麗變身,恩寧路百年騎樓街下溢出的青春氣息
    永慶坊廣州,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歷史城區面積20.39平方公裡,列入保護規劃範圍的騎樓街有60條。在恩寧路上有一片街區最近特別「紅」,這裡是傳統與創新的融合,這裡是廣州第一個舊城微改造項目,永慶坊。
  • 廣州永慶坊 今天更青春
    以這樣的標準來衡量,永慶坊作為老廣州西關文化的地標,再合適不過了。」店長張文說。 正在更新中的永慶坊裡,這樣的老城新景隨處可見。 「未識廣州,先聞西關」。以永慶坊為中心向外擴展,約12萬平方米的恩寧路片區,是廣州保存最為完整的騎樓建築群。歷史上,粵劇曲藝、武術醫藥、印章雕刻、西關打銅、廣繡等傳統文化和民間手工藝曾在此集聚發展並發揚光大。
  • 藝術界:讓更多人了解粵劇 欣賞粵劇 享受粵劇
    在廣州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恩寧路上的粵劇藝術博物館。   郭謙表示,總書記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了解粵劇藝術傳承和保護情況,他們覺得這是對廣州重視文化傳承的肯定。從設計師的角度來看,多年來廣州做了很多文化保護的工作,類似粵劇藝術博物館這樣保護傳統文化的項目就有不少,比如廣州藥洲遺址修繕改造及南粵先賢館的設計方案也是郭謙的代表作。
  • 從永慶坊到牌坊街、小公園,這樣的嶺南範兒,愛了愛了!
    永慶坊 潮繡與粵繡, 潮劇與粵劇, 潮州木雕與廣州木雕,不僅在潮州,就連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陳家祠等地,也都留下金子松精心雕琢不計其數的木雕作品。 如今,當你走進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還能一睹金子松雙面通雕屏風作品《八仙賀壽》的風採。
  • VR體驗醒獅、直播永慶坊……廣式非遺如何喚起新活力?
    VR體驗醒獅、端午龍舟化身AR「潮龍」、直播永慶坊……  廣式非遺如何喚起新活力?  推開「嶺南之窗」,迎接「廣式非遺」。剛剛過去的8月,廣州非遺主題盛事可謂接連不斷。
  • 一年來永慶坊一期300萬人次到訪 越來越多的文化地標成熱門打卡地
    、讓新作出彩,永慶坊、粵劇藝術博物館都成了熱門打卡地。嶺南文化底蘊豐沃的荔灣區,在這一年裡更是活力四射,永慶坊、粵劇藝術博物館都成了熱門打卡地。據統計,2018年10月24日至今,永慶坊一期共接待500多場參觀,一年來訪人數達300萬人次,成為廣州城市更新改造的標杆。用地總面積為一期十倍的永慶坊二期,也正以國家歷史建築利用示範區的建設標準,嚴格而緊鑼密鼓地推進,預計將於2021年底前完成。
  • 廣州日報數字報-「潮玩」永慶坊 藝術家與街坊的三日狂歡
    「粵劇博物館」裡不只是粵劇,還有新潮的粵曲新唱……而這一切的文化碰撞,都發生在上周末的永慶坊內——10月31日至11月1日,集音樂、塗鴉、裝置、展覽、視覺藝術為一體的「潮玩永慶」大型公共空間藝術活動在老西關舉行,活動將傳統的嶺南文化與新潮藝術形式相結合,讓市民們享受到了一場公共空間藝術盛宴。而近日,記者也採訪了活動中這一群會玩、敢玩的藝術家。
  • 「特寫」老房子中的商業區:廣州永慶坊的新舊城市改造實驗
    這個叫做永慶坊的四方形街區內,還有許多新興商業與原著居民生活的碰撞。它是廣州探索全新城市更新辦法的首個實驗,民居與商業共存是特色。在這個不到8000平米的四方形街區呆上一小時,能見到被遊客擠滿的街道旁,居民穿著拖鞋不慌不忙地晾衣服。大叔坐在家門口板凳上,和隔壁嘻哈風的手工藝店老闆大聲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