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開通新聞發布會
6月30日,江蘇舉行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開通新聞發布會,請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省鐵路辦副主任丁軍華,滬通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副總工程師閆志剛,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新聞發言人陳萬鈞,省鐵路集團副總經理盧餘權,江蘇交通控股公司副總經理陳金東出席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新聞協調處處長魏贇:
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發布會。近年來,江蘇省按照建設交通強國的部署要求,把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作為迫切任務,不斷加快建設「軌道上的江蘇」。明天,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之際,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將正式開通運行。其中,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是江蘇省繼南京長江大橋建成52年後又一座公鐵兩用長江大橋。明天,江蘇省和國鐵集團主要領導、上海市領導將出席相關活動並宣布開通。這是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江蘇省建成通車的第一個重大交通項目,對於江蘇省奪取「雙勝利」、促進長江兩岸融合發展以及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經省政府領導批准,今天我們召開省政府新聞發布會,邀請相關方面負責人為各位記者朋友介紹情況。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並在發布臺就座的是: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省鐵路辦副主任丁軍華先生,滬通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副總工程師閆志剛先生,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新聞發言人陳萬鈞先生,省鐵路集團副總經理盧餘權先生,江蘇交通控股公司副總經理陳金東先生。我是省政府辦公廳新聞協調處魏贇。
首先,請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省鐵路辦副主任丁軍華先生介紹全省鐵路建設發展情況。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省鐵路辦副主任丁軍華:
新聞媒體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謝新聞媒體界的朋友們對江蘇鐵路建設發展的關心支持!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交通運輸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以及黨的十九大作出的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部署,明確要求把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作為最迫切的任務,把鐵路建設作為綜合交通建設的主戰場。鐵路作為擴大有效投資的「硬核」力量,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系統謀劃、精準發力、統籌推進,正在加快建設「軌道上的江蘇」。下面,我簡要介紹四個方面情況。
一、江蘇鐵路建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江蘇省鐵路事業呈現「建設加速推進、短板加速補齊、路網加速構建」的鮮明特點。先後建成了連鹽、寧啟二期、徐宿淮鹽、連淮等多條鐵路,開工建設了鹽通、南沿江、寧淮、滬蘇湖等多個重大鐵路項目。尤其是今年,面對疫情嚴峻考驗,全省鐵路建設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工,1-6月份,完成投資289.86億元,佔全年投資計劃560億元的51.76%,同比增加14.7%。目前,江蘇省共擁有鐵路21條,總裡程3550公裡,其中高速鐵路1561公裡。明天,滬蘇通鐵路建成通車,鐵路總裡程將達到3670公裡,其中高速鐵路1681公裡,與「十二五」末相比,分別增長33%和96%。
除滬蘇通鐵路外,全省在建鐵路共有6條,建設總裡程1021公裡,總投資規模1800多億元,繼續位居全國各省市區前列。分別是:連淮揚鎮鐵路淮鎮段197公裡,連徐高鐵180公裡,鹽通鐵路157公裡,蘇南沿江城際鐵路278公裡,寧淮鐵路江蘇段156公裡,滬蘇湖鐵路53公裡。以上數據,均不含目前圍繞國家運輸結構調整的港口、貨場、物流園區等相關支線。
二、近年來江蘇鐵路建設發展的主要特點
經過近幾年高強度建設、超常規發展,江蘇鐵路的路網結構、發展環境、功能作用和社會地位等,都發生了歷史性深刻變化。
首先,鐵路規劃支撐體系逐步完善。一是江蘇更好融入國家鐵路規劃。2016年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30年)》,提出打造以「八縱八橫」主通道為骨架的高速鐵路網,江蘇共有9個項目列入了規劃。二是鐵路建設作為「最迫切的任務」更好納入大交通規劃。2018年,省政府印發了《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今年省委省政府又印發了《交通強國江蘇方案》,均明確提出要「建成由國家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組成的多層次、一體化軌道交通網,打造『軌道上的江蘇』」。三是城際鐵路作為「最重要的突破口」更好落實自主規劃。2018年底,國家發改委批覆《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19-2025年)》,為寧淮、寧宣、揚鎮寧馬等8個項目(江蘇境內總裡程約980公裡)提供了上位規劃支撐。四是南京作為省會城市在全省鐵路路網布局中更好彰顯首位度。國鐵集團和省政府聯合批覆《南京鐵路樞紐總圖規劃(2016-2030年)》,進一步優化了以南京為中心的8向15線構成的「米」字形放射狀路網布局。
其次,鐵路規劃項目落地更快。一是細化「時間表」。策應國家和省重大戰略,對尚未實施的項目逐一排出落地時間表,抓牢節點,對表落實。二是實化「路線圖」。根據項目性質,差異化繪製「路線圖」。對以江蘇省為主規劃建設的寧宣、揚鎮寧馬、鹽泰錫常宜、蘇錫常快線等城際鐵路項目,堅持「緊」字當頭,逐項列出各階段清單,責任到具體單位具體人;對以路方為主推進的國鐵幹線前期工作,堅持「搶」字當頭,主動對接協調國鐵集團等單位部門,列出「江蘇鐵路擔當」事項「進程圖」;對以兄弟省市為主推進的項目,堅持「融」字當頭,密切配合、協同推進。三是深化「任務書」。遵循高鐵的線性工程規律,充分考慮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既注重加快速度,更注重推進深度,深化研究線位走向、站點確定、過江通道比選等重大專題,實現人民滿意與集約高效的深度融合。
第三,在建鐵路項目穩中快進。一是建設保障持續增強。發揮「省主要領導親自謀劃推動、分管省領導定期會辦、省鐵路辦牽頭抓總、省發改委主抓規劃、省鐵路集團作為市場主體、省各有關部門合力推動、地方政府全力以赴」的機制優勢。省鐵路辦與中鐵上海局集團、省鐵路集團三方定期工作會商,省級層面建立鐵路工作聯繫單制度,及時研究解決問題。二是建設投資持續增長。去年全省完成投資501億元,創歷史新高,今年計劃完成投資560億元,目前已經完成289.86億元。三是建設格局持續優化。已形成「開工一批、開通一批、續建一批」的滾動發展格局。今年計劃新開工2個項目,6月初滬蘇湖鐵路已經開工建設。繼滬蘇通鐵路之後,下半年還將建成3個項目,新增高鐵500公裡以上。在中歐班列發展方面,1-5月份已累計開行607列,同比增長54.1%。在鐵路專(支)線方面,正在加快推進連雲港東中西示範區鐵路專用線、鹽城大豐港鐵路專用線等一批鐵路專(支)線前期工作,力爭儘早開工。四是人民群眾對鐵路建設的獲得感持續增強。去年蘇北五市全面邁入高鐵時代,全省13個設區市全部通上動車。這次滬蘇通鐵路開通後,不僅南通直接加入「高鐵俱樂部」,而且整個蘇中、蘇北的老百姓都非常受益。
三、下一階段江蘇鐵路建設發展的方向和展望
不久的將來,「軌道上的江蘇」就會夢想成真。下一階段,我們的著力點主要有三個:一是持續優化路網布局,增強發展後勁。精心謀劃「軌道上的長三角」江蘇篇章,協同做好「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編制,科學統籌高鐵、城際鐵路、市域市郊和城市軌道等多網融合發展,推動青島至鹽城、淮新、常泰等一批項目獲得國家層面規劃支撐,不斷完善江蘇省高鐵建設的項目儲備庫。二是精心抓好重大項目建設,打造江蘇品牌。把「軌道上的江蘇」作為事關「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重要品牌來抓。下半年,建成開通連淮揚鎮鐵路淮鎮段、連徐高鐵和鹽通鐵路,到年底基本形成「軌道上的江蘇」主骨架,總體實現全省幹線鐵路閉環成網;年底前,開工建設北沿江高鐵,加快推進通蘇嘉甬鐵路和鹽泰錫常宜鐵路長江大橋前期工作,並爭取寧宣、揚鎮寧馬等城際鐵路儘早具備開工條件,不斷增強「軌道上的江蘇」內涵。三是不斷改善鐵路出行服務,提升生活品質。到今年底,實現各設區市到南京2小時以內通達,其他設區市之間2.5小時通達;到「十四五」末,實現各設區市到南京1.5小時直達,其他設區市之間2小時通達,南京至我國所有中心城市5小時通達。
四、滬蘇通鐵路開通對於江蘇發展的重大意義
明天開通的滬蘇通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江蘇省建成通車的第一個重大交通項目。這條鐵路建成通車,結束了張家港、常熟、太倉3個「百強縣」「地無寸鐵」歷史,顯著便利了蘇中、蘇北地區與上海市的溝通聯繫,蘇南沿江、蘇中、蘇北地區均進入上海1-2小時都市圈。滬蘇通鐵路與已經建成通車的青鹽鐵路、即將於今年底建成通車的鹽通鐵路構成東部沿海地區的高速鐵路通道,對於完善江蘇省鐵路網絡結構、提升跨江融合發展能力、促進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等都具有重大意義。謝謝大家!
魏贇:
謝謝丁軍華副廳長。下面,請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新聞發言人陳萬鈞先生介紹一下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情況。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新聞發言人陳萬鈞: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參加本次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代表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對江蘇省委省政府和沿線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鐵路工作,特別是對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滬蘇通鐵路建設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感謝。根據發布會安排,下面,由我來介紹一下滬蘇通鐵路建設、運營的相關情況。主要介紹三個方面內容:
第一,關於滬蘇通鐵路建設情況
滬蘇通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也是京滬第二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起江蘇省南通市,從既有寧啟鐵路趙甸站引出,經南通市通州區,向南跨越長江,經張家港、常熟、太倉市,終到上海市,全長143公裡,設計時速200公裡。全線設趙甸、南通西、張家港北、張家港、常熟、太倉港、太倉、太倉南、安亭西9個車站。
自2014年3月1日開工建設以來,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會同建設、設計、施工等參建單位,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標準定位,高質量推進,高強度落責,科學有序、安全優質推進滬蘇通鐵路建設。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確保了工程如期建成,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作出了貢獻。
滬蘇通鐵路的建成並開通運營,對於完善長三角鐵路網布局,縮短南通及蘇中、蘇北地區與上海的時空距離,方便沿線人民群眾出行,推進「軌道上的長三角」建設,促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增強上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滬蘇通鐵路是今年江蘇省、上海市開通運營的第一條鐵路,相較其他鐵路具有明顯的特色,具體體現為創新之路、綠色之路、文化之路、圓夢之路。
一是創新之路。在滬蘇通鐵路建設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多項技術突破,有些技術指標居世界之最。特別是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作為世界建橋史上「高大新」的典範,大批新材料、新結構、新設備、新工藝均為首次採用,已被國家授予65項專利。大橋具體情況待會兒將由滬通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的負責同志來介紹。此外,滬蘇通鐵路85米高單元組合式通信鐵塔由我國完全自主創新,不僅創造了全國鐵路通信鐵塔的新高度,也是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邁進的又一成果。此外,建設部門還開展了軟土路基沉降變形控制技術、跨區間既有線改造施工安全技術研究等,解決了不均勻沉降、既有線施工安全難題;創新應用了路地聯防報警系統、無人值守視頻監控系統等,為全線建設運營注入了科技元素。
二是綠色之路。滬蘇通鐵路建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施工中儘量少擾動環境,能避開的樹木堅決不搬遷;河流水系下穿鐵路時建造涵洞,確保原有水系暢通無阻;大力實施路基、站區、生產生活區綠化工程,確保鐵路沿線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喬灌結合、錯落有致。特別是針對崑山天福國家溼地公園,在設計和施工中制訂詳細的保護方案,建成了溼地景觀帶,實現了鐵路與自然融為一體。
三是文化之路。在滬蘇通鐵路建設中,我們突出文化傳承,體現時代特徵、區域特點、當地特色,按照江南園林風格,精選市樹市花,塑造景觀綠化,打造「一站一景」,把車站建設成為當地的地域名片、城市客廳、文化地標。例如,南通西站整體造型以「鷗翔江海,騰飛天地」為主題,採用序列漸變的柔和曲線勾勒出完整大氣的形象,以展現江海交匯處的波瀾壯闊、雲捲雲舒,打造了南通西站通江達海、展翅高飛的整體形象;室內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藍印花布為基調,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板鷂風箏和南通市樹廣玉蘭等元素,建築整體充滿濃鬱的地方文化氣息。張家港站立足港城長江文化,將船舵、浪花雕刻其中,勾勒港城精神;常熟站融入沙家浜紅色文化,並用現代工藝複製275年前《昇平萬國圖》作為站房迎賓圖,展現了祥和、繁榮的歷史場景;太倉站以鄭和文化為構思,提取寶船、船槳等元素融入內裝,寓意一艘巨輪乘風破浪、揚帆起航。
四是圓夢之路。長期以來,受制於長江天塹阻隔,蘇中南通、泰州、揚州等江北群眾坐火車去往江南需要通過南京中轉,十分不便,修建一條便捷的跨江鐵路是廣大蘇中、蘇北地區人民的百年夢想。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後,沿線城市去往滬浙方向的鐵路出行徑路「曲線變直線」,群眾乘高鐵可以直達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地,南通「向南不通」的難題終於解決。不僅蘇中受益,蘇南張家港、常熟、太倉3個全國「百強縣」也終結「地無寸鐵」的歷史。伴隨著今年年底鹽通鐵路開通運營,蘇北、蘇中與上海、浙江之間將形成一條便捷的沿海鐵路通道,極大便利沿線群眾出行。
第二,關於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情況
社會各界包括媒體朋友對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信息十分關注,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我們已經分別對外發布了開通和售票信息,滬蘇通鐵路車票已於今日11時對外發售,具體的車次、時刻等資訊信息,大家已經可以在「中國鐵路」微信和鐵路12306網站、微信、客戶端查詢。
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初期,我們對列車開行方案作了精心安排,按照日常線、周末線、高峰線安排列車開行,每日開行旅客列車最高44.5對,開行貨物列車6對,盡最大努力方便沿線廣大群眾出行,將使江蘇多個城市因此受益。例如南通作為「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歷史文化名城,將首開至上海、上海虹橋、廣州南、深圳北等方向始發終到動車組列車,在南通站停靠辦客的列車達41對,比目前增加12對;在南通西站停靠辦客的列車達20.5對。南通至上海之間鐵路出行最短時間將從現在的3.5小時左右壓縮到1小時6分鐘左右,標誌著南通正式加入上海1小時經濟圈,徹底改變「向南鐵路不通」的交通瓶頸,南通「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將邁進高鐵時代。南通至上海最早一班高鐵列車C3804/1次6:15開,7:49到達上海,將極大方便早通勤旅客出行;上海虹橋至南通最晚一班高鐵列車G1302/3次21:54開,23:20到達南通,探親訪友的旅客可在上海享用晚餐後當天返程,從這個角度理解的話,滬蘇通開通運營之後,南通人打個高鐵到上海上班、吃飯將成為現實。
再如,泰州和揚州都是歷史文化名城,雖然距離上海不遠,但受制於長江天塹阻隔沒有直達火車,乘坐大巴用時3.5小時以上。滬蘇通鐵路開通後,上海和泰州、揚州間經由滬蘇通、寧啟鐵路架起快速通道,上海虹橋至泰州、揚州最快運行時間分別為1小時48分鐘、2小時22分鐘。泰州將首開至上海(虹橋)3.5對始發終到動車組列車,泰州站停靠辦客的旅客列車達到41.5對、比目前增加14.5對,運輸能力也得到了極大提高。
此外,蘇南的張家港、常熟、太倉將首開至上海、杭州、寧波、溫州、成都、重慶、漢口、黃山、深圳、廣州等方向多對旅客列車,其中張家港、常熟、太倉、太倉南站停站辦客列車分別達43對、37對、38.5對、11對,上海虹橋至太倉、常熟、張家港最快運行時間分別為32分鐘、48分鐘、53分鐘。
第三,關於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的注意事項
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將給沿線居民和旅客帶來一些變化,我在這裡作兩個方面的提醒:一是注意安全新變化。新線開通後,高鐵接觸網導線及其相連部件將帶有2.75萬伏高壓電,相當於家庭用電220伏電壓的125倍,所以提醒沿線居民請勿進入接觸網周圍2米以內的危險區域,請勿通過任何物體接觸電氣化鐵路接觸網或向接觸網拋擲物品,請勿在電氣化鐵路兩側各500米範圍內升放風箏、氣球等低空漂浮物,也不要攀登杆塔、攀爬鐵路機車車輛、翻越車輛頂部。特別是針對蘇南的3個市而言,由於長期沒有鐵路,沿線的人民群眾對於鐵路的安全規定不是特別了解,懇請媒體朋友幫助宣傳鐵路安全的注意事項。另外,明天上午我們將在現場舉行開通活動,也提醒媒體用無人機拍攝的時候要留有安全距離,防止大風造成無人機掉落在鐵路的安全區域。居民不要在鐵路沿線放風箏,風箏斷線飛到接觸網上的情況不在少數,懇請媒體朋友大力宣傳安全提示。此外,新線新站運營後,請廣大旅客遵守站車安全提示和工作人員安排,愛護鐵路設備設施,共同確保沿線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和鐵路運輸安全暢通。二是注意出行新變化。為倡導節能環保、方便旅客出行,滬蘇通鐵路自開通之日起,同步啟用電子客票。也就是說,廣大旅客持有效身份證件即可實現「一證通行」,實名制核驗、檢票、驗票更加便捷,乘車時按購票「行程信息提示」的車次、車廂號和座位號就座。如無報銷需要,無需列印報銷憑證,共同為綠色環保作貢獻。同時,這條鐵路開通以後將同步啟用人臉識別檢票系統等一批先進的服務設施,為廣大旅客出行提供更好的體驗。
最後,再次感謝社會各界特別是新聞界各位記者朋友對鐵路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我們將一如既往加快鐵路建設發展,不斷提升服務品質,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要,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服務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新貢獻。謝謝大家!
魏贇:
感謝陳部長的介紹,下面,有請滬通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副總工程師閆志剛先生介紹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的建設情況。
滬通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副總工程師閆志剛:
媒體朋友,大家好,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的建設情況。
一、大橋基本情況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是滬蘇通鐵路的關鍵節點和控制性工程。從鐵路網看,大橋是長江下遊最東端的鐵路過江通道。向北經過鹽通、連鹽鐵路,連接渤海灣和京津冀城市群,向南由滬蘇通鐵路接入上海、由通蘇嘉甬銜接寧波,通過東南沿海通道聯繫珠三角城市群。從高速公路路網看,大橋搭載錫通高速公路,無錫和南通將實現40分鐘通達。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將有效連通長江兩岸發達的高速公路網,緩解蘇通長江大橋、江陰長江大橋運輸壓力。
作為集合高速公路、客貨混線鐵路、高速鐵路的「三合一」過江通道,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的建設,對提升區域鐵路、公路路網水平,優化運輸組織方案,完善交通運輸結構具有重要意義,將有效促進長三角城市群跨江融合、協同發展。
大橋北起南通,南至張家港,公鐵合建跨江正橋全長5827米。主航道橋為主跨1092米的鋼桁梁斜拉橋,也是世界上首座主跨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天生港專用航道橋為主跨336米的鋼桁梁拱橋,其餘跨江部分由26孔112米簡支鋼桁梁橋構成。
大橋下層為4線鐵路,其中下遊雙線為滬蘇通鐵路,設計速度200公裡/小時;上遊雙線為通蘇嘉甬鐵路,設計速度250公裡/小時;上層為6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公裡/小時。
主航道橋橋跨採用140米+462米+1092米+462米+140米的雙塔五跨布置方案,主通航孔雙向通航淨寬900m,通航淨高62m,通航代表船型為5萬噸級貨櫃船和10萬噸級散貨船;輔助通航孔,單向通航淨寬200m,通航淨高62m,代表船型9000t級駁船隊和20000 t級油船。
天生港專用航道橋橋跨布置方案為140米+336米+140米,單向通航淨寬284m,通航淨高45m,通航代表船型為5.7萬噸散貨船。
二、大橋主要設計特點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共耗用鋼材約48萬噸,混凝土約230萬方,主要特點表現為「高」「大」「新」。「高」即主塔高330米,為世界上最高公鐵兩用斜拉橋主塔;「大」即跨度大、體積大,主航道橋主跨1092米,為國內最大跨度斜拉橋,也是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沉井基礎體積大,主塔墩沉井平面相當於12個籃球場大小,總高度110.5米,為世界上最大體積沉井基礎。「新」則是運用了一大批新材料、新結構、新設備、新工藝。
三、大橋參建單位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由國鐵集團工管中心成立滬通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負責大橋的建設管理工作,主要參建單位有:
勘察設計單位: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
監理單位:鐵四院(湖北)工程監理諮詢有限公司;鐵科院(北京)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和中鐵武漢大橋工程諮詢監理有限公司聯合體;
施工圖審核單位:鐵科院(北京)工程諮詢有限公司、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和中鐵工程設計諮詢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體。
四、大橋建設重要時間節點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於2014年3月1日開工建設,現已完成全部建設工作,主要建設時間節點包括:
2017年10月22日,專用航道橋拱肋豎轉到位併合龍。
2018年9月28日,主航道橋 28號墩主塔封頂。
2019年9月20日,主航道橋中跨合龍。
2020年1月15日,全線鋪軌貫通。
2020年1月21~4月19日,完成靜態驗收。
2020年4月20日~5月29日,完成動態測試和聯調聯試。
2020年5月30日,開始運行試驗。
2020年6月1日,大橋公路項目通過交工驗收。
五、主要技術創新點
在國鐵集團的支持下,依託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先後立項國鐵集團重大科研課題4項、重點課題1項。有18家科研單位參加了大橋的研究開發工作,各參建、參研單位共同努力,積極開展科研技術攻關,在橋梁建造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創新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2000兆帕級平行鋼絲斜拉索製造技術創新。大橋採用2000兆帕級平行鋼絲斜拉索,通過大橋參研、參建單位進行研究及試驗,同時開展了鋼絲用盤條的國產化技術攻關。經過一年的努力,採用國產盤條生產的鋼絲,各項指標滿足技術條件要求,成功應用於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建設。這也是該產品在世界範圍內首次研發成功並進行工程應用,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該類斜拉索的應用提供了範例。
二是500兆帕高性能橋梁鋼製造技術創新。通過對母材力學性能、高性能鋼製造工藝和結構設計關鍵問題等方面的系統性研究,形成了高性能鋼應用關鍵技術,研發了具有強度高、韌性好、可焊性強等特點的Q500qE橋梁鋼新型材料,並首次應用於國內橋梁建設中,該項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三是1.5萬噸巨型沉井精準定位施工技術創新。針對浮運噸位達1.5萬噸、面積達5100平方米,世界上最大體量的鋼沉井出塢浮運難題,研發了巨型沉井增壓助浮施工技術和「大直徑鋼樁+混凝土重力錨」定位技術,實現了巨型鋼沉井的精確定位,該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四是鋼桁梁製造、架設技術創新。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主航道橋鋼桁梁全長2296m,施工採用兩節間大節段鋼桁梁整體製造、運輸及架設新工藝,大節段鋼桁梁最重達到1800t。首次在國內形成大型箱桁組合式斜拉橋雙節間桁架節段的模塊化拼裝技術,同時自主研發1800t架梁吊機及其監控系統,實現了大節段鋼桁梁的智能化整體架設,該項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為同類鋼梁施工提供參考。
五是主航道橋主塔施工技術創新。主航道橋主塔採用C60混凝土,承臺以上高度330m,單個橋塔混凝土方量達到7.2萬方。針對超高橋塔高性能混凝土,重點研究超高索塔混凝土結構降粘和抗裂技術。通過採用粘度改性材料以及抗裂劑等材料,經過理論和試驗研究,提出了適用於不同塔高的C60自密實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大橋主塔混凝土施工質量良好,該項工藝為超高索塔施工關鍵技術提供了有力支撐,綜合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歷時6年建設,圓滿完成了各項建設任務。為檢驗大橋設計建造質量、確保大橋安全穩定運營,國鐵集團有關部門組織對大橋進行了聯調聯試、靜載、動載試驗和安全評估。試驗及評估結果表明,大橋各項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具備通車運營條件,我的介紹就到這裡,謝謝!
魏贇:
感謝閆志剛副總工程師的介紹。下面,有請省鐵路集團副總經理盧餘權先生介紹全省在建鐵路項目建設情況。
江蘇省鐵路集團副總經理盧餘權: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謹代表江蘇省鐵路集團,向長期支持和關注江蘇省鐵路建設、熱忱幫助和關心集團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根據這次新聞發布會的安排,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江蘇省鐵路在建項目的有關情況。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國鐵集團及上海局集團的關心指導下,在省交通運輸廳、省鐵路辦等各相關部門及鐵路沿線地方政府、人民群眾的支持幫助下,省鐵路集團成立兩年來,大力實施「以我為主」發展戰略,深入落實「主體主導、專業委託、管理監督、合作共贏」總體工作思路,以飛奔追夢的鏗鏘腳步,以決戰決勝的奮鬥姿態,持續跑出江蘇高鐵建設「加速度」。特別是年初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集團堅持「防疫毫不鬆懈,復工倍加奮鬥」,採取有力有效的工作措施,搶回了被疫情耽誤的時間,順利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為疫情防控和鐵路建設的「雙勝利」奠定了基礎。
截至目前,江蘇省建成運營鐵路3670公裡,其中高速鐵路1681公裡;在建鐵路裡程1021公裡,包括連淮揚鎮鐵路淮鎮段、連徐高鐵、鹽通高鐵、南沿江城際鐵路、寧淮城際鐵路、滬蘇湖鐵路等6條鐵路。在建鐵路項目呈現出七個特點:
一是數量多。近年來,全省在建鐵路每年都有開工,江蘇鐵路建設項目逐年遞增,保持了較高的建設速度。2018年,南沿江城際鐵路開工,當年共有6個在建項目;2019年,寧淮城際鐵路開工,當年共有7個在建項目;2020年至今,在滬蘇通鐵路建成的基礎上,滬蘇湖鐵路開工,現有建設項目6個。下半年,隨著北沿江高鐵的開工,在建項目將達到7個。如果經過努力,通蘇嘉甬和鹽泰錫常宜,這兩條鐵路能夠提前開工,今年的在建項目將達到9個。
二是全覆蓋。目前在建鐵路項目遍布全省,蘇北、蘇中和蘇南各兩個,總體布局比較均衡和充分,有力策應了省委省政府確定的「蘇北突破、蘇中提升、蘇南優化」目標加快實現。
三是投資大。為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補齊鐵路短板的決策部署,近年來,全省鐵路建設全面鋪開,投資力度逐年加大。2018年,全省鐵路投資422億元,2019年達到了501億元,今年的鐵路建設投資額更是猛增到560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
四是推進快。集團積極協調各方力量,與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省鐵路辦建立了三方會商工作機制,加速推進項目前期、徵地拆遷、「三電」遷改、控制性工程,加強監督管理,審計審價等各項工作,寧淮城際鐵路從立項到開工僅用了七個月時間,南沿江城際鐵路徵地拆遷已基本完成等,展現了鐵路項目推進的「江蘇速度」。
五是安全穩。以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為重點,以風險分級管控為抓手,切實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全省鐵路建設項目安全生產總體形勢穩定可控。
六是效率高。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江蘇鐵路建設大軍積極行動、攻堅克難,堅持疫情防控和鐵路建設兩手抓、兩手硬,做到疫情防控工作到位、安全生產措施到位、工程質量控制到位,確保了疫情防控形勢穩定,迅速實現全面復工復產。今年2月20日,南沿江城際鐵路在全省率先實現全線復工;3月2日,全省在建6條高鐵線路均全線復工;4月,奮戰在全省鐵路建設主戰場的參建人員已達5.3萬,超過去年同期近20個百分點。
七是理念新,在建項目中,注重體現地方特色,凝聚鮮明文化特質,著力建設創新高鐵、智能高鐵、人文高鐵、美麗高鐵、綠色高鐵,精心打造新時代江蘇高鐵「新名片」。
現在,我重點介紹一下這些項目的建設情況。
一、連淮揚鎮鐵路淮鎮段
連淮揚鎮鐵路淮鎮段起自淮安,終至鎮江,設淮安東站、寶應站、高郵北站、高郵站、揚州南站、鎮江大港站、丹徒站、鎮江站等8座車站,長約197公裡,設計時速250公裡,連淮揚鎮鐵路全線總投資456.84億元,於2014年12月正式開工,其中連淮段已於2019年12月16日通車運行,淮鎮段預計2020年底前具備開通條件。目前,淮鎮段路基、橋梁工程和各站房主體工程全部完成,軌道工程6月底(已就是今天)完成,計劃於8月15日開始聯調聯試。
二、連徐高鐵
連徐高鐵起自連雲港,終至徐州,全線共設有連雲港、東海、新沂南、邳州東、後馬莊、徐州東等6座車站,長約180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總投資260.99億元,於2017年7月正式開工,預計2020年12月底具備開通條件。目前,連徐鐵路線下工程基本完成,計劃10月1日開始聯調聯試。
三、鹽通鐵路
鹽通鐵路起自鹽城,終至南通,設鹽城、大豐、東臺、海安、如皋南和南通西站等6座車站,長約157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總投資248.47億元,於2018年1月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12月底具備開通條件。目前鹽通鐵路路基、橋梁工程基本完成,計劃9月28日開始聯調聯試。
四、南沿江城際鐵路
南沿江城際鐵路起自南京,終至太倉,設南京南站、句容站、金壇站、武進站、江陰站、張家港站、常熟站、太倉站等8座車站,長約278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總投資503.01億元,於2018年10月8日開工,預計2023年建成通車。目前,南沿江城際鐵路徵地拆遷工作已基本完成,正進行路基、橋梁和隧道工程建設。
五、寧淮城際鐵路
寧淮城際鐵路起自南京,終至淮安,設南京北站、六合站、天長站、金湖站、洪澤站、淮安東站等6座車站,設計時速350公裡,江蘇境內長約156公裡,江蘇段總投資337.68億元,其先開段於2019年9月20日開工,預計2024年底前具備開通條件。目前,黃樓至洪澤特大橋段徵地工作已全部完成,鑽孔樁施工完成24%。
六、滬蘇湖鐵路
滬蘇湖鐵路起自上海,終至浙江湖州,設上海虹橋站、松江南站、汾湖站、盛澤站、南潯站、湖州東站(投資納入湖杭鐵路工程)、湖州站等7座車站,長約164公裡(江蘇段約53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全線總投資380億元(江蘇段約88.5億元),於2020年6月5日開工,計劃建設工期4年,預計2024年具備開通條件。目前,江蘇段已啟動徵地拆遷評估工作。
以上就是目前江蘇省在建鐵路項目的基本情況。
根據2020年全省鐵路建設投資計劃目標,除滬蘇湖鐵路外,今年還將計劃開工建設北沿江高鐵,力爭開工通蘇嘉甬鐵路、鹽泰錫常宜鐵路。年底江蘇將基本建成「三縱四橫」高鐵網,全省鐵路通車總裡程將達到4204公裡,其中高速鐵路2215公裡,將實現各設區市到南京2小時通達,其他設區市之間2.5小時通達。
媒體朋友們!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省鐵路集團將以「拉長高鐵建設短板」為使命,大力弘揚「先行、篤行、我行」企業文化,加快打造「軌道上的江蘇」,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有力的高鐵保障。謝謝大家!
魏贇:
謝謝盧餘權副總經理。下面,請江蘇交通控股公司副總經理陳金東先生介紹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通後高速公路運營組織情況。
江蘇交通控股公司副總經理陳金東:
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在這裡與記者朋友們見面。根據議程,下面,由我介紹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通後相關高速公路運營組織情況。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正式通車後,標誌著通錫高速公路全線貫通,該路段全長110.46公裡,包含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6.995公裡,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南北接線32.105公裡以及錫張高速52公裡,環太湖高速19.36公裡。作為南通及蘇北沿海城市與蘇州、無錫間的快速過江公路通道,將進一步優化完善全省高速路網結構,有效緩解江陰大橋、蘇通大橋超飽和的通行壓力,初期預計日流量達1.5萬輛。同時,對於南通西部地區全面融入蘇南、接軌上海,優化重構整個長三角經濟版圖,促進南通、蘇州、無錫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的交通快速連通和經濟協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公路南北接線項目已於去年9月正式開通運營,共設有三興、南通西、平潮北3個收費站,由揚子江公司滬通大橋管理處負責管理。大橋全線開通後,我們將著力強化「四個保障」,全力扛起國企擔當,切實惠及社會民生。
一是強化人員保障。清排障方面,組建1個排障大隊,將設置4處清排障駐點,增加55噸重型清障車1臺、小型清障車7臺。養護方面,今年6月初成立滬蘇通長江大橋養護大隊,配置綜合除雪車、清掃車、灑水車等保障車輛11輛。調度指揮方面,建設統管15個收費站、3條路段、1座大橋的「15+3+1」路橋一體化調度分中心。收費站方面,3個收費站現有員工55名,滬通大橋管理處有員工447名,考慮到開通後流量上升情況,將通過內部調劑,給予連接線3個收費站人員適當增補。
二是強化併網保障。前期對硬體進行優化升級,推動實車測試,確保實現「一次通行、一個帳單、一次扣費、一次告知、一張票據」目標,讓公眾明明白白消費。6月20 日,完成主橋兩個ETC門架調試;6月21日,圓滿完成系統集成、收費測試、數據核對等工作。目前,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已完全具備全國「一張網」運行條件。大橋開通後,廣大司乘朋友可關注「江蘇高速96777」微信公眾號,或者使用百度APP小程序界面搜索「江蘇高速96777」兩種方式獲取路網實時動態信息。
三是強化安全保障。充分發揮全網「一盤棋」優勢,高度重視科學管養,深化跨省級、地市「一路三方」聯勤聯動,探索創新應急救援新模式,嚴格執行入口拒超管控,不斷提升惡劣天氣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全力營造集安全、快捷、暢通、和諧、美麗為一體的行車環境。
四是強化服務保障。滬蘇通沿線將增開錦豐服務區,隨主橋同步開通。服務區位於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南端,距離大橋約5公裡,全區佔地面積128.5畝。經營區2000平方米,主要為超市、科技潮品、中華老字號、咖啡、文創產品、烘培店、中式快餐、肯德基、特色小吃、日式料理、兒童玩具等;全區共有347個停車位(含無障礙車位4個、危險品車位5個、預留充電車位8個)。開通後,我們將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的優勢,推進「服務區+旅遊」「服務區+文化」建設,滿足社會大眾更高層次的需求。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通後,江蘇交控將以更加精細的管理、更為優質的服務,切實打造健康舒適有序通行環境,為構建人民滿意交通、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謝謝大家!
魏贇:
感謝陳金東副總經理。下面,各位記者朋友可以就感興趣的問題提問,提問前請說明供職於哪家媒體。
揚子晚報記者:
江蘇長江岸線長達400多公裡,鐵路過江通道少,老百姓通過鐵路過江難問題一直存在。我們注意到,近年來,包括省鐵路集團在內的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下江蘇鐵路過江通道的建設情況。
盧餘權:
謝謝您的提問。大家都知道,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橫貫江蘇400多公裡,流經江蘇省13個市中的8個,覆蓋蘇中和蘇南,對促進江蘇省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從交通角度來看,長江對兩岸跨江發展確實也造成了不便,所以才有了「天塹變通途」的期待。大家都知道江蘇第一座過江通道是1968年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通車運行,這也是江蘇省跨越長江的第一座公鐵兩用大橋,成為了江蘇人重要的情感紐帶和記憶。
第二個是2011年世界首座六線高速大跨度鐵路橋——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通車運行,成為江蘇省跨越長江的第一座高速鐵路橋,也是江蘇省跨江的第二座鐵路橋。
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江蘇省跨江發展需求越來越強烈。省鐵路集團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國鐵集團關心指導和省交通運輸廳、省鐵路辦等各相關部門及地方各級政府大力支持幫助下,大力實施「以我為主」發展戰略,江蘇鐵路過江通道建設進入了快車道。2020年7月1日,也就是明天,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將正式通車運行,這是江蘇省自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52年後迎來的又一座公鐵兩用大橋,是滬蘇通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身兼國家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三位一體」功能,是國家「八縱八橫」鐵路網中沿海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儘快實現沿海鐵路大通道全線貫通,進一步完善區域交通運輸結構,提高過江通道運輸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剛才滬通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的閆總已經做了詳細介紹,我不再贅述。
2020年11月底,五峰山長江大橋將具備開通運行條件。五峰山長江大橋是連淮揚鎮鐵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全長6409米,主跨1092米,上層為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下層為四線高速鐵路,設計時速250公裡,是我國首座公鐵兩用懸索橋,也是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運行荷載最大、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懸索橋。作為江蘇南北中軸城際交通樞紐的重要節點,五峰山長江大橋建成後,對於完善蘇北、蘇中、蘇南鐵路網,推動蘇北、蘇中加速融入長三角核心區域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五峰山大橋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鐵路附屬工程和公路橋面鋪裝施工,計劃7月15日靜態驗收,8月15日聯調聯試,11月底具備開通運行條件。
今年年底,江蘇將呈現出四座鐵路橋並行跨江通行的壯觀場面,鐵路跨江將由去年兩座6線通行增加到四座14線通行,江蘇群眾鐵路過江難問題將得到大大緩解,這對推進省內一體化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實施都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江蘇過江鐵路通道還會越來越多,群眾過江出行將會變得更為便捷。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陳部長你好,我是來自上海澎湃新聞的記者,「軌道上的長三角」備受人民群眾關注,請介紹一下今年長三角鐵路建設的相關情況,謝謝!
陳萬鈞:
長三角地區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一直是全國鐵路建設的「熱土」,目前已經建成全國較為密集完善的高鐵網。隨著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長三角地區鐵路運營裡程將超過1.2萬公裡。今年以來,鐵路部門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快鐵路建設步伐,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作貢獻。國家鐵路集團已對上海局集團公司基建投資計劃做出調整,年初計劃800億元,後來增加到870億元,目前最新的數據是全年投資計劃904億元左右、佔全路近六分之一,連續5年保持在800億元以上,建設投資保持高位運行。今年計劃開通商合杭高鐵合湖段、滬蘇通鐵路、連鎮鐵路淮鎮段、合安高鐵、衢寧鐵路、皖贛鐵路蕪宣段、三線電化水蚌線改線、蒼南站改造等8個項目,力爭開通鹽通鐵路、徐連高鐵2個項目;開工建設滬蘇湖、合新高鐵安徽段、北沿江武合高鐵、北沿江合寧滬高鐵、金建鐵路、寧蕪二線等6個項目,力爭開工建設通蘇嘉甬、杭溫二期、滬嘉杭等工程。今年計劃開通新線裡程將超1000公裡、約佔全路四分之一,創造長三角鐵路年度開通新線裡程新紀錄,區域路網規模質量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江蘇廣電總臺新聞廣播記者:
我想了解未來江蘇鐵路過江通道,在規劃方面的想法。
丁軍華:
從今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來看,江蘇省有44座過江通道納入國家規劃。從功能上來說,有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地鐵等。從跨江方式來看,有橋梁方式,也有隧道方式。
那麼,對於國家規劃的44座過江通道中,不含城市軌道的鐵路過江通道有10座。其中,已經建成的包括南京長江大橋、大勝關鐵路大橋,以及明天通車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還有兩座在建的跨江大橋,分別是連淮揚鐵路五峰山長江大橋、常泰長江公鐵兩用大橋。另外,根據國家發改委批覆,江蘇還將規劃北沿江高鐵啟東至上海過江通道、鹽泰錫常宜鐵路長江大橋、南京樞紐上元門過江隧道、南京樞紐七鄉河過江通道、如通蘇湖城際鐵路海太過江通道。屆時,江蘇鐵路過江通道將由目前的3座,增加到10座。整體來看,江蘇鐵路過江通道建設已經進入快車道,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的建成和通車,意味著加快實現國家「八縱八橫」沿海大通道的全線貫通,也符合未來國家長三角鐵路一體化布局。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我是央廣記者,目前省界收費站已經取消,滬蘇通大橋是否還會設主線收費站?開通後大橋過橋費將採用何種方式收取?
陳金東:
江蘇作為全國試點省份,率先完成5個蘇魯省界收費站和5座跨江大橋主線站撤除工作。2019年,按照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取消省界收費站工作部署,全面取消14個省界收費站,實現不停車快捷收費。滬蘇通大橋開通後,將採取封閉式收費管理,實行全國「一張網」聯網收費,依託電子不停車快捷收費技術,通過在大橋兩端設置ETC門架系統,實現對通行車輛計費。其中,大橋部分按車型分類計次收費。南北接線設置三興、南通西、平潮北3個匝道收費站,按通行裡程收費。
魏贇: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裡,歡迎大家參加明天開通運營的現場報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