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餐桌之上的常客——蘑菇,真正了解它的人卻少之又少。
一場因為蘑菇引發的「血案」
這兩天,「蘑菇」在微博上的熱度很高。
事情是這樣的,畫師@Coney 兔毛畫了幾張中國美食和日式風格相結合的美食插畫,其中,包括一種叫做黑虎掌菌的蘑菇。
科普博主@趕尾人發現她沒有畫出蘑菇菌蓋背面的菌齒,覺得不嚴謹,遂指出。
兔毛貼出了這個蘑菇的參考圖,並表示因為畫面比例和畫風有所簡化,並沒有畫錯。
之後,在雙方粉絲的掰頭下,事態越來越嚴重,演變成一場罵戰。一方認為,既然畫師想將中國美食與日式畫風結合併推向世界,就應該保持科學嚴謹的態度,不應該誤導大眾。另一方則說,科普博主的態度強硬,是在借科普名義「知識霸凌」,這是二次元畫又不是科普圖鑑,沒必要吹毛求疵。
科學家和藝術家思維模式不同、觀念不同是常有的事情。畢竟藝術創作與現實還是有所區別。在綠動君看來,雙方多些尊重和理解,少些謾罵與傷害,在各自專業領域各自美麗就好。
其實,無怪乎畫師沒有精準地畫出蘑菇,有的人窮其一生研究蘑菇,也只打開了真菌世界的冰山一角。
他拍的蘑菇,99%你都沒見過
來自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的Steve Axford,被稱為只拍蘑菇的攝影師。他花了十年時間,拍了10000多張照片,記錄了許多不同形狀、大小、紋理和顏色的蘑菇。
它們有的如橙色小傘,亭亭玉立;
有的如紫色野菜,狀若珊瑚;
有的帶白色絨毛,看上去攻擊性十足;
有的像是藍色的水母;
還有的每到夜晚便會閃爍綠光吸引昆蟲來覓食。
有一些十分罕見,甚至連科學家都叫不出名字。
為了尋找這些奇異的蘑菇,Steve走過南威爾斯雨林,中國西雙版納和泰國清邁,足跡遍布全球各地,也經受了水土不服、蚊蟲叮咬等等磨難,但只要能拍到罕見的蘑菇,再辛苦他也會勇往直前。
70歲後,Steve的體力逐漸跟不上了。為了能自由地拍攝蘑菇,他買下了一小片森林作為自然保護區,並在這裡種下了很多蘑菇,每隔幾天便會進來仔細尋找新長出來的小蘑菇。
Steve認為,蘑菇是天然的藝術品,無論顏色還是形態,都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美麗。拍的越多,他對自然越敬畏。「我去過很多雨林,看見鳥類、植物、真菌和動物和諧共處,越發覺得生態系統的平衡和完美。沒有一種生物是可以孤立存在的。蘑菇和人類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想通過照片,把這個神奇的世界介紹給大家。從而提醒大家,如此美麗的自然界,值得我們去保護。」
得益於這份熱愛與專注,Steve成為了系統記錄下世界蘑菇的第一人,他的作品出現在西班牙、德國、英國等國際知名雜誌上,以及BBC的知名紀錄片中。
而我們也藉助他的鏡頭,認識了許多如黏菌、非褶菌、地衣等罕見的菌類與蘑菇品種,看見了一個生機盎然、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真菌王國。
關於蘑菇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就如同Steve所說:和同樣是多細胞的動物植物比起來,人類對蘑菇的了解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全世界蘑菇有36000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我們常說的蘑菇,其實不是完整的蘑菇,而是蘑菇的子實體。蘑菇其實是由地下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而子實體又由菌蓋、菌柄、菌褶三部分組成。
蘑菇還創造了許多世界之最。世界上生長最快的物種,是一種叫做扔帽真菌的微小真菌,只需要兩百萬分之一秒,它就能達到4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生長,呈現茂盛之態。
而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則是一種叫做巨型蜜環菌的單株巨型真菌,巨大且惡臭,估計已生存了1500年到10000年,發現於美國俄勒岡州國家森林公園裡。它的菌絲體跨越2384英畝,鋪開來約有880平方米,能覆蓋1655個足球場!
蘑菇的價值也很廣泛,大約2000多種可以食用,它們營養豐富,富含人體必需胺基酸、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可以促進營養吸收。還有更大一部分,價值體現在醫藥領域,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的青黴素,現在仍然是使用最廣泛的抗生素。
蘑菇之精妙,非一篇文章可概述。也許我們一代人窮盡一生都無法窺見真菌帝國的一角,更遑論更為龐大、璀璨的自然界了。生命的精妙、造化的神奇,值得我們懷著敬畏之心去不斷探索。
免責聲明: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無法核實其真實出處。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轉載或引用僅為傳播更多信息、分享環保公益價值,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