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腦機接口「隔空探物」,大腦植入晶片可實現「心靈感應」

2020-12-01 手機鳳凰網

文丨腦極體

1979年,在四川大足縣的12歲農村少年唐雨突然具有了「耳朵識字」的神通。原本是當地的一件稀罕的談資,結果後來引起了當地媒體的報導,後來又居然經過中國的權威科技期刊《自然雜誌》的「確證」和香港《明報》(金庸老爺子辦的報紙)的「轉發」,竟然就成了中國一場「氣功熱」的開端。

(1980年,第4期《自然雜誌》封面 )

一時間,中國遍地出神童,華夏神州盡神通。以「意念發功」、「透視看物」、「隔空探物」為代表的特異功能開始大行其道,各種能人異士層出不窮。最後竟然搞出來「意念操控飛彈」、「遠程發功滅森林大火」的鬧劇。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心靈感應」一直是人類的執念,中國民間把這種願望想像成了各種神力,西方社會就把這種願望歸結成變異,就像《X戰警》裡的光頭教授一樣,可以用意念操控人心,萬磁王用意念控制磁場啥的。

現如今,腦機接口技術成為人類通向「心靈感應」的又一條路徑。這一次,科學家們找到了另一條有足夠的因果鏈條的解決方案,通過讀取大腦中的特定神經信號,建立起與人類認知和行動相關的聯接,從而實現直接用大腦來「操控外物」。

關於腦機接口,最近看到一句非常打動人的比喻:「腦機接口是人類往大腦宇宙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非常有詩意吧。

科技狂人馬斯克已經把Neuralink研製的第一代腦機接口安裝到豬的大腦上了,目前來看這些豬還活蹦亂跳地活著。也有科學團隊將信號傳感器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成功送到了人類的腦內,目前對身體暫無影響。

人類對腦機接口的探索終於邁出了一小步,大腦人造衛星開始上天。那麼,人類能否通過大腦植入的這些裝置實現「隔空探物」的意念操控,也就是所謂「心靈感應」嗎?

答案是可能實現,但問題是要實現哪一種?

腦機接口成立的依據就在於,不像那些訴諸於神跡或者籠統歸因的假說,一來要找到具有高度相關性的因果,二來不能打百分之百的保票,承諾超出範圍的事情。

所以,當我們說使用「腦機接口」來實現「心靈感應」的時候,你就要問下你要的「心靈感應」到底是哪一種?

如果說只是想要用腦電波信號來遙控機器人實現一些前進、後退之類的動作,那麼,根本不用在大腦皮層植入晶片,現在已經有一些設備,比如使用一個小型的腦電圖頭盔,就可以讀取大腦的上百億個神經元的全部電信號,只需要使用者足夠集中注意力想像前進或者後退的想法,頭盔就能識別這些信號符,從而遙控機器人做些簡單動作。

但是你要想跟「八臂哪吒」甚至「千手觀音」一樣,比如,一邊用雙手摸肚子,一邊用手來摸摸頭,一邊想控制機器人去廚房切菜,一邊還想寫點東西來個多任務操作,這估計就突破了大腦能力的上限。

要知道,因為大腦和身體的局限,很多事情本身是無法一心多用的,特別是像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當中的系統2的任務。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在處理複雜任務時候已經出現特別多的神經信號,如果是大腦發出的信號太多,甚至相互衝突,那麼這些信號噪音就會越大,我們的植入晶片對於信號的識別就越差,那麼我們對於大腦植入晶片的控制能力也就越差。

我們自然希望可以理解大腦每一個信號,但是我們肯定不想要一個無法理解大腦信號的植入裝置。因此,更可能的是我們應該首先能夠訓練那些信號涵義更為明確的大腦信號,以及能夠理解這些信號的裝置。

也就是說,我們肯定不滿足於用腦機接口技術只是實現一些前後的位移任務,也不要奢求實現一些超人類能力的行為。但我們可以在這中間尋求一些更大膽創新,但是更有價值的功能,比如操控飛行。

無論是清醒的想像,還是在夢境中,我們幾乎可能都能以飛行視角來想像飛行。如果我們能夠通過意識控制一架無人機在空中自由飛行,或者通過像《鋼鐵俠》中男主斯塔克的飛行裝甲,直接讓大腦控制飛行的某些任務。當然,由於這種「心靈感應」任務的複雜性,使得腦機接口裝置更容易受到腦神經信號噪音的影響。因此,我們一方面不僅需要高可靠性的大腦植入晶片,也需要高度智能化控制的外接裝備。

想要實現這些,確實太難了。那麼,現在我們進行到哪一步了呢?

心靈感應的「普通版本」

氣功也好,變異也罷,這些所實現的「心靈感應」沒有利用任何已知的任何一種力量來操控對象,已經嚴重超越了物理學的範疇,只能歸結為神話或者說軟科幻類型。而如果我們把「心靈感應」界定為通過已知的物理作用對外物施加作用力,那麼我們至少可以得到一個「普通版」的心靈感應,而這些是正在實現的。

一些實驗室已經實現在人類和靈長類動物身體上研製一種控制鉸接式手臂的植入式電極;一個實驗室可以基於腦電圖基礎界面,研製操控型機器人手臂和小型自主機器人;還有研究者研製出一種基於腦電圖基礎界面的操控型外骨骼,現已證實癱瘓患者可以操作,實現使用該外骨骼結構行走,甚至踢足球。

2014年的巴西世界盃上,一名癱瘓的巴西少年,就嘗試用腦控的機械外骨骼裝置為這場世界盃開出第一個球。我們看到當時的這項技術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外骨骼裝置體積龐大、笨重,開球的行為也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功能表現。

這些嘗試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發和想像。對於那些身患殘疾、肢體缺失或者行動不便的人們來說,這些「技術型」的心靈感應能力的實現,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福祉。

現在,研究者正在通過植入性裝置技術來治療一些原本難以治療的腦部疾病,包括像視力損失、聽力損失、癲癇,還有我們所熟悉的一些比較可怕的疾病,包括帕金森症、抑鬱症等,以及更嚴重的癱瘓疾病。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植入可刺激神經的晶片,來將其和脊柱神經元聯繫在一起,用以恢復大腦和身體的功能。

最近,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在癱瘓患者身上演示了首個「即插即用」的「大腦義體」。藉助腦機接口的裝置來解碼大腦的電信號。研究者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使用者的大腦會出現優化自身的活動,無需每日重新校準,也可以更好地控制BCI設備。未來這項實驗可以用來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的篩查、對內部器官的監測、以及讓癱瘓患者重新獲得對義肢的控制能力。

儘管我們看到這些項目目前仍然在測試階段,距離大規模的臨床應用還有距離,但足以照見這項極速未來可能具有的廣闊應用前景。

瞄準未來,「隔空探物」的心靈感應能走多遠?

從通過意識來控制物體移動,到用意念來控制遠距離飛行,這些「心靈感應」的技術已經走向成熟,那麼實現心靈感應的下一步進展,就是讓神經系統直接通過植入大腦的晶片來控制機械臂、外骨骼、輪椅等交通工具,實現「人機合一」。

邁出這一步後,人類可能會迎來一場新的交互革命的生理。

「未來人類意識能無線連接並控制任何物聯網設備。」

這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神經技術中心副主任Rajesh Rao給出腦機接口未來發展的判斷。隨著世界越來越多採用無線連接的設備組成一個龐大的「物聯網」,而現在我們主要認知的交互方式仍然停留在按鈕觸摸、語音控制和遠程APP控制。

在更加智能化的世界當中,腦機接口的普及,可能將使得人類通過意識與設備建立無線連接,並通過意念來遙控任何的物聯網設備。

這一設想不可謂不大膽。但是想要實現這一目標,仍然有三個層面的關鍵阻礙。

一個是技術難度,就如開始我們談到的,就是腦機接口設備對大腦釋放出的電信號的準確識別。埃隆·馬斯克的Neuralink所做的工作目前還處在這一階段,而且還有很多難題要攻克。一個是倫理難度,儘管我們能看到那隻賽博朋克豬的腦電波反應,但是我們如何從其反應中準確讀出豬的行為編碼。現在只是解決了晶片植入大腦的風險性問題,但是沒有解決植入晶片的實用性問題。

再一個是倫理問題。如果未來腦機接口技術被廣泛應用,那麼是否會出現使用這一技術的人類的能力要比沒有使用腦機接口技術的人類更強大,那麼在學習、就業等競爭方面是否會出現無法逾越的鴻溝。一些商業機構是否會歧視這些不提供大腦「數據」的人類,都將成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

再一個技術風險。如果腦機接口裝置可以解讀大腦信號,控制外在設備。反過來,那麼外在的數據入侵是否會導致腦機接口對大腦的傷害,比如刪除和修改記憶,擾亂大腦信號,從而對人體產生巨大傷害等問題。

不管怎樣,這些阻礙或問題,都無法阻礙技術的突破,只要有理論上的可能性,人們就會去尋找可實現的方法,現實的政策也自然會給這些嘗試開一些綠燈。

正如10月底剛剛公布,在《神經介入外科期刊》上發表的墨爾本大學的那項靜脈植入的方案中,這一實驗已經在兩名患有兩位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並失去上肢運動能力的參與者身上進行了成功實驗,通過運動神經假體與眼動跟蹤儀結合使用,能夠控制Windows 10並獨立執行遠程通信、網上購物和銀行任務等任務。

而且也通過了澳大利亞的聖文森特醫院墨爾本人類研究道德委員會的批准,也符合FDA去年頒布的《癱瘓或截肢患者的BCI設備非臨床測試和臨床考慮》這項指南,意味著這一技術已經符合標準,距離上市商用可能就一步之遙。

只要我們人類不好高騖遠,或者過於激進,而是能夠在可控範圍內逐步提高腦機接口的交互性,嚴格控制其應用範圍和場景,逐步完善其法律規定,相信未來「隔空探物」將不再是少數能人異士的神話,「心靈感應」也不再是變異者的超能力。

只不過,我們儘量要控制其濫用的風險,而是將其更多應用在那些真正需要這項技術的人群之上。如果我是一個正常人,我還是樂意用手指或聲音來控制一盞燈,而不是靠大腦冥想來關掉一盞燈。想想這個場景,還是太過「驚悚」了。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直播展示腦機接口:植入豬腦,硬幣大小,無線傳輸
    時隔一年,「科學狂人」埃隆·馬斯克帶來他旗下腦機接口公司的最新進展。北京時間8月29日,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舉行現場直播,展示了一頭植入Neuralink設備的豬,名為Gertrude。它在兩個月前被植入Neuralink設備,目前狀態良好。
  • 馬斯克發布腦機接口,Neuralink無損植入豬腦,下一步植入人腦
    【新智元導讀】北京時間6點40,馬斯克召開Neuralink發布會,通過直播的方式展示腦機接口新設備。設備只有一枚硬幣大小,用手術植入頭骨,就像安裝在大腦上的Fitbit,充滿電可用一整天。在人類發現腦電波近100年後,腦機交互又迎來了跨時代的突破!就在剛剛,北京時間6點40,馬斯克進行了腦機接口新設備的現場直播!
  • 腦機接口通信:爭議與希望並存 在大腦中裝晶片,你肯嗎?
    據Neuralink官網、CNET科學資訊網、ZDnet等多家外媒日前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和特斯拉等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於8月29日為自己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舉行發布會,找來「三隻小豬」向全世界展示了可實際運作的腦機接口晶片和自動植入手術設備。 這次發布會引起空前關注。
  • 心電感應成真?特斯拉CEO馬斯克新創公司用活豬演示腦機接口技術
    北京時間8月29日凌晨,以特斯拉CEO、SpaceX創始人而聞名世界的埃隆馬斯克在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總部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是一個硬幣大小的Neuralink植入物和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
  • 世界首個雙邊植入腦機接口!四肢癱瘓者用意念吃蛋糕
    2020年8月,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曾向世界展示了在豬腦中植入晶片並讀取豬活動時的大腦信號波動。如今,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和該校應用物理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已把更強力的腦機接口技術用在了人身上。他們將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在一位四肢癱瘓的人身上,讓他能夠用自己的「大腦意念」同時控制兩支機械臂,拿起餐刀、餐叉切下一塊蛋糕,然後把蛋糕送到自己的口中。什麼是腦機接口?所謂腦機接口,就是在大腦和假肢等外部設備之間建立一條直接傳輸大腦指令的通道,實現在脊髓及運動神經通路損壞但大腦皮層功能尚健全的情況下,腦部的信號也能通過計算機解讀,直接控制外部設備。
  • 解讀Neuralink最新腦機接口設備,3年內實現「人機共生」真有可能?
    人類一方面可以將大腦信號轉化為機器可識別的信號,實現對機器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也可以接收來自機器的反饋,從外部實現對大腦的幹預。腦機接口技術的核心在於對腦電波的讀寫,而腦電波是在1924年,被德國精神科醫生漢斯·貝格爾發現,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利用設備讀取腦電波的技術才逐漸應用於臨床。
  • 給豬腦植入晶片,下一步是人類,馬斯克將再度改寫人類歷史?
    馬斯克這次的直播重點是顯示這隻大腦內依舊存在晶片的格特魯德小豬的活動:畫面上,當這隻豬豬用鼻子到處探索時,腦電波狀態不斷波動,說明腦機接口感應到了小豬大腦負責嗅覺味覺電子神經元的信號。在另一個實驗中,格特魯德被放在了跑步機上,腦機接口接收到了小豬大腦下達給四肢的指令,並通過數據顯現了出來。
  • 腦機接口的醫學使命
    如果說未來,只需要在大腦植入一個晶片,藉助其力量就能治癒所有疾病,成為「超級」人類,你覺得是否真實?就好像古人追求「長生不老」那樣,我們在追尋「大腦控制」的道路上付出了很多。也誕生了許許多多新技術,BCI 腦機接口技術應該是目前最有希望應用於臨床的。
  • 馬斯克腦機接口「二代升級」,5大震撼創新,上午手術下午就上班
    我們知道,腦機接口這個詞,經常和人類永生聯繫在一起。它指的是,用一根USB電線,插進人腦裡,再和機械相連,讓人腦通過意念,直接指揮機械。所以,理想中,人類只需有一顆大腦,外加一個機械,就能完全擺脫肉體的束縛,成為真正的機器人。甚至還有更誇張的,把大腦信息提取出來,上傳到網絡上存貯,實現思維永生。
  • 細數人類讀腦技術發展歷程,馬斯克的腦機接口仍只是捕風捉影
    北京時間8月29日凌晨,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美國舊金山展示了一套腦機接口新設備——一枚只有硬幣大小,擁有1024個信道,可以置於顱骨內側,讀取腦神經活動信息,實時無線傳輸腦電波數據的晶片;一臺可以避開血管,在顱骨上開一小孔,將晶片快速、精準地植入預定位置的外科手術機器人。
  • 腦機接口真的來了嗎,距離《猩球崛起》會有多遠?
    新冠疫情期間,馬斯克一方面在為火星移民計劃造勢,一方面在顛覆未來通訊行業的星鏈計劃(Starlink)布局,而在另一個腦洞大開的領域——腦機接口,他創立的公司Neuralink公司,研究對象為"腦機接口"技術。"腦機接口"就是將極小的電級植入大腦,利用電流讓電腦和腦細胞"互動"。
  • 植入未來_今日中國
    馬斯克主要介紹了Nueralink公司最新的「三件套」腦機接口設備。第一個就是腦內植入裝置the Link。它寬23毫米、厚8毫米,頂部是晶片,上面連接64根線,展開來有1024個微絲電極(Neural Lace),能夠讀取腦電波等生理信號,但需要通過手術植入顱骨頂部。
  • Neuralink 與大腦的神奇未來·第三部分:腦機接口
    首先,上面的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由於上述事實的存在,這個產業確實有可能實現重大的進步。我們可以做到這些。但是只要你了解到大腦的真正工作原理,你就會認識到這也許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艱巨的一項挑戰。所以在討論腦機接口本身之前,我們需要走近看看那些嘗試建造腦機接口的人正在克服的問題。
  • 科學家開發「腦機語音文本界面」:大腦寫皮膚聽
    視頻中的病人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身體完全不能動——既不能行動也不能說話,但是她能夠用自己的意念打字:一系列豌豆大小的電極植入用於控制運動的運動皮層,當她想像自己在移動滑鼠時,電極會記錄她的神經元動作,然後電腦會學著代她移動滑鼠。   實際上,上述成功的實驗所使用的技術叫做「腦機接口」。目前,腦機接口的方式有植入式和非植入式兩大類。
  • 小豬「讀心術」實現突破,意念控制機器還遠嗎?
    被形容為大膽激進的特斯拉汽車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最近又展示了他旗下腦機接口公司的最新進展。 一枚硬幣大小、可植入顱內的無線腦機接口設備,一臺能操作植入手術的機器人,以及一頭顱內已植入該腦機接口設備的小豬,是在線直播的三個「主角」。
  • 1小時植入當天出院?千萬別被馬斯克的「活豬腦花秀」唬住了!
    當天,馬斯克又發布了一個新奇物種——腦機接口Neuralinke。 如「硬幣」一樣的圓盤,可以實現「無線」實時傳輸腦電波數據,多個晶片同時植入,一個手術機器人,1個小時手術就能解決植入問題。
  • 暖芯迦面向腦機接口應用發布高度可編程神經刺激晶片
    杭州暖芯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一款高度可編程的神經刺激晶片,旨在滿足多種腦機接口(BCI)應用和開發需求。神經刺激晶片通過電信號刺激神經元細胞使其觸發並傳遞神經信號,因此是眾多腦機接口裝置的核心組成部分。暖芯迦發布的這款令人驚嘆的晶片,其尺寸小於10mm²,包含多達320個刺激電極和1個共用迴路電極。
  • 把這枚硬幣植入豬腦,馬斯克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流程圖,以及Neuralink開發的腦機接口手術機 | www.techchurch.com不過,在這次直播發布會上,接受移植的,是一頭豬,所以這個圓圓的「硬幣」植入豬腦後會發生什麼呢?
  • 國內首個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在瑞金醫院成立
    在大腦植入晶片,收集腦部信號,信號異常時,通過遠程調控電極刺激信號,將「異常信號掐死在搖籃階段」……這類腦機接口技術已在部分神經疾病領域獲得前瞻性應用。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正式成立,「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同日啟動。
  • 馬斯克展示腦機接口最新成果:植入物只有硬幣大小,可讀取腦電波
    文 | 哈力克封面來源 | Neuralink發布會太空和大腦,他都不想放過。就在SpaceX計劃發射獵鷹9號火箭並準備進行星際飛船試飛之際,當地時間8月28日下午,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 舉辦發布活動,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只有硬幣大小的Neuralink設備Link V0.9和可以實施自動植入手術的外科手術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