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開示念佛法門要知他力即自力

2020-12-16 文人煮茶話人文

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這種解釋非常好,展示了念佛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的特點。

我們先來看看「信自」。「信自」不是說信自己,是說信自性。我們的自性含裹虛空法界,靈明洞徹,湛寂常恆,具足無量光壽,這叫內重己靈。

我們完整地具足如來的一切智慧德相,然而無明煩惱太重,所以要 「信他」,把自性的寶藏顯發出來。

「信他」一般是從信事相上入手,信釋迦牟尼佛宣說念佛法門真實不虛,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真實不虛,這是一方面。

若從更深層次來看,這個「他」就是阿彌陀佛果地上的他力,跟我們自性的力是一種互動的關係。我們要靠著他力——佛果地上的境界,把我們因心的性德顯發出來。

聲聲佛號喚醒夢中人,聲聲佛號把我們自性的如來藏性開發出來。而且阿彌陀佛的他力跟我們自性的力是交融一體的。

所以當我們全身心仰靠他力的時候,實際上他力就是自性的力。念佛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自他不二。

當能念佛的心光跟阿彌陀佛名號當中果地上的光明交融互攝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能劃清楚哪個是你,哪個是佛呀?生佛一體呀!「信自」是內重既己靈,「信他」是外慕諸聖啊!

大安法師簡介

大安法師俗名魏磊,出生於1959年3月12日,江西南昌人,現在是淨宗祖庭——江西廬山東林寺方丈、住持、《淨土》雜誌主編、淨宗研究生班導師。 大安法師宿具善根福德因緣,早年現身於大學執教之際,即深信正法,鑽研淨土;以解導行,由行升解,解行精進,感應道交。 法師深探教海,專篤淨土宗。 早年先有《淨宗法語大觀》之著,甚得僧俗大眾歡喜頂戴;復應中國佛學院教學之需,在淨土宗教學基礎上,於1998年撰述成就《淨土宗教程》,為中國佛學院淨土宗學科教學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2001年發菩提心,離俗入山,現比丘相,圓具足戒,成大安法師,依止傳印法師——傳老大德專修淨土;並發揚東林遠祖——慧遠大師的精神,再建東林蓮社,專弘淨土。法師大力提倡淨業行人每天至少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萬聲、每個月參加晝夜經行念佛一次、每年進行「十天百萬佛號」閉關一次。

在歐美之風登峰造極的今天,世出世間都亟待回歸傳統。法師觀察到當代淨宗學人對祖師的著作學習較少、不甚深入,發心講解弘揚善導大師、蓮池大師、藕益大師、印光大師等祖師著作。此即為大安法師弘法網站的肇建緣起。大安法師以淨土五經一論的聖言量和中國淨土宗十三位祖師的著作為兩大參照系,提倡解行並進。在繼承淨土宗聖言量的基礎上,以述而不作的態度,針對資訊時代眾生根機,以本土化、現代化的善巧方便,傳播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弘揚契理契機的淨土法門,以期勸引有緣大眾同生極樂淨土。

相關焦點

  • 佛陀一生講法,無非是讓我們放下四個字,大安法師開示
    佛陀一生講法,無非是讓我們放下四個字,大安法師開示。佛陀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49年,就像他證悟成道時說的,「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無師智、自然智,一切顯現」。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可成佛」。
  •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佛陀釋迦牟尼佛放棄王子的地位,拋棄人間的榮華富貴。跟隨很多人學道修行,都沒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後修到非想非非想處,認為不是究竟,也放棄了。大安法師開示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麼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若執著無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當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靈知,起用自見。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無所住就是不要在這六塵上面有所執著。這六塵所對應的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要斷除六根的執著這就不容易了,無住生心生的是清淨心。
  • 自然法師:念佛是他力還是自力?寶樹蓮池在哪裡?
    古德所言是根本大圓覺體的智慧,就是達彼岸,你根本不必找自力,你看到「他」時,「他」就是你,因為永遠是站在一體的覺性之中為眾生解釋自力、他力;但是眾生不懂時就老是想到自己要找到什麼?根本就找不到!只要完全放下、完全融入,就好像要把杯子裡的水倒掉才能裝嘛,在這上面才告訴你要「他力」。
  •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開悟是每個學禪人夢寐以求,就是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得什麼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祖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道的過程,不是向外求索,而是認識內心,去尋找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
  • 大安法師開示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樣
    那年春天,我與幾位師兄到東林寺拜見大安法師,法師正在會客,我們坐在一旁等待。第一位向法師請教的,是一位從山東來的中年農婦。她衣著樸素,面容滄桑,眼神裡含滿焦慮。她說她很小就皈依了佛教,且非常虔誠。十年前,她偷跑出去剃度出家了,儘管隱姓埋名,丈夫還是找到了她,說家中孩子小,老人也在,勸她回去盡母親和女兒兒媳的責任。誰知好說歹說,農婦就是不肯回家,丈夫急了,說若不回家,就要一把火燒毀寺廟。為了不連累寺廟比丘尼師父,農婦還俗回家了。
  • 印光大師論佛力與自力---火蓮
    本文試概述印光大師關於佛力與自力的基本思想,供廣大蓮友參考。如有功德,屬於佛、菩薩祖師,如有錯謬,對佛、菩薩、祖師深深懺悔。但願若見若聞,同入彌陀願海,專持彌陀名號,即生往生淨土。一、佛力與自力的含義教界一般使用「自力、他力」這對概念,印光大師則主要使用「自力、佛力」這對概念。
  • 珍貴開示:廬山東林寺方丈大安法師開示的九種重要的念佛方法
    珍貴開示:廬山東林寺方丈大安法師開示的九種重要的念佛方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用金剛持法,不拘多少,總要字字從心裡過,心憶而動於舌,舌動而後返於心。舌既有聲,耳還自聽,綿綿密密,歷歷分明,口耳相傳,自他不隔,是為心念心聽。
  • 惟賢長老:如何理解念佛法門的自力和他力?
    惟賢長老開示 Q 問:如何理解念佛法門的自力和他力? A 答:淨土法門講通過念佛往生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需要自力和他力結合。自力是自己主觀上的努力,他力就代表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力,二者是結合起來的。單純靠自力不行,單純靠他力也不行。 單純靠自力的話,業障重,煩惱多,你要想一下子得解脫不可能。
  • 淨土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嗎,看諸位大師開示
    淨土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嗎,看諸位大師開示。我們知道念佛法門屬於淨土宗,而淨土宗以五經一論為依據,五經分別是:《佛說無量壽經》——簡稱《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簡稱《觀經》。《佛說阿彌陀經》——簡稱《阿彌陀經》。
  • 淨空法師:幾個最有效的念佛法門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發切願,(即願)專持佛號。(即行)信願行三,為念佛宗旨。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下面為大家介紹幾個淨空法師開示最有效的念佛法門:一、要歡歡喜喜的念 念佛目的在求生西方極樂,我們要臆想此去極樂世界蓮華化生,不再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住的是黃金鋪地、七寶裝飾的亭臺樓閣;相處的人是諸上善人等大善知識,可以互相切磋請益,並且能夠親聆彌陀說法。人生還有比此更快樂的事嗎?
  • 佛教燒香拜佛時,謹記兩句話,福德和功德無量,大安法師開示
    佛教燒香拜佛時,謹記兩句話,福德和功德無量,大安法師開示。經常去寺廟燒香拜佛的,未必都是信佛的。有的是奔著「佛事門中,有求必應」去的。求什麼的都有,有些人燒香拜佛,把佛當成了神來拜。佛是覺悟的聖人,人是迷了的凡夫,佛經上說:前念迷即眾生,後念悟即佛,是指我們本有的佛性。燒香拜佛時,謹記兩句話,福德和功德無量:第一句話: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句話是釋迦牟尼佛悟道成佛時說的,意思就是大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一定要看,這把往生的條件說透了!
    印光法師:1、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
  • 東林寺第夏令營大安法師講解《廬山蓮社發願文》
    大安法師拈香他本名為劉程之,「遺民」之名是劉宋武帝為表彰他的德業而賜,意為東晉時期遺下的有德業者。劉遺民棄官不做,追隨慧遠大師修行念佛法門,棲心淨土。他修行淨土法門很有感應,半年即見金色佛光,十五年後定中見阿彌陀佛,並受佛摩頂、被佛袈裟。他夢飲八功德水,非常甘美。醒後毛孔香氣達半月之久。劉遺民臨終預知時至,往生瑞相昭著。
  • 楞嚴經「淫心不除塵不可出」,那我們念佛還有用嗎,大安法師開示
    楞嚴經「淫心不除塵不可出」,那我們念佛還有用嗎,大安法師開示。首先說一下什麼是禪定,禪定是什麼,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首先我們要懂得什麼是「禪定」,要把禪定的定義搞明白,不能夠產生誤會。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為我們解釋,「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坐禪「內不動心叫坐」,坐就是定。我們曉得六祖大師在黃梅參學,他是從《金剛般若經》悟入的,這個說法也是從《金剛經》裡面來的。《金剛經》在末後世尊教導須菩提,弘法利生必須要具備的條件,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 大安法師:學佛修行人應該過一種簡單的生活
    大安法師:學佛修行人應該過一種簡單的生活大安法師開示:我們這個時代是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各種各樣的資訊非常多,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非常受大眾的歡迎,特別是對於廣大的青少年來說,十分迷戀手機網絡現在我們廣大的佛弟子們當然也應該要與時俱進,好好地利用網絡,也會有益處的。同時也要注意到,網際網路裡面也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負面的、貪瞋痴的信息,這也不是太好。我們要認識到,高科技也是一把雙刃劍,就看你怎麼去用它。用得不好的話,網際網路就是魔王波旬的地方,用得好的話,那就是諸佛菩薩弘揚佛法救度眾生的平臺。
  • 稻盛和夫:經營者必備的三種力,一種自力,兩種他力
    而稻盛和夫也確實沒有辜負眾人的期望,他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讓面臨破產危機的日航重新振作了起來,並且創造了日航史上空前的1884億日元的利潤。而稻盛和夫之所以有如此成就與他的經營哲學密不可分,對於經營者應當具備的條件,他總結:經營者需要具備三種力,一種自力,兩種他力。
  • 求生極樂世界,是自力與他力的合一嗎?
    支撐一句佛號念到底的「底」,不但要放下世間的五欲六塵和財色名食睡,更要懂得放下所有的法的「包袱」專一恆持輕裝上陣,(系統了解,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指導)那麼一句佛號即是無上咒語,也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代表,更是往生極樂世界的生起因緣;從這個角度上說,「一句佛號念到底」求生極樂世界就是自力與他力的合一
  • 念佛的秘訣是什麼,看藕益大師開示
    念佛的秘訣是什麼,看藕益大師開示。念佛法門可謂是難信之法,因為念佛往生到西方淨土,就可一生圓成佛道。本師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過,一個凡夫成佛,從初發心到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而且成佛後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來修相好。為什麼要這麼長的時間,就是中間有退轉。
  • 達照法師赴廣東揭陽雙峰古寺開示《學佛之知見》
    3月21日(農曆乙未年二月初二),星期六上午9點,浙江天聖山安福寺住持達照法師在廣東省揭陽市桂領鎮石母雙峰古寺大殿前,為四眾弟子開示《學佛之知見》。上午的法會中,法師開示了《學佛之知見》第一講,悉心告誡大眾知見的重要性。法師在開示中說:「知見就有如我們的眼睛,修行就是我們的腳,知見如果不對,就如盲人在火宅中,即使四肢健全、精進努力,也沒有辦法找到解脫的出口。」
  • 淨空法師:「他力醒覺凡夫,自力現前,不被境界所轉」
    凡夫自力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有智慧能力。佛曉得,智慧能力只是暫時迷失,不是真的失掉,只要有人提起,馬上就發現。說明教育重要,教育是什麼?提醒你。佛對一切眾生的幫助就在此地,常常提醒,佛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能力可以幫助你。能力智慧都是自己本有,只是提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