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正,人稱碎嘴「死丫頭」。
於老師愛發小作文評議娛樂圈裡的人和事,或者爆料不為吃瓜群眾所知的行業秘聞。最神奇的是,最後總不忘為自己的新作品、正在熱捧或有合作的演員搞一波宣傳。
最近,他又重提當年被明星沈泰暴打舊事,吐槽沈泰女友在與自己合作拍戲時出軌其他男演員,沈泰將怒火發洩在自己身上。
以蹭熱度,碰瓷、內涵、手撕娛樂圈內人聞名的於老師,爭議風波不斷。
他到底是為炒作公關而大殺四方不走尋常路,還是真性情有感而發,出於敬業順帶搞一波宣傳,真假難辨。
01炒作Or真性情
網友們大多信奉前者。於正在很多人心中是「抄襲編劇」「黑心商人」,而無利不起早的商人不會平白無故得罪人,但利益卻能驅使他們做出任何行動,即使會給他人造成傷害。
於老師則一直認為自己是後者。他自稱心底始終燃燒著憤怒的火焰,對周遭事物若有強烈不滿,便總想慷慨激昂陳詞一番。
若把於老師當做普通人看待,他的自辯真的有幾分可信度,但是卻可能把「真性情」與「低情商」的概念混淆了。
或許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朋友:暴躁易怒,聽風就是雨;優越感超強,喜歡指手畫腳;出口傷人,只顧自己爽;缺乏同理心,自拉仇恨值。
情商比較低的人在生活中一般都有這樣的表現,我們通常選擇離這樣的人越遠越好。
於正在公開場合的許多表現,非常符合低情商的特點。
2019年11月,於正錄製訪談類綜藝節目《僅三天可見》,毫不避諱的說初次見面的主持人姜思達「不好看」「胖瘦沒差」,新演員不聽他的話模仿姜思達,就諷刺他「所以你才只能跑龍套」。姜思達覺得於正完全沒有人味,一度想罷錄。
最近,於老師又微博分享了baby的一張古裝扮相圖,稱baby當時要是參演了他的《神鵰仙侶》,自己也不會被群嘲,這是此生最大的遺憾。
試問誰人不記得陳妍希扮演的小龍女曾被全網嘲笑戲稱為「小籠包」,於正這是在內涵誰?
真性情的人應該是性子不拘小節,但不失率真可愛,甚至果敢直爽的樣子還有點帥。
而低情商的人只顧宣洩自己的情緒,哪管別人愛不愛聽,自己爽就行。
02強大的人不怕沒人愛
普通人不會喜歡於正。
我們喜歡被尊重、被誇獎、被讚美,同時也努力這樣對待別人。而於正總是給人以諷刺和傷害,雖然偶爾也道歉反省,但「毒舌」本性依然不改。
於正也會渴望被別人尊重和喜愛嗎?他曾公開表達:不需要獲得別人的尊重,自己的快樂最重要,強大的人不怕沒人愛。
但這與他的實際行動卻是矛盾的。
大學時期新來的老師不喜歡他,他就努力考第一名;別人說他胖,他就努力瘦下來;整個娛樂圈都說於正不行,他就拍出爆款作品。
於老師這半生都在奮力向上爬,一直在用最優秀的成績單向不同的人證明自己。
他渴望被尊重,但卻是以強勢和反抗的姿態來表達這種渴望的。
餿的飯也能吃,在地下室,老鼠從他臉上爬過去,依然敢每天住。
於正一直在證明,沒有什麼能打敗自己。
03沒傷害別人
於老師並非不知道自己的言論常常會給別人帶來痛苦。但他總以為那是他說真話造成的,並且他既努力又優秀,肯定會讓很多人不爽。
他曾在微博中寫道,作為一名創作者,最重要的是抒發當下的情緒,但為了不影響別人,情緒中的人和事都應該虛化。
而對他人的傷害,則是那些不斷臆想、猜測、探尋的人造成的。
有人一句話總結於老師的意思:我可以爆料,但你們不能猜測,有傷害也是你們帶來的。
但於老師不可能不明白,「窺私慾」本就是人類與生俱來且無法控制的天性。
是他先打開秘密小屋的窗戶引誘外面的人進來,最後怎麼能輕描淡寫的來一句,我沒叫你們破門而入。
於老師,你真的可以隨心所欲說個痛快,但有時也要想想,刀子會不會捅向無辜的人,會不會失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