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拔根蘆柴花》舞臺設計的疏漏:金黃的稻子與蘆葦花
看霍尊演唱《拔根蘆柴花》。年輕帥氣的霍尊,嗓音似天籟,將這首江都民歌裡的郎情妾意演繹得舒緩流淌,蕩人心魄。伴舞女孩,俏皮甜美,頭上裝飾著蘆花。背景大屏幕上,一會兒是蘆花一片,一會兒是金黃的稻子一片。這一波視覺衝擊是為了配合歌詞:「叫啊我這麼裡來,我啊就來了,拔根的蘆柴花花。清香那個玫瑰玉蘭花兒開。蝴蝶那個戀花啊牽姐那個看呀,鴛鴦那個戲水要郎猜。小小的郎兒吶,月下芙蓉牡丹花兒開了。」
然而,這麼美的一場視聽覺盛宴,卻讓水鄉人彆扭,因為季節錯亂。歌詞裡的元素,諸如玉蘭花開、蝴蝶戀花、芙蓉牡丹等等,無一不將季節鎖定在春末夏初。這首歌改編自邵伯栽秧號子,才栽秧,哪來金黃的稻子?蘆花加沒有。蘆花開在深秋,縱然有幾根殘留到春天,也慘不忍睹。
把「蘆柴花花」理解成「蘆花」,是一種誤讀。事實上,這種誤讀已經浸潤很久,連江都本地人都認為「拔根蘆柴花」就是「拔根蘆花」,而事實不是。
那麼,「蘆柴花花」可能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呢?
2.「蘆柴」是一個廣義的概念
水鄉人對「蘆柴」的定義,是「廢柴」。形容房子破,說是「蘆柴棚子」。「蘆柴壁子蘆柴牆,蘆柴把子當中梁」,這是水鄉民間俚語,意思是窮,住的房子是豆腐渣工程。「蘆柴把子當中梁」,這「蘆柴」肯定不是蘆葦,因為蘆葦中空、易斷,無論如何當不了中梁;能當中梁的,必定是另一種類似於蘆葦的植物。汪曾祺小說《露水》裡有一段描寫:「他們的家是『蘆席棚子』。蘆笆為牆.上糊溼泥。棚頂也以『鋼蘆柴』(一種粗如細竹、極其堅韌的蘆葦)為椽,上覆茅草。」汪老說的「鋼蘆柴」,可能是「荻」,質地堅硬,可以當棚子的椽,甚至中梁。蘆、荻、茅草三種材質建起來的房子,被稱為「蘆席棚子」,足見水鄉的「蘆柴」概念很廣:泛指水邊多年生草本植物。邵伯與高郵近在咫尺,「蘆柴」的概念當如是。
(鋼蘆柴)
3.「蘆柴花花」可能是白茅,自古為情愛意像
在沒有機械灌溉的年代,秧田多靠近河岸。夏初的河岸有什麼可以傳達情愛?答曰:白茅。
白茅自古作為愛情意像流傳,與西方的玫瑰有得一拼。「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這首詩出自《詩經·召南》,寫一場野外邂逅的純真愛情:小樹林裡,男子搞到一頭死獐子,用白茅捆綑紮扎,送給女孩,作為求婚禮物。詩裡還特地強調:白茅是純潔美麗的,就像姑娘美玉無瑕。先秦時代,白茅被王室認為是高潔、通神的聖物,常用來做祭祀之禮的道具。這種習俗流傳到民間,白茅就成了奢侈品,普通百姓爭相效仿,用白茅包裝禮物,誠意滿滿,就像訂婚戒指用錦盒裝一樣。
詩經裡另一首《靜女》,寫一對青年男女在郊外約會,他們的定情物是白茅:「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荑,是白茅的初生嫩芽,即茅針,潔白柔軟,可以食用。野外隨便拔來的白茅,又漂亮又特別,那是因為美人送的。這是愛屋及烏,情人眼裡出西施。
(白茅花)
白茅開花的時間在四五月份,這和《拔根蘆柴花》的季節正好吻合。白茅花有淡淡的清香,與「清香那個玫瑰玉蘭花兒開」也能對上鉚。
現在來想像一下那個浪漫的場面:春末夏初,鶯歌燕舞,俊男靚女,勞動之餘到田邊蘆柴灘休息,偷裡忙閒談情說愛。女孩古靈精怪,拔一把白茅,送給男孩示好。但是男孩呆頭鵝似的,女孩不得不一次次暗示、敲打,又是「蝴蝶戀花」又是「鴛鴦戲水」的,甚至邀請「月下約會」,直白而大膽,率真而有趣。這表白,秉承了《詩經》裡愛情詩的一貫手法:「思無邪。」
白茅花相比蘆花,更小巧,更柔美,更潔白,更適合用來類比愛情。
4.「蘆柴花」的第二種可能:並不存在的「花花」
中國民歌裡,「花」是一個普遍的主題,歌者往往借花起興,以花為歌唱的媒介,而花本身並無特定含義,比如陝西北部的「開花調」、陝北的「花兒」。從這個角度來看,「蘆柴花花」未必就鎖定在「蘆花」,而可能指的是普通的蘆葦。
插秧季節,蘆葦正嫩,男女如何通過蘆葦表達情愛?吹蘆葦哨子。嫩蘆葦葉子,可以捲起來,當做哨子吹,這是水鄉男女都會的玩意。另外,蘆葦的嫩芯,也可以拔出來,一吹,可能發出尖細的聲音。但不是每根蘆葦嫩芯拔出來就是天然的樂器,它需要挑選,碰運氣,因此需要不停的拔呀拔。雖然無聊,但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更何況他們相看兩不厭,所以,再沒意義的事情也就有意義了:「叫啊我這麼裡來,我啊就來了,拔根蘆柴花花。」
5.「蘆柴花」的第三種可能:芒草花
芒草,是各種芒屬植物的統稱,品種有15到20個,長江北岸的河溝邊都有生長。芒草開花類似茅針,但比茅針開花晚,插秧季節剛剛孕育出來。有一種芒草,外形與蘆葦極其相似,二者區別主要在於兩點:第一,芒草葉子細長柔美,像極了長發飄飄的美女;第二,芒草的葉子是鋸齒狀的,非常鋒利,據說魯班被芒草割破手指,後來就發明了鋸子。因為芒草的鋸齒狀葉子,一般女孩子不敢拔它的花,但芒草的花嫩的時候可以吃,是「時鮮水果」。插秧季節,愣頭小夥子想討女孩歡心,會勇敢去拔芒草花,就像雄鳥銜著蟲子討好雌鳥一樣,「拔根蘆柴花」實際上是拔根芒草花。
(嫩芒草芯)
6.民間傳說缺少意境與韻味
有關《拔根蘆柴花》的成因,還有一個傳說。邵伯每年召開栽秧號子比賽,有個叫鶯歌的女孩,比賽前嗓子突然啞了,民間土醫生叫她挖蘆葦根煮水喝下去,居然藥到病除。鶯歌因此感激蘆葦,就唱了《拔根蘆柴花》,獲得頭籌。這個傳說與歌詞本身比起來,無論是意境還是韻味,都相差十萬八千裡,實在不配這樣一個美麗的民歌,不提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