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位於四川奉節縣城東十三裡長江北岸的山上。山高出江面一百六十多米,山頂平坦,白帝廟就建在山頂上。西漢末年,公孫述割據稱王,來此築城。城內一井常升騰起白色霧氣,其狀如龍。人稱「白龍出井」,預兆祥瑞。於是公孫述自稱「白帝」,並以「白帝」為城和山之名。他死後,人們便在山上建白帝廟祭祀他。
▲白帝廟
沿著蜿蜒曲折的石徑,登上白帝山,高高聳立的廟門門楣上「白帝廟」三字十分引人注目。進門環視,只見殿宇亭閣,錯落別致。大殿內供奉著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三國人物的泥塑像,卻不見白帝公孫述的蹤影,所謂白帝廟已經名不副實。廟宇易主,緣於一段有名的歷史佳話。三國時期,蜀漢皇帝劉備率兵順江而下討伐孫權。
臨行時,大將張飛被部下暗害。戰爭中,劉備又被吳國將領陸遜打得大敗。他狼狽退往白帝城,不久,抑鬱病故。臨終,召諸葛亮來白帝城,以國事和幼子相託付。劉備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出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流著淚回答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劉備託孤和諸葛亮受遺詔輔政,二人以肝膽相見,史稱「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傳為美談。這一段歷史故事給白帝城增加了光彩。
▲白帝山
唐宋時代,這裡就建先主廟和武侯祠。明嘉靖年間(1524-1566年),人們改白帝廟為祭祀劉備、諸葛亮的「義正祠」。現存的白帝廟,主要由明良殿、武侯專殿、觀星亭等組成。
明良殿始建於明代嘉靖十一年(1532年),殿內有劉備、關羽、張飛的彩色塑像,殿的命名,取「君明臣良千古垂範」之意。武侯專殿在明良殿西側,內供諸葛亮及其子諸葛瞻、孫諸葛尚的塑像。在唐代,白帝城上的武侯祠,是川東一大名勝,杜甫多有吟詠。如《夔州歌十絕句》之九曰:「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古柏參天長」。武侯專殿前有一座六角十二柱的巍峨亭子,日「觀星亭」,相傳諸葛亮曾在此夜觀星象。
▲大江之濱
白帝山下的大江之濱,是一片沙灘,長一千五百餘米,寬約六百米。《水經注·江水》記載,諸葛亮曾在此設八陣圖,留下六十四石堆,縱橫各八行。小說《三國演義》描繪說:那裡時有殺氣沖天,吳將陸遜領兵誤入陣內,頓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吳軍將士嚇得不知所措。後經諸葛亮嶽父黃承彥指點,才退出陣去,鼠竄而逃。唐代大詩人杜甫寫下「功蓋三分國,名存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的著名詩篇,來詠贊這一遺蹟。現在,陣圖石堆已經無一可尋,僅有那光禿禿的沙灘,滔滔不絕的江水,向人們訴說著諸葛亮的軍事才幹。
版權聲明:本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若已獲授權,請註明「來源:成都方志」。
圖片來源:網絡
圖文編輯:南波萬
圖文校對:汪洋
技術支持:毛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