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因為自己的體重,總是希望通過一些方式來減重。其中,近年又有人追捧生酮飲食的減肥法,網絡上冒出許多使用經驗的分享,一個講得比一個神奇,市場上有人出書闡揚生酮飲食,也有一些餐廳把握商機以此招徠客人。究竟什麼是生酮飲食?以此作為減肥手段有科學根據嗎?
早在20世紀初,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最初是用作治療兒童癲癇(epilepsy)的飲食療法,病童每天須以油脂作為主要食物,配合極低的糖分,逼使身體改變能量的代謝機制,產生大量酮體(ketone bodies)來緩解癲癇病,此療法在1970年代後已逐漸被抗癲癇藥物取代,之後就陸續演變出不同的減肥方法。
首先就從酮體的產生簡單說起,在一般飲食充分的情況下,細胞會優先使用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身體不會生成酮體。然而,在長時間飢餓、缺乏胰島素或食用高脂的生酮飲食時,體內缺乏醣類,無法進行檸檬酸循環,肝臟就會利用脂肪酸代謝生成酮體,為重要器官及肌肉提供能量。
大量酮體會造成滲透性利尿,使身體加速脫水,再加上生酮飲食初期在熱量消耗上相對增加,給人一種快速減輕體重的錯覺。此外,每餐喝下大量的油脂,當然會讓人攝食量大降,發揮了節食和總熱量攝取減少的效果,有體重下降的效果並不出奇。
不過,也有研究對其減重潛力語帶保留,2003年5月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了一項研究,兩組受試者分別給予有熱量控管的一般飲食與生酮飲食,在最初3~6個月內生酮飲食的確有較明顯的減重效果,然而當時間拉長到12個月,兩組就不再有差異,推論長期採用生酮飲食法無助於減輕體重。就均衡營養的角度而言,生酮飲食並非適合長期使用的減肥手段。
坊間有餐廳以健康減重為號召推出美味的生酮菜單,然而只靠一兩餐很難有生酮的效果,要用飲食的方式使人體產生大量酮體,就需要嚴格的限制飲食比例,飲食中必須含大量油脂,使得進食過程並不如想像中愉快和容易接受,而且只要醣類比例稍多,身體就會走向正常的能量代謝路徑,而達不到生酮的效果。
在生酮飲食的初期,因脫水和熱量消耗的增加,體重和血中三酸甘油酯都可能會快速下降,長期下可能會產生營養不良的影響,例如:維他命、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攝取不足。另外值得一提,部分人並不適合生酮飲食,像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因缺乏胰島素調控體內酮體的濃度,可能導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故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不宜進行生酮飲食。
分享是美德點讚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