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利用天然蛋白質研發空氣發電機 利用空氣中的水蒸氣發電

2020-12-21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據外媒報導,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的科學家們研發了一款設備,可以利用一種天然蛋白質,再利用空氣中的水分發電。科學家們表示,該項新技術可能會對可再生能源、氣候變化以及醫學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

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電子工程師Jun Yao和微生物學家Derek Lovley研發了一款名為「空氣發電機」(Air-gen)的設備,配備了由微生物地桿菌屬(Geobacter)產生的導電蛋白質納米線。該空氣發電機通過自然存在於大氣中的水蒸氣產生電流,將電極與蛋白質納米線連接在一起。

Yao表示:「我們真的是在利用稀薄空氣發電,而且該空氣發電機可以全天候提供清潔能源。」 30多年來,Lovely一直致力於研發基於生物技術的先進電子材料,他補充表示:「這是迄今為止,蛋白質納米線最令人驚訝和興奮的應用。」

Yao的實驗室研發的該項技術無汙染、可再生且成本低,甚至可以在撒哈拉沙漠等溼度極低的地方發電。Lovley表示,與包括太陽能和風能在內的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相比,該技術具有顯著優勢,因為與其他可再生能源不同,空氣發電機無需陽光或風,甚至「可以在室內工作。」

研究人員解釋表示,該空氣發電機只需要不到10微米厚的蛋白質納米線薄膜,薄膜的底部位於一個電極上,而更小的一個電極只覆蓋了位於其上的納米線薄膜的一部分。該薄膜可以從大氣中吸收水蒸氣,蛋白質納米線具有導電性,加上其表面的化學性,以及薄膜內納米線之間的細孔,為兩個電極之間產生電流創造了條件。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該空氣發電機只能為小型電子設備提供動力,希望很快可以實現商業化。下一步,他們計劃研發一種小型空氣發電機「補丁」,可以為健康和健身設備以及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提供電力,消除對傳統電池的需求。此外,他們還希望開發出適用於手機或電動汽車的空氣發電機,消除周期性充電需求。

Yao表示:「最終目標是打造大規模系統。例如,該技術可以嵌入到牆漆中,為家庭提供電力;或者研發獨立的空氣發電機供電,不再依靠電網電力;一旦能夠讓該蛋白質納米線實現工業化規模生產,就可以打造大型系統,為可持續能源生產做出重大貢獻。」

為了繼續發揮Geobacter的生物學功能,Lovley的實驗室最近研發了一種新型微生物菌株,可以更迅速、更低價地量產蛋白質納米線。「我們將大腸桿菌變成了蛋白質納米線,利用該項可擴展的新型工藝,蛋白質納米線供應不再是研發此類應用的瓶頸。」

研究人員表示,空氣發電機反映了不同尋常的跨學科合作。Lovley在30多年前,在Potomac河的泥漿中發現了Geobacter微生物,後來,其實驗室發現了該微生物有製造出導電蛋白質納米線的能力。在加入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之前,Yao曾在哈佛大學工作多年,曾在該校利用矽納米線設計了電子設備。現在,他們兩人合作,研究是否能夠利用Geobacter微生物製成的蛋白質納米線打造有用的電子設備。

Yao實驗室的博士生Xiaomeng Liu在研發傳感器設備時,發現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我看到,當該納米線以特定的方式與電極接觸時,設備就會產生電流。我發現,將其暴露在一定溼度的空氣下很有必要,而蛋白質納米線會吸收水分,從而在整個設備上造成了電壓梯度。」

除了空氣發電機,Yao的實驗室還在利用該蛋白質納米線研發其他應用。Yao表示:「這只是以蛋白質為基礎的電子設備新時代的開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Lab漫談丨空氣發電機問世,「汽車加水就能跑」或許真的能實現
    上小學時知道了土豆能發電,感覺這很神奇,但有一天當我知道空氣也能發電,這就不是有點神奇,而是有點驚訝了。近日,英國《自然》雜誌(Nature)刊發了一篇論文,說美國一家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15年前的發現,成功研製出一種名為「Air-gen」的「空氣發電機」,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空氣發電。
  • 最新研究:潮溼的空氣也能發電,相對溼度高於60%的空氣便能發電
    南方氣候相對潮溼悶熱,有時候溼度動輒60%、70%,不過最近以色列科學家研發「溼度發點」系統,只要環境相對溼度高於60%,就可以用空氣中的水氣來發電,就某方面來說也是來說也是溼熱地區的福音。太陽能、風能、水電、波浪能與地熱等都是善加利用自然資源的乾淨能源,這些綠色能源可以幫助人們滿足減排目標,如今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帶來全新的構想,利用空氣就可以發電。
  • 空氣溼度能夠「發電」,聽說過嗎?
    利用空氣溼度發電 可開發新型電池空氣溼度能夠「發電」,聽說過嗎?以色列科學家正在研究這一課題。特拉維夫大學科學家柯林·普萊斯教授率領的團隊,正在利用空氣中的溼度進行「發電」。雷暴中的電力只能由來自不同階段的水蒸氣、水滴和冰產生。普萊斯教授團隊利用雷暴作為起點,可能發現了一種可再生能源。試驗表明,當空氣乾燥的時候,兩種隔離的金屬之間不會產生電壓,但當溼度增加到60%時,金屬表面會從大氣的水蒸氣中聚集不同電荷,電壓開始產生。
  • 這種裝置可在夜晚利用溫差發電 以作為太陽能和儲能的補充
    這種裝置可在夜晚利用溫差發電 以作為太陽能和儲能的補充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據了解,全世界仍有超過17億人沒有可靠的電力供應。目前很多無電地區開始利用太陽能發電,而儲能裝置也為夜晚的供電起到了一定的保障。
  • 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但是為什麼說空氣中也有水蒸氣?
    空氣中的水蒸氣主要就是不顯著的蒸發,就是因為分子的熱運動導致的,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能使分子間相互碰撞,其中一些分子在碰撞中獲得足夠的動能,使水分子脫離引力和水的張力等因素影響而飛出水面,成為水蒸氣。常壓下,100℃已經是水的沸點了,而沸點是當飽和蒸氣壓等於外界壓強時發生在液體體內的汽化現象,水蒸氣被氣泡包裹到達液體表面破潰飄散。
  • 國產最大利用天然氣沼氣瓦斯發電發電機亮相
    國產最大利用天然氣沼氣瓦斯發電發電機亮相 來源: 科技日報、國家能源局網站、國資委網站      日期:13.06.18      圖為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展示的國產最大的天然氣發電機。它可以利用天然氣、沼氣和瓦斯發電。
  • Joule:新型溫差發電機可從夜空中採集電能
    一種結構簡單的熱電發電機能夠實現溫差發電,在寒冷的晚上為 LED 燈供能。這一技術能與太陽能電池實現互補,為偏遠地區提供照明,或許還能應用於外太空中的太空飛行器。
  • 美國研發空氣人造肉產品!豬都笑了!
    援引cnbeta消息,舊金山灣區一家公司以一種全新令人難以置信的無肉肉類 - 空氣蛋白質肉,顛覆了人造肉產業。該產品本身看起來很像蛋白質粉,但僅由空氣中發現的元素組成,特別是二氧化碳,氧氣和氮氣,然後與水和礦物質營養素混合以形成鹼,然後利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益生菌生產過程(發酵),將這些元素轉化為一種胺基酸結構與真肉相似的食用產品
  • 風力發電機幾乎都不怎麼轉動,它是怎麼實現發電的呢?
    風力發電機的原理也比較簡單,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通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依據目前的風車技術,大約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風速度便可以開始發電。以四葉風力發電機來說,增加一片葉子,將耗費大量的金錢而能夠增加的能量卻有限。另外中空氣動力學的角度來說,葉片越多意味著扭力越大,那麼在相同風速下轉動速度就越慢。毫無疑問將風能更多地轉化為電能,風力發電機的轉速越快越好。因此似乎葉片越少風力發動機的效率就越高。
  • 空氣中的水蒸氣(氣體)在接觸較涼的表面時轉變為液體
    但是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以極微小液滴的狀態存在時,水會出現令人驚訝的反應性。 在線度僅幾百萬分之一米的微滴水中,部分分子轉化為水更緊密的表親——過氧化氫(常用作消毒劑和頭髮漂白劑,刺激性的化學物質)。 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去年首次報告了水分子的意外行為。
  • 研究發現:大氣中的水蒸氣或許將成為新型可再生能源
    近日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水分子和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電能可作為再生能源使用。人類尋找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大壩、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由於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巨大潛力,一直是科學家們關注的焦點。近日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大氣中的水蒸氣在未來可能成為一種潛在的可再生能源。
  • 風力發電機原理
    導讀:風力發電機,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風能的作用進行發電,但是它是如何將風能轉化為電能的呢?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7131.htm  風力發電機就是將風能轉換為機械能,然後再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的動力機械,又被稱風車。廣義地說,它是一種以太陽為熱源,以大氣為工作介質的熱能利用發動機。
  • 金陵石化:水煤漿裝置利用蒸汽餘熱發電增效
    1~11月,金陵石化水煤漿裝置累計利用蒸汽餘熱回收發電270萬千瓦時以上,完成全年發電計劃的111%,,實現挖潛增效超
  • 英國將提供季節性的可再生能源儲能 利用壓縮空氣儲存太陽能和風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研究人員已經研究了利用壓縮空氣在近海鹹水含水層儲存可再生能源的潛力。這項技術可以在英國水域保持77-96太瓦時長達兩個月。根據愛丁堡大學的一項研究,英國水域下的鹹水含水層可以儲存77-96太瓦時的可再生能源動力壓縮空氣,以滿足兩個月的季節性能源儲能需求。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在6,300-7,800口這樣的海上油井投資1,600 - 5,900萬美元,可以實現54-59%的儲電效率,由此產生的電力成本為每千瓦時0.42-4.71美元。
  • 空氣能熱水器採暖系統是不是利用空氣能熱水器的工作原理
    空氣能熱水器採暖系統是不是利用了空氣能熱水器的工作原理呢?空氣能熱水器採暖系統分為熱源採集的熱泵主機,緩衝水箱,分流器系,循環水泵,恆壓保護器,終端(地暖管網/散熱片/風機盤管)。其中熱源採集熱泵主機,其實就是空氣能熱水器的工作原理就是逆卡諾原理,也即空調製冷的反原理。熱泵也稱是熱量的搬運工,就是把空氣中的熱量搬運到水中,形象一點的說法就是象水泵一樣把空氣中低質量的熱量抽到高質量熱量的介質中的過程,所以空氣能熱水器又稱為熱泵。
  • 校企合作研發竹醋液產品 讓空氣更清新如廁更舒適
    杭州網訊 如何讓空氣更清新、怎樣讓如廁更舒適?12月20日,由浙江農林大學博士生導師馬建義教授提供技術支持、浙江御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系列智能淨化機及銀帆天然竹萃液正式面市,該產品在空氣治理和除臭除味等方面效果顯著,發布當天就吸引了不少專家與客戶的關注。
  • 交流發電機發電原理_交流發電機結構_交流發電機的安裝和接線方法
    我們用的電是發電廠利用發電機組發出來的,根據能源的不同,目前的發電方式有火力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核能發電、太陽能發電、沼氣發電等。   三相交流同步發電機應用得最為廣泛,它是現代發電廠(站)的主體設備。目前,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交流電都是同步發電機產生的。
  • 用竹子萃取液帶來清新空氣 浙江農林大學校企科技成果面市
    今天上午,浙江農林大學和浙江御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個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正式面市,該項目利用天然竹萃液,實現室內空間的有效除味、除臭、抑菌、沉降PM2.5等多功能空氣治理。  2015年,浙江農林大學與杭州銀帆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就竹醋液天然空氣清潔劑開發達成協議並開展全面科技合作與市場化研發,2016年竹木醋液用於天然驅蚊止癢系列科技產品,使專利成果能開發成適應現在市場以及未來市場的產品。
  • 科普|人類現有的利用能源技術,其實就是在花式燒開水
    非再生能源是在自然界中經過億萬年形成,短期內無法恢復且隨著大規模開發利用,儲量越來越少總有枯竭的一天的能源稱之為非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核燃料均為非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環利用再生的能源,如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能和地熱能等均為可再生能源。
  • 貴州深山發現2臺美國發電機,產自1941年,79年過去仍能正常發電
    想要建設一個發電站並不容易,清華大學的教授,又請來了浙江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大學、工業大學四所大學的專家,他們研究的領域不一,有地質學、機械學、建築學等等,5所大學的教授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一邊實地考察,一邊設計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