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大賽)國際展示交流中心啟用暨服務大賽研討會在中關村軟體園舉行。
國際展示交流中心啟用現場
走進展廳內,「中雲智車」 「光珀科技」 「羅化新材料燈具」 「全息3D智能炫屏」 「光觸媒空氣淨化」等歷屆大賽中選拔出的優秀項目已融入到了1300㎡的展廳設計之中。「小滿糧倉」「我知盤中餐」等助力鄉村振興的優秀項目亦在展廳中有了永久「戶口」。
中心展廳一角
與此同時,交流中心還開放800㎡面積,特別設置項目投資對接區、項目國際交流合作區、項目孵化辦公區等服務功能區,為更好促進項目對接、開展國際交流搭建平臺,為高校與企業和投資機構合作架設橋梁。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
創新創業是世界大勢所趨、國家發展動力之源。「大賽國際展示交流中心的啟用,為加強國際國內雙創交流打開了一個很好的窗口。」全國政協委員、大賽專家委員會主任、原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說。
全國政協委員、大賽專家委員會主任、原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
林蕙青希望交流中心能凝聚各方合力、健全運行機制,依託大賽的項目資源和中關村的產業資源,搭建人才培育、項目孵化、產業對接和投資服務的平臺,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改革持續優化,推動創新創業企業持續成長壯大,為國家創新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校企協同產學研創新聯盟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原書記馬德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校企協同產學研創新聯盟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原書記馬德秀表示,期待大賽能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和產業資源,在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關鍵領域,實現「以賽促產、以產助賽」,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架校企合作橋梁,開國際交流窗口
「截至8月15日,第五屆中國大學生「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共有2856所院校的457萬名大學生、109萬個團隊報名參賽,參賽項目和學生數為上屆比賽的1.7倍,接近前四屆大賽的總和,覆蓋124個國家和地區,大賽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級巡視員、綜合處處長吳愛華介紹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級巡視員、綜合處處長吳愛華
吳愛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交流中心的建設目的:一是「展示」,為歷屆大賽的優秀成果提供展示窗口;二是「架橋」,搭建高校和企業的合作橋梁,促進優秀成果的對接落地;三是「開窗」,為大賽國際交流打開一扇窗口,為更多國內外團隊開展合作提供平臺。
「我們希望全國高校創新創業團隊和全國師生能用好中心資源,也歡迎更多的企業家融入到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通過中心提供的產業資源,更好地實現項目對接,幫助大學生實現創新創業。」吳愛華說。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Mark Levine)接受記者採訪
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社會學博士馬克•力文(Mark Levine)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達了自己對展示交流中心啟用的感受。他說:「展示中心顯示的中國大學生創新成果和創業精神令人讚嘆。一些項目與美國知名大學合作完成,這也是中國不斷加大國際交往的一個體現。未來,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特別是外國年輕人來參觀。他們可以在這裡體驗中國的好客和友善,以及中國年輕人的科技創新精神,能夠讓他們更多了解真實的當代中國。」 馬克•力文表示:「美國有一些社區中心,給年輕人製造了在一起交流工作的機會,希望美國政府能夠採取措施建設一些類似的展示交流中心,展示年輕人的科技創新成果。
輕資產、強服務,讓雙創大賽「永不落幕」
中心落成
據悉,中關村軟體園作為「大賽國際展示交流中心」的落地單位,聚集企業687家,其中上市公司67家,收入過億元企業71家。園區內已形成以行業巨頭總部聚集、大企業領軍帶動、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的良性產業格局。
北京中關村軟體園董事長兼總經理、北京中關村智酷雙創人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楠
北京中關村軟體園董事長兼總經理、北京中關村智酷雙創人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楠表示,中關村軟體園非常重視產業研究、非常重視和高校的密切協同、非常重視產業研究。
他強調,在軟體園創新創業服務體系與高校雙創體系的對接和運營過程中,完善的篩選機制是項目孵化成功的基礎;儘早融入產業生態是項目成長的關鍵;區域協同創新網絡是項目做大做強的依託。
北京中關村軟體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北京中關村智酷雙創人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鄧延嶸
「今年也是中關村軟體園『輕資產、強服務』的元年。我們希望在這些創新創業項目裡頭,能夠挖掘更多的資源和優秀人才,能夠服務於雙創的產業和軟體園的產業。」北京中關村軟體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北京中關村智酷雙創人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鄧延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未來,希望「大賽國際展示交流中心」能充分發揮中關村科技創新資源的作用,支持高校雙創工作的進一步深化,助力中國「網際網路+」大賽的高質量發展,讓雙創大賽「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