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水庫梭鱸
梭鱸原產於歐洲,在我國新疆也有分布,近幾年開始人工養殖繁育,所以在國內很多省份都有梭鱸的分布,特別是山東半島如煙臺、威海比較廣泛。梭鱸長相很是兇猛,而且口中牙齒非常鋒利,屬於掠食性魚類,既然是掠食性食肉魚類,那就肯定是路亞對象魚。
不過我身處遼寧,這種資源可以說遙不可及,不過這兩年一直聽朋友講,遼寧也有梭鱸,不過距離我比較遠,想要釣獲梭鱸的想法在我腦海中深深紮根了,今年朋友說一個小型水庫的梭鱸數量還可以,而且前期釣獲也比較理想,不過當時真是找不到時間去,於是只能耐著性子等待機會,最好的時機被我錯過了,不過經過近兩個月的等待,機會終於來臨,不過這個關鍵節點已經過了,朋友說口不會太好,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只要能夠釣獲一尾就心滿意足。
去這個水庫之前也反覆諮詢朋友關於路亞梭鱸的一些注意事項,也在網上查閱過相關文章,總體來說可以歸納為梭鱸的攻擊性不如鱸魚鱖魚,相對來說比較遲緩,甚至很多時候會攻擊靜止狀態的擬餌或釣組,這一點在視頻拍攝當天確實見識到了,個人感覺這一點應該和這個水庫的水質及水色有關係。
當天作釣的這個小型水庫屬於典型的丘陵灌溉型小水庫,水庫基本上沒有硬結構可以作釣,只有在大壩可以找到硬結構,但是傳統釣的人實在太多,我是真沒有勇氣去搶佔釣位,所以沒辦法當天只能選擇水庫的上遊入水口,來這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清淨。
還有就是在當天作釣確實發現梭鱸的咬口是很微弱的,咬口清晰度類似於我們平時玩瓜子亮片釣白條的感覺,特別是個體在二斤以下的情況下,有點類似釣組在跳過障礙時和水下障礙物刮碰的感覺。所以這裡建議如果有梭鱸資源的朋友們,如果採用路亞的方式,釣竿儘量選擇超快調或者快調,這樣更有利於抓口。
關於釣組朋友建議採用鉛頭鉤配T尾或卷尾,常言道:「聽人勸吃飽飯」,於是在當天作釣過程中全程採用鉛頭鉤釣組跳低,特別是剛剛到釣場的前20竿,基本上都是採用寸跳挪動,很怕錯過咬口,不過咬口沒有錯過,但是第一口確實丟了,個人感覺魚的個體應該比較小,但是在跳過一個小小土坎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模糊的咬口,由於太過激動馬上揚竿刺魚,結果空鉤回來的,於是在出現第二次咬口的時候我並沒有刺魚,而是採用靜止等候,這個時候並沒有出現二次吞咽,而是出現了走線現象,這種情況下基本上可以說沒跑了,果斷刺魚中獲當天的第一尾梭鱸,雖然個體不大,但是確實對我接下來的操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二條魚是在接聽電話的情況下出現的咬口,釣組也是在靜止狀態下,這條魚相對來說大一些,而且是在靠近岸邊的位置,所以咬口相對來說比較清晰,經過不斷摸索漸漸進入佳境,大體上找到了梭鱸的觸摸軌跡,玩路亞的朋友都知道路亞對象魚的食物就是小魚小蝦,首先我們找到你所要針對對象魚的餌魚來源,循著這條主線找到了一點點規律,不過當天天氣不是太給力,中午下雨了,吃過午飯已經下午兩點過了,沒釣一會又來了一場雨,所以這期視頻是在風風雨雨中拍攝完成的。
小結當天感受,梭鱸的伏擊地點多會出現在水庫的彎彎角角,個人感覺應該是這種地方圍捕小魚比較方便。另外在操作上儘量慢一點,給魚更長時間的觀察尾隨時間。最後就是梭鱸的咬口相對來說比較弱,所以在操作方面儘量放慢速度給予梭鱸更長時間的考慮時間。
總體來說當天視頻拍攝比較成功,雖然中途下雨,但是對這期視頻影像並不是很大。通過當天感受,個人感覺底層擬餌或釣組對梭鱸都應該是有效的,反應餌方面可以考慮VIB跳低,胖子慢收急停上浮,亮片飄落小抽。軟餌釣組方面鉛頭鉤寸跳,倒吊釣組原地抖動加底層慢拖,還有我個人感覺卡羅萊納也比較適合,不過不能藏鉤尖。這些也都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上的,最近沒有時間,所以沒有經過驗證,待我有時間我會一一驗證後分享給大家。本期關於梭鱸就說到這裡,有很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驗證,我會不斷探索,架構自己的理論體系,結合實踐來做到更高效的作釣,希望喜歡路亞的朋友可以長期關注,我會不斷分享更多實戰+實用視頻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