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 夏至 | 廣東話 潮州話 客家話 閩南話
大灣區之聲 2020-06-21
夏至在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
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
一般在公曆6月21至22日交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
「夏至」的「夏」字意為「大」,「至」字意為「極」。
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太陽自夏至日過後,開始走「回頭路」,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
大灣區之聲方言主播帶您
鄉音聽夏至
廣東話|聽夏至
大灣區之聲主播
陳健光(肥光)
《夏至日作》
唐·權德輿
璇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潮州話|聽夏至
大灣區之聲主播
蔡志雄
《夏至》
宋·張耒
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
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
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
崔巍幹雲樹,安得保芳鮮。
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
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客家話、閩南話|聽夏至
大灣區之聲主播
黃慧清
大灣區之聲主播
楊桃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裡,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夏日雜興七首(其六)》
明·劉基
夏至陰生景漸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鱗不入龍螭夢,鎩羽何勞燕雀猜。
雨砌蟬花粘碧草,風簷螢火出蒼苔。
細觀景物宜消遣,寥落兼無濁酒杯。
夏至時節,人們出汗較多,鹽分損失較大,身體中的鈉等電解質也會有所流失,所以除補充鹽分外,還要食用一些帶酸味的食物,以達到中醫中固表止汗的效果。《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說的便是夏季需要食用酸味的食物來收斂心氣,如茱萸、五味子、五倍子、烏梅等酸味食物皆可食用。
西瓜、苦瓜、青瓜等都是這一季消暑佳品。然而夏季夜短,年事稍長之人或體質稍弱者,腹中生冷不易消化,應注意用量,少食生冷,可以綠豆湯水代為消暑。
在這酷熱的夏天
尋一份內心的寧靜
願清風為你拂去額頭的汗滴
願你這半年來的辛苦能如願以償
願你有所突破卻仍不忘初心
願諸君夏安!
點擊聽音頻節目
編輯: 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