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野奇談系列。
作者聲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
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富得流油,也有人窮得響叮噹。其實,這個世界上的錢財,還是被一少部分人控制在手中。正因為是這樣,他們便可以肆無忌憚的壟斷某一行業,甚至給這個窮人們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可是風水輪流轉,若是將一件事情做得太出格,終究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早些年間,曾經聽老一輩講過這麼一個故事。我太爺爺之前是長工,長年為一位姓王的財主做事,他曾經看到過這麼一件奇事。要說王財主,可真是擔得起「財主」二字。從他家往周圍算,兩裡的地全是他家的。按照這麼一看,也就相當於西方國家的農場主了。
王財主通曉生財之道,在這些地裡全都種上了棉花。有人說棉花無用,那可真是低估了。在王財主的家鄉,蛇蟲鼠蟻居多,不僅常常將百姓田中的棉花吃盡,也常常將家中棉被衣物啃噬。而王財主有個土方子,可以驅趕這些有害莊稼的動物,故而他的生意便越做越大,直至壟斷。
那年碰上冰災,寒風似劍,以大地為砧板,視眾生為魚肉。萬裡飛雪,將蒼穹作洪爐,熔萬物為白銀。這樣的天氣讓百姓苦不堪言,卻讓財主喜不自勝。越來越多的人來買棉花,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再說王財主的棉花生意是方圓十裡獨一戶,已經是壟斷了,價格也就是王財主一人說了算了。不少人都因為這次冰災給凍得全身腫了起來,而王財主的棉倉裡的棉花卻多得要溢出來。真是讓別人不得不感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要說別人買不起,也會有不少人去門前討要吧?當然有!王財主有三不借,無權無勢者不借,窮困潦倒者不借,衣衫襤褸者不借。其實說白說透了,就是不借窮人!而富人又不需要借。到頭來,這「三不借」就讓窮人恨得牙痒痒了。村中常常會有外來人經過,而外來人不知道王財主的「三不借」,故而便惹得王財主煩不勝煩。
三九天裡,大家巴不得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而這天,村外來了個穿得破破爛爛的老漢。仔細一看這老漢,冰霜掛在凌亂的鬍鬚上,一條打著補丁的褲子還有不少破洞,凍得紫紅的雙腿止不住地顫抖著。他走到王財主的棉倉門前,「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聲音顫抖地喊到:「財主大人在家否?求些棉花暖身子」。王財主推門一看,一副乞丐模樣。又想到自己立下「三不借」後,常有人屢屢再犯,便想著殺雞儆猴。
王財主問道:「你是何人啊?」乞丐回答道:「我本是三百裡外清道觀的道士。出門辦事遇到冰災,身無半點餘銀,故而只好乞討些棉花取暖」。王財主一看此人不是大富大貴之人,便轉身叫來兩個夥計,把乞丐丟到了大門口。隨即叫來街坊鄰居,一起來看乞丐出醜。街坊鄰居一看,頗有一種感同身受之感,非但沒有哈哈大笑,反倒心生憐憫之意。街上的人於是自發地從自己的棉衣裡扯下些許棉絮,送給了乞丐。
乞丐看著地上的棉絮,並沒有立即穿到自己身上。只是將棉絮埋在了土裡,然後將自己葫蘆中的酒倒了下去。霎時之間,土中像是有什麼東西在蠕動。突然間,一株棉花苗冒了出來,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甚至超過了一旁的房子。緊接著,便開花。乞丐說到:「這是大家的,大家想要就來取」。此話一出,大家紛紛拿著籃子,裝得滿了出來。王財主也跟著搶,只不過一碰到棉花,棉花便變成了水。
後來,王財主打開棉倉,發現棉倉裡什麼都沒有了。這下他才明白,原來棉花苗上長的棉花,都是他的!
溫馨提示:山野奇談民間事,用盡半生寫紅塵。好聽的故事,好看的文,感謝您一直以來的陪伴,接下來的故事更加精彩。故事雖好,但切莫與現實相照應,當真不得。
本故事屬民間文學作品,杜絕封建迷信。配圖來自網絡,需要請聯繫刪除。了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有您喜歡,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遺落民間的精神瑰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