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
這句十幾年前的電影臺詞,放到現在的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仍然適用。人才依舊是各大城市爭搶的重要資源,吸引人才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對於一個城市來說,除了各種政策吸引人才外,最好的引才方式,就是通過高校建設,留住人才。
正因如此,近年來,青島各行政區爭相進行高校的建設,除了已經建成的大學以外,還積極接觸外部資源。其中,西海岸新區正在建設中央美院、哈工程、海大等一系列頂級大學的分校;即墨的山大校區早已投入運營,並在積極接洽國際職教資源;高新區更是不甘落後,國家康復大學已然動工;平度、萊西也在積極進行著大學的建設。
看到這些,不知大家發現沒有,有一個行政區卻已經被甩在了身後,一直沒有高校建設的動靜,那就是膠州。
其實膠州不是沒有高校,青島大學膠州校區早在2017年就進行了奠基儀式,但直到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這個萬眾期待的高校,在經歷了延期、更名後,一直停滯不前。
曾經全城矚目萬眾期待
說起青島大學膠州校區,在三年前可以說是萬眾矚目。2015年,青島大學膠州校區籤約落戶,2017年年底,青島大學膠州校區舉行了隆重的奠基。
那幾年正是膠州大發展的重要時期,新機場開工建設,上合峰會即將召開,這個時候,綜合性大學落地,不僅讓膠州本地人,更讓很多外地人對膠州這片熱土充滿了期待。根據共建協議,青島大學膠州校區將投資上百億,佔地面積3000畝。而這對青島大學和膠州來說,都是雙贏的局面。
青島大學方面,膠州校區的建設,是青島大學名校夢的起點。青島大學現有的三個校區不足以承載青島大學的發展,建設新校區是青島大學亟需突破的一點。當時青島大學提出了 「國內對標蘇州大學,國外對標伯克利大學」、「立足青島、融入青島、服務青島」、「青島有多高,青島大學就應該有多高」,的口號,並推動了教育部、山東省和青島市共建青島大學。想要實現這些目標,新校區的建設是不可或缺的。
而對於膠州來說,這所高校的建設同樣重要。作為青島的重要組成部分,膠州市截至目前沒有一所本科院校,科教實力在青島各區縣中並不突出。且膠州經濟開發區目前只有西交研究所和機械研究院,對經開區的支撐能力明顯不足。如果青島大學膠州校區(包括科教產業園和青大附屬醫院項目)能成功落地膠州,對於經開區的大發展具有帶動作用。也將直接促進這一地區房地產市場的上揚。
更名延期三年停滯不前
但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在2017年舉行奠基儀式以後,這所高校並沒有像青島其他行政區的高校一樣,如火如荼的進行建設,而是工程停滯不前,經歷了延期、更名等系列問題。
按照前期的規劃,這個校區預計於今年完工,3萬名師生將入駐膠州。但截至目前,擬建設青島校區的土地至今仍然是一片灘涂,關於青島大學膠州校區涼了的消息也是不脛而走。
有關媒體的實際走訪中發現,校區地塊周圍被廣告牌團團圍住,偌大的空地上荒草萋萋,部分建築垃圾堆積在角落。與這片地的荒涼寂靜相對比的是,周圍各個小區、建築物高樓林立,附近的青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也早已建設完工,今年秋天已經正式啟用。
而在此期間,該校區也經歷了更名風波。因為所在的區域在2018年被劃為了上合示範區,因此,有傳言稱這個校區將積極對接國家戰略,更名為「青島大學上合校區」,以便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
這所高校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這樣一所萬眾期待的高校一直停滯不前呢?
官方給出答覆是,新校區的部分用地涉及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且區位靠近大沽河入海口和膠州灣底,存在洩洪區、涉海等審批難題,最近關於土地審批近期取得實質性進展。不知道新校區「難產」的其他阻礙是否也已談妥。
據悉,近期青島大學膠州校區土地審批近期取得實質性進展,除了已經審批通過的1500餘畝土地以外,青島大學膠州校區其他用地審批在青島層面已經通過,原來涉及到防洪線和溼地線的問題,青島市和山東省有關部門經研究已經同意,並已經報至國家有關部門進行批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可以說是青島大學膠州校區建設的真實寫照。在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便匆匆上馬。結果宣傳打出去了,規劃出來了,周邊的房地產項目也起來了,學校卻遲遲不動工。
怎麼說呢,希望項目儘快開工建設,早日投入使用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