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廚房》是芒果TV推出的國內首檔野生料理紀實真人秀,由汪涵領隊,開啟野食治癒之旅。第一季播出後,曾一度飽受非議,豆瓣評分也只有6.4分,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只給出了3分的評價。而到了第二季,目前播放過半,豆瓣評分已升至7.5,相比第一季,實現了口碑的逆轉。從第一季到第二季,節目組的探索及調整從未停止。一般的綜藝,從第二季開始慢慢走味,越來越差,比如前一陣的《中餐廳》以及最近仍在熱播的《親愛的客棧》,觀眾普遍評論越往後越失了節目本來的味道。而《野生廚房》,豆瓣評分卻從6.4到7.5,它是憑藉什麼來俘獲觀眾的心?
1、 完美的團隊組合,各司其職,也互相成就
擁有合適的嘉賓組合,是一檔節目成功的重要的環節。第一季的早期嘉賓人設不合理,到了中間甚至還更換嘉賓團隊,也是到了後半段才慢慢有些味道。相比來講,第二季的團隊陣容就比較合理而有看點了。除了團隊的核心汪涵外,邀請了對美食頗有研究的林依輪做大廚,上一季中最後留下來的姜妍也作為主食製作的大廚,兩人相輔相成。這樣使得節目中「廚房」的概念更加名副其實。
而汪蘇瀧這個寶藏男孩,他的土味情話和隨時拋出來的梗,也是節目的一大看點,而他本人也成為了整個團隊的活力和搞笑擔當,。他自己通過插科打諢,使得整個團隊的氣氛更加熱烈,也有了許多的話題。柳任作為後勤人員,話語不多,但是一直在默默做事,也彌補了節目當中人設的不足,跟汪蘇瀧也有很多的互動。整個團隊各司其職,互動也非常多,使得這一季的節目看點頻頻。
2、 美景美食與知識普及並存
《野生廚房》相比於其他的綜藝節目來說,既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也有一些更深層次的內涵。雖然第二季中還是邊走邊吃,露營紮寨,但是在第一季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不僅有美食美景,更有著文化的普及和傳播。節目總體來看,以明星效應去帶動一些快要沒落的美食文化或者民族傳統文化,是非常有意義的。
這一季的第一站,到了美麗的新疆,與「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賽裡木湖相遇,還有那水藍色的科克蘇河。感受了當地通體透明的高白鮭以及特色美食馬腸。到了第二站,則失去了綠水青山的大黔世界,連綿的群山,鬱鬱蔥蔥的樹林,山谷中清澈的河流,當地特色的竹鼠、豬嘴魚等,都是自然給予的美好。這所有的一切,既讓觀眾欣賞了美景,又領略了特色美食,還有很多冷門知識的輸出。可謂是一檔不錯的下飯綜藝了。
3、 善良可愛的素人和故事
一檔節目當中,如果只有明星藝人,總是覺得缺了那麼點味道。而這檔綜藝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很多的素人。在貴州的最後一站,甲茶村的王老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原本擁有更好的機會可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時,選擇了陪伴家中的孩子,給他更好的教育。而為了方便村裡的孩子上學,他義務擺渡八年,知道連心橋修築好,他才回歸自己的生活。這個世界上正是因為這些可愛的人們,才更美好。
4、 溫暖治癒的情感
「治癒」這個詞是《野生廚房》第二季主打的一個標籤。節目除了介紹美食美景之外,還穿插了一些「治癒系的」心靈交流,也許有的人認為這是在煲雞湯,但是如果是能夠觸發人們內心深處的感悟,還是很值得的。節目中汪涵曾經談到自己未來五年的規劃。孩子出生之後,他逐漸發現了人生中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親情。於是他會經常回家看孩子,也會喝父母擁抱,放慢腳步,去審視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野生廚房》第二季的熱播,不僅是節目製作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節目的內容切合了現代人們的心理:一方面渴望著去追尋最原始的美景美食,另一方面又被浮躁的社會所牽絆,需要太多的溫暖和治癒。這檔節目的出現,很好地彌補了目前類似綜藝的空白,可謂是一檔不可多得的下飯綜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