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大洪山:產業扶貧助百姓奔小康

2020-12-19 曾隨文旅資訊

連綿起伏的青山間,通村水泥路乾淨通暢,車輛穿梭在村莊、小溪和稻田之間……近日,記者來到隨州市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長崗鎮大洪山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清新美麗的新農村畫卷。

在一處田壟上,村裡的貧困戶楊自發正在查看他家栽種的藥材七葉一枝花,苗圃旁邊還有他自建的香菇種植大棚,架子上整齊地擺放著一排排菌棒。楊自發介紹:「那邊房屋周圍一片高大粗壯的楊樹,都是我栽種的。今年我家種了幾畝口糧田,院裡還養殖了黑豬和10箱子蜜蜂……裡裡外外都得忙活。」 

楊自發今年60歲,2014年生了一場大病,家庭陷入困境。被確定為貧困戶後,村裡及時落實扶貧政策,為他提供光伏公益性扶貧崗位,還引導他發展生態黑豬養殖、蜜蜂養殖、七葉一枝花中草藥種植、生態稻種植等產業,多渠道增加經濟收入,幫他渡過難關。「通過發展種植和養殖業,我家在2015年實現脫貧。如今,這些產業還在繼續發展,家庭年收入能達到七八萬元了。」楊自發說,「我們找到了脫貧致富的好門路,生活雖然忙碌,但是很踏實,覺得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驅車沿路前行,在相鄰的東莊畈村,一片八月札種植基地盡收眼底。植株枝葉繁茂,已經開始掛果,一簇簇小果子煞是惹人喜愛。林蔭下,果農們正在除草、搭架、修枝,為優質豐產打下基礎。八月札也叫八月瓜,是一種食用、藥用和經濟價值很高的水果,近年來在市場上日漸走俏。2019年東莊畈村引入八月札種植項目,將其發展成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致富果」。

「我們種植的八月札,果形好的作為高檔水果銷售,果形稍微差點的作為藥材銷售,當前市場行情很好,基本不愁賣,預計每畝可以收入5000元左右。」八月札種植基地的負責人蔡中升說,「大洪山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先期試種的52畝八月札長勢很好。下一步,準備逐步擴大八月札種植規模,並適時在基地發展林下經濟,套養家禽或套種農作物,拓展增收空間,提高農田的綜合效益。」

特色農產品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帶動了周邊許多貧困戶通過務工、土地流轉等增加收入,從而順利實現脫貧。在八月札種植基地務工的貧困戶之申發介紹,他的妻子因病長期需要照顧,以前他只能在家務農,家裡收入低。自從村裡發展特色種植,家裡的土地流轉有了收入,他在基地裡務工有了工資,還能就近照顧家裡,一家人實現穩定脫貧。「村上的產業發展壯大了,我們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幸福了。」支申發說。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近年來,大洪山景區在全力補齊「兩不愁三保障」短板的同時,著力抓好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大洪山森林覆蓋率達到94%以上,氣候和環境都適合發展種植和養殖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洪山因地制宜探索產業扶貧新路徑。養殖小蜜蜂、生態黑豬,種植生態稻、八月札、七葉一枝花等,大洪山景區根據每一個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和發展意願,為他們量身定製產業扶貧項目。

「目前在大洪山,除了沒有勞動能力的五保戶以外,已經實現了貧困戶產業扶貧全覆蓋。通過落實好扶貧產業項目,提高貧困戶穩定持續增收能力,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不返貧。」大洪山景區扶貧辦主任陳為介紹。大洪山以全域旅遊為主抓手,突出生態旅遊扶貧,大力實施「旅遊+」工程,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逐步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陳巧玲)

相關焦點

  • 【百姓民生】清水河:聚焦產業扶貧 黃金薯讓老百姓走穩小康路
    【百姓民生】清水河:聚焦產業扶貧 黃金薯讓老百姓走穩小康路 2020-11-02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隨州熱議「大洪山現象」】市場•創新•服務
    隨州是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如何發揮現有產業基礎優勢,增創農產品出口新優勢,建設「現代農港」?「大洪山現象」可以提供諸多借鑑、啟迪發展思路。用好市場、創新和服務的力量,對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融合發展十分重要。
  • 金融扶貧興產業 趕著黃牛奔小康
    自2017年成為金融貸款信用村以來,該村累計放貸扶貧小額信貸150萬元、惠農貸500萬元,用金融貸款前後購進基礎母牛500餘頭,為發展肉牛養殖奠定了基礎。「我是2014年的建檔立卡戶,這幾年黨的扶貧政策好,給我們辦理金融貸款幫助我們發展肉牛養殖,我用了9萬元貸款,購買9頭牛,現在我的牛已經發展到23頭,到年底還能發展幾頭,不用幹別的就靠養牛我也能奔小康了。」建檔立卡戶張金虎這樣介紹道。
  • 陝西百家扶貧企業入駐中國農扶網——同心協力扶農助農奔小康
    《中國農扶網》以:「助力農特產品銷售,牽手百家名企扶貧,促進生態農業發展, 扶農·助農·奔小康」為宗旨,旨在打造具有《中國農扶網》獨有特色的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公司招商部自成立以來,先後拜訪陝西省內200多家扶貧企業,深入一線實地考察,經過多方面審核,選出具有優質產品的120多家扶貧企業入駐中國農扶網。
  • 隨州大洪山:八月札炸開致富甜
    小小的果實也能讓農戶走上致富路,這就是大洪山風景區引進的生態產業扶貧項目——八月札種植項目。八月,這一蔟蔟甜美的果實,成了農戶們增產增收的「致富果」。大洪山風景區東莊畈村,一片片八月札種植基地盡收眼底。
  • 李旭斌:狀元塔的故事(隨州大洪山傳說)
    ——記住鄉音 不忘鄉愁 傳承隨州方言 探秘旅遊景點 關注社會熱點大洪山古塔甚多,其中一個狀元塔非常有名。此塔位於大洪山白龍池西500米山嘴高處,為六角重簷磚塔。原塔高2.8米,呈不規則六邊形,分塔身和塔頂兩部分,用青石板拼成,塔內有石桌凳,兩扇可關閉的石門上刻有武士全身像,戎裝佩劍,掛弓持槍。
  • 隨州首屆「百區萬人行」暨年末打貨節在大洪山舉行(圖)
    隨州「首屆百區萬人行」暨年末打貨節啟動儀式在大洪山風景區舉行,吸引了5000餘省內外遊客周末到大洪山登金頂、打年貨。隨州特色食品——香菇脆片 攝影:賀曉利  來自大洪山華蛟農場的萬蛟,周六一大早,就擺上了自己在高山散養的野豬和土豬肉。不到下午3時,5頭豬已被搶購一空。
  • 百日攻堅 一線記錄:甲谷村養殖分紅 產業扶貧奔小康
    甲谷村養殖分紅 產業扶貧奔小康 8日上午,昭覺縣特口甲谷村熱鬧非凡,村民們身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因為這天是養殖專業合作社生豬養殖收益分紅大會。
  • 隨州大洪山邀您品三牲宴掃土年貨!
    「任性」的隨州大洪山村民無疑也是幸運的——在這個飼料泛濫、「偽野生」難以分辨的時代,每到冬季殺牛,他們的散養黃牛無需推銷,卻總是最先被搶購一空!  今年冬天,隨州大洪山旅業開發公司也「任性」了一把:他們與當地的綠水村村委會協商,提前豪包下村民所有散養的牛、羊、豬,舉辦首屆年貨節,邀請城裡的人們12月26日到大洪山,觀三牲祭祀儀式、參與年俗表演互動、品嘗天然純正的「三牲宴」。
  • 南召縣小店鄉:香菇產業助力脫貧奔小康
    南召縣小店鄉:香菇產業助力脫貧奔小康河南經濟報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張海濤南召縣小店鄉建坪村位於山區村落,屬演義山,這裡高山叢林圍繞,夏天是山清水秀,滿山綠油油的,空氣新鮮,冬天是滿山霧霾清涼,冷颼颼的
  • 產業扶貧結碩果 津金同心奔小康
    該項目促進了小金蘋果全產業鏈發展,實現了「造血式」扶貧。自2019年10月共享農莊運營以來,25間民宿實現營業額35萬餘元,銷售蘋果收入110萬元,木欄村實現人均增收2311.54元。木欄村村支書龍華貴說:「我們要以此為龍頭,帶動更多鄉親致富奔小康。」  蘋果林嫁接旅遊增值了,玫瑰花在對口幫扶中也開始怒放。
  • 隨州打造四大特色產業基地
    隨州打造四大特色產業基地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4日 09:46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記者趙良英、通訊員馮家園、郝珩)11月16日至17日,隨州舉辦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讀書班,專題研學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湖南南縣監督護航產業發展 民眾摘窮帽奔小康
    近年來,該縣因地制宜,通過發展稻蝦米、龜鱉魚、瓜果菜等扶貧產業,帶動群眾致富,促進貧困戶增收,走出了一條依託稻蝦產業為主「強龍頭、建基地、扶大戶、帶農戶、利長遠」的穩定脫貧之路。現40個貧困村已全部出列,3103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
  • 產業先行助脫貧 激發信心奔小康 ——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興隆鎮...
    產業先行助脫貧 激發信心奔小康 ——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興隆鎮脫貧攻堅側記2020-07-15 11:49:如何在吸引業主創業的同時,又增加產業發展抗風險能力成為關鍵。學堂村用實踐來檢驗了他們的產業發展之路。  今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將野生動物推上了風口浪尖,眾多的野生動物養殖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位於興隆鎮學堂村的三偲田園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就是一家疫情前剛成立不久、準備養殖青蛙的合作社。
  • 荊州魚糕、隨州香菇……荊楚味道噴香亮相中國中部農博會
    荊州魚糕、隨州香菇等荊楚味道在展會上噴香亮相。開幕上,荊州魚糕第一個上場推介同樣在中國中部農業博覽會上受熱捧的還有隨州香菇。得益於獨特自然資源環境優勢,隨州市素有「中國香菇之鄉」的美譽,有30多萬人從事香菇產業,年產幹菇6萬多噸,產業鏈年產值200多億元。隨州香菇已成為名副其實助農脫貧增收的產業。
  • 伊利探索實踐精準扶貧模式用產業帶動「伊起小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伊利集團積極探索實踐「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推進脫貧攻堅。6月17日,「伊起小康」脫貧攻堅項目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進行了籤約,並同步啟動了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範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未來伊利將通過「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打造土默特左旗脫貧樣板,全面助力內蒙古脫貧攻堅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 甲谷村村民喜分紅 產業扶貧奔小康
    近年來,在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的大力幫扶下,通過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補足基礎設施短板,著力產業扶貧,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特口甲谷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於2019年成功實現整村脫貧,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到9000元以上。
  • 祁陽:詩詞之鄉人文明 產業興旺奔小康
    正在油菜地裡幹活的合興村貧困戶鄧玉蓮一邊除草,一邊吟起了感謝詩:「新型農民蔣輝光,齊心協力辦農莊;瓜甜果優稻花香,耕出田園好風光;勤勞致富有門路,帶領我們奔小康。」大忠橋鎮黨委書記莊小敬介紹說,大忠橋鎮的農民,喜歡吟詩作賦、出口成詩。 2002年,二十幾位農民詩友倡導成立黃花詩協,每年出版一本《黃花詩詞》,至今已經出版18集,詩作1萬5千多首。
  • 隨州大洪山生態文化旅遊盡顯魅力
    通過山上核心景區引領帶動,以山下自在小鎮為吸引,逐步向各鄉村旅遊片區延伸……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裡,隨州大洪山全域旅遊蔚然興起,景區「一心一鎮一帶四片區」生態文化旅遊發展格局正逐步成型,顯現出強勁的發展動力。
  • 隨州大洪山李漢國嚴把疫情防控關
    年近五旬的李漢國是隨州大洪山交通分局的一名普通黨員,一向以人品謙虛實誠、工作踏實敢為、待人和善可親而被同事們所稱道。出生於1970年的他,常常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來激勵鞭策自己,在實踐中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和共產主義信念,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