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冠簡介
王冠:央視總臺CGTN 主持人,前央視駐美首席記者。2016年就南海非法仲裁問題引經據典,以極其嚴密的邏輯舌戰美國專家在海內外引發強烈反響。8年駐美記者經歷,專訪近百位全球政商學界領袖,包括美前國務卿克裡、基辛格、IMF 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拉加德等。曾獲中宣部「國家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微博「2020最具影響力時評大V」等數十獎項。其關於新疆、中美關係和新冠疫情的《冠察天下》時評節目多次登上熱搜。在國際傳播屆,王冠被認為是用新語態向世界解釋中國的年輕代表人物之一。
拜登會不會贏得民調而輸掉選舉?
有幸現場報導了過去兩屆美國總統大選。2012年初到美國,中規中矩地報導了我的第一次大選,歐巴馬戰勝羅姆尼,波瀾不驚;2016年在希拉蕊紐約競選總部連續24小時不間斷採訪直播,見證了川普逆襲。驚險,刺激。至今難忘希拉蕊支持者的淚水,還有第二天早晨驕傲的鐵娘子舉辦的那場艱難的認輸發布會。這次在北京隔岸觀火,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民調是否會再不靠譜?分享一點我的個人觀察。
目前,距離大選投票日只剩最後3天。綜合民調顯示拜登領先川普7.9個百分點,在搖擺州領先3.2個百分點。拜登會不會重蹈希拉蕊覆轍?愛犯糊塗的「瞌睡喬」能否戰勝瘋狂的大統領?我覺得有四個跡象正表明:2020年民調及大選不太可能成為2016年的翻版。
第一個跡象:許多2020年民調機構都調整了樣本權重(sampleweighting)。
為什麼民調的樣本權重很重要?
2016年,全國民調顯示希拉蕊領先川普三個點,這其實是準確的,她最終贏得的普選票超出川普兩個點,她輸掉的是選舉人票。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是:大多數州民調,特別是中西部搖擺州民調的取樣對象中,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過多,沒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選民過少。前者更傾向支持希拉蕊,後者更傾向川普。
比如,在一個密西根州民調的樣本中,受過大學教育的選民佔比70%,這也可以理解,因為這部分人更願意參與民調。但問題是,在投票日這個群體的實際佔比只有35%。
2016年之後,很多民調機構比如益普索集團(IPSOS)和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都吸取了教訓,下調了擁有大學學歷選民的權重,提高了沒有大學學歷選民的權重。華爾街日報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聯合民調(WSJ/ABCPoll)甚至按照選民所在地區,即城市、郊區和鄉村,對樣本權重進行了調整,以保證傾向於支持共和黨的鄉村選民的民意得到充分表達。
民調公司的調整還包括更多使用手機和網際網路取樣,以糾正此前固定座機答覆率低的問題。
此外,雖然反建制浪潮席捲美國已經有一段時間,川普的當選也有一定必然性,但我們也不要忘記這一切也有偶然性。四年前,運氣是站在川普這邊的。他在密西根、賓夕法尼亞和威斯康辛三個傳統藍州及關鍵搖擺州僅以77000票的微弱優勢拿下。77000票!這在1.37億的總投票數中只佔0.06%。否則,總統可能就是那位民主黨人了。今年能否延續這樣的好運氣是一個疑問。
第二個跡象:提前投票的美國選民人數創歷史新高。
美國人對2020年大選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積極性。截至10月31日,已經有8700萬選民完成投票。四年前這個數字只有5000萬。在距離大選日還剩一周之際,提前投票數已經超過了2016年總投票數的50%;距離大選三天之際,提前投票數量已超過2016總數的63%。
「美國選舉計劃」的數據顯示,今年大選的總投票人數預計達到破紀錄的1.5億。這意味著選民投票率或將達到65%,創下1908年以來的紀錄。
來源:華盛頓郵報
提前投票的選民支持誰?到目前為止,民主黨選民對提前投票的態度要積極得多。在五個搖擺州中,已經投票的民主黨選民是共和黨選民的三倍,但我們也要看到,隨著大選日臨近,這一差距有所縮小。
第三個跡象:年輕選民的崛起。
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今年大選符合資格的選民中,美國的00後以及80後90後選民佔比超過三分之一,達到總選民數的37%(下圖中的27%Millennials+10%GenZ)
來源:皮尤
這些年輕人中的提前投票人數創下了歷史新高,包括在關鍵的搖擺州。如上圖顯示,在佛羅裡達州,已經提前投票的年輕人是四年前的6倍;在北卡羅來納州和密西根州,提前投票人數分別是四年前的10倍和20倍。
來源:CIRCLE
這些年輕人支持誰?在大多數民調包括哈佛大學十月底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拜登在美國年輕選民中的支持率以63%對25%的優勢領先川普。
第四個跡象:「害羞的川粉」今年很可能更少。
即使樣本有足夠代表性,民調也只是對特定時間點或時間段的民意的反映。如果一個選民在民調進行時沒拿定主意,然後在投票日把票投給某候選人,這個選民是無法被民調「捕捉」到的。2016年存在有大量這樣的選民,人們稱其為「害羞的川粉」。這也是2016年民調不準確的另一個原因。
川普競選團隊稱,今年仍然有很多這樣的「隱形川粉」。但事實或許並非如此。黑白種族矛盾激化、疫情防控不利,都鞭策許多美國人今年早早投下了票。當然,其中也有很多討厭自由派的川粉。但不論如何,大多數分析都認為,到目前還沒拿定主意的選民比四年前少很多。
2016年,希拉蕊·柯林頓和唐納·川普是美國總統選舉歷史上最不受歡迎的兩位候選人。很多選民遲遲無法作出決定,一拖再拖直到最後一刻。拜登並不像希拉蕊那樣被人厭惡。希拉蕊當時的好感度為-12.6點。而今年拜登的好感度是-1.6點。長久以來,希拉蕊一直是一位頗具爭議的政客,美國的保守派對其厭惡至極。現年78歲的白人男性拜登被普遍視作溫和派民主黨人,人們遠不像討厭希拉蕊那樣討厭拜登。
雖然如此,我們也得意識到,無黨派的中間選民有可能成為不確定因素,影響大選結果。此外,11月3日投票日當天如果出現共和黨希望的「紅色浪潮」,那麼共和黨也可能超越民主黨在提前投票中所積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