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基層治理能力很關鍵。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人才培養、引領發展、鄉風塑造等方面的主力軍作用,以黨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興經濟、提精神,推動鄉村新發展,讓「大事一起幹、事事有人管」成常態,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配強「頭雁」,擇優遴選村支書
怡樂鎮濫池村曾是「閒散爛、髒亂差」的典型村,發展後勁不足,村幹部帶動力弱。楊科從部隊退伍後,在怡樂鎮黨委的動員下,承擔起了村莊發展重任。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被任命為該村黨支部書記後,楊科很快就進入了工作角色,制定和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迅速解決了山區村民飲水難題,帶領村「兩委」成員和黨員幹部建起了黨員志願服務隊。黨支部帶領村民種植早茶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村莊發展勢頭也越來越猛。
江安縣持續拓寬農村黨組織書記選拔渠道,通過內挖、回引、下派等方式,公開下派8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擇優選拔97名政治素質高、群眾基礎好、致富帶富能力強的優秀農民工到村擔任「領頭雁」。同時,加大後備人才培養力度,先後吸引53名在外優秀黨員返鄉創業,建立後備人才庫,為村級黨組織帶頭人建設儲備充足「源頭活水」。
讓年富力強的村幹部能幹事、幹成事。江安縣還將業績報酬與脫貧攻堅、集體經濟增收、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掛鈎,拉大級差,對表現突出的村黨組織書記進行重獎,樹立以實績論英雄的鮮明導向。
發展產業,黨組織領辦聯合社
7月是收蓮子的季節,大妙鎮召巖村村民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今年收蓮子的關鍵期趕上下雨,有些村民家裡人手不足,村黨總支領辦的聯合社掌握這一情況後,立刻組織人手幫忙收蓮子,實現了顆顆歸倉。
「賣蓮子、挖掘荷產品附加值既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又能讓我們的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在村裡就把錢掙了。」召巖村黨總支書記趙永祥說,「根據我們村的情況,大家決定成立股份經濟聯合社,一方面響應政策號召,另一方面也是真真切切幹實事來增加村上的集體收入。」
同樣開心的還有夕佳山鎮大田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的法人代表、村黨支部書記黃映凌。今年大田村村集體項目釀酒紅粱基地實現了大豐收,多家公司搶著收購該村紅粱,「我們現在坐在村裡等著他們出價,哪家高我們就賣給哪家!」黃映凌笑著說。去年,大田村與產業大戶合作發展美蛙養殖,但因合資業主水產基地承包期滿而遷移等因素,該村沒有了養殖美蛙的獨立技術和市場,錢投了卻又無法參與管理,「有了聯合社這個平臺,村集體可以更快速實現項目調整,及時止損,通過調研和市場分析,我們將美蛙項目更換為發展釀酒紅粱,利用好100萬集體經濟扶持資金,更好地帶領村民發展產業,增加村民和村集體收入。」黃映凌說。
以村黨組織領辦聯合社提升組織力為舉措,江安縣將黨支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聯合社的經濟優勢有機結合,把黨員集合起來、群眾組織起來、企業聚攏起來,抱團發展、合作共贏。在此基礎上,以聯合社為抓手,發揮村幹部能人優勢,讓村黨支部站在經濟發展的最前沿,帶領聯合社做產業、闖市場,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倡樹新風,農村「治理員」唱主角
「社區有「網格員」,村裡有「治理員」,村民可以隨時向他們舉報『髒亂』現象,有什麼糾紛、難事,對村裡的工作有何建議,村民都向他們反映,也都能得到及時地反饋、解決。」站在路邊樹蔭下,大井鎮龍壩村黨總支書記張立軍指著村民家門口的「衛生整潔光榮牌」說。「治理員」帶領村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倡樹新風尚,成為鄉村美談。
「講衛生還得獎,我們村住起巴適!」龍壩村村民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清掃自家大門口和路邊的衛生。
江安縣在以前探索村上設置法治委員的基礎上,實行法治委員與農村治理員「一肩挑」,強化農村基層治理的「末梢管理」,推動人居環境整治「三改三促三提升」,努力打造村莊整潔、環境優美、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美麗新農村。(姜琪)
[ 責編:王宏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