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隆務鎮吾屯村,有一座古色古香、具有傳統藏式風格的建築——熱貢畫院,這裡是熱貢藝術走向世界的一扇窗口,也是非遺技藝助推精準扶貧的一個平臺。熱貢畫院的院長娘本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熱貢藝術代表性傳承人之一,12歲開始跟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夏吾才讓學藝,一直從事熱貢藝術和藏傳佛教藝術的研究工作。
同仁縣,藏語稱「熱貢」,意為「夢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熱貢藝術包括繪畫(唐卡、壁畫)、雕塑、堆繡等多種藝術形式,其製作工藝繁複而精細。一般來說,一個熱貢藝人至少需要七八年以上的勤學苦練,才能獨立完成一幅作品。唐卡繪畫是熱貢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種類之一,以其豔麗的色彩、巧妙的構思、細膩的表現手法、獨特的工藝流程享譽海內外。
娘本和妻子娘毛吉均出生在有著「熱貢藝術村」美譽的吾屯村,都曾師從夏吾才讓學習唐卡繪畫技藝。完成了5年的學習,成為一名唐卡畫師之後,娘本作為夏吾才讓的一名助手,先後到西藏、甘肅、內蒙、雲南、上海、四川等地進行佛教藝術創作的文化交流和展出活動。婚後娘本依舊奔波在外,娘毛吉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任,無條件支持娘本。走南闖北歷練自己的同時,娘本吸取各家所長,在繼承傳統風格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大膽創新,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2003年,夏吾才讓去世的時候,給娘本留下了一句話——「我真希望能有一所學校,讓更多的人學會畫唐卡,讓更多的人知道唐卡。」娘本一直沒有忘記師父的遺願,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熱貢藝術,2006年9月,他成立了黃南州熱貢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自籌資金400多萬元,籌建了佔地2000平方米的熱貢畫院,開始在家鄉的土地上播撒藝術的種子。
熱貢畫院自成立以來,每年免費舉辦長期或短期培訓班,已有數百名藝人成為熱貢唐卡藝術保護、傳承、發展的優秀人才,包括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和新一代優秀畫師等。畫院成為青海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以及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熱貢畫院下設青海熱貢藝術傳習所、黃南州熱貢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和熱貢畫院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年均生產唐卡、堆繡、刺繡等熱貢藝術品6000幅,以非遺技藝助推精準扶貧,帶動當地數百戶貧困農牧戶從事熱貢藝術事業。在畫院培養招收的學生中,首先考慮困難家庭、殘疾家庭等貧困戶的子女,提供免費吃住並免費傳授唐卡繪畫技藝,讓這些孩子通過學習掌握非遺技藝,以自己的一技之長獲得經濟收入,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看到娘毛吉將所有心思都放在管理畫院和照顧學生們身上,一個人在家和畫院兩邊跑,兒子仁青多傑有了幫父母分擔責任的想法。在父母的支持下,仁青多傑加入了熱貢藝術傳承人的隊伍,18歲成了畫院的實習教師,幫助父親外出展覽,幫助母親管理畫院。就這樣,畫院變成了他們的家,一家人和學生們一起生活在畫院中,組成了一個大家庭。
娘本一家人熱心公益事業,每每看到貧困家庭都會幫助他們,自畫院創辦以來,已向社會弱勢群體、貧困大學生等捐助物資累計達數百萬元。畫院還先後舉辦扶貧救困等義贈義賣活動,每年都會對同仁縣各鄉鎮的100多戶貧困家庭進行慰問,送去真切的問候和溫暖的祝福。
2019年,娘本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尋找「最美家庭」活動是全國婦聯推出的「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女性之聲」特別策劃並推出「家家幸福安康」系列漫畫,將全國最美家庭的動人故事講給你聽。
來源: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全國婦聯網信中心綜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青海新聞網、青海日報、中新網-西海都市報、人民日報海外版
出品:省婦聯宣傳部(網絡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