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縣土地利用規劃、城鄉總體規劃等上位空間規劃要求,遵循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定位指導,滿足全縣農業農村「十三五」規劃的發展要求,與農林牧漁、水利、工業、林業、旅遊、物流等專項規劃相銜接,根據產業園所在鎮街的區位條件、環境容量與資源承載力,確定「一環、三園、兩區、多基地」的空間布局方案,統籌布局蔬菜主導產業的生產、加工、流通、旅遊、文化、研發、服務等功能板塊,形成「一環有機串聯、三園引領驅動、片區協同發展、基地強力支撐」的發展格局。
圖5-1 海豐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布局圖
一、「一環」
「一環」即農旅融合與農業生態涵養景觀環線。圍繞農旅融合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科技與加工物流等現代要素集聚點、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生產示範基地等空間分布,沿產業園交通幹道,集中打造產業園的農旅融合與農業生態涵養景觀環線。具體以城東鎮為起點,沿省道S242向北經公平鎮、公平水庫西側至黃羌鎮,再沿縣道X126向東經黃羌鎮南下至平東鎮,再由平東鎮先後沿興汕高速、國道G324至可塘鎮與城東鎮,形成線路閉環。重點沿線大力拓展農業生態休閒與旅遊功能,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農園、農業公園、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田園綜合體等,打造產業園農旅融合發展軸。加快農業生態建設與修復生態環境基礎上,立足南亞熱帶農業景觀特色,打造具有地方風情的特色農業與生態涵養景觀廊道。同時,沿環線有機串聯農產品加工園、物流園、科技創新園等產業與現代要素集聚平臺,突出沿線的現代要素集聚展示功能。
二、「三園」
(一)農產品加工流通園
依託位於產業園西部城東鎮與公平鎮交界的生態科技城,依託生態科技城現有的公共基礎設施與產業基礎,針對蔬菜產業鏈條延伸,打造農產品加工物流集聚發展平臺,以打造科技創新水平高、加工技術先進、物流貿易高端、龍頭企業集聚、品牌效應突出的粵東產品加工物流產業集群、粵港澳大灣區中央廚房產業集群基地為目標,建設集現代蔬菜產業綜合服務、現代高效設施蔬菜加工物流、全產業鏈上中下遊聯通等於一體的加工物流企業集聚區,促進蔬菜產業冷鏈物流、品牌包裝等關聯產業快速發展,以功能性食品產業為主導方向培育發展甜葉菊等精深加工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二)生態都市農業公園
位於產業園北部平東鎮公平水庫東側,依託陸港省級農業公園,結合產業園蔬菜產業功能拓展與升級,有機契合全縣乃至全市的戰略產業培育與結構調整,統籌美麗鄉村建設、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按照農旅深度融合思路,突產村一體、城鄉一體、全域景區化的定位內涵,推進現代農業的聯網+、生態+、文化+,開闢農業新業態培育發展的新空間與新領域,促進智慧農業、健康農業、休閒農業等新業態發展壯大,培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農能。
(三)蔬菜產業科技創新園
位於產業園可塘鎮,統籌整合產業園現有農業科技創新與示範資源,積極與國家級、省級科研結構對接合作,圍繞蔬菜全產業鏈轉型發展、中央廚房產業升級、功能食品產業開發等重點環節的科技需求,搭建省級及以上蔬菜產業科技創新平臺,將其不斷建成蔬菜產業科技創新、技術與品牌展示、文化體驗、健康旅遊、質量追溯、大數據應用等功能於一體的科技創新與展示園,建設輻射全縣的質量追溯監管中心,打造輻射帶動全市乃至粵東地區蔬菜全產業鏈升級的科技驅動重大平臺。
三、「兩片」
(一)綠色生產生態振興片區
位於產業園北部區域,涵蓋黃羌鎮、公平鎮、平東鎮等三鎮域,公平湖等水域面積廣闊,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棲息條件,生態環境優良,具有發展有機蔬菜、綠色農業的先天條件。充分利用該片區生態環境優勢,以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相結合,以發展品牌蔬菜、有機蔬菜、特色蔬菜為方向,突出甜葉菊、金針菜等高附加值特色品種,以全面實現標準化生產為路徑,大力推廣蔬菜綠色防控技術,以及殺蟲燈、色誘板等非化學防控技術,推行科學施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大力建設生態循環農業,提高系統物質能量的多級循環利用,實現生態的良性循環,實現產業園生產和種植可持續發展,打造農業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核心示範區。
(二)產業興旺雙創孵化區
位於產業園南部區域,涵蓋太城東鎮、可塘鎮等,毗鄰縣城區東部,是全縣城鎮化東向拓展的重要承接區。充分發揮該區域城郊優勢,利用近城離城對科技、人才、加工、流通等現代要素的集聚優勢,突出該片區農業農村「雙創」孵化、產業融合發展等功能,率先推進生態、生產、生活等三生協同發展等示範。以綠色發展、田園生活為理念,統籌整合產業興旺、特色強鎮、美麗鄉村、農業公園等政策與市場要素,按照城鄉融合、產村一體的方向,統籌布局雙創孵化、產業布局、生態保護、生活宜居等功能,打造產業園的雙創孵化與產業興旺示範片。
四、「多基地」
與蔬菜產業區域公共品牌創建有機結合,全面完善蔬菜全產業鏈的技術規程標準體系,以龍頭企業為產業帶動,通過各類訂單農業等方式,建設一批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突出基地的優質標準化原料基地示範功能、優質新品種示範與推廣、智能化與機械化示範、有機與綠色高效集成技術應用示範等功能,打造粵東地區優質蔬菜標準化種植典型模式。建設以下重點示範基地:
(一)蔬菜優質品種繁育示範基地
在城東鎮建立科研與種苗繁育區,主要開展蔬菜產業發展研究、蔬菜質量安全檢測、良種良法引進示範推廣、蔬菜種苗繁育等,為產業園蔬菜產業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建設新品種引進試驗示範基地,積極引進省內外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建設可抵抗12級颱風的智能工廠化育苗設施大棚,為產業園與周邊地區提供優質蔬菜種苗。
(二)蔬菜「五位一體」示範基地
在可塘鎮依託海豐縣中榮農業專業合作社,以綠色或有機為標準,以節水、節地、節肥、節藥、節勞動力等為導向,在現有「五位一體」基地基礎上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建設高標準加強型育畝大棚、溫室與經濟型大棚,強化農產品標準體系、農產品可追溯體系、信息化系統示範。
(三)供港澳標準化蔬菜示範基地
在公平鎮建設千畝以上的供港標準化蔬菜示範基地,以綠色或有機為標準,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產,配套建設蔬菜產後冷庫、初加工等設施建設,全面推廣蔬菜病蟲害綠色統防統治,基地蔬菜主供香港。
(四)中央廚房產業示範基地
在產業園城東鎮北平村,依託海豐合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蔬菜標準化基地,推進蔬菜產業鏈條延伸,面向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穩定供給需求,推進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大力發展中央廚房產業,建設佔地2000畝左右的中央廚房產業示範基地。
(五)數字農業農旅融合示範基地
推進信息技術與蔬菜全產業鏈深度融合,結合世界城市群城市工廠農業需求,瞄準國際前沿,用前瞻性的眼光,構造未來農業的方向與趨勢性技術展示,以農家樂及科普為帶動,以工廠化生產為支撐,在可塘鎮建設千畝規模的現代化的數字農業農旅融合示範基地,首期擬計劃300畝,建成集生產、觀光、科普、休閒、旅遊、採摘體驗、親子活動、農家樂、智能化LED植物蔬菜工廠等為一體的農業綜合體。
(六)陸港綠色蔬菜生產示範基地
在陸港省級生態農業公園基礎上,依託汕尾市陸港生態種養實業有限公司,按照綠色蔬菜標準創建1萬畝左右的綠色蔬菜標準化示範園,並依託標準園開展農業觀光旅遊,打造生態、生產、生活等三生協同的蔬菜產業示範基地。
(七)高標準設施蔬菜標準化示範基地
重點在產業園平東鎮,依託海亮生態農業海豐有限公司東雙墩基地,抗颱風節設施裝備工程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大宗蔬菜標準化種植、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的示範,高標準建設500畝以上的設施蔬菜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
(八)颱風地區簡易大棚種植示範基地
重點在產業園五鄉鎮的颱風覆蓋區域,根據海豐臺風地區的實際情況,分別設計建設1-2處百畝以上的經濟實用的簡易大棚基地,並進行相應的栽培技術示範,為颱風地區大棚種植提供參考,保障蔬菜產品的周年供應。
(九)黃羌虎噉金針菜產加銷示範基地
在產業園北部黃羌鎮虎噉村及其周邊7個行政村,依託「虎噉金針菜」這一地理標誌產品,全面建設3000畝以上相對集中連片的虎噉金針菜標準種植示範基地,並配套建設金針菜倉儲與加工基地,開發蔬菜精深加工產品,打造產加銷一體化示範基地。
(十)甜葉菊冠龍生物科技示範基地
在產業園平東鎮雙墩村,依託全省唯一的甜葉菊精深加工企業廣東冠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動甜葉菊種植、烘乾與初加工一體化建設,並以甜葉菊的葉片為原料,與產業園生態科技城農產品加工物流板塊對接,開發生產甜菊糖等精深加工產品,重點在產業園以平東鎮為核心,輻射發展建設甜葉菊種植3萬畝。
(十一)智利公司平崗300畝現代農業綜合體示範基地
在公平鎮平崗村,引進智農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300畝集生產、觀光、科普、休閒、旅遊、採摘體驗、親子活動、農家樂、智能化LED植物蔬菜工廠等為一體的農業綜合體。
(十二)綠豐源生態農業循環基地
在公平鎮高沙村,藉助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合作,建立2000畝以上生態農業循環基地,將種鵝養殖、有機蔬菜種植、大棚霧培蔬菜和蔬菜加工等產業有機結合起來,重點打造千畝以上大棚霧培蔬菜生產基地,形成「種-養-加」於一體的農業生態循環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