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有我!西農大等教育部75所高校交出這樣的成績單

2020-12-14 農業科技報

近日,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在這一偉大事業中,教育部直屬高校也有重要貢獻。2012年來,教育部75所直屬高校盡銳出戰,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扶貧路子。

11月26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教育部直屬高校扶貧工作進展及成效。跟隨教育小微,一起去發布會現場了解一下↓↓↓

直屬高校扶貧工作具體情況如何?

首先來看一組大數據

↓↓↓

直屬高校扶貧具有哪些鮮明的特色

取得了哪些顯著的成效

來聽劉昌亞司長

在發布會現場的介紹

↓↓↓

2012年以來,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44所綜合類和理工科為主的直屬高校承擔了44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定點扶貧任務,2019年根據工作需要又新增20所直屬高校參與定點扶貧,加上其餘的11所承擔滇西專項扶貧任務的直屬高校,75所直屬高校盡銳出戰,全面投入脫貧攻堅戰,成為中央單位定點扶貧的一支重要力量,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扶貧路子。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

加強高校扶貧頂層設計

直屬高校定點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交給我們的光榮而艱巨的重大政治任務。教育部成立部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認真履行直屬高校定點扶貧牽頭職責,兩次印發做好直屬高校定點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強化工作指導,明確直屬高校定點扶貧的「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每年召開扶貧工作推進會,組織籤訂定點扶貧責任書,開展年度扶貧成效考核,壓實高校扶貧責任。

各高校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定點扶貧工作的總體部署,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把扶貧作為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重要陣地,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和當前的頭等大事,成立學校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工作機制,舉全校之力,紮實推進定點扶貧工作。

多年來,各高校主要領導親自帶隊深入定點扶貧縣開展調研,加大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力度,選優派強掛職幹部,幫助制定實施脫貧攻堅計劃、年度減貧計劃等,形成了良好的定點幫扶機制。2016年以來,共有10個直屬高校集體、個人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

二是堅持盡銳出戰

選優派強扶貧援派幹部

教育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對口支援、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指導直屬高校做好扶貧掛職幹部選派工作,加大對援派掛職幹部人才的關心關愛力度,印發了《教育部直屬系統援派掛職幹部人才生活保障暫行辦法》。

各高校按照總書記「盡銳出戰」的要求,堅持「硬選人,選硬人」,突出政治標準選派扶貧幹部到貧困縣、村掛職。截至目前,直屬高校共選派掛職幹部800餘人次。高校掛職幹部懷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情厚誼,懷著希望通過自己努力讓貧困地區人民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高尚情懷,主動擔當扶貧工作重擔,舍小家為大家,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深入貧困地區一線調研考察,與貧困群眾同吃同住,立足貧困縣發展短板和需求,直接對接學校資源,落地扶貧項目,提供精準幫扶,起到了關鍵作用。

三是壓實扶貧責任

匯聚高校扶貧工作合力

2018年起組織高校籤訂定點扶貧責任書,責任書任務數逐年增加,確保幫扶力度不減。各高校自籤訂定點扶貧責任書以來,廣泛組織發動校內外各方力量,累計投入幫扶資金5.2億元、引進幫扶資金20.5億元、培訓基層幹部14.1萬人、培訓技術人員19.1萬人、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5.25億元、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12.9億元。當前,直屬高校定點扶貧的所有貧困縣現已全部脫貧摘帽。

教育部加大高校精準扶貧項目組織指導,動員師生積極參與、深度實踐。「科技小院助力脫貧攻堅」行動帶動高校專家教授編寫農民培訓教材276套,培訓農民20多萬人次。「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帶動318萬名高校師生深入貧困地區,開展了37.8萬個創新創業項目。「推普脫貧攻堅」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累計組織529支高校實踐團隊4851名大學生,到貧困地區開展推普宣傳和培訓活動。

四是發揮高校優勢

打造高校扶貧特色路徑

各直屬高校積極發揮優勢,創新幫扶形式,把高校人才優勢、科技優勢、資源優勢與貧困地區扶貧短板結合起來,把先進的理念、人才、技術、經驗等要素傳播到貧困地區,推進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發動全校力量,調動校友和社會資源,引導各類資金、管理要素等向定點縣聚集,創新開展各類特色扶貧項目,形成了教育扶貧、智力扶貧、健康扶貧、科技扶貧、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文化扶貧大類高校扶貧特色路徑。在此基礎上,教育部連續舉辦五屆直屬高校和三屆省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推選活動,累計產生133項高校扶貧典型項目,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範和推廣作用,為下一步總結提煉中國扶貧「高校方案」提供了紮實的案例基礎。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各校克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嚴重洪澇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嚴峻挑戰,進一步凝聚共識、匯聚合力、攻堅克難,聚焦未摘帽縣脫貧摘帽和已摘帽縣鞏固成果,在不平凡的一年圍繞不平凡的事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一是「總攻」統攬高校扶貧決戰決勝

今年4月,寶生部長主持召開部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落實教育脫貧攻堅總攻部署,會後印發了《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收官戰總攻方案》,全面發起教育脫貧攻堅「總攻」戰。以總攻為統攬,把高校的力量展示出來,進一步壓實直屬高校定點扶貧責任,特別是對未摘帽貧困縣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動直屬高校建立扶貧工作定期會商制度,建立覆蓋直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在內的教育脫貧攻堅雙周匯總制度,開發「教育脫貧攻堅信息報送」APP,加強工作調度,全面精準掌握各校扶貧工作進展。

二是加強高校扶貧分類協調

2020年分別向新增定點扶貧高校、滇西專項扶貧高校、在京直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及承擔未摘帽縣扶貧任務高校等,通過召開工作推進會、實地調研、致一封信、進展通報等方式推進落實高校扶貧主體責任,督促直屬高校加快定點扶貧責任書落實進度,交流高校扶貧工作經驗成效。

三是優化高校扶貧力量組合

在75所直屬高校盡銳出戰、全部投入脫貧攻堅工作的基礎上,統籌協調14所部省合建高校和西北師範大學結對幫扶開展扶貧工作,構建了部內司局、直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協同推進扶貧工作的機制。探索和推動高校組團式扶貧工作,指導北京大學牽頭成立「教育扶貧聯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牽頭成立「農林扶貧聯盟」、中山大學牽頭成立「旅遊扶貧聯盟」、四川大學牽頭成立「健康扶貧聯盟」、電子科技大學牽頭成立「消費扶貧聯盟」、湖南大學牽頭成立「非遺(文創)扶貧聯盟」、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牽頭成立「資源環境扶貧聯盟」 、同濟大學牽頭成立「城鄉規劃扶貧聯盟」。8個高校「扶貧聯盟」制定章程、謀劃工作、落地項目,推動高校扶貧方式從「獨立團」向「集團軍」轉變。

四是加快高校扶貧工作進度

2020年,各高校克服疫情災情影響,扶貧工作呈現出部署早、行動快、力度大的態勢。截至2020年6月30日,64所承擔定點扶貧任務直屬高校全面超額完成了責任書各項指標任務,教育部成為首個整體完成責任書任務的牽頭單位,11所承擔滇西專項任務高校也按照部黨組要求如期高質量完成了既定指標任務。特別是消費扶貧工作,各校通過倡議動員、直播帶貨等形式,動員廣大師生、校友積極參與,推動扶貧產品進校園、進食堂。各直屬高校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832平臺」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6837.1萬元,在教育系統消費扶貧平臺「e幫扶」購買農產品3200餘萬元,上線貧困地區農產品4042款,覆蓋20個省121個貧困縣,在上半年未開學,食堂未開夥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下一步教育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確保如期全面高質量完成高校扶貧各項目標任務的基礎上,抓緊謀劃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一是認真鞏固拓展高校扶貧成果

指導直屬高校在過渡期內要把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致貧擺在突出位置來抓,對脫貧縣、脫貧村、脫貧人口扶上馬送一程,給予更多後續幫扶支持,增強脫貧穩定性,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得而復失。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紮實做好高校扶貧有關系列總結、宣傳工作,系統凝練高校扶貧的創新成果和時代精神,集中展現高校扶貧的生動實踐和巨大成績,豐富完善高校扶貧的典型案例和工作檔案,講好高校扶貧故事。近期,我們推出了「我的2020——全國高校師生扶貧微視頻徵集展示」活動,全方位展示各高校師生扶貧工作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反響。下一步將動員全國高校積極參與。

二是深化直屬高校定點幫扶機制

多年來,直屬高校與對口縣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貧困縣留下了高校幹部師生的足跡,校園內也處處有貧困縣的元素,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繼續堅持直屬高校定點幫扶機制,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舉措、資金支持力度、幫扶工作力量總體穩定。

三是推動高校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今年年底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後,明年將進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階段。下一步,教育部將認真指導直屬高校按照中央設立過渡期的決策部署,持續支持脫貧摘帽地區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指導直屬高校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做好高校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工作謀劃,科學研究制定好過渡期內相關幫扶工作的目標任務,確保政策和工作平穩過渡。結合高校特色優勢,發揮已組建成立的8個高校「扶貧聯盟」作用,大膽探索實踐,為下一步全面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提供鮮活的經驗和可複製推廣的路徑模式。

中山大學、中國傳媒大學

在發布會上介紹了兩校扶貧工作經驗

陝西省合陽縣介紹了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合力推進脫貧攻堅的工作情況

繼續來看

↓↓↓

陝西省合陽縣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合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合陽縣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貧困發生率最高時達38%。八年來,合陽縣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走成了「親戚」、處成了「兄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探索形成了「三團一隊」智力扶貧模式。

一是「書記幫鎮助力團」。合陽縣12個鎮辦和相關涉農部門,對接西農大20個學院黨委書記組成「書記幫鎮助力團」,促進一批貧困人口精準脫貧。二是「專家教授助力團」。學校遴選168名副高以上專家組成「專家教授助力團」,在每個鄉鎮至少建立一個「產學研一體化示範基地」,開展定向結對幫扶。三是「研究生助力團」。學校選派優秀博、碩士生組成「研究生助力團」,掛職擔任合陽縣鎮辦科技扶貧副鎮長,駐鎮蹲點開展幫扶。目前已選派5批次76名研究生。四是「本土優秀人才先鋒服務隊」。合陽縣抽調148名行業骨幹,組成「本土優秀人才先鋒服務隊」,配合「研究生助力團」「專家教授助力團」開展工作,提升了自身的造血功能。

合陽縣發生了顯著變化:一是提升了產業層次。先後幫助引進陽光玫瑰葡萄、瑞陽、瑞雪蘋果等新品種130個,推廣實用技術60項,策劃非遺文創產品60件,申請專利技術3件,建成「產學研一體化示範基地」14個,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300戶,帶動貧困人口12000人。二是促進了產銷對接。先後為合陽設計產品包裝50個,策劃創意產品30個,搭建農特產品電商、微商平臺6個,助銷產品22萬餘噸、5700餘萬元。三是增強了造血功能。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200餘場次,為合陽培訓基層幹部1200人,培訓技術人員24000人,形成了一支永不走的鄉土人才隊伍。

合陽縣2018年整縣脫貧摘帽,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年,去年被評為陝西省脫貧攻堅優秀縣。「三團一隊」扶貧模式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有著積極示範帶動作用」的「好經驗好典型」,並獲得陝西省2020年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中山大學扶貧工作情況介紹

中山大學在雲南省鳳慶縣開展幫扶工作,以及通過高校旅遊扶貧聯盟探索開展「組團式幫扶」工作。

一是集結全校資源,在鳳慶探索開展「三個三」扶貧工程。開展「三個一批」建設,積極探索「造血式醫療幫扶」模式,大力培養一批醫療人才隊伍、長期派駐一批專家醫療團隊、精心打造一批重點科室基地。聚焦基礎設施完善、實施遠程+派駐培訓、開展實踐育人教育三個領域,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已整合校友和社會資源捐贈超過2000萬元。緊扣「注入科技資源、引入企業資源、抓好消費扶貧」三個環節,為當地產業增勢賦能。

二是建立「高校旅遊扶貧聯盟」,打造「組團式幫扶」力量。今年9月底,由中山大學牽頭,22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含部省合建高校)自願組成的高校旅遊扶貧聯盟正式成立。一是搭建資源共享平臺,組建了專家委員會,進行資源整合。二是搭建人才培養平臺,作為牽頭高校舉辦了高校旅遊扶貧專題培訓。三是搭建共同研究平臺,中山大學在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阿者科村開展的旅遊扶貧實踐「阿者科計劃」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

中國傳媒大學扶貧工作情況介紹

中國傳媒大學定點幫扶內蒙古科右前旗,走出了一條發揮學校專業優勢,高效賦能扶貧工作的特色扶貧之路。

一是傳媒賦能,講好扶貧故事,促進幫扶地區知名度躍升。學校「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結對幫扶科右前旗融媒體中心;策劃、舉辦直播帶貨活動近20場,超過140萬人在線關注;數十家主流媒體參與扶貧報導,極大地提升了幫扶地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是文創賦能,注重授之以漁,提高產業幫扶實效。系統發掘和保護草原傳統文化,協助前旗巴音居日和烏拉祭申報國家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舉辦首屆「中國草原文化旅遊發展論壇」;捐建文化書屋「星空坊」,打造草原旅遊網紅打卡新地標;創辦「中傳創扶」扶貧車間,助力馬頭琴、「蒙繡」等草原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引入國內知名果醬企業,預估帶動科右前旗30萬畝林果產業發展。

三是人才賦能,打造長效機制,激發扶貧地區內生動力。從王志、張紹剛、李立宏等著名媒體人,到扶貧幹部劉京晶、安明泰,紛紛利用專業特長深度參與扶貧項目。影視創作校友團隊為幫扶地區量身定製高品質宣傳片;建設「中傳書院」教育扶貧品牌,1593人次接受專家輔導和培訓。學校剛選送了4名傳媒特色專業教師前往幫扶地區開展長期支教;學校特設的扶貧檔口「前旗味道」也即將在食堂開始營業。

向左滑動試試→

向左滑動試試→

向左滑動試試→

向左滑動試試→

到頭了,別滑了!

監製:賀 輝

審核:吉 燕

責編:胡小衛

編輯:武思佳

來源: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吉安交出脫貧攻堅亮眼答卷
    12月18日上午,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扶貧辦、吉安市人民政府聯合召開「決戰脫貧攻堅 江西省『十三五』脫貧攻堅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吉安專場發布會,總結吉安市「十三五」脫貧攻堅成果,謀劃「十四五」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舉措,推進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 助力脫貧攻堅,重慶醫藥高專這樣做……
    近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開展了委屬事業單位脫貧攻堅專項獎勵評選活動。其中,重慶醫藥高專獲得集體嘉獎獎勵,學校扶貧幹部李小兵獲得個人記功獎勵、李化和楊宗發獲得個人嘉獎獎勵。重慶醫藥高專為何能在脫貧攻堅戰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讓我們不妨一探究竟。
  • 攻堅之星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鐵娘子」 扶貧幹部哈喜梅
    2018年,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她又挑起全鎮扶貧工作的重擔,夜以繼日地奔赴在脫貧攻堅一線,被當地群眾稱為脫貧攻堅戰場上的「鐵娘子」。在哈喜梅的帶領下,截至目前,小河鎮有215戶699人脫貧,剩餘的一個貧困村順利退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脫貧攻堅是場沒有硝煙的硬仗,沒有退路可走,我一定要幹出個樣兒來。」哈喜梅在記事本上這樣寫道。
  • 松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松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作者:張紅玉    編輯:崔瀟    來源:吉林日報    2020-05-28
  • 海口脫貧攻堅答卷:寫滿了脫貧戶的笑臉
    「要說(扶貧路上)不難、不苦,那肯定是假的,但我覺得,只要我們的努力能夠激發激活貧困戶的責任心和勞動意識,無論多苦多累都值得。那一張張貧困戶脫貧後發自內心的笑臉,是對我們扶貧工作最好的評價。」黃一笑說。
  • 【美麗永年】永年人居環境整治交出漂亮惠民「成績單」!
    【美麗永年】永年人居環境整治交出漂亮惠民「成績單」!一、全域推進,開展攻堅大會戰4月13日,全區召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大會,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安排部署,集中利用2個月時間全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會戰,動員一切力量決戰決勝街巷硬化工作,為完成全年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 交出高質量脫貧的紅河答卷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05 聚焦紅河...
    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脫貧攻堅成績單:這5年,全州88.88萬人擺脫貧困,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末的19.71%下降至2019年末的0.64%。全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2748元提高到2019年的9177元。石屏、瀘西、紅河、元陽、綠春、金平6個貧困縣如期脫貧摘帽。
  • 脫貧攻堅須謹記「行百裡者半九十」
    3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現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只有兩年時間,正是最吃勁的時候,必須堅持不懈做好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總書記這番話,是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鼓舞和鞭策,也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警醒。
  • 西農支持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建設院士工作室和院士工程中心
    7月6日,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支持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建設高水平高職院校推進大會上,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西農康振生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西農張湧教授命名的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康振生院士植物生物技術工作室,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張湧院士動物生物技術工程中心在西農揭牌成立,標誌著兩校將攜手步入相互協作
  • 脫貧攻堅的「岑鞏答卷」
    岑鞏脫貧攻堅相關經驗做法被寫入《中國脫貧攻堅調研報告》,公開發布在《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年11月航拍大坪移民安置點 李昌焯/攝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在脫貧攻堅戰中,岑鞏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戰勝了一次又一次挑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羅湖努力交出扶貧攻堅滿意答卷
    通過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就業扶貧等構建立體幫扶體系,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為如期實現上級黨委下達的脫貧攻堅目標打下堅實基礎。經過三年多幫扶,26個貧困村共脫貧15005人,佔精準識別人數的83.5%,貧困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約10000元,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以「扶產業、辦物業、促就業」幫扶模式,創建村有基地、貧困戶有產業,促進貧困村、貧困戶同步實現脫貧增收。26個村已全部落實「一村一品」村主導產業。
  • 黨旗在脫貧攻堅一線飄揚——河南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原標題:黨旗在脫貧攻堅一線飄揚 「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確保我省現行標準下的576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所有貧困縣在2019年前實現脫貧。」 「決不讓一個貧困縣、一個貧困村、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 看看這些脫貧「成績單」
    原標題:看看這些脫貧「成績單」  此外,8個縣引進培育龍頭企業累計達到216家,輻射帶動貧困戶3.4萬戶;6348個合作社,運營規範和較規範的比例超過了75%,已建成規範化產業基地1688個,帶動12.4萬戶貧困戶發展種養產業;共下達8個縣冷鏈物流設施資金4594萬元,新建實施85個,目前已建成75個,新增倉儲能力4.02萬噸。
  • 雲南昭通:啃下鎮雄脫貧攻堅「硬骨頭」
    今年以來,雲南省昭通市緊盯15.99萬未脫貧人口、104個未出列貧困村和鎮雄縣脫貧摘帽目標,發揚「敢打善拼、堅韌求成、再硬的骨頭也要嚼碎」的脫貧攻堅「昭通精神」,突出「四個聚焦」,打好「五大戰役」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堅決奪取脫貧大決戰全面勝利。
  • 脫貧攻堅夏秋決戰|敢教日月換新天——來自六盤水脫貧攻堅一線的報告
    他口中所說的「幫扶幹部」,便是特區黨委宣傳部派駐金星村的「脫貧攻堅小分隊」。翻開幫扶幹部的工作日誌,記錄著許多為貧困群眾做的「瑣事」:1個新書包、5包水泥、8棵葡萄苗……這些「瑣事」就是「實事」,如同星火一般點燃鄉親們的脫貧之夢。上下同心,其利斷金。
  • 天水市人民政府 扶貧要聞 脫貧攻堅 書寫偉大傳奇
    中國大地,這樣的生動故事不斷上演,匯成波瀾壯闊的「脫貧答卷」——農村貧困人口減少7億多,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黨的十八大以來,6年累計減貧8239萬人,交出了我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單……  「70年來,中國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畫上句號,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傳奇!」
  •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徵集展示展播」文字類:一個「看真貧」的...
    2019年7月以來,我開始參與全國脫貧攻堅宣傳工作,從做一個宣傳方案、發一次報導通知到組織一次採訪活動,「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的要求總是被反覆提及。貧困地區真實的貧困狀態是什麼樣的,我們坐在辦公室想不到,走在大街上也看不到。
  • 「脫貧攻堅作品」:西農大來合陽縣開展圓夢貧困家庭學生「微心願...
    西農大領導向學生送去了他們的「微心願」禮物以及若干衣物和132件體育用品。李京春等領導與學生代表柳心茹等同學進行了互動交流,向同學們介紹了西農大學校基本情況,對他們提出的「上大學難嗎?」「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嗎?」等問題,一一進行答疑解惑,同時,勉勵孩子們要努力學好基礎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 脫貧攻堅 | 怒江「菇」娘的致富路
    作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怒江州在脫貧攻堅戰中,是實現「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必須攻克的「最後的貧困堡壘」。自2016年8月對口幫扶怒江州以來,珠海市秉持「中央要求、怒江所需、珠海所能」原則,與怒江攜手走出了一條東西部扶貧協作特色之路,勾畫出「江海情深、攜手共贏」的最大同心圓。
  •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徵集展示展播】:組照《萬壽菊種植示範...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徵集展示展播】:組照《萬壽菊種植示範基地收益百姓》 2020-12-08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