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6月1日電 題:從雲端走來——大涼山孩子的足球夢與路
新華社記者吳光於、沈伯韓
大涼山的雨淅淅瀝瀝地下了三天,當11歲的阿作伍勒完成上午的射門練習後,雨終於停下,一片雲霧將瓦吾小學包裹得若隱若現。
手機地圖至今無法準確定位的瓦吾小學,坐落在大涼山腹地海拔2700米的高山上,三年前才通路通電,一年多前才有了像樣的校舍。這裡一年四季雲霧繚繞,被人們稱為「雲端小學」。它所在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阿並洛古鄉,曾是一片飽受毒品戕害的悲傷之地,也是我國深度貧困版圖上的一個小點。
圖為2019年5月28日,瓦吾小學足球隊客場對陣四川省小學足球聯賽第二名——昭覺縣東方紅小學足球隊,教練曲比史古老師(右三)在場邊觀看孩子們的比賽。 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阿作伍勒的夢
阿作伍勒從小跟著奶奶長大,他已記不清爸爸的樣子——在他4歲那年,父親撒手人寰。他也很難描述媽媽的模樣——那個溫暖的身影其實離得並不遠,但因為改嫁,一年只有一次母子團圓。
瓦吾小學唯一的公辦老師曲比史古還記得伍勒剛入學時的模樣——瘦弱、矮小,總是低著頭,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直到有一天,曲比史古將一個足球遞到他面前:「來,小夥子,一起踢球!」
圖為2019年5月28日,瓦吾小學足球隊員土比阿呷(左)在客場對陣四川省小學足球聯賽第二名——昭覺縣東方紅小學足球隊的比賽中。 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伍勒的眼裡閃現出從未有過的光芒。加入球隊700多天,他每天堅持訓練,校門口的小路是衝刺的跑道,校園背後的山坡是耐力的拉練場。
兩年多的時光,他在一次次帶球奔跑、抬腳射門中長高了兩釐米。從家到學校,他要穿過密林,跨過小溪,黑黑的小臉總是淌著汗水,只要一碰到足球,就笑容明媚。
在「雲端小學」,足球是孩子們最親密的夥伴,小小的皮球承載著他們無盡的精力和熱情,為靜默的大山帶來靈動的氣息。它也是溝通雲端與山外世界的一座橋梁,為孩子們打開一扇認識世界的窗。
圖為2019年5月26日,學生們在瓦吾小學的足球場上訓練(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伍勒對2018年7月的南京之行記憶猶新。他第一次坐上了動車,親眼見到了課本裡描述過的繁華。他更忘不了中超賽場的綠蔭,在江蘇蘇寧對陣北京人和的比賽中場,從「雲端」走來的足球小將們與蘇寧U13梯隊踢了一場友誼賽。
火塘邊的奶奶說,彝族兒女愛闖蕩,他們家卻沒有人像伍勒那樣去過那麼遠的地方。
「等我長大,要當梅西那樣的球星,去很多很多地方,和不同的對手比賽,我想贏!」那次遠行後,伍勒第一次說出心中的夢想。
圖為2019年5月29日,在瓦吾小學的足球場上,足球隊的創建人曲比史古老師(左一)、來自長春的支教老師崔洪明(右一)和足球隊隊員合影。 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曲比史古的路
40歲的曲比史古是「雲端小學」的造夢者。
時光倒轉回2003年。彼時的瓦吾小學只是一個隨時可能消失的教學點,「校舍」是一間牛棚,幾塊木板釘在一起,還沒刷上黑板漆。當大學畢業的曲比史古滿懷雄心壯志,從山下的老家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這裡時,只迎來4個報名的孩子。
「你走吧,我們不需要老師,讀書不如放牛羊。」村民的言語中帶著鄙夷。
那一刻,心痛蓋過了氣憤。「一個連教育都不要的地方,未來還有什麼希望?他們是我的族人,我是有知識的大學生,如果我不站出來,還能有誰?」
倔強的曲比史古留了下來,他修整了牛棚,架起了黑板,挨家挨戶地找回輟學的孩子,一個人撐起教學點所有的教學任務。
16年來,他只遲到過一次——那是一場暴雨後,他失足滑入暴漲的河水中,踉蹌中鞋被衝走,回家穿上鞋後,又急忙返校。雖然遲到了半天,孩子們卻一個都不少地站在山坡上等他。
2008年,校舍徹底成了危房,曲比史古偷偷挪用了家裡用來蓋房的5萬元,買來建築材料運到山上,和村民們一磚一瓦地蓋起校舍。他感動了無數鄉親,卻被老父親拿著鏟子追著打。
教學之外,「雲端」的生活格外單調。看著放學後滿山亂竄的學生,熱愛足球的他靈機一動——何不把這項運動帶到村裡?
圖為2019年5月27日,瓦吾小學足球隊的低年級球員在學校前的水泥路邊練習帶球。 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他找來足球訓練的資料,帶著孩子們邊學邊練。就這樣,昭覺縣第一支村小足球隊誕生了。他們在自己平整出的空地裡踢起了五人制比賽。放牛的大叔、捻羊毛的老媽媽、披著查爾瓦(彝族披風)的老爺爺成為這裡第一批球迷。
2017年,在昭覺縣政府和一家深圳企業的支持下,投資120萬元的瓦吾小學新校區落成,孩子們搬進了明亮的教室。足球隊的故事傳得越來越遠,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匯集到這裡,孩子們有了球場,穿上了舒適的球鞋,在「雲端」盡情揮灑汗水。
5月28日,是瓦吾小學足球隊到縣城客場對戰四川省小學聯賽第二名——昭覺縣東方紅小學足球隊的日子。雨後的山路又滑又險,午飯後,孩子們穿著雨靴徒步8公裡抄近道下山,奔向縣城的青少年活動中心。
進城前,曲比史古專門叮囑大夥洗淨了雨靴上的黃泥,「不要讓人覺得我們是鄉巴佬進城」。
到達球場20分鐘後,比賽正式開始。長途跋涉的勞累並未影響他們一直壓著對方的半場進攻,然而由於技戰術配合上弱於對手,上半場0:2落後。下半場,瓦吾小將們加強了防守,接連追回兩球,就在準備反超的時候,對方再進一球,最終2:3落敗。
圖為2019年5月26日,足球隊裡唯一的女隊員——14歲的俄木有洛(右一)與男隊員一起在瓦吾小學的足球場上訓練。 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輸了比賽,孩子們很落寞。曲比史古安慰他們,追夢的路上,只有品嘗了失敗的滋味,才能找準努力的方向。
他的心中,有一個目標——三年內進入昭覺縣小學聯賽的前三名,八年內踢進全國小學業餘足球聯賽的頂級賽場。
大涼山的療愈
16年過去了,因為「雲端小學」,老師成了這裡最受歡迎的人。曲比史古再也不用挨家挨戶去找孩子了,瓦吾小學的學生從最初的4名增加到247名,有的考上了縣城最好的初中。這裡還走出了3名大學生,其中一人即將返鄉成為老師。
圖為2019年5月27日,瓦吾小學足球隊員在學校前的水泥路上準備拉著用廢舊輪胎自製的裝備進行體能練習。 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足球的種子也在這裡生根發芽。如今,瓦吾小學每個年級都組建了足球隊,連幼教點裡的小不點也每天參加訓練。球隊還有了女隊員,當14歲的俄木有洛第一次去縣城打比賽時,被觀賽的女孩們團團圍住:「你真了不起,我們也想踢足球!」
「一個女孩可以感染十個女孩,一個瓦吾小學也可以影響十所山村小學。足球也好,教育也好,就是要從一個個小的突破裡讓改變一點一點發生。」曲比史古說,讓山村小學成為一個有夢想的地方,一直是自己的初心。
這一切,讓村民看到了教育改變命運的能量。這種能量,也影響著村裡的人。一名曾經吸毒的青年告訴記者,他戒掉了毒癮,在外打工多年,如今回鄉娶妻生子。回憶起那些荒唐的日子,他感嘆自己當初因為沒有讀書,所以才走上歧途。
一位獨自拉扯4個孩子的母親向記者暢想著未來:「現在生活難一點沒關係,孩子把書讀出來就好了,沒有知識文化,人就像牛馬一樣。」
圖為2019年5月27日,瓦吾小學足球隊員在學校前的水泥路上用自製的裝備進行體能練習。 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雲端小學」門前的路上,每天都能看到卡車拉著建材駛向精準扶貧集中安置點,那裡有伍勒們未來的新居。村子裡的小不點們,沿著這條路前往幼教點,普通話一天比一天流利。走在這條路上的村民們,告別了被毒品、疾病和貧困傷害的過往,悉心耕耘著腳下土地。
那一天,陪伴隊員下山比賽的曲比史古走在隊伍的最後面,看著生氣勃勃的孩子們,他說自己相信,足球會成為許多大涼山孩子改寫人生軌跡的契機;他也相信,足球是一種教育,讓孩子們意志堅強,學會為自己的每一步選擇負責;他更相信,足球是一種療愈,當悲傷漸行漸遠,小小的皮球會陪伴大涼山的子孫,告別貧困,走出陰霾,生生不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