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乞丐衣衫襤褸,身材瘦弱,想要去討點錢,從這個村沿路乞討到隔壁村,結果只討到一點點的錢,覺得自己非常可憐,不禁感嘆:「我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憐的人了,做了乞丐還不要緊,居然走了一天路還討不到錢,天底下還有像我這麼可憐的人嗎?」
於是他悲痛的走回他居住的鄉村,一路上又碰到好幾位乞丐,衣服比他的更破爛,身材看上去更加瘦弱,走過來向他伸手討錢,他不禁百感交集,原來這世上還有比我更可憐的人。從此他改變自己了人生觀,發奮圖強,既而成為了一個有用的人。
故事的結局總是老套的,但我覺得告訴我一個道理,如果你不認為你自己是最可憐的人,那麼你一定不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憐的。苦樂是比較級的,如果沒有比較,苦樂也許就不會那麼明顯了。
引用梁啓超《惟心》一文中描寫,就正是此道理。
戴黃眼鏡者,所見物一切皆黃;口含黃連者,所食物一切皆苦;口含蜜飴者,所食物一切皆甜。一切物果綠耶?果黃耶?果苦耶?果甜耶?一切物非綠、非黃、非苦、非甜,一切物亦綠、亦黃、亦苦、亦甜,一切物即綠、即黃、即苦、即甜。然則綠也、黃也、苦也、甜也,其分別不在物而在我,故曰三界惟心。
苦樂感受來源於主觀的認定,我們先入為主的感知會影響你對這件事的客觀的評判。多年前我去寺廟。當然以我當時的年紀去寺廟也不是去求什麼財,也不是去求什麼姻緣,無非就是想去玩,想去寺廟裡感受一下。當時我對抽籤這回事非常感興趣,覺得每一次抽到的都不一樣,很驚喜,並且好多都是一些禪語,覺得很有意境,結果那天我卻抽到了個下下籤,這的確顛覆了我的認知,我覺得這種吸引人眼球的東西一定全都是好話,起碼也是個中上,或者上上籤之類的,結果我卻抽到個下下籤,我的心情一下了陷入了低谷。
還沒有走出寺廟,我就把籤文揉成一團,丟進香爐裡,讓其化為嫋嫋青煙,隨風化去。我不記得當時籤文的是什麼了, 僅僅只是赫然顯示著下下籤,我當時也迷信的思考著,這是不是有什麼預示,難道近期要破財或者有災之類的想法。我不知道這支下下籤到底預示著什麼,只知道那段時間,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我都會非常的謹慎,一旦覺得這件事正向自己預期的反方向發展時,我就在想這是不是籤文裡徵兆,從而做出調整。可是如今站在上帝的視角來回顧這件事,我卻發現其實當時也並沒有遇到什麼難事,無非就是無關痛癢的生活小蹉磨而已。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應該讓自己有更廣大的心和寬遠的見識,來包容人生中偶爾抽中的下下籤。
一張下下籤的內容有什麼要緊呢,就像是一個健康的人喝了一碗苦藥,頗有醍醐灌頂的效果,反觀你若抽到一張上上籤,如果他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力量,只會讓你歡喜一場,仿佛也沒有什麼用。能夠中汲取對自己有用信息,才是我們無論面對下下籤還是上上籤時最好的收穫。
在日本和歐美的中國餐廳裡常常設有幸運籤,他們會把幸運籤藏在筷子裡、包子裡、碗碟下,這些美好的幸運籤總是寫著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句子,讓人看心情歡愉,似乎連食物都變得更加可口了,也許僅僅只是轉變一下心情而已。
當光透到縫隙普進來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異常幸福。也許一張小小的籤紙正是擊破你壁壘的重錘。積極、樂觀、陽光、自信的你又怎麼會受到一張小小籤紙束縛呢?
回想當時抽到下下籤的自己,與其庸人自擾,不如用用陽光和愛來化解。一張籤是好是壞又有什麼關係,他最大的意義是讓我們轉個彎,做一次全新的思考。在困境時抽到上上籤,在順境下抽到下下籤,格外有意義,前者是反敗為勝,後者居安思危。
人生的際遇就像水中的浮草、凋落的花瓣、腐朽的木葉,終究是會時間的河流裡流向遠方,用一顆寬廣的心胸,真實的自我去面對萬般波折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