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年高壽長是我們兒女的福報

2020-12-15 白浪情

我的母親大人年屆九旬,仍然健在,並能生活自理,耳聰目明,豁達開朗,鄰居同事朋友都說這是我們兒女的福報好。我想 ,母親年高壽長,身康體泰,應該是她老人家一輩子忍辱負重,與世無爭,勤勞節儉,寬以待人,潛心「修煉」的回報。

我少年喪父,父親離世那年我小學還沒畢業,下面還有弟妹三人,小弟不到四歲。大哥遠在四川工作,離家數千裡,鞭長莫及,根本無暇顧及湘贛大山裡的家庭。因為才參加工作,學徒工資很低,也很少有多餘的錢支助家裡。

父親是一名退休礦工,去世後,我們一家五口,僅靠二十多元撫恤金維持生計,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行船怕遇頂頭風,屋漏偏遭連日雨。」父親走時正值那個特殊年代,因母親家「成份」出了問題,不久我們一家孤兒寡母被下放回到父親的老家,我們的祖籍鄉下農村。

其實,我的外公家解放前,是在縣城開鋪做生意的,算得上是殷實人家。我母親是家中最小的女兒,雖不是千金小姐,卻也是衣食無憂,知書達理。

但她卻從沒下過田幹過農活,現在猛然下到農村,日曬雨淋,田地勞作,還要照料四個未成年的孩子,起早貪黑忙裡忙外,像一架機器不停地轉動。那時農村窮,生活清苦。而我們家又沒強壯勞動力,一年下來沒幾個分紅錢,賺的卻是滿滿的辛酸苦辣。

可即使這樣母親也沒叫過一聲苦,母親雖然從末幹過農活,住過鄉下的破草房。但她很堅強,也很慈祥,樂觀知足。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下,她不僅很快適應了農村生活,也挺過了勞動關。

在鄉下的那段時間裡,我們一家過的是素食日子,幾乎很少聞到葷腥。那年夏天天幹,生產隊唯一的小水塘枯了。隊裡將裡面大大小小的魚撈上來分給社員,我們家分到一條一二斤的魚。

這是全家回鄉第一次吃「大魚」,弟妹們蹦蹦跳跳好興奮,煮魚時,弟妹都守在那個用幾塊磚頭壘的土灶旁,一邊聞著魚香,一邊直吞口水。魚做好後,母親將魚全部分給我們幾個孩子吃,而她自己卻只喝了一點魚湯。現在回想起來,我們還在為自己年幼時的「貪吃」,不懂事而愧疚。

後來,在落實黨的政策時,我們一家重新回到礦山。母親開始被安排在「五七大隊」開荒挖土種菜,這個「工作」與在農村沒什麼區別。不同之處是少了種田扦秧這個項目,由吃農村糧改為吃國家糧。

後來她又被安排去女子班掃馬路,礦山專用沙土公路,有十多公裡長,翻山越嶺,盤旋婉迤。母親風霜雪雨無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四季不歇。而且掃馬路是體力活,遇有垮塌還得維修維護。

這工作即使是男子漢幹起來也有說不完的苦累,何況是女人,箇中辛酸難以言說。在那個年代,相比較而言,母親是有文化的人,識字斷文,幹個輕鬆點的工作完全可以勝任。可因「朝中無人」,只能去幹粗活重活累活。

母親對工作苦累無所謂,從不給領導找麻煩。她的想法很簡單,只要有事做,有錢發,拼死拼活也要把她的孩子拉扯大。其時,母親天天上班,每月也只有20多塊錢工資。

母親生性善良,不喜爭吵,寧願自己吃虧,也不與人爭高低。我們兄妹從小到大,基本上沒挨過打罵。她和父親也從來沒紅過臉,相敬如賓一輩子直到父親去世。不管是在鄉下還是在礦山,她和鄰居關係都很好。即使是「動亂時期」中那些害過她的人,她也從沒記恨過。

有一次我被鄰居家小孩打得頭破血流,母親並沒找上門去討說法。倒是鄰居心裡過意不去,親自上門到家陪理道歉,回家後,教訓了自家孩子一頓。母親還是一個能忍辱負重,深明大義的女性。

一九七二年我初中畢業,響應號召報名「上山下鄉」當知青,母親很支持。儘管那時弟妹還小,我是家裡母親最得力的幫手。後來我參加工作,可以每月掙到30多元工資補貼家用。

正當家裡的生活有所改善時,一九七六年,單位號召適齡青年應徵入伍,我體檢政審合格後。單位和部隊考慮到我家的實際情況,徵詢母親的意見時。母親態度很明朗,言語樸實道:當兵光榮,保家衛國,讓他去……。於是,我走進軍營成了一名解放軍戰士。

前些年,工廠或倒閉,或改制。我們弟妹幾個或失業,或下崗,生活艱難。母親鼓勵我們自謀出路,掙錢不在多少,能養家餬口,平平安安就知足了。她自己省吃儉用,每月靠幾百元撫恤費生活,堅持不要兒女一分錢,反而將自己節衣縮食省下的錢接濟子女。

母親為了不給子女增添麻煩,也習慣了過平淡的日子,至今還是一人獨居。前幾年我接母親來家安居,便於照料她老人家,想讓她安度晚年,可她只住了一個月就又「另起爐灶」了。

九十高齡的老人本來需要人在身邊照料,可她老人家反過來,經常四處打電話。關心詢問兒子,孫子,重孫子女的生活,身體,學習情況,讓我們這些晚輩汗顏慚愧……。

願我的母親大人,壽比南山,福壽綿延。

作者:李陵湘

責編:方迎欣《白浪情》

相關焦點

  • 吳阿金:母親,兒女心中的豐碑 ——讀李培戰先生《母親的榮耀》有感
    在家庭生活仍處於困難時期,母親對兒女的教育作出如此的決定,讓我震撼,讓我敬佩,也讓我為她的兒女們擁有這樣一位高瞻遠矚的母親感到欣慰和慶幸。母親對兒女的養育站得高看得遠。她不僅讓兒女們吃飽穿暖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更看重兒女們還必須知書達理擁有智慧的大腦。必須讓他們上學讀書,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成為未來國家需要的建設人才。我十分敬佩母親的良苦用心!
  • 為了兒女燃燒自己一生的母親——評電影《九香》中的偉大母親形象
    她的父親是鄉下醫生,母親是纏著小腳不識字的家庭主婦。她一出生父親就給她取了九香這個名字。她從小沒有上過學,19歲便嫁作人妻。發生意外的那年冬天,她已經是五個孩子的母親了,一場雪暴把在磚窯裡的丈夫壓在了裡面,從那之後她一個人撐起了這個家的天。1994年,由孫沙執導,宋春麗、張洪傑、強音等主演的電影《九香》上映了。
  • 有這五種品質的人,福報一定會越來越好,你有幾個?
    生活就是一場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有的福善禍淫,都不會無緣無故,都不會無因而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們的老話: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沒有誰能夠逃脫善惡報應的因果定律,只不過時間的長短而已,作惡多端,殺人放火會有現世報,我們所有不明原因的意外厄運,都是往昔所造惡業的報應,只要造下了惡因,總有一天要去償還業債,接受自己的因果。
  • 溯源小說《團圓》與電影《英雄兒女》,讓我們記住了一個英雄的年代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當我們談到這段歷史時,很多上了年紀的朋友便自然會想起曾經風靡全國、家喻戶曉的一部電影《英雄兒女》。巴金先生的小說《團圓》最初發表於1961年8月的《上海文學》,電影《英雄兒女》上映是在1964年底,這兩個時間點距離現在都有半個多世紀了,而且無論是巴金先生還是影片的主創都已經去世多年,如何還原當年從一篇中篇小說到成為一部1小時40分鐘的電影的過程,我們想了很多辦法。
  • 最美家書丨兩江新區的兒女們給「母親」寫了一封信!
    同樣,祖國母親對兒女的愛亦溫暖芬芳。我仿佛看到衣衫襤褸的您,頑強地撐起腰,面對身著華麗的貴婦們,堅定地擋在兒女的面前,您用沙啞的聲音告訴我們,國家還在!希望還在!在您的鼓勵下英雄兒女們奮起反抗,在敵強我弱的境地下,在敵多我少的情勢下,用決心,用智慧,用血肉!終於鑄成了新的長城!終於,成立了新的家園!母親,您看見了嗎?
  • 作為兒女,你知道母親最喜歡的禮物是什麼嗎?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了,通常在母親節這一天,兒女會通過送母親禮物來表達對母親的愛,感謝母親這麼多年對自己的照顧,感謝母親對家庭的付出。一般在國際上,送給母親的花是康乃馨,紅色的康乃馨代表著熱情、正義,祝願母親健康長壽。粉色的代表祝母親永遠年輕美麗。白色的象徵兒女對母親純潔的愛。黃色的代表感恩母親的辛勤付出。
  • 母愛如海:七旬母親照顧「舞蹈病」三兒女 (1/8)
    母愛如海:七旬母親照顧「舞蹈病」三兒女 (1/8) "← →"翻頁
  • 所有的母親對兒女的恩德都是難以估量的
    我們的愛父母和家人,不只是因為他們對我們好,跟我們親近,更是因為我們知道他們的苦,並且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他們遠離痛苦煩憂及造成這些痛苦的因緣。 ——《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 母親的年--浙江頻道--人民網
    原標題:母親的年   母親準備過年了。   家鄉產毛竹,山裡人有句俗話「穀雨鬧毛筍」。穀雨時節,憋了一冬的山毛筍從泥土裡鑽出來。母親一大清早就扛著鋤頭上山掘筍了。毛筍長在粗大的毛竹背後,有些躲在野草叢中,個頭高矮胖瘦不一。母親專挑個頭粗大、才露尖尖的毛筍,這種筍肉質厚,又嫩,好吃。
  • 老人過七十大壽,兒女前來道賀,母親擺出兩道菜,兒女不淡定了
    (故事內容純屬虛構)家住農村的王老太今年已經七十歲了,每次想起自己兒女的時候,王老太的心裡既高興又難過,平時裡就王老太和老伴在家,在王老太年輕的時候家裡的條件特別的差,為了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王老太和老伴就出去給別人打工,一家的生活過得也是特別的艱苦
  • 母親生病,親生兒女爭奪房產,養女的一句話點醒眾人!
    我鄰居家可謂是非常熱鬧,我們兩個是十幾年的老鄰居了,所以鄰居家的事情我基本都清楚,鄰居家葉姐丈夫早逝,留下一兒兩女,葉姐的丈夫雖然過世了。但是給她留下了兩套房產,一套店面,葉姐是一個很會做生意的人,她開了一家養生館,平時來的人非富即貴,葉姐也因此積累下不少人脈。
  • 43年後相聚 民警助75歲老人終與兒女重逢
    5月13日,蔡老太太在定西市公安局安定分局內官營派出所民警的幫助下,從山西來到定西,終於找到失散43年的另一雙兒女,圓了自己的尋親夢。01離開定西與兒女失去聯繫43年前,蔡老太太與前夫因感情不和離婚,兒女跟著前夫生活。
  • 怎樣才能有好的福報?
    所以十善業是基本的福報的來源,也是我們身口意三門平時經常要做的。但是做好做壞很關鍵,如果做壞的,那不但沒有福報,還會消福報,乃至引起種種的逆緣、惡緣或者災難;做善的、做好的,福報就會入門。十善業的檢討所以十善業要行好,第一個身體方面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每一個做得怎麼樣?
  • 「母親是家,妻子是愛,兒女是福」2020,我最想感謝三個人!
    2020年,我最感謝三個人,因為有你們,讓寂寞遠離。01.母親是家莫泊桑說,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在,當我們懷念到母親的時候。母親是於今年11月12日離開我們。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母親還是要掙扎著起床,只為了不弄髒床鋪,給我們增添一絲麻煩。清點母親遺物,她竟然還將幾十年前上學獎狀證書完好保存;曾經寄給母親的錢她幾乎全部攢下,說是要給回我養育兒女。參加完母親的葬禮,我就匆匆返回城裡。
  • 佛教: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牢記這四句話,福報自然長久!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不同的,有人福報很大,有人福薄命苦,其實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福報的多少和每個人的因果業力息息相關。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經常行善的人,福報就會越來越多。如果你想給自己積累福報,又不知如何去做,可以牢記這四句話,人生就會越來越順,福報也會越來越多。第一句話:非禮勿視。非禮勿視出自《論語》,顏回說,這個道理很深,很難,總要拿一個章法,一個引子給我們入手,或者可以進入「克己復禮」的境界。因此孔子才告訴他「非禮勿視消極的規範。
  • 微電影《家的味道》:母親的油渣飯能否喚回兒女親情?
    而回家後,他們看到的卻是守在屋外臺階上的老父親,正舉著雨傘久久佇立遠眺——由於老年痴呆症,他早已認不出長大的兒女們,記憶還一直停留在過去的時光。「和大電影不同,微電影的語境要既能夠打破常態,又能引發共鳴」,已經有5–6年微電影拍攝經驗的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要在短短十幾分鐘的微電影裡引發觀眾的共鳴,對於導演和編劇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在《家的味道》中,老父親遭遇老年痴呆症,「更有助於家中不同形象的塑造,勤勉持家的媽媽這個人物才能立得起來,也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李軍說。
  • 《聖經》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幾位母親
    明天5月12日是今年的母親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總會回憶並感謝母親的愛。但是,有沒有想過:什麼樣的母親才是合上帝心意的母親呢?   從聖經中我們也了解到:母親的信仰最深、最大、最直接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由此我們看到母親信仰的重要性。讓我們大家一同在聖經的教導中,一起來紀念母親節吧!
  •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做到這五點,福報自來!
    我們傳統文化的精神,就是效法天地之德,一個人的德行要像天地那樣渾厚,才能載得了物,德行越積越厚,福報才能越來越多。否則,如果一個人只知道求取福報,而不知培養自己的德行,那即使來了福報,也未必能守得住,甚至還會帶來災禍。那如何才能培養自己的厚德呢?首先要做到以下五點,德行有了,福報自然也就來了。一,不揭別人短處,不給人難堪。
  • 從聖經中看王的母親!
    從聖經中看王的母親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作猶大王。他登基的時候年四十一歲,在耶路撒冷,就是耶和華從以色列眾支派中所選擇立他名的城,作王十七年。羅波安的母親名叫拿瑪,是亞捫人。(列王紀上 15:1-2 和合本)約沙法登基的時候年三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五年。他母親名叫阿蘇巴,乃示利希的女兒。(列王紀上 22:42 和合本)以上經文都是關於以色列分裂王朝之後,猶大國王登基時的光景!其中相同之處是不僅僅記載了王的名字,同時,也記述了王的母親是誰,母親是誰的孩子!
  • 你的碗裡,藏著你一生的福報
    星雲大師曾對我說:「我做碗麵條給你吃,能讓你記住二十年!佛光山這麼大,就是我賣麵條賣出來的。我不僅是個會念經的和尚,還是個會做麵條的和尚。」這就是參禪,用心去體味人間美食之道。用這樣的態度去做事,又有什麼事做不成呢?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