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霧霾生存手冊》一直想寫,但是一直沒有寫的專題。原因很簡單-這會得罪人,甚至吃官司。接下去文章裡會提到的好幾款口罩,其實都是打著擦邊球的「李鬼」,借著大眾對霧霾的恐懼和無知,以及監管部門的不作為,大行其騙,誇大宣傳口罩的功能,讓很多不知情的消費者在爆表天戴著他們生產的高價劣質口罩不停的吸著PM2.5。
在此,我也把話挑明:如果你是我所說「李鬼」口罩的廠商,或者經銷商,歡迎你在看完此篇文章後,與我進行有理有據的辯駁,如果我文章的內容對你造成了誹謗,我願意承擔由此帶來的一切後果和責任,並賠償你們的所有損失。
言歸正傳,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出場的是哪幾款口罩。
它們分別是:
英國產的respro系列口罩,今天參加測評的是其中的sprotsta運動款。
新加坡產的totobobo口罩。
日本產的Kowa「三次元」口罩。
美國3M 8210V口罩,韓國產。
國產「伊藤良品」口罩。
國產「綠盾」口罩。
國產「朝美」口罩。
國產「維康」口罩。
接下來說一下這次測評的方法。
檢查執行標準。首先,會對包裝及產品本體進行觀察,看是否標有明確且被認可的口罩執行標準,如"N95","FFP1"等。在這裡,有人可能會問:執行標準隨便印一個上去不就行了?沒那麼簡單,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未通過標準認證的產品如果宣傳自己符合該標準,都會涉嫌虛假宣傳,將面臨巨大的處罰,因此沒有廠商會冒著被關門的風險去作假。現在,讓我們再來複習一下幾個常見且具備法律效力的口罩執行標準。
美國標準(NIOSH standard)
該標準將口罩分為三類:
N類只用於防護非油性顆粒物,如N95。霧霾的所有成份都屬於非油性顆粒物,因此防霾僅需選擇此類口罩即可。
R類在8小時內同時防護油性和非油性顆粒物,如R95。防霾不需要選擇此類口罩。
P類長時間用於同時防護油性和非油性顆粒物,如P95。防霾也不需選擇此類口罩。
美國標準,字母後面的數字表示對0.3微米顆粒物(PM0.3,下同)的過濾率,如95,則為95%的過濾率。該數字越大,防護效果越好,但是呼吸阻力也越大,因此,N95是防護性和舒適性的最佳平衡,也是適合大多數人的選擇。除95外,還有99(最低過濾率≥99%)及100(≥99.97%)
歐盟標準(EN149 standard)
歐盟標準規定所有口罩必須同時具備防護油性及非油性顆粒物的能力。以下是歐盟標準的幾個級別及其對PM0.3的過濾率
FFP1,過濾率≥80%;
FFP2,過濾率≥94%;
FFP3,過濾率≥97%。
中國標準,GB2626-2006。
基本上是美國標準的翻版,分為適用於非油性顆粒物過濾的KN類(相當於美標的N類),以及用於油性顆粒物防護的KP類(相當於美標的P類)。
KN90及KP90,過濾率≥90%;
KN95及KP95,過濾率≥95%;
KN100及KP100,過濾率≥99.97%
但需要注意的是,國標對於汙染物顆粒的直
徑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從根本上說,國標是一個不完善的標準。
其次,對產品的用料、設計合理性及使用感受進行評價。
為什麼不進行數據測試?很簡單,口罩真的要做數據測試,需要很多專業設備,手冊不是開實驗室的,目前沒有這些設備,也不能隨便找些半吊子的玩意做些不靠譜的實驗,所以這次只能先從上述幾項進行測評,但已足夠驗明一款口罩的「正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