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轉載不標來源,必究)
最近,有蛋友諮詢飼料怎麼配製好,想讓介紹下如何給蛋雞配料能提高產蛋量,針對這一問題,相信不少養雞新手都有同樣的疑問。蛋哥覺得,雞群在不同發育階段對營養的需求不同,要想配製出滿足蛋雞在育雛期、青年期、預產期、高峰期和高峰後期發育的飼料,就要結合這5個階段的發育特點提供各自所需的營養配方。
1、雛雞營養配方特點
雛雞階段(0~8周齡)的生長速度和消化系統發育程度不匹配:一方面,雛雞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健全,消化道內缺乏某些消化酶,胃容積小,進食量有限,這些都不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另一方面,雛雞生長發育快,新陳代謝旺盛,對營養的需求高。
因此,雛雞的營養配方既要易消化,又要保證粗蛋白含量達到19%、代謝能達到11.9%,以滿足雛雞快速生長對營養的需求。
2、青年雞營養配方特點
育成雞階段(9~18周齡)性腺開始發育,而飼料蛋白水平偏高會加快性腺發育,促使雞隻早熟出現開產過早、開產雞體重偏小、蛋重偏小,導致總產蛋量減少。
所以,青年雞飼料配方要控制蛋白質水平在14%-16%,鈣磷比例(2-2.5):1,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水平,以保證骨骼的充分發育。同時,控制代謝能,對於體重超標的雞群,加大糠麩類飼料的添加量,使粗纖維含量控制在5%左右。
3、預產雞營養配方特點
預產雞(19~22周齡)的生殖系統進入迅速發育階段,卵泡快速生長,輸卵管也迅速變粗變長、重量增加。
此階段的蛋雞對營養物質的要求高,需提高飼料中蛋白質、鈣、維生素和礦物質水平,粗纖維含量控制在5%左右,從而使雞的體重和生殖系統充分發育,保證骨骼鈣的儲備。
4、開產後至高峰期營養配方特點
產蛋初期,飼料中應含有充足的蛋氨酸、賴氨酸、蘇氨酸和色氨酸,代謝能不低於11.6兆焦/公斤,粗蛋白含量不高於18%,選用顆粒鈣補充鈣源,含量控制在3.5%。
產蛋高峰期,提高飼料配方的營養水平,特別注意補充蛋白質、胺基酸(特別是蛋氨酸)、礦物質和維生素,保持營養物質的平衡,對維持較長的產蛋高峰期至關重要。
5、高峰後期營養配方特點
進入產蛋後期(40~72周齡),產蛋率開始下降,雞群體重容易增加,此階段要防止蛋雞過度肥胖導致蛋雞脂肪肝和的產蛋率下降。
所以,進入產蛋後期要採用限餵飼養,限食程度取決於產蛋雞的體重、環境溫度、產蛋率和日糧營養水平等因素,一般以採食量限制為正常的95%較好。
以上就是蛋雞不同生長階段所需營養的特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和指導,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議,記得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