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救世主:小善即大惡,大善最無情

2020-12-18 三峽妹子Vlog

悟道不言天命,修行不取真經。前生並註定,今生無師自通。

每個人看書,都有代入感。你自己的思想和知識體系,決定了你能從其中悟到什麼。如果,你也曾在20多歲時候讀了我說的這本書,並且看懂了。想必你也想給書中的主人公下跪拜師,學學他看人做事的方法。

我一直覺的」跪著「學本事並不丟人,因為你知道當你站起的時候,膝蓋和大腿會硬到再也跪不下去了。

這本書,經過影視翻拍之後比原著名氣大。沒錯,就是《天道》它在2007年,豆瓣評分高達9.1分,其原著小說是豆豆寫的《遙遠的救世主》。

故事講述了「商業鬼才」的丁元英,在放棄操盤私募基金之後,來到古城隱居時和古城的女刑警芮小丹產生了愛情。在此期間,芮小丹向丁元英要了一份禮物,這份禮物很特別。她是要定位應在當地的貧困縣中的貧困村,創造一個脫貧致富的神話。

丁元英,由此策劃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商戰」。

這部小說名字叫《遙遠的救世主》

那麼,這個救世主,究竟是指誰呢?

為什麼「遙遠」呢?

小說中最牽動讀者的當然是主人公丁元英,那這個救世主是指他嗎?

在小說故事中,無論你從哪個層面上來看,丁元英都是一個高人。在他整個成功扶貧的事件中,他都沒有採取任何非常特別的招式跟手段,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普通人能做的普通事。而難的是徹徹底底的順勢而為,充分的尊重了各方人馬的自由意志。最後贏得讓所有人都無話可說。

他並沒有採取任何像神或者救世主的行為。

那麼,什麼是神呢?

小說中說:「神」,即是道,道法自然,如來。原來能做老實人辦老實事,就是神。所能創造的,就是神話,僅此而已。

小說中另一個重點,討論的是一個叫「文化屬性」的概念。由此產生了非常多的相關情節。

文化屬性:透視社會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都這文化屬性的產物。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可以理解為「天道」。

什麼強勢文化,什麼又是弱勢文化?

強勢文化在武學裡稱之為秘籍,弱勢文化因為易學易懂易用就成了流行品種。

要說,整個小說中最精彩最核心最濃墨重彩片段,那絕對是丁元英和韓楚風去五臺山談經論道。

但是,因為一些審核的原因,一些情節就被和諧了。如果只看電視劇,容易雲裡霧裡。

細微之處著眼還是得看原著,才能彌補被和諧的地方,你懂的。

電視劇《天道》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不同的內容載體,呈現了不同的藝術美感。正如小說裡丁元英說的一樣:

《遙遠的救世主》以一個極品混混內心良知覺醒,決心退隱金融江湖隱居古城。卻誤打誤撞被女警官賞識不惜獻出肉身撩在花下。相處之後,希望藉助「神」的力量,譜寫一個王廟村村民自救脫貧的覺悟神話。

王廟村的扶貧神話,是建立在一個強勢文化分析基礎之上的商業操作。扶貧也是一種社會現象,更是一種文化屬性上強者對弱者的拯救。

扶貧的本質,在於一個「扶」字。如果,這個被扶的人從內心就不想站起來,那麼神也束手無策。

王廟中村的扶貧神話之所以能成功,表面看起來是因為丁元英的絕佳策劃和順勢而為,實際上本質源於王廟村村民為改變自身命運的艱苦奮鬥精神。

把故事的本質看到這,就算明白了馬克思的苦心。促進的事物發展要把內外因素結合起來,運作。通過小說中扶貧故事隱含的哲理,遷移到我們自身命運的改變上來看,也是兩個字「扶貧」。

如果,一個人意識自身命運走向受到局限,這就算認識到了自身的「貧」。要想改變,要想扶起這個自身的某方面的「貧」就需要先扶「志」志向的志。有了志向,有了恆心,有了吃苦的決心,就要去扶「智」智力的智,智商的智,智慧的智。

正所謂,扶貧必先扶志,扶貧必要扶智。

小說故事中,丁元英對「文化屬性」這詞的思考很有深度和見解。他認為「文化屬性」對個人命運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其實,整個故事中其決定作用的是「覺悟」,這是一個比文化屬性更高一個維度的認識。

《遙遠的救世主》中的救世主,不是人,而是道。得救之道,就是「覺悟」。

那麼,一個人,如何能「覺到,悟到」,從而覺悟呢?我想,這只能不斷靠自己去不斷摸索和思考,不斷超越感性的認識,用理性至上的思維和精深的分析去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從而去掌握自己人生的命運。並且認識到這世界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一切靠覺悟。

覺悟之後,活成一個看得開,也看的明白的明白人。

低調,隱忍,沉穩,老練,學會真正的實事求是,學會把握客觀規律,學會經世致用。最終,對得起「覺悟」二字。

相關焦點

  • 鬼谷子: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分為這3個層次
    鬼谷子曾將說過: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我們不清楚善舉該從何而來,什麼是善舉?做一件小事,你的內心一定是最開心的。最好的善意卻換來最惡劣的後果——小善如大惡鬼谷子曾經說過:「小善如大惡。」「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善似無情鬼谷子在「小善如大惡」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話是:「大善似無情。」那麼為什麼又說大善最無情呢?
  • 古訓:小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
    小善如大惡所謂的「小善」,就是盲目的善。一念仁慈,順手為之,全然不顧後果。為人處世,我們要始終秉持一顆善心。「小善」長久累積起來,只會助長貪婪和懶惰。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只憑著一腔熱情去行善。全然不顧及這樣的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與其稱作善行,不如說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 稻盛和夫: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又如何去定義?
    稻盛和夫: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又如何去定義?稻盛和夫,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是一個日本人,他是一個日本的商人,在日本,他一直有一個稱號:經營之神。就是這樣一個厲害的日本商人,在1997年的時候,查出了胃癌,但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他接受了治療,最後辭掉了所有公司的職務,出家了,寫了一本《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這本書中,稻盛和夫有提到過一句話: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
  • 《遙遠的救世主》:解析書名「遙遠」與「救世主」二詞,意味深長
    《遙遠的救世主》這個書名細細品味,越加倍感意味深長。一、世上沒有「救世主」。人必須給自己立身。一切靠自己,只有自己能救自己,永遠別寄望救世主。二、自救是「遙遠的」。人自救,是最直接最可靠的。但也是「遙遠的」。文中說到救世主又與文化屬性密切相關。大至國家、民族、小至團體、個人,任何一種命運都是文化屬性的產物。
  • 王陽明:「長善如大惡」,人世間最好的善良,應該是點到為止
    當一個人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很多人都會誇讚他說他善良,說他擁有人世間最高的品質,我們都喜歡和善良的人打交道,同樣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成為寒冷冬天的一抹暖意。但在《知行合一》中王陽明提出了一個觀點:「長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
  • 《天道》和《遙遠的救世主》的區別是什麼?
    《遙遠的救世主》是豆豆的長篇小說,同時還有《背叛》《天幕紅塵》被稱為「紅塵三部曲」,美學和人生,人生就是一場美學,有人過程詩一樣,天國的女兒一樣,有人活得跟清明上河圖裡面的市井小民一樣,煙火氣十足,無論哪種方式,都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任。
  • 麗江「反殺」案:勿以惡小而不懲,勿以善小而不揚!談教化論善惡
    大善之人自不必說,大奸大惡之人則是在特定的歷史、社會環境下形成的教化的結果。比如說秦檜、袁世凱之流,雖然他們得逞了一時,但終究逃脫不了歷史的懲罰;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遭受萬人唾罵的同時也是為了「教化」後人。這說明教化是教人向善的。但在特定的歷史、社會環境下,它也是可以「教人向惡的——但它歸根結底還是教人向善的。
  • 《遙遠的救世主》:一部包羅萬象「好書」,3次反駁矯正人心
    在這部由經典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來的電視劇裡,男主人公丁元英,那種天馬行空的思考方式,和對世事、人性洞若觀火的天道思維,一時間就引起了一股『天道』風潮。即便是到了十多年後的今天,這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電視劇,也依然擁有著為數眾多的擁躉。
  • 《朱子家訓》: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見,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壞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惡人。如果行善不被人知道就沒有動力,就說明心不真,善不真,那這個人就不是真正的善人。真正的行善,不在乎別人是否知曉,甚至還不讓別人知曉。《了凡四訓》有言:「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行善被別人知道了,是陽善。
  • 《遙遠的救世主》:圓融世故,不顯山不露水,各得其所,要不要?
    《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殺富濟貧破壞市場規則,雖合了國法,卻不知合不合佛法。為討個心安,計劃去五臺山尋經問道。小丹歉意表示因工作繁忙不能請假陪丁元英一同前去。丁元英表明請了假也不能去。《天道》這部極其優秀的電視劇改變自己作家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作家豆豆原名李雪,僅高中文化,卻在好友李紅英的影響下與幫助下寫出了《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等三部神作,其人為人低調,從未在電視上拋頭露面,採訪信息也很少,作者對自己的隱私保護得很好,像極了隱居在古城的丁元英。
  • 從《遙遠的救世主》到《天道》,讓思維境界提升一個層次
    從2008年接觸《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開始,就深深的被這部小說所折服,後來發現還有按原著改編後的電視劇《天道》,觀後真可謂是大飽眼福,這十年來,前前後後觀看了也有五、六遍了,裡面有很多觀點和思維模式覺得可以反覆玩味、咀嚼,每看一遍都有些新的認知。基於有這樣的得益,覺得很有必要把它分享給更多的小夥伴們。
  • 什麼是善與惡
    現在又變了,10個人中有一些是司機的熟人,另外30人中有一半是服刑犯,這時候走哪邊才是普世的大善,估計沒人能夠解答。有人非要說讓火車制動才是大善,可生活不能制動的情況屢見不鮮。有些人說象佛陀一樣布施,拋棄一切,引導人們認識一切皆空才是大善,我不否認這些是佛陀身上的光輝點,是佛陀教眾眾多的原因之一。
  • 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天道的原著小說「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今天要分享的是電視劇《天道》的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因此選擇這首曲子,就是切合主題的。這部劇的原著是作家豆豆的三部曲之一,叫《遙遠的救世主》。大概講一下主線。男主為了給女主寫一個女主期望的神話,選擇了讓喧囂進入他的世界,運用上他的智慧,運作成了一套商業模式,一方面立足於一個貧困村,另一方面動用國際資源從外圍打開品牌知名度和權威性,借用國內大型展銷會將產品大力推向市場,然後是與競爭對手的較量。
  • 善因必然得到善果,大善之人必有大福報
    人品才是最好的風水,因為善因必然得到善果,大善之人必有大福報。輪迴就是讓我們明白自己的命運,因果就是讓我們掌握自己的命運。如善 你所失去的都會加倍還你,如惡 你所得到的都會讓你加倍償還。這個世上沒有不帶傷的人,無論到什麼時候你都要相信真正能夠治癒你的只有你自己,人間皆苦,唯有自渡。感恩上天賜給我們所有的痛。若無山窮水盡,哪來柳暗花明;若無萬念俱焚,哪來絕處逢生,你要感恩生命給你的所有痛苦,它們是上天派來度化你的。
  • 關於《遙遠的救世主》不為人知的秘密,痛並快樂著,每個人都是
    《遙遠的救世主》是豆豆的一篇長篇小說,有三個不同的聲音,第一豆豆太痴迷西方近代工業社會之後的意識形態方面的知識,錯誤的認知西方文化就是強勢文化,世俗文化就是瑞士文化。豆豆寫的書和「天道」沒有半毛錢關係,僅僅是為了過審核,故意針對性的安排了個名字,就叫「天道」。而且豆豆不清楚自己寫的某些內容的具體含義,和哲學思辨,以及境界和格局,認知是比較模糊的。
  • 《遙遠的救世主》背後細思極恐的細節?不是陰謀論是真的
    《遙遠的救世主》真的能給我們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子嗎?這部書讓傻瓜興奮,讓智者緘默,剩下的讀者小心翼翼地進入「客觀」道路,然後再被一網打盡。因為讀者根本看不清作者的意圖,也看不清作者的排兵布陣,所以都是在跟書裡虛擬的角色交手過招,連作者都看不到,你說怎麼看得懂這部作品?
  • 《天道》在原著《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可怕之處在哪裡
    電視劇《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超現實主義的愛情,尤其面對巨大文化差異和文化認同,如果按照傳統觀念中出發,芮小丹不可能愛上一個二婚的中年大叔,丁元英也不會愛上警界霸王花芮小丹。
  • 《遙遠的救世主》《天道》丁元英的《自嘲》,你真的理解麼?
    《遙遠的救世主》小說中,因音箱結緣,芮小丹為感謝丁元英的幫助,芮小丹請丁吃飯,喊了幾個同事並古城當地的兩個文化人作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文化人」詩性大發,便要題詩取樂。
  • 劉素雲老師:什麼善最大、最真實?佛告訴我們兩個字——敬佛!
    是為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拔諸愛欲。杜眾惡源。遊步三界。無所掛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我們先看前三句:〖佛告彌勒。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彌勒菩薩把他的心得報告向佛報告之後,佛對他加以讚嘆。在這個讚嘆裡面,又有殷切的教誨。世間的善、出世間的善,什麼善最大、最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