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菱星馬:洞先機,贏天下

2020-12-14 路面機械網

「做人難,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演員劉曉慶曾如此感慨自己命運坎坷。在日前舉行的上海寶馬展上,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董事長劉漢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借用了這句名人名言。他坦陳,重卡企業造重型發動機殊為不易,真是「做汽車難,做汽車發動機更難,做重型汽車發動機簡直難上加難」!

董事長劉漢如談華菱「生機」之路

與此同時,劉漢如強調,不管未來的路有多難,華菱依然有底氣、有實力打贏這場攻堅戰。華菱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中一路走來,每一步都足夠穩健、精準,此番華菱「亮劍」重卡企業普遍不敢嘗試的重型發動機製造領域,無論在技術儲備還是工藝設備上,都已到了一展拳腳的關鍵時刻。日後有機會,華菱還將邀請媒體朋友參觀廠房,「畢竟敢於亮出廚房的飯店才有硬實力!」

而在本屆展會上,記者又了解到,華菱的發動機項目是於2007年啟動,目前完成了CM6D18和CM6D28系列發動機開發,並通過國家檢測中心檢測;變速箱項目則始於2010年,眼下已開發出14檔、12 檔和9檔三個基本類型。而劉漢如還告訴記者說,華菱的重型發動機不止滿足歐四排放標準,甚至可以做到「歐五」,具備升級到歐六的潛力。

獨闢蹊徑

回顧華菱的發展歷程,劉漢如認為,公司走出了一條不同於其他重卡企業的成長道路。

據介紹,華菱依靠專用車起步,後者對底盤要求較高。因此,華菱引進了日本三菱和五十鈴的技術,並於當年正式宣告進入重卡行業。不過,彼時重卡企業的發展模式還很單一,要麼依靠原始積累的技術底子,要麼就走純粹的技術合資路線。而華菱不想重複他人,最後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且特色獨具的發展道路的折中之路——迥異於風靡國際的自主創新以和原始創新,開啟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徵程。

事實證明,華菱這一決定是果敢也是正確的。自「入行」以來,其更是兩次助推中國重卡技術革命。

第一次是2004年。當時,無論東風、解放和斯太爾,還是紅巖、重汽或陝汽,技術等級依然停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水平。華菱的問世,從一開始便拿出了九十年代以及2000年後的三菱技術,直接將產品層次抬高不止一個水準,催生了天龍、J5、豪沃、德龍等一系列新產品在日後誕生。「正如奇瑞當年攪局中國家轎市場,其不僅是動搖了桑塔納等『老三樣』的價格基礎和成本基礎,還為後來中國汽車業的跨越式發展打下了基礎,而華菱彼時做的就是在助力重卡行業加快前進腳步。」劉漢如如是說。

第二次是2008年。這一回,華菱引領的技術風暴,更是了不得。其從日本三菱的產品平臺上躍出,直接和歐洲卡車「叫上了板」。而這一次,劉漢如給出的解釋是,歐洲代表了世界商用車的技術標準和發展方向,華菱沒有理由不把握先機。於是,華菱率先推出比肩歐洲水平的星凱馬,並成功帶動了整個行業在產品技術上完成再升級。「像J6、H7、金剛、V3等車型,都是在星凱馬推出後,各大重卡企業陸續發力的成果之作。」劉漢如舉例說。

科學決策

華菱之所以這些年來做得風生水起,最大的原因就是往往其能洞察先機,做出英明的戰略抉擇。這一點,非常明顯地體現在發動機技術路線的選擇上。

近些年來,重卡駕駛室、變速箱、大梁、橋等,已經難不倒國內的重卡和零部件企業,但發動機這顆大心臟,卻始終都是一個「死結」。為了解開它,有的企業選擇了引進技術,有的選擇了合資發展,有的則乾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可這些都不能算是「完美方案」。例如單純的引進,雖然路較好走,風險又小,不需承擔過多責任,甚至漸成趨勢,但其涉及技術轉讓費用和很多限制條款;而選擇合資,後者很難將最新技術與你共享,其產品即便質量過關,可在成本、管理、油品適應性上仍有後顧之憂。

而除了發展模式令人頭條以外,發動機技術路線之爭——選擇EGR還是採用SRC,也在困擾著各大重卡企業。因為路線一旦走錯,無法滿足國家實施的排放標準和相應法規,就沒有辦法進入市場,所有投資將會枉然。並且,技術路線的選擇,還決定了生產製造過程中的工藝設備投入,其比技術投資還要巨大。發動機如果定型,加工的床子、組裝的設備都被固定,功能將被「鎖定」,絕不可以輕易「轉型」。所以,劉漢如和華菱一直觀察和思考著,最終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模式下,選定了高壓共軌。

為此,劉漢如還特別透露,其實早先華菱差點就在美國和卡特彼勒達成合作,選擇EGR發動機;而後選擇SRC,又在高壓共軌系統的供應商——電裝和博世之間有過猶豫,慶幸的是,押寶博世的決定沒有做錯。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如此種種生死攸關的戰略抉擇,居然都是劉漢如在四、五年前精細分析、預測的結果。「炒股變成了股東,賣房變成了房東,做卡車又成了發動機的專家,不研究是不行的。」劉漢如有點驕傲地說。

直面挑戰

正如前面提到的,打開重型發動機的製造之門並不容易。國內很多車企蓄謀已久卻按兵不動,國際巨頭也是慎之又慎,在技術更新上「瞻前顧後」。華菱在此背景下知難而進,劉漢如給出了三大原因:

一是滿足企業發展。全球各大卡車企業沒有自製發動機的很少,像日本的卡車企業,年產銷量也就一、兩萬臺,但卻都已具備自製發動機、變速箱、橋等能力。長遠來看,重卡企業要可持續發展,必須打造自己的「心臟」,增強造血功能。而沒有核心零部件——發動機,企業無法走遠,為了順利啟動該項目,華菱投資十三億元大幹一番是值得的。

二是符合市場走勢。即使有了自己的核心零部件製造體系,但若沒有市場的支撐依然走不下去。這一點,劉漢如早已看得通透。前幾年,市場特別好的時候,發動機跟不上量制約了華菱的銷量,這讓劉漢如耿耿於懷至今。如今,華菱銷量已經足夠穩定,加上物流等市場需求依然長期看好,華菱產能也已做到10萬臺,足以應對未來市場增長。所以在發動機方面,先下手為強的華菱,未來自然不是夢。

三是自身實力使然。相比重汽、紅巖等重卡企業,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華菱在資產負債和盈利能力上的表現更加突出,堪稱行業內最健康的企業之一。據悉,其去年盈利五個億,前年更是達到七個億。對此,劉漢如認為,雖然眼下華菱銷量不算太大,但靠質量、靠品牌、靠高端,公司成功避開惡性競爭、互相殘殺;一旦銷量達到三萬臺,所有零部件都將盈利,到五萬臺後,更是一片光明!

當然,華菱能在如此「淡季」選擇自己去做重型發動機和變速箱,並不意味著其同現在的合作夥伴「撇清關係」。劉漢如直言:「未來,我們還將繼續和濰柴、玉柴、上柴、法士特等供應商合作,以在產品結構上形成互補。我們的自主發動機和變速箱將會比較高端、比較貴,不計劃賣多少,只是感興趣『玩一玩』!我們希望,華菱的努力可以促進行業技術進步,並與各大企業共同成長。」

衝刺第一 

雖然劉漢如笑談做重型發動機無非興趣所在,但我們也都了解華菱,一旦著手啟動新的項目,就一定會全力以赴。對此,劉漢如也很直接,「華菱就是要對標國際,做國內第一重型發動機和變速箱。」

劉漢如指出,中國人是有本事的,創新能力不必別人差,不然也不會從航母到高鐵,都屢屢告捷,這是我們華菱看好自己能夠取得成功的底氣所在。從國際視角來說,無論華為,還是聯想,亦或是格力,也都是珠玉在前,華菱以其為榜樣,通過學習和借鑑,未來前景可期。此番,華菱要做重型發動機,不做則已,一做就要做到國內最頂尖的發動機,不是為了和國內同行比,而是要向奔馳、曼等巨頭看齊。

而且,對華菱來說,自製發動機,也利於其堅持不懈地走好高端路線。劉漢如介紹說,近兩年他去美國企業考察發現,本來遍地都是「中國製造」,已經漸漸被緬甸製造、馬來西亞製造所代替。也就是說,科技含量低、議價能力差的產品與品牌是極可能被競爭對手擠出局的。故而,在發動機路線選擇上,不止一開始就瞄準主流SRC,而且還要堅持高端戰略,這樣才能最終給力產品與品牌的建設。

其次,劉漢如還指出,正因為華菱定位高端,這些年來才一直將心思用在管理、技術、質量、服務以及品牌的國際化上。也正因為這份專注,華菱摒棄了行業的浮躁之風,在大浪淘沙後,從很多中途倒下的商用車企業中脫穎而出,並最終走向世界。「最近我剛去了一趟俄羅斯,莫斯科當地的一家經銷商一口氣就要了一千臺的華菱車,你說我這幹勁足不足?」劉漢如反問記者。

另外,對於有人質疑現有產量自製發動機實無必要,劉漢如給予堅決否定。因為在他看來,自製重型發動機,可以避免受制於人不說,還能節約成本,提升品牌,滿足用戶個性需求。同時,他還表示,「重型發動機的零部件體系都將採用世界級產品,如缸體、缸蓋是在德國進口。我們要用最好的組合成就最好的產品、最好的質量、最好的品牌。我們甚至要向阿迪、耐克看齊,達到不需工廠的最高境界。」

相關焦點

  • 華菱星馬2018年重卡向3萬臺邁進
    劉漢如表示,華菱星馬當初選擇自主研發發動機,受到了外界廣泛的質疑,公司也付出了極大的成本,自己的頭髮也弄得發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但華菱星馬始終堅信,在重卡行業,得發動機者得天下。,可謂鳳毛麟角,華菱星馬的競爭優勢因此格外突出。
  • 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董事長劉漢如2019新年致辭:新的一年,屬於奮進者...
    在即將告別砥礪奮進的2018年、迎來充滿希望的2019年之際,我們向全體華菱星馬人,向所有的客戶和合作夥伴,向所有關愛支持華菱星馬發展的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最衷心的祝福和最誠摯的感謝!在這一年裡,華菱星馬堅持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發展戰略,緊緊圍繞新能源和「一帶一路」等展開各方面工作,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深入推進降本增效、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推動了公司各項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 中國石油安徽公司副總經理王顯柱一行走進華菱星馬考察交流
    通過參觀,王顯柱一行對華菱星馬的生產設備、技術工藝、質量控制以及車間管理水平等表示認可。座談會上,葛曉生介紹了華菱星馬近年來的發展,他表示,華菱星馬於1970年建廠,到今天已經有五十年的歷史了。從最開始的專用車到重卡到核心零部件,再到現在的新能源商用車,華菱星馬產品可滿足各類場景的需求,同時燃料也從柴油到天然氣,再到現在的氫燃料等新型能源。
  • 全國人大代表、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漢如:堅持...
    接受徽商傳媒記者獨家專訪時,全國人大代表、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漢如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了科技創新,提出通過鼓勵研發等多種措施,更好地營造了鼓勵創新、提升質量的大環境,為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 華菱星馬換電重卡出現在2020中國(南京)國際新能源和智能
    本次展覽展出了華菱星馬和282電動純電動拖拉機和282電動混凝土攪拌機,引起了參觀者和媒體的廣泛關注。是國內最早進入華菱星馬領域的商用車企業之一。新能源汽車項目正式成立。建成生產基地並交付第一批產品。華菱星馬與中電融資租賃成功合作,推出電動替代重型卡車。
  • 感恩客戶 華菱漢馬2019新產品全巡展暨上海客戶答謝會圓滿落幕
    華菱星馬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漢如親臨活動現場並作總結講話。300多位客戶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營銷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吳賢明在會上表示,華菱星馬是一家負責任的企業,歷來高度重視產品的售後服務工作。華菱星馬產品的一體化設計,決定了可以實現一站式服務;同時,華菱星馬在上海設有兩個配件中心庫,售後服務人員24小時隨時待命,一定能為大家解除後顧之憂,保證大家車輛的正常運營。
  • 山西汾陽客戶:華菱天然氣車省氣是毋庸置疑的
    7月12日上午 ,山西汾陽客戶走進華菱星馬,華菱公司總經理汪祥支、發動機分公司總經理呂林、營銷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張俊等與客戶座談,並陪同客戶考察了漢馬天然氣發動機實驗車間。通過此次考察,客戶親眼看到了漢馬天然氣發動機實驗車間的工作狀況,切實體會到了華菱星馬對產品可靠性的重視和堅持,也堅定了他們的購車意向。 華菱星馬設備推薦相關資訊 臨近小雪節氣,天氣也越來越冷了,而華菱星馬系列車型市場熱度依舊不減。
  • 吉利商用車高管入主華菱星馬!李書福開啟人事整合大幕!
    吉利商用車與華菱星馬的整合細則未決,人事調整或先行。9月17日,華菱星馬控股股東由星馬集團變更為吉利商用車集團,公司實際控制人由馬鞍山市人民政府變更為李書福。鑑於華菱星馬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已發生變更,華菱星馬董事會、監事會發布公告決定提前換屆選舉。就公司董事會提前換屆選舉,9月29日,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發表獨立意見。同意公司董事會提名周建群、劉漢如、範現軍、端木曉露、上官雲飛、周學鋒為公司第八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
  • 星馬汽車09年淨利潤增265%
    根據星馬汽車銷售部門的市場統計,報告期內公司混凝土攪拌車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報告期內,星馬汽車銷售各類專用車輛7102輛,其中混凝土攪拌車4878輛,散裝水泥車1805輛,混凝土泵車28輛,自卸車153輛,其他車輛238輛。
  • ...吉利商用車集團成為華菱星馬控股股東 深天地A獲佳兆業捷信物流...
    【華菱星馬:吉利商用車集團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華菱星馬公告,控股股東星馬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華神建材與吉利商用車集團籤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完成後吉利商用車集團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紅相股份:全資子公司籤訂總額2.9億元重大合同】紅相股份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星波通信於2020年7月22日與特殊機構客戶籤訂訂貨合同及科研外協研製/生產合同,合同金額為2.9億元人民幣。合同標的為微波源高頻頭、本振接收機。合同總金額佔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主營業務收入的21.93%。
  • 華菱星馬再一次借換電重卡破局!未來能否成功?
    華菱星馬展出全系列換電重卡產品,並在現場與杭州華傑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籤訂合作協議,首批訂單達到近300輛,共同推廣換電重卡。請看方得網帶來的現場報導。瞄準換電重卡前景在活動現場,華菱星馬共展出8×4純電動(換電)混凝土攪拌運輸車、8×4純電動(換電)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華菱重卡8×4(換電)自卸車等多款換電車型,適用於轉運堆場、礦山、港口、建築工地、鋼廠內倒、城市運輸等多個場景。
  • 星馬汽車:三季度收入大幅下滑,業績低於預期
    網易汽車綜合2011年10月31日報導 投資要點    星馬汽車披露合併華菱汽車的2011年三季度報:3Q11實現營業收入12.4億元,同比下滑53%;淨利潤9735萬元,同比下滑55.4%
  • 火鍋英雄——華菱全自動切片機
    華菱西廚——全自動切片機HB-300D/320/350款式二:HB-320款式三:HB-350(閱讀全文)  更多華菱資訊,等你來關注。關注我們微信號:ahhlxc抖音號:華菱西廚 hlxchzb             1127915461微博號:@華菱西廚商用廚具
  • 一招鮮吃遍天,20多年前的「麵包樓」駕駛室,華菱重卡至今還在用
    華菱重卡憑藉著三菱的「麵包樓」駕駛室,與「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受得不少南方用戶的青睞。這款1996年面世的「麵包樓」駕駛室設計被華菱「續命」到了現在。
  • 華菱集團原董事長李效偉受審
    —分享—   紅網懷化9月23日訊(瀟湘晨報通訊員 周純華)9月18日至19日,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寶冶能環:湖南華菱湘潭鋼鐵3#精品中小棒項目順利復工
    近日,上海寶冶能源環境工程公司承建的湖南華菱湘潭鋼鐵3#精品中小棒項目順利復工,項目團隊積極克服疫情因素的諸多不便,順利實現復工。落實防疫措施,做好復工準備元宵節過後,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上海寶冶能源環境工程公司湖南華菱湘潭鋼鐵3#精品中小棒項目管理團隊嚴格聽從黨的號召,堅決服從華菱湘鋼的統一指揮,項目上下團結一心,積極學習疫情防控知識,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在保障員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緊鑼密鼓籌備復工復產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 《思維贏天下》——贏在思維 成在模式落地研討會圓滿舉辦
    贏在思維 成在模式《思維贏天下》---贏在思維 成在模式落地研討會於2020年9月7日-9月9日在濰坊舜華大酒店拉開帷幕。商界各行業大咖及愛巴特機構合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在會議上,安丘運營機構的總經理馬仁軍馬總和濰坊運營機構的總經理徐永奎徐總以自身的經驗和心得紛紛進行了分享。馬總是愛巴特線下第一家加盟商,他以自身的經歷向來賓講述了如何從會員成為合伙人的全部過程。同時馬總也向大家講述了加入愛巴特三年的心得和對易貨的理解。徐總加入愛巴特40天的時間,可是徐總用短暫的時間創造出卓越的成績。
  • 蟹肥菊黃秋點兵:寰宇之星護套線跑贏京東家裝節
    蟹肥菊黃秋點兵:寰宇之星護套線跑贏京東家裝節 房天下房天下
  • 上海星馬總校長徐盼:最大限度保護學生利益,星馬將負責到底
    2019年12月以來,星馬教育和三立教育的互撕大戲成為教培行業最大熱點之一。星馬教育時任CEO薛罡發郵件指責三立教育沒有及時支付投資款等一系列問題,之後雙方互爆黑料,甚至不惜暴露自己的問題,進行了一場「自殺式」大戰。之後,關於南昌星馬教育培訓中心月底關門的消息引起客戶恐慌,繼而引發多地星馬教育客戶集中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