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創造營2020》開播後,學員的風頭蓋過導師,作品的風頭蓋過八卦新聞,這讓人始料未及,也因此獲得好評,《光明日報》也為其點讚,實屬難得。
《創造營2020》開播後,評分雖然有所下滑, 從一開始的7分以上跌到了目前的6.9分,雖然不高,但已經是該系列選秀綜藝節目的最高分。上一季《創造營2019》只有5.6分,而同期播放的競爭對手《青春有你》第二季只有5.1分。所以單從評分來說,《創造營2020》這次算是揚眉吐氣。
《光明日報》點讚《創造營2020》賽制提升,「一哭成名」已成歷史。
《光明日報》客戶端發表一篇題為「偶像選秀回潮,實力才能決定未來」的文章。從文章內容來看,無疑是在肯定《創造營2020》。在文章一開頭引用了教練黃子韜的一句話「舞臺是很殘忍的,能行就行,不行就走」。這句話很尖銳,而且是面對一個嬌滴滴女選手的哭泣說出的話,因此有些網友會指責黃子韜不近人情,甚至有人說他自大。
黃子韜看似年輕,完全沒有倚老賣老的資格,但這僅僅是表象。黃子韜17歲成為練習生,而且是在最嚴格的環境中成長,稍微掉鏈子就會被淘汰,出道多年也並非順風順水,各種坎坷都經歷過,當黃子韜說出那句話的時刻,能看出黃子韜自己的心情也不好,他完全是作為教練恨鐵不成鋼。
《光明日報》引用黃子韜的話,不僅是點讚個人,也是點讚整個節目。其實選秀節目早已有之,選秀教母龍丹妮打造的超女和快男成就了一批明星,他們懷揣夢想,最終憑藉實力走到臺前,一夜成名,出道成功。隨著觀眾審美的變化, 選秀節目沒落了一段時間,觀眾對於其中的一些套路早已厭煩。畢竟有的人是憑實力,有的人是憑譁眾取寵,甚至有的人是靠講故事,靠哭哭啼啼。
2018年,選秀節目再次走紅,這次不是個人出道,而是練習生模式,也可以叫「101模式」。火箭少女101就是在這個模式下產生的偶像團體。但是如今的生活節奏就是一個快字,很快男團女團模式就被玩爛了,跟風者眾多,抄作業的總是比原創的多,因此,新人出道還沒站穩腳跟,就有更新的人出道了,粉絲們都不知道該關注誰?因此粉絲的粘度和關注周期都開始下降。
即便如此,出品方為了吸引眼球,偶像選秀節目依然層出不窮,畢竟有收視就會有利益,起碼先把平臺的錢掙了,至於選出的偶像出道後發展如何似乎並沒有人關心。因此為了播出效果好,有些節目甚至將重心放在了教練或者導師的身上,拼命的扒評委身上的八卦,而選手的實力似乎成了輔助,可有可無。另外還有節目為了收視寫劇本,選手們也會按照劇本來譁眾取寵,其中一種就是「一哭成名」。
顯然在《創造營2020》中,「一哭成名」成為歷史,選手的眼淚沒有博取同情,反而惹來了黃子韜毫不留情的批評。黃子韜的這段話給節目定了一個基調,那就是一切憑實力,這也宣告了《創造營2020》賽制提升。《光明日報》為此點讚,主要指出其中的四點改變,其一是成團位縮減至7位;其二是最強舞擔和最強主唱的環節;其三是「青春就是要敢」的出題;其四是團隊選拔的賽制。
能看出所有的賽制提升都是為了選出實力更強的選手,奇葩選手一律沒有出鏡機會,選偶像的標準不再僅僅是顏值,唯有實力才是這個舞臺中前進的唯一憑證。所以說《創造營2020》能都得到主流媒體的點讚實屬不易,類似的節目總是批評聲更多一些。
除了點讚,《光明日報》也對整個偶像選秀節目提出了準繩,而且也指出了偶像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比如說出道團體曇花一現,並且遲遲無法拿出像樣的作品,這些都是應該引起注意的。這些問題也反映出之前選秀節目的弊端,終歸是選出來的人實力不行。因此這就倒逼選秀節目加強賽制,選出更有實力的選手,只要你有實力,出道後就必然會有好的作品,而不是一出道,離開了曾經的選秀舞臺就不知所措。顯然《創造營2020》開了一個好頭,期待這一屆的選手能綻放不一樣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