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數學,幾何新知識的學習,一般是先概念、公式,再實際操作、計算、應用。《圓》這一節也是這樣,要懂它的相關概念、記住公式,還要會作圖、會計算、會遷移轉化。說到圓,想起一道趣味題:給你三根筷子,怎麼樣組合出一個比3大,比4小的數?大家可以結合《圓》這節裡的知識考慮一下。下面開始正題:
關於概念方面:一要注意某些判斷成立的限定條件,如
「直徑是半徑的2倍」;(忽略了必須在「同一個圓內」)
「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是直徑」;(忽略了必須「經過圓心」)
「所有的半徑都相等」;(也是忽略了必須在「同一個圓內」)
「一個圓的半徑是2分米,它的周長和面積一樣大」;(忽略了它們的單位不同,無法比較)
…………
而是關於直徑、半徑、周長、面積之間的數量關係,典型題、易錯題有
「周長相等的正方形和圓,誰的面積大?」
「小圓半徑為3,大圓直徑為12,大圓周長是小圓周長的多少倍,面積比是多少?」
「圓的直徑擴大4倍,半徑就()倍,周長()倍,面積()倍。」
「同一個圓內,周長總是直徑的()倍多一點。」
「把半徑為20釐米的圓對摺後,沿摺痕剪開,這兩個半圓的周長和是()。」
…………
關於作圖方面,見上圖,上邊示意的是在正方形裡做最大的圓(如果是在長方形裡做最大的圓,則是依照較短的那條邊為直徑做圓即可):畫出正方形的對角線,以對角線交點為圓心,邊長的一半為半徑畫圓即可;或是在圓裡做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在圓裡,畫兩條互相垂直的直徑,依次連接圓上的四個頂點即可。
關於計算方面:一是像上面說的半圓的周長問題,可以看下圖的兩個題目,需要再次提醒的是,計算扇形或半圓周長時,一定不要忽略加上兩個半徑或直徑的長度。
二是面積的計算方面,遇到例3題型的題目,解題的重點是:要用到整體代換的數學思想,將圖形面積作為整體分割成三塊,而不是求出每塊的面積;
例4和例6的題型,也是,並不是非要求出半徑或直徑才能求面積,而是活用公式,將公式裡半徑的平方看成一個整體,和以半徑為邊長的正方形相轉化,達到求解的目的;
例5的題型,類似於上幾題,通過長方形與圓的面積公式的轉化,求出圓的半徑(也就是長方形的寬),從而求出圓的面積。
當然,我們學習時,所接觸到的題目是千變萬化的,這幾個只是冰山一角,但從中我們可以總結一下這一節裡的注意事項:
第一,做題時要分清單位名稱是否相同,一道題目裡,有的數字用「米」有的用「分米」有的用「釐米」做單位,要現轉換成相同單位名稱,以便於計算;
第二,要分清條件告訴的是「直徑」還是「半徑」;
第三,看清題目要求,最後的結果是保留整數還是小數;
第四,學幾何,要會畫圖,習慣畫圖,必要時可以實際操作,用紙剪出相應的圖形,變抽象為直觀。
第五,熟記一些3.14的倍數,計算的時候可以快速些。
第六,學會並掌握如何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歡迎強烈關注,接受輕微拍磚!錯誤之處求海涵,不足之處請指正,未盡之處望補充。